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清楚如何开展软体测试, 那最重要的就是, 明天软体测试的流程是怎样

  1. 需求分析
  2. 用例编写
  3. 执行用例并提交缺陷
  4. 回归测试
  5. 重复以上过程.

这就是最经典的测试流程啦, 无论何种测试手段, 系统测试, 介面测试, 性能测试, 全都可以套用以上的流程, 百搭款.


作为功能测试工程师初入职公司后要如何快速融入团队,如何开展测试工作,一定要从测试流程著手::

首先,黑盒子也是有说明书的,有标准文档的。(想像下如果你刚刚得到一件物品,但却不认识它,那么看说明书便是最快捷的方式了~)所以对于测试人员第一步就是学习产品知识 ,了解产品基本功能、架构、主要模块、核心业务流程、以及测试需求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模块及功能 。

学习需求规格说明书时,要遵循从粗到细的规则,建议使用思维导图,第一次粗略阅读-搭建产品框架,第二次阅读-添加主体功能模块,第三次阅读-添加细节及并识别测试点;

另外,功能测试人员最终是站在用户角度来看待整个产品的,如果自己没有该领域的知识,一定要提前补上,了解行业知识-自己成为用户-浏览竞争对手的产品设计,站在用户角度上思考产品设计。

阶段输出物是《产品架构图》、《需求说明书》思维导图、《测试需求点》、粗略的《测试想法列表》

然后,学习测试团队内部的测试文档,如测试需求、测试计划、测试场景设计、测试用例、评审方式、测试报告、缺陷报告、测试知识库的构成等等。(说明:测试文档虽大同小异,但每个公司要求的格式也不同,无论使用第三方工具还是自主研发或自定义的都需要提前熟悉,做到大脑里清晰)

查看公司内部已存档的测试文档,结合自己对产品的认识去比较,比如测试想法列表里有无自己未考虑周全的,用例的颗粒度、对异常情况的考虑、对错误的处理意识等。

阶段输出物:《测试想法列表》修订版、各测试文档模板总结

第三,了解黑盒测试流程,一方面要清楚具体的测试流程,以及测试准入原则、测试暂停、测试退回、测试结束的标准等等。在单独跟进一个项目时,如何与产品、与开发人员沟通。(举例说明下,比如说测试退回的标准,是冒烟测试不通过还是出现阻塞核心流程时,如果出现了以上问题,是需要找对应的开发人员还是与项目经理直接沟通,公司对每个团队的职责如何界定,测试人员在整个项目中担任什么角色等等)

另一方面是清楚产品的开发模式,即传统模式还是敏捷开发,不同的开发模式在不同阶段需要的测试交付物也没,提前了解有助于自己规划工作优先顺序。

阶段输出物:《产品相关草稿》(建议放在云笔记中,随时编辑)

第四,了解并记录好产品依赖关系,这个多见于外包公司或大型项目,有些软体系统需要其他系统的支持或辅助。或是本身安装过程中需要安装驱动等。(大型项目往往结构更复杂,比如银行的工单处理,提交,审核;审核往往要经过多级确认,有些是外部系统)所以在掌握了前三条之后,开始理清依赖关系,自己试著去安装。

另外,需要将外部依赖的系统地址链接或客户端路径都记录下。特别是不同环境的。

阶段输出物:《产品相关草稿》修订版

第五,工具使用

了解测试各阶段都会用到哪些工具,比如,移动客户端测试需要的协议查看工具、服务端测试需要用到的远程工具及伺服器,GUI测试工具、缺陷管理工具、用例管理工具、版本控制软体、事务跟踪系统、编辑工具等等。有些需要登录的工具把账户都记录好。

公司内部使用的有些工具可能以前没接触过,但相似功能的工具都是相通的,不用投入大量时间学习。

阶段输出物:《阶段工具列表》(可备注加角色账号密码)

最后,对产品质量的持续追求。

耐心对于测试人员是必备的素质,遇到非必现的问题时一定要重复多次后记录好复现概率。对于细节切不可马虎,即使是已经公开的产品文档也要保持怀疑心,而站在用户角度上永远都不要觉得简单的问题可以忽略,要时刻考虑到用户的感受,小到一个控制项的位置与大小。


测试的流程

测试贯彻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环节,从需求提出开始到测试计划、测试设计以及测试用例设计与评审及执行,最后进行回归测试。产品发布上线后跟踪用户使用的反馈,周而循环直到产品不在维护。

1、参与需求的评审

  评审内容主要分为功能性、准确性、完整性、可测性、优先顺序和约束性。当然还有其他的性能要求、安全、可补充性、易用性等

  功能性指描述功能的规格说明、状态变化、界面格式的定义等表述合理;准确性指需求清晰完整,无歧义;完整性指需求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可测性指需求是否可以被测试用例覆盖到;优先顺序指优先完成那部分;约束性指某些事件是否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

 2、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应该以文档的形式输出,主要包含的几个点为测试对象(根据需求分析测试对象的应测特性和不测特性,不测说明原因)、测试通过或失败的标准(主要为测试用例的覆盖率和问题的修复率)、测试任务安排(谁负责什么模块)以及工作量的估算。还有其他的一些资源统计、项目简介等。

3、测试设计

  测试设计是对测试计划的细化。也是以文档的形式输出。主要内容有测试环境的描述、用例执行的顺序(一般都是功能性用例到易用性、兼容性再到安全性、异常行为等)、用例的设计规定(用例编号的定义、冒烟测试的计划等)以及问题单相关的(缺陷管理工具、缺陷严重级别定义、以及缺陷的分析等)。

4、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的设计主要运用等价类、边界值、输入域、因果图、错误猜测、异常分析等方法进行设计。覆盖的点越全越好。必要的时候可以上网搜素下类似的产品用例是怎么设计的,可以作为参考。

  测试执行根据测试用例执行,正常每天执行的用例为20-30条。每执行一条用例要执行其相关的,可能用例没覆盖到的功能,出现问题不管什么是什么问题(包含自己误操作)都要重复操作并且找到问题所在。然后提交问题单。

5、回归测试

  回归测试一般分为两种,全部回归和部分回归。全部回归为测试用例重新执行一遍,;部分回归为测试问题单用例及问题单相关的部分。

6、跟踪用户反馈

  收集用户使用过程中反馈的问题,整理问题,设计需求的与产品经理讨论解决。产品现有问题整理后提交问题单,下一次迭代的时候进行测试。


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讲的明白的,如果直接讲分析需求——》设计用例——》执行用例——》提交bug——》回归测试等,可能还是比叫抽像,推荐你去系统的了解一下,腾讯课堂上搜索「Test大咖说测试「,我想你很快就明白了如何开展测试工作。


开展软体测试?如果你已经上班的话,有人会带你的~放心~从熟悉公司业务开始,看看需求文档之类的~

如果没有上班的话,也差不多~都是从需求开始~希望能帮到你~


1.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学习软体测试基础知识

2.需要分析测试需求,编写测试用例

3编写测试报告,

4懂得测试方法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