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請給出鮮明的觀點。


反智,反的是理性、科學,從而站在智識的對立面。

反智的背後是消極對待知識學習和理性思考,或者無能力系統的學習和思考問題。消極是因為懶,沒有毅力恆心接受系統的知識教育,倒是愛胡思亂想,想當然;無能力是智力水平問題。

另一方面反智的人異常自信、好為人師。不少人年紀還不大,可對文化知識的興趣早就消亡了,但自我感覺特別的好,自信自己的人生經驗和睿智能解釋世間萬物。他們的思想形成了一個閉環,不管解釋什麼事物和現象都能自洽。所以他們總能胸有成竹的指點國際關係、評判黨國政務。再不濟,也要向身邊人回顧自己的光輝歲月、教授人生道理。實在沒人搭理這些囉裏吧嗦的扯淡,他們還能退一步,在家裡建立一個思想上的專治小王國,妻子兒女是專治對象。

概括而言:愚昧、不學無術、自以為是。


反智分為幾種:

一,真的以為有些反智的行為,那些人不懂那些道理嗎?不是,很多隻是對於外界不爽的一種反擊罷了。比如,學歷無用論,只是因為自己沒有學歷罷了。

二,有些反智,背後是利益。比如那些公眾號或者是雞湯書,人家是要恰飯的。

三,有些反智,是為了統治,最簡單的就是給其他國家貼標籤,各國都有。


定義:日常生活中某些顯而易見的不符合邏輯的行為

觀點:排斥,即排斥說任何人的行為「反智」

原因: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可以理解,理性和邏輯建立在感性之上,絕對的理性並不存在於我們的感官之中,絕對的說,任何人都是「反智」的,說某些人反智,究其根源,不過是為了體現自身在邏輯上的優越感,而事實是,絕對的理性是毒藥,「智」其實是「愚」,每個人自在的在理性和感性中徘徊,這是人得以存在的方法論,合適很重要,反智其實是反「我」


盲目地固守所謂的正確而壓制不同的見解,也是一種反智啊,知乎裏也有,比如:

雖然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反智終歸是反智啊。


這裡找個具體的角度說明下我的看法吧。

中國的識字率,在古代,最高點是宋朝,百分之二十左右,有記錄可考的清朝和民國是百分之十左右,新中國成立之處是百分之二十左右,而現在是百分之96左右。

語言文字是一種工具,一種表達的工具。

使用工具和不會使用工具之間有巨大的不同,但是能使用工具和會使用工具之間也有很大不同。(這裡插一句題外話,會用工具和善用工具之間一樣,也有很大不同。)

舉個例子,大家都可以使用筆,但是筆下的水平各不相同。有的人筆下是藝術,有的人只是塗鴉。

但是在形式的公平之下,使用筆是大家共有的權利,只要你能拿起來。在大家手上都有筆的情況下,你不能,或者說很難去阻止別人塗鴉。

但是要知道無論會用筆的人有多少,懂藝術的人終究是有限的,這是質的問題,與量無關。

做一下文學上的古今大家的對比就知道。

牆還是一面牆,藝術和塗鴉混雜在一起,不幸的是藝術既然已經佔了質的一端,也就悲催地輸了量的一端。

如何分開?有賴各人的辨別,各取所需。同氣相求,同聲相應吧。

或者等待時光打磨,大浪淘沙。

但那已經是很久之後的事了。

在此允許我小小感慨。疫情之下,許多線下行業被逼到線上,我正好看見茶行業的一些老師們兢兢業業在的研究一個抖音的片段,以做閱讀理解的認真寫了很多專業分析。我點進去看了,其實是一個抖音裏再普通不過的套路片段,只是與茶相關,只是恰好有許多人看。

我說多,是相對於茶主題的多,不是抖音的多。

當時我有點想笑,然後許多心疼。

刷了會空間突然心生恐懼,退堂鼓十級選手決定暫時匿名,江湖再見


所謂反理智主義,來源於社會普羅大眾對於精英控制話語權的反抗,大眾不希望被精英壟斷一切話語權,試圖擺脫控制,建立一套自娛自樂的遊戲規則。在不很久遠的年代,「知識越多越反動」曾是主流思潮。拋開政治背景,裡邊其實包含了大眾反智主義狂歡的因素。這種狂歡,很難講完全是單向推動所致,否則無法解釋白卷英雄張鐵生創造性的個人行為。反智主義亦非我國獨有,據旅美學者薛湧講,現今美國也存在某種反智主義潮流。南方的「白人大老粗」們看不慣知識精英壟斷話語權,於是投票給小布希。據說小布希身上反智主義味道頗濃,例如講話根本不在乎語法和措詞,刻意給人一種直來直去的印象。" u


以前我覺得逆向思維是象徵智慧,現在我覺得擁有逆向思維的是纔是真正的段子手


形成反智的原因大概就是:屌絲因為無知,所以對精英的一些想法和做事感到不爽,反對他們的做法和想法。別人的認真,執著,他們會認為是傻逼。別人無意間散發出一般人身上沒有的氣質,他們會認為是裝逼。這是我個人的理解,哈哈哈。。。有錯的幫忙糾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