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一般童年都是不幸的,进而要用一生去弥补,

后者一般童年都是快乐的,进而一直影响著一生。

所以小时候的教育,大人的榜样,也许就是几句话几个小细节,终究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长是孩子人生第一堂课也是最重要的一堂课,其实很短,但却是孩子路上的照明灯,

所以不要用所谓的金钱和物质去填充那虚伪的童年,那是孩子的噩梦,用口告诉她,

用手牵著她,直到她学会"走路"


我属于后者,并且在自我治愈中,有一些已经被我治愈好,渐渐的释怀了。

童年对于好多人来说是快乐的、无忧的,但是童年也不总是这样吧。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童年有过快乐无忧但是给我影响最深的感觉甚至对我性格的形成有影响是,孤单和担心。

孤单——从小到大我是一个不敢和他人深交的人,读书的时候也不晓得怎么和其他同学玩,别人来找哟我就和其他人玩,别人不找我我就不晓得怎么主动和其他人玩。所以童年读书时的课间活动大部分是一个人玩的。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还得回到我上幼儿园,属于我的幼儿期。我妈很重学习,我还没读一年级就开始教我数学,当时就教加减法,数数。(当然这也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吧,哈哈)我可能比较笨 (但是用我现在专业的眼光来解读的话,较早的教授幼儿不能接受的东西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回归正传,哈哈。我妈给我出的题我好多都做不到,我有个妹妹,她一下就答出来了,数数凶的很,但是我还要提醒才数的出来 转变和影响在一个晚上,有一天晚上我妈给我出了一篇加减法,毫无意外的我磨蹭半天都没做完,我妈一气之下把灯关了,我妈就和我妹睡觉去了。我一个人在厨房,因为在厨房做的作业,我当时的位置是在猪圈和厨房之间,身后边就是猪圈。因为那里才有灯。灯旁边还挂著 肝。 我妈睡觉去了,还把灯关了。我很怕黑,当时那种孤单不被需要的感觉可能就在那个时候产生的吧,现在回想起来人生中好多的不被需要与孤单的感觉和那个时候的感觉有些相似。不知道过了多久我妈叫我去睡觉,我清楚的记得,当时的我有多冷。那个时侯是和我妈我妹睡一个床的。因此她们那里很热火,但是再热火我都不敢靠近她们。因为我怕,我不会说好话。 一个人缩在床边,脚尖冷的快要断掉一样。当时觉得我是不被需要的,我是一个人。 不知过了多久才睡著。在我印象中我和我的妈妈都很少有亲密接触,比如拥抱,开玩笑,都没有。因为我很怕我妈。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件事对我的性格影响比较大,我是觉得我不被需要的。因此对于我的社交影响也很大,甚至谈恋爱中我都有自己保护,不敢深交,不被需要的感觉。我怕分手后的不被需要。

担心——以前我爸是在外地的工地上班,我妈有一段时间就在老家的县城工地。众所周知工地是比较危险的。那个时候是在读初中吧,我妈就在工地上上班,当时家里没有座机,我妈有个行动电话,但是我妈经常下班很晚。我和我妹就经常担心我妈,有时候很晚没回来我和我妹就找领居打电话给我妈。所以就造成我特别担心久出不归的人。这种担心会让我坐立不安。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我因为这些感觉在长大的过程中没有做出真正的自己。

—— 那现在释怀了吗?

在一年前这些记忆与感觉还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现在,呵呵随它去吧,开始释怀了。

我是如何释怀?看心理学的书,听樊登读书会。


后者吧,本人童年回忆都特别美好,没有什么事是把童年砸的不堪入目的,小时候家里人对我都特别好,即便我当时偷钱刮奖,我姥姥也是护著我

谢谢姥姥,要不然就被打死了。

不过就刚刚讲的,童年给我的影响是长大之后对事情倒没有特别悲观,我自己对事情什么的都是持乐观的。

不过还有我自身的原因,本人有点社恐,就算是一个人在我面前,我一般都很难开口,不知道说什么好。不过现在有一直锻炼自己了,人际关系还是很重要吧。

哒哒哒


用我的一生去治愈一个黑暗的童年。童年记忆中,最多的就是寄人篱下,居无定所,敏感,自卑,没有安全感,眼泪。姐姐哥哥的拥抱,乖不哭,乖不怕,姐姐在。爸爸妈妈很快就可以回来接我们回家了。如今21岁的我始终不敢和任何人说起我的童年。爸妈认为我很健康,却不知我黑暗的童年。


这两个倾向中我偏向于前者吧,童年里母亲总给我一种学习是生活的全部的暗示,唉。

其实这应该也是一种不能由自己决定的东西吧,就像天生的长相、天赋点、家庭条件等。那我们一生,追求美貌,追求名利,也是对我们先天不足的弥补吧。所以可以用童年去治愈一生的家伙们,真是令人羡慕啊,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先天优势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