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恶水。

这是我老家,

住房

圈养鸡鸭的

一条小路

厕所……

小黄,养来看门的,真的什么都不挑,你喂什么它吃什么

说到狗真的要夸下农村的土狗,我很久没回去了,放假回老家,这狗是我去上学家里养的,但会认人,刚见到我不会对我叫,见到别人会,警惕性很强,喂了好几次都不让我撸它……

耳朵是和其他狗打架咬伤的

喂它吃馒头,

第一次喂他,不会上来吃手里的食物,放在地上才会吃,然后你再拿在手里喂,它会上来吃,小心翼翼地不会咬到你手(第一次喂怕咬到我手……)

牛圈

猪圈
喂了好几次,终于撸上了的狗子

其实贵州也有繁华的地方,但我这个地方不繁华,家里很乱没拍,希望早点开学。

还有村子里现在的年轻人屈指可数,上大学的很少,大多是初中没读完就去打工了。

村子和以前比还是挺好的,修了公路,去赶集可以骑电动车,以前是不可能的,估计骑到半路就散架了……路的缺点就是有点险,路的坡度很大,转弯的有些地方弯度也挺大的。


比较穷 出了省觉得其他省景点都不叫景点


附上几张照片 乌江边上

作为一个遵义人 我眼里的贵州 确实很美 山青水秀 但是贫穷的话 我们村里面都挺好的 没有哪家吃不起饭穿不起衣 家里也有电视机 家家户户也通电 马路也是修到家门口的 也有些年轻人就在家里的也有电脑有宽频有wifi新农村建设也很好 每个地方也有穷的也有富的 或许我没有去过我们贵州的大深山里面 或许在大深山里面因为交通闭塞所以很落后 但是我没有去过我不能想像 我相信其他省也有这样的地方 贫穷也不是我们贵州的专利 但是却是让大家对我们贵州戴上的一个帽子 我出去上大学人家问我是哪里人 我说我是贵州人 然后别人就会露出那种有点嫌弃的眼神 说 哦 你是贵州的啊 然后就是说什么贵州不好贵州穷 然后问我是不是少数民族 一开始我觉得好玩我就说我是苗族其实我是汉族人,但是也只有少数没有涵养没有见识的人才会这样问我之后做出这些反应 后来大学去了武汉 觉得武汉又闷又热 去其他地方都觉得没有我们贵州舒服 环境气候还有空气 都是一流的 吃的也不喜欢 我还是喜欢贵州 希望贵州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 脱贫道路越走越快。


大部分地区经济水平还是落后,说白了就是穷,教育水平不高或者不重视教育,常见各种缀学小青年,不学习过早进入社会还觉得学习好的死读书。

风景好,反正我老家风景绝对是没得说,万峰林,田园风光,挺适合养老的一个地方,普遍很能吃辣。


1.小时候感觉回乡下爷爷家就像去了外国,因为啥也听不懂。

苗族人。但是现在年轻一代大多都汉化了。我这一代我自己周围的好友、亲戚家的小孩基本都听不懂苗话。跟我爷爷奶奶交流三分靠意会两分靠听五分靠我爸妈翻译。

贵州少数民族支系划分也很多。有的比如说,两个相邻的苗寨,中间只隔一条马路,但是这两个寨子的传统服装,苗话里的某些用语,以及过苗年的时间都有明显区别。

所以有时候就算你听得懂这个寨子的苗话,也有可能听不懂另一个寨子的苗话。知道马路这边的习俗,也有可能不知道马路那边的习俗。虽然大家都是苗族。

2.山太多了。多到怎么说呢。从小在这边长大,就算是在地级市而不是乡间长大也觉得大自然从来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所以工作以后去到外地单位组织啥风景区旅游啊,去那种什么森林公园里的度假山庄啥的,内心毫无波澜。别人关注度假时景区里的自然风光,我反而比较关心定的酒店的装潢和卫生情况。

建筑也是,因为这边基本吊脚楼、风雨桥、鼓楼啥的这一类民族建筑十分常见,从小看多了这种木质结构、古色古香,或者仿古色古香的建筑,有时候去旅游再看其他古色古香的木质建筑总觉得就感觉不到那么惊艳。

3.小时候给我感觉是有趣又危险的印象吧。也是因为这边少数民族多的关系。从小听到过许多坊间传说。

从鬼怪到苗蛊,哪个地方在什么时代发生过什么事,所以现在才变成那样,是为了镇压什么邪物。又比如谁又被谁下蛊了,是谁谁谁去找谁谁谁怎么解的。又比如以前哪个寨子里的蛊婆死了,但是她的子女都不想继承她身上的蛊,但是中间又经过这样那样最后还是怎么怎么样了。这一类的故事一度在很长时间里让我觉得我生活在一个很神奇的地方。

后来长大记事了,隐隐约约记得一些。就开始觉得神秘危险。比如我爸有一次中蛊,就那天出去买菜因为什么的原因跟一个老太太争执起来。后来回家以后就开始嗓子不舒服,越到后面越严重。后来我外婆见了问说这几天有没有惹什么人,我妈就提了一嘴那个老太太,我外婆立马就收拾东西去菜市场找她要了一杯她亲手倒的水回家拿给我爸喝,然后我爸喝完没多久就稀里哗啦开吐,一个个黑乎乎的,我外婆说是被下了蟾蜍蛊。她去找那个人,那个人还反问说你怎么知道是我的,不认账,我外婆也不跟她啰嗦就说是不是你都好,我就讨你一杯水。这才拿回来给我爸把蛊解了。就这种解释不清的事不知道为啥我感觉我小时候遇到特别多。所以小时候我觉得自己一直生活在一个特别特别的地方。

4.我们那一代还是挺注重民族文化教育的感觉。比如说团体舞经常就是跳民族舞啥的就很常见,民族服装游行光是小学就参加了好几次,市区主干道,长长的大街上,哗啦啦啦全是姑娘身上白花花的银子响,还有男生嘴里吹奏的芦笙。

反正就是潜移默化。所以觉得这片土地真的民族文化风情特别浓。不过这几年因为发展起来了,所以平时倒不怎么感觉到了,只有在特别的日子和地点才会有那种感觉。

5.小时候虽然知道自己是少数民族,但是意识不到自己是少数民族。直到出省,被汉族同学同事包围才忽然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少数民族。哈哈哈,以前不记得是谁开的玩笑,说在贵州,汉族才是少数民族。

6.以前的贵州其实是四季分明的,两三年不见雪。好不容易下点雪一晚上就融了的那种。给我春是春,夏是夏,秋是秋,冬是冬的感觉,现在感觉已经被同化了,夏冬越来越长,春秋越来越短的感觉。

还有这边的热也不一样,感觉是那种烈烈的热。跟武汉和广州的热都不太一样。

好多呀,怎么不小心就那么多了。哈哈哈感觉有点跑题又懒得改,就先不写了,不小心回忆起来没注意写了那么长。以后兴趣来了再补充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