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學在讀,但不是學哲學的。。對哲學很感興趣,有一點瞭解。。希望能得到較為專業和全面的解答~謝謝。。


從羅素的《哲學問題》開始最好。

從問題開始,理論聯繫經驗,這是研究所有學問的最好方法。

哲學史應該重新寫,應該是圍繞著問題,然後再羅列出對於該問題哲學家有什麼新進展,或者有什麼不同觀點,然後再啟發一下有什麼新的方向


如果是初學者,盡量看國內的簡本西哲史,西方人寫的哲學史和國內教學不太對位,國內考試通行本為北大趙敦華的西方哲學簡史和人大苗力田出的西方哲學史。

至於羅素的西方哲學史個人色彩太濃,對德國哲學有很多偏頗之處,梯利的沒看過,不敢評價。

古代哲學由於是哲學的萌芽和文明的種子,思想片段在後世發展非常複雜,需要較多的哲學史的整體把握,實際上不太好懂,常見的人們推薦哲學入門看柏拉圖的《理想國》和亞裏士多德的《形而上學》實際上是不合適的。中世紀哲學需要邏輯學基礎,在國內也處於較為冷門的狀態,多看看此時期的邏輯學著作即可,如奧卡姆的邏輯學。

所以,集中全部努力多多攻克近代哲學纔是理解哲學,窺見哲學大門之外風景的門路。以盡量選取一兩個大哲學家為入門(實際上也入不了),逐漸適應哲學論題論點和論證方式來讓自己盡量靠近哲學。國內教學德國觀念論通常採取笛卡爾(第一哲學沉思錄和談談方法),康德(三大批判尤其是純批),黑格爾(邏輯學和精神現象學,尤其是邏輯學),經驗主義採取霍布斯(利維坦),洛克(人類理智研究),休謨(人性論),進行集中學習,稍微好點的學校都有讀書班。

經過近代哲學的訓練,再觀察自己的喜好,如果側重思辨哲學和觀念哲學,就早早學習德語,研究現象學和解釋學。如果側重經驗主義和邏輯哲學,語言哲學,就補充數理邏輯和科學史書籍,研究分析哲學和科學哲學。

注,不管學啥,外語很重要,多讀原著也很重要,但比起來外語高於一切,如今的西方哲學簡直更像是外語專業的競技場,會德語,法語,拉丁語,希臘語簡直不要太喫香,要不那些搞西哲的,外語都不會幾個,很難看出有沒有研究深度和層次。

梯利的可以

斯通普夫的也好

還有本《通向哲學的後樓梯》

安東尼肯尼的四本哲學史應該是目前引入最新的中文版哲學史還有本文德爾班的《哲學史教程》上面這些我也沒讀完,我們老師相對於中世紀神學比較推薦kenny的哲學史,因為Kenny的背景就是神學背景

建議以梯利本開始學習。


兩本書都好,梯利那本翻譯得更好吧?


這人太愛裝比,把幾乎所有前人的思想全部批駁,黨同伐異,同而不和。同樣是哲學家,看看黑格爾的哲學史,再看看羅素,只能說羅素不適合當哲學史家。太愛裝比顯示自我的優越感使得這本哲學史徹底失去客觀性。況且你羅素的那點哲學也不見得有什麼高明。另外,書中羅素舉了一個例子企圖說明三段論的侷限性:「因為馬是動物,所以馬頭是動物的頭。」羅素說這個論證是不對的,那你特麼,羅素你說馬頭不是動物的頭,那難不成馬頭是你的頭?廢書,破書,文人相輕在這本書裏體現的淋漓盡致,這不是哲學史,哲學史要的是客觀,而不是另一個後人哲學家的每篇每頁的裝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