本人初中生 文言文特別差 沒有系統的學過 這裡的系統學指的就是 上課老師講文言文的時候不會很重點講一些語法實詞虛詞等知識點 自己沒有單獨整體弄文言文 只會背課內的文言文下的書下註解 但是發現每次考試都會出課內外文言文對比 每次課外是就不會做 翻譯不出來 句子斷句也不會斷

所以想求學習方法或者有什麼合適的教輔能背一些常見的實詞虛詞語法等?


在開始學之前,準備一本最新版本的《古代漢語詞典》,無論是速成還是精通,這是門票。

(這是答主高中用的,也不知道過時沒有)


下面講一些針對中高考文言文閱讀的學習技巧吧,速成容易,但要成為王者很難。(個人建議,不要試圖攀頂,學好文言文的沒有研究考題的來的快)

1、對待課文。(按照題主說法,中考會有原文),無論老師上課怎麼摻水、考試出題怎麼放水,來來回回,一篇課文裏有哪些能考的句子大概都知道,那就,背下來

盡信書不如無書。

經典的句子要背,它的翻譯也要一字不落。我相信這一點並不難。但是課文的全篇翻譯,不要完全相信任何一本教輔,因為如果你拿著《古代漢語詞典》去比對的話,會發現他們翻譯得很粗糙,或許可以得分,但學一門語言要的就是精準

每天早自習把絕大部分時間用來讀和背(讀的是滿分作文和經典文言文,背的是作文素材和默寫)。

,不用刻意理解,讀著讀著就通了,這就是語言。漸漸會有斷句的習慣,可能只是為了讀得舒服一點,但斷句的習慣其實是潛意識地在劃分成分。(對,我的意思就是,課內文言文,不想精讀就不必精讀)

老師講文言文,其實都有些含混,因為不是每個老師都有那個逐字逐字翻譯的習慣,也不是每個老師都會刻意查字典來為口頭翻譯負責。所以不用太在意老師講了什麼。

2、對待刷題。每年的課外文篇都是來源於經典的史書的,(高考多《宋史》《晉書》),而且人物傳記都是豐功偉績的大臣。

所以不用擔心,因為古代夸人的手法就那麼多,見多了不過就是什麼時候中舉,家裡怎麼樣,當了什麼官,死後追封了什麼。很多人物傳記套路一樣,措辭也類似。所以刷題肯定刷不到原題,但也沒差。

如果你沒有什麼好的題集呢,優先真題,然後模擬題。題目不在多,在於讀進去了。

(答主備考的時候,看到模擬題中的「從容」的翻譯,就向老師提出質疑,「在16年一卷《曾公亮傳》中「蘇軾嘗從容責公亮不能救正,世譏其持祿固寵雲。」的「從容」不是這麼翻譯的。」題主並不是刻意研究過考題,只是前五年的真題反覆精讀,這是基本功,也是捷徑。)

放輕鬆,中高考敢考,它就心裡有數大部分人做得出來。特別是中考。很多時候,比如古詩,古詩雖然考的是課外的,但他的作者、背景、情感一定一定與課內的對應,就像它考陳亮,你就對應辛棄疾,基本上穩了。

最好有一個本子,把每一頁一分為二,左邊什麼字(帶句),右邊什麼意思,早讀的時候可以背,把紙對摺,一條一條過。

這個本子,抄錄平時見到的重點字。關於我怎麼知道什麼是重點字——速成之後的效果就是,一句話讀下來,你就知道這幾分,哪分在哪裡。這就是對題目的敏感,但這種敏感,也是需要積累的。

真題反覆讀,反覆做,每一次都是積累。至於精讀,那就是讀的時候,一邊讀一邊把不懂的字詞標記下來,然後,,對著《古代漢語詞典》查。這一步有點辛苦,但是時間久了,就很容易明白,我要理解這句話的話,哪個字是關鍵。這是課文沒辦法教給我們的。(其實總感覺課文並沒有那麼經典)

至於模考題,也不要或許相信答案,現在模考題質量參差不齊的,百度的翻譯都不一定精準。一句話,模考題是刷題的優選,要精讀就自己查,不要相信互聯網和參考答案。

3、對待重點字詞。無論什麼備考資料,普遍的都是一個樣:一個重點字,多少個意思,良心的呢會每個意思給個例句,最良心不過給的還是課內的例句。如果良心但這個程度了,那多多少少看一下吧。

(答主不喜歡這樣的資料,因為顯然,背的時候是背,考的時候是考,連不到一起,語言學習重在應用,不是一個外國人把新華字典背下來就能上街嘮嗑的)

一切積累都來自於應用,來自於自己看到,自己查到,自己記下來,纔是自己的東西,纔是大腦死機了還能憑直覺寫下來的。中高考的備考,特別是高考,拼的不是斟酌考量,拼的是習慣是潛意識,是一次一次刻在腦子裡的東西。

虛詞的成分,不確定的查《詞典》,絕對靠譜。(有很多用法其實很模稜兩可,不用太較真的,所以網上就經常會有不同答案)

重點來了,網上有一份資料是必須用好的。就是文言文翻譯易錯100字。(抱歉,不敢在知乎放鏈接,上圖吧)

這是我備考時用的。當時老師給了一個星期,然後默寫(沒錯,可愛的答主全對了)。這裡面的字、翻譯、例句,全部背下來,每一個都是考點(極大地增強自信心)

當然,網上還有其他的資料,看著辦吧,最好問老師要,他應該有現成的。


其實當你走到這兒了,就差不多了,後面該怎麼學,就很個性化了。

這些方法是答主經驗的總結吧。看起來有些繁瑣,做習慣了,你就會喜歡上古文。一個月,安心積累一個月,再試試,真是脫胎換骨一樣。

其實還有很多可以談的,比如選擇題和翻譯題的技巧和速成,比如刷題的選做,比如上課聽幾分最好,比如幾分鐘瀏覽、幾分鐘做題、怎麼檢查,再甚至讀的時候劃出哪些東西能省時省力,很多很多細節的雕琢,在這裡不對題就不多說了。

這個速成計劃,就一個月就夠了。買一本詞典,買一個針線本,把100個易錯字列印下來,把歷年的真題匯總成冊(記得帶標準答案),把課本準備好。

每天限時做兩道真題,精讀,圈圈畫畫,上本,該讀讀該背背,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下面是答主的雜談。可以不看。

答主的母親是初中語文老師,也是這所名校最優秀的語文老師。但她總學不會自己動手查《詞典》。也時常被奇怪的考點噎住。

這很正常,沒有哪個老師比《詞典》靠譜。

答主高中的兩個語文老師教了答主很多。不是多少知識,而是該怎麼學習——

上古文的課,《詞典》必須擺在桌角,讀不懂的不要問老師,自己問《詞典》(然後告訴老師,我以前也懷疑過是不是老師自己懶,後來有一次出現了爭執,她回家查了《康熙字典》回來告訴我們答案)

冗長的《離騷》怎麼學?第一節課,讀。第二節課,讀的通了嗎?好,背。第三節課,背下來了嗎?沒有啊,行,繼續背。第四節課,背下來了,好,下一課。

他們堅信,語言,是要用聲音貫通的。

答主的高中注重國學教育,《詩經》,《楚辭》,四書,《道德經》(心經都學過,但完全用不到《詞典》)。我們要對古文充滿敬畏,只有讀過《詩經》,特別是《詩經》中的《頌》,才知道自己就是半個文盲。

答主說一個月夠了,因為答主就接受過這樣的訓練,高中集訓有這個課程的安排,當然比上面說的慘一點。

其實不太建議對國學不怎麼感興趣的同學對文言文太較真,就按上面的來,再研究研究考題,就差不多了。因為徹底掌握一門語言,很難,而掌握得半生不熟的,很容易走進誤區。

還有,如果你有耐心看到這裡,答主再奉勸一句。這樣的較真勁,一個月夠了。如果臨近中高考,太較真的沒有好下場。

只有見識過足夠多的題,胸中有點墨,才能輕易判斷考點,甚至嫌棄題目的質量。

祝所有看到這篇分享的小可愛們,文言文水平更上層樓!!!


這是我前段時間看見的文言文翻譯10大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增:就是增補,在翻譯時增補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弧。

1.增補原文省略的主語、謂語或賓語

例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譯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來的。」

例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後省略了謂語「鼓」,翻譯時要補上。例3:「君與具來。」「與」後省略了賓語「之」。2.增補能使語義明瞭的關聯詞例:「不治將益深」是一個假設句,譯句:「(如果)不治療就會更加深入」。二刪:就是刪除,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誌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節的助詞等虛詞,因在現代漢語中是沒有詞能代替,故翻譯時無須譯出,可刪去。例1:「夫戰,勇氣也。」譯句:「戰鬥,靠的是勇氣」。「夫」為發語詞,刪去不譯。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譯句:「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之」為賓語前置的標誌,刪去不譯。例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譯句:「從師學習的風尚已經很久不存在了。」「也」為句中語氣助詞,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在翻譯時,完全可以去掉。三調:就是調整,在翻譯文言文倒裝句時,應把古漢語倒裝句式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才能使譯句通順。這就需要調整語句語序,大體有三種情況:

1.前置謂語後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調成「汝之不惠甚矣」。2.後置定語前移例:「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可調成「能面刺寡人之過羣臣吏民」。

3.前置賓語後移

例:「何以戰?」可調成「以何戰」。4.介賓短語前移例:「還自揚州。」可調成「自揚州還」。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人名、官職、地名等,在翻譯時可保留不變。例:「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譯句:「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到巴陵郡做太守。」「慶曆四年」為年號,「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擴:就是擴展。

1.單音節詞擴為同義的雙音節詞或多音節詞例:「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譯句:「變更你的差役,恢復你的賦稅,那麼怎麼樣呢?」「役」、「賦」擴展為雙音節詞。2.言簡義豐的句子,根據句義擴展其內容例:「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譯句:「使敵人降服,讓遠方的人歸附,招撫誰,誰會不來呢?」

六縮:就是凝縮,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實用繁筆,在翻譯時應將其意思凝縮。

例:「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譯句:「(秦)有吞併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七直:即直譯,就是指緊扣原文,按原文的詞句進行對等翻譯的今譯方法。對於文言文的實詞、大部分虛詞、活用詞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譯的,否則,在考查過程中是不能算作準取得翻譯。例:「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譯句:「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八意:即意譯,就是指在透徹理解原文內容的基礎上,為體現原作神韻風貌而進行整體翻譯的今譯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辭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譯的要恰當處理,將其意譯。1.互文不可直譯

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錯而又相互補足,交互見義併合而完整達意。

例1:「秦時明月漢時關」譯句:「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例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譯為:「將軍和壯士身經百戰,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而歸。」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譯為「金子修築的城」或「金屬修築的城」,可譯為「鋼鐵般的城防」或「堅固的城防」。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萬鍾於我何加焉」中的「萬鍾」代高官厚祿等。「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中的「黃髮」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

主要是避諱。如把國王的死說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說成「填溝壑」,還有把上廁所說成「更衣」。九替:就是替換。1.用現代辭彙替換古代辭彙。2.替換成同義或近義的現代詞或片語。例1:「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這句中的「愚」,要換成「我」;「悉」,要換成「都」;「諮」,要換成「商量」。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換成「出身卑微,見識短淺」。3.固定結構替換成現代詞或結構。例:「然則……」:換成「既然這樣,那麼……」;「何以………?」換成「根據什麼……」。十選:就是選擇,文言文中一詞多義,一詞多用的現象很常見,因此要選用恰當的詞義翻譯才能使句子正確。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個多義詞,它有「兵器;士兵、軍隊、軍事、戰爭」等義項。例句中的「兵」翻譯時應選擇「兵器」。

下面是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編成一段順口溜:

文言語句重直譯,把握大意斟詞句,人名地名不必譯,古義現代詞語替。倒裝成分位置移,被動省略譯規律,碰見虛詞因句譯,領會語氣重流利。

1.首先背過所有要求背誦的課內文言文,再通讀幾遍課內注釋

2.準備一個小冊子,每天積累實詞、虛詞及喜歡的句子

3.背120個實詞和18個虛詞,這個你在網上搜,應該會有,然後列印出來,每天背一組實詞虛詞

4.課外文言文看不懂,可能是你文言語感太差了。這個只能通過多讀多記來彌補

5.斷句。我總結瞭如下規律:(1)句子結構完整/

(2)曰、謂、雲/

(3)時間狀語後面/

(4)並列句/

(5)語氣助詞後面/

(6)關聯詞前面/

(7)一句話裡面一般只會有一個謂語動詞

6.關於提高文言語感,建議買本《三國志》或者《古文觀止》,這對你以後的學習也會有幫助。

最後,祝你學習進步~


怎麼會沒系統學過?你不上課嗎?課上老師講的,考試足夠用,你一個「沒系統學過」,我很不理解,什麼樣算是系統學過呢?難道只學文言文才是系統學?如果你是在校學生,那麼奉勸你,上課一定一定要認真再認真,老師講的一定要學會,沒聽懂了的課下問老師,相信所有老師都會為你解答的。

另外你學習方法不對,註解是告訴你難懂的地方是什麼意思,那麼就是說,你還有理解那些沒做註解的地方,如果這些地方你還不理解,我感覺你不光文言文,可能現代文也很難弄懂。如果真是如此,你想提高成績就必須付出非常多的努力,我想請你明白,任何學習沒有不喫苦的,不要想著有什麼捷徑。

說了這麼多還是給你一些經驗吧,但無論是方法還是經驗都需要你自己沉下心來去做,如果自己不去做,那還是一點用沒有的。

好,怎麼學習文言文呢?倒是有方法,你可以多看歷史故事,如果你閱讀過足夠的的歷史,那麼你會發現很多課外文言文閱讀的內容你都知道,你想,如果你知道文中所講,那是不是就能理解文章的句子了呢?這就是閱讀的力量,我們講,語文要多閱讀就是這個意思。

還有,你光背註解而不去理解它在文中的含義,那麼你背得再多也是收效甚微,你一定要看完註解後再回到文中將整篇文章通讀,在註解的地方反覆讀,理解它的含義,這樣你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才能起到學習文言文的作用,這纔是學習課文的正確方法。為什麼有人學完一篇課文後,再讀課外或其他課文會變得簡單呢?就是因為他們是真正的學習了,真正的理解了一些語法,包括你所說的斷句。任何學習都不能靠死記硬背的,要理解理解,想要理解就要多下功夫。你可能還要問,我就是不理解,這麼辦?告訴你,多讀幾遍!不是機械的讀不過腦的讀,而是思考的讀。學習離不開思考,只有會思考的人才能學得好,不會思考,你就學不好,你問問身邊的學霸吧,他們都會舉一反三,都會思考,這就是學習方法。

記著,孩子,學習沒有捷徑,學習需要思考,需要反覆的學,這就是我想對你說的,希望你能學會學習。


就當看普通的書就好了,讀一讀,理解大體意思。文言文就是古人寫的文章呀,裡面有他們在生活中經歷的事情,有他們的思想觀念,和現在的文章只不過是表達方式上有些差別而已。

可以在讀的過程中著重去記一些比較重要或者是常用的詞語的意思,比如表達方位的,年齡的,那些虛詞之類的多讀就可以培養出語感,根據語境就能理解它們的大體意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