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太了解成龙,甚至有不少冷嘲热讽的声音,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在力挺成龙,想知道成龙的粉丝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


大概是一群,比较能分清业务能力与道德水平的人吧。

就我所在网路上观察到的,以及我自己的心态而言,成龙粉丝是对自己偶像的黑料最不怯于回避的人。就在年三十看春晚,成龙登台演唱时,我还在微信群里(近乎恶毒地)调侃这位「真·我从出生就开始喜欢」的偶像大哥:

「你们要学学成龙:虽然我风流,出轨,儿子吸毒,我仍然是华人之光,仍然能上春晚。」

你以为我是自诩粉丝的黑子?我从小学时就在影碟店把从古早的《醉拳》《A计划》《警察故事》系列到当时最新的《上海正午》《80天环游地球》《特务迷城》全淘了一遍,人生买的第一本日记本,写的第一篇日记就是关于成龙,电视上只要一放成龙的电影我就挪不动步,学著他翻墙爬树,以能挂彩受伤作为像他一样的硬汉的象征,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和考验时,激励我的永远是他在电影、在生活中拼搏到底的精神,2005年在他参加一个活动时,我要到了他的亲笔签名,恭恭敬敬地装裱进书桌上,留学时自我介绍的起手式永远是:「我的英文名是Jackie,因为我的偶像是成龙。」而这句话基本都能收获对方理解的微笑。

现在的很多流量明星,都特别需要「人设」,粉丝也特别乐于去维护这个人设。对自己偶像的道德水平,他们总是给予过高的估计与期待,甚至在这种人设崩塌时,宁可捂起耳朵大喊「我不听都是骗人的」,也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偶像就是流水线工厂包装出来的一个粉色泡沫的事实。也许是因为,对这些粉色泡沫而言,「人设」「道德」是他们贫瘠的业务能力下唯一可以倚仗的卖点,一旦失去了,粉丝也就无从依靠,也无法再说服自己去喜欢这些泡沫了,所以他们要殊死反抗。

但是成龙的粉丝完全不需要依靠这些所谓的卖点。因为即使离开了这些卖点,成龙依然是一个业务能力过硬,在自己的领域里作出了史诗级贡献的伟大的人。他为数不清的人带去了欢乐,也为他的同行提供了无数灵感,他崛起于功夫电影,但又超越了功夫电影,成为了世界电影之林的一座巍然耸立的丰碑,他是鲁迅笔下「有缺点的战士」,又何必在意嗡嗡苍蝇对他私德的指摘呢?

何况,即使真要揪私德,成龙也是属于大节不亏者。作为唯一一个在世的、世界知名的华人明星,他出席重大活动总是一身唐装,毫不吝于表达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他帮助我们在世界面前挺直了腰杆,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温暖、正直、善良、幽默的中国人形象。

成龙是戏班出身,学历有限,一些黑子也喜欢揪著这点攻击他。我看了许多成龙的访谈,也看得出他确实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他的表达能力有限,总是要手舞足蹈配合他的话语,还总喜欢发明一些奇奇怪怪的拟声词和象声词,Duang的诞生就和他的表达特点有关。

但是学历并没有限制他的格局。成龙是一个有宏大视野的人,他所关心的事情,往往超越了一己私利,上升到家国高度,他把他生活里所关注的议题,都在电影里表达了出来,尽管有时有生硬说教之嫌,但是仍然能看出成龙的格局,关心儿童,关心环保,保护文物,呼吁和平……一个学历不高的人,能在电影里锲而不舍地宣传这些大命题,这应该是成龙粉丝的骄傲,我们的偶像是一个心中装著大爱、有著家国情怀的活著的传奇,多少博士学历的人,都未必能有这种视野和气量呢!

然而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成龙粉丝,我们都对成龙的很多黑历史了如指掌,我们也都很清楚自己的偶像并不完美,但我们都是在承认这种不完美的前提下,依然愿意表达内心最真切的崇拜与尊敬:

「我知道他有很多缺点和问题,但就冲他不怕危险、拚命拍戏,为世界带来无数欢笑的精神,我也愿意做他的粉丝。」

@苏沉船 是研究成龙问题的专家,当年在知乎一炮而红的回答就是「如何评价成龙」,当时以其褒贬难测、粉黑难辨的文笔,将成龙的成就与缺点一概铺陈开来,呈现出了一个极其复杂的成龙面貌。在我看来,这就是典型的成龙粉丝,不吝啬对他成就的无限赞美,也不惮于对他过失的批评调侃。这种心态,恰恰有助于理解人的复杂性,从而跳出非黑即白的二元观点。

也因此,成龙的粉丝,尤其是老粉丝,大都比较清醒,知道自己崇拜成龙是因为什么。并不会因为崇拜成龙,就去宣扬他一切有理。比起这个,他们更喜欢交流成龙的哪部电影、哪个镜头给他们带来的震撼最大,更喜欢交流成龙曾怎样温暖过、激励过他们的人生。

成龙的粉丝,是一群挺实在的人吧,我想。


22年前,一个名为「烂番茄」 的电影评论网站诞生了。

现在,它几乎是地球上最知名的影评网站,好莱坞电影行业也因它产生了巨大变革。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当初创始人Senh Duong建立这个目前规模最大的影迷聚集地的初衷...不过是想收集成龙电影的影评。

没错,这位名字有点像duang的大佬是成龙的忠实粉丝。

所以要问成龙的粉丝都是怎样的人?

我的回答的第一部分会是——数不清的像Duong一样的大佬们。

用周润发的话来说:

「成龙不单是我的偶像,而且是全世界的偶像」。

举几个例子。

奥巴马是成龙的粉丝——他还肯定了成龙在美国也是家喻户晓的明星。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是成龙的头号粉丝——他最喜欢成龙的《尖峰时刻》。

木村拓哉是成龙的忠实粉丝——有次他跟成龙拍照,特意弯腿说不能高过成龙以表尊敬。

比较夸张的成龙粉丝还有迪拜皇室——成龙拍《功夫瑜伽》的时候,迪拜皇室不仅免费借出了70多辆名车,公主还借出了自己养的一只狮子。

王储哈姆丹甚至借出了当时全球就一辆值五个亿的超跑Devel Sixteen,跟成龙说你随便开...

可见,发哥的这句话完全没有任何吹捧的成分。

要说吹,成龙的另一位迷弟昆汀可能才是最大的龙吹。

早在1995年,成龙在美国拿到了MTV的终身成就奖。

(要知道,那时成龙都还没有在北美大热的作品,拿奖全凭粉丝的热情。)

昆汀是那个奖的颁奖嘉宾,介绍成龙时说他是「电影史上最出色的动作片演员」。

搞得成龙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影迷都知道,昆痞阅片无数,但他最喜欢的动作片还是成龙的《警察故事3》。

「拥有最精彩的特技,是电影史上所有最精彩的动作戏码中,最棒的一个。」

昆汀如是说。

后来成龙通过唐季礼导演的《红番区》成功进入了美国主流电影市场,在好莱坞的知名度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了。

(最近的贺岁片里正巧也有一部这两位合作的《急先锋》,但其实就连「贺岁片」这个中国特色的电影名词,都是从当年他俩的这部《红番区》开始的。)

除了昆汀外,好莱坞里的成龙粉丝可太多了...

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曾为成龙做过一个《外国群星如何评价成龙》的专题。

上面就有国外各大导演和演员对成龙的评价。

可以看到,这些大佬们是如何在谈到成龙时秒变迷弟迷妹的。

比如《指环王》三部曲、《霍比特人》三部曲的导演大帝彼得杰克逊,说自己早早就爱上了成龙的电影。

「海王」杰森莫玛:「成龙是一位先驱,大家可以学习的榜样。」

专题里唯一的非好莱坞人士、大家都很熟悉的阿米尔汗说自己是成龙的超级粉丝。

他还提到自己见到成龙时有点小紧张,但觉得成龙是个特别温暖的人。

「死侍」瑞安雷诺兹说,成龙是一个传奇。

他还说,自己在《死侍》里轻松幽默又硬核的动作戏都有受到成龙喜剧的影响。

近年越来越享誉世界的华人导演温导则羞涩地说,自己是看成龙的电影长大的。

前年凭《罗马》砍下金狮的阿方索卡隆说自己看过成龙的一场自行车追逐戏:「太好看了」。

(他是导演里比较出名的技术控了)

18年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寂静之地》的女主角艾米丽布朗特说:

「他让大家觉得自己也能成为成龙。虽然我们都无法变成他,但他让所有一切都变得很轻松」。

17年在中国大陆上映的《降临》的女主角艾米亚当斯说:

「他就是那种每时每刻都输出正能量的人,把所有的工作精神都投入到他的电影里,观众能从大银幕上感受到那种能量,对此我很感激。」

此外还有——

《绿皮书》导演彼得法拉利、

《月光男孩》导演巴里杰金斯、

《为奴十二年》导演史蒂夫麦奎因、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女主角芙蕾达平托、

「汉尼拔」麦斯米克尔森、

《一个明星的诞生》导演兼男主角布莱德利库珀

...等等。

大佬和明星们如此,普通影迷更不用说了,就是一个字——多。

要问成龙的粉丝是什么人,回答还可以是——

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新加坡人马来西亚人德国人俄罗斯人...

除好莱坞外,成龙在亚洲其他国家乃至欧洲的影响力都是恐怖级别的。

最直观的就是他的电影在这些国家的成绩:

在日本,成龙电影迄今累计票房已经超过了600亿日元。

其中单片最高为《A计划》31亿日元。

80年代24部影片在日本上映,累计票房就达301亿日元,平均票房12.54亿日元。

纪录至今无人能破,甚至接近都没得接近。

在韩国,成龙有43部电影打入过年度前50名,主演影片年冠一共17次。

其中,《醉拳》的首尔观影人次就接近90万。

在新加坡,成龙累计票房已达1.1亿新元,当中破300万新元的多达8部。

1978年,成龙凭《醉拳》的146万新元票房打破新加坡历史票房纪录。

此后,更是在1996年和2012年分别凭《警察故事4》和《十二生肖》两次打破新加坡华语片记录。

在马来西亚,成龙拿过11次华语片年冠,也多次打破历史票房记录。

最后一次是2017年的《功夫瑜伽》,破了《美人鱼》和《叶问3》的记录。

在德国,有一条街Jackie Chan Street以成龙的名字命名。

本来通常只有一些对德国有贡献的人,在他们百年后才有这个荣幸。

而成龙是在德国拍戏时顺道去了那里,在那个地方站过,那里就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我还看到有影迷说成龙在俄罗斯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不过他没咋去过俄罗斯...

综上所述,成龙的粉丝是真真正正地遍布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虽然可能大家都知道成龙的全球影响力很大,但说实话,我深入了解过后的感受是,成龙在世界范围的影迷群体数量,真的是远超年轻一代想像的。

因此要简单定义这么庞大的群体「是怎样的人」,可能还真的有点难度。

不过,倒是可以从粉丝对成龙的评价以及成龙电影的特质来侧面说明成龙粉丝是怎样的人。

首先,是幽默。

会发现,世界各地的影迷们提及成龙,在众多赞美词里「幽默」占了很高比例。

不得不说,成龙是把幽默融合进动作场面的先驱之一。

但更重要的是,他在电影中所呈现的风趣的样子,也改变了很多国外影迷对华人的印象。

当国外影迷从电影里的成龙身上去认识中国人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Kungfu man,更是身手矫健但同时又幽默大方、极具魅力的东方人,这是其他中国电影人都没有做到过的。

《尖峰时刻》

其次,是有爱心,很多人会忽略这一点。

如果细细了解就会发现,成龙很喜欢在电影里放一些热爱环境、热爱地球的因素。

他也一直都表现得对小孩子关爱有加。

比如他的朋友曾说你的电影我不敢放给孩子看,怕吓到他们,于是他就刻意把动作喜剧化了。

再比如成龙到非洲看到小孩子冲他比醉拳的招式,他害怕会教坏小孩子,于是在《醉拳2》里刻意让主角喝工业酒精,用漫画化的方式告诉大家喝酒是不对的。

还有《宝贝计划》里对孩子更是无比关心,《我是谁》里把坏人的钱全捐给了儿童慈善基金……等等。

《宝贝计划》

再者就是大家都知道成龙拍起戏来有多拚命三郎了。

所以,一定要从成龙出发给成龙的影迷们做一个画像的话,我觉得「拼搏」、「幽默」、「有爱心」都挺合适。

话说回来,成龙也是要七十岁的人了。

经常看到他出席活动的视频,走路的状态都明显看得出他真的老了。

还记得当年拍《警察故事》,他冒著危险从六层楼高的灯柱上滑下来,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

后来才知道这个镜头拍完以后,他的两只手掌都被二级烧伤,但当时的他却只顾著欢呼。

入行已经60年,拍戏无数,受伤无数。

如今66岁,敬业如初。

可以说,成龙的每一个粉丝、每一份尊敬都是他一点一滴用整个艺术生命为自己博得的。

正巧最近就看到很多平台上都有支持成龙的声音,里面还不乏许多快手和抖音等短视频门户的大V和网红。

其中影评人Sir撰文赞扬成龙:

「这实力派,中国真没人能取代」。

作为动作喜剧流派开创者、动作片革新者、唯一拿到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华人,从很多方面来说,成龙确实都是站在中国影坛最高点也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电影人。

所以才会有如此众多不同身份的影迷们对他的支持。

或许如今很多人会觉得,成龙已经不如以前受欢迎了。

我觉得这话对,但也不对。

如今的影坛和世界都比过去要复杂了很多,哪怕巨星如成龙,都要不断适应新的世界与事物,其中就包含新的观众口味和电影技术。

但我觉得,无论世界和电影如何变,总有一些东西是不会变的。

也总有一些热爱和影响,将一直延续下去。


答案很简单:成龙影迷都是真正爱电影的人。

这要从几十年前说起了,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是看著成龙电影长大的。

当年,家里不宽裕,只有一台黑白电视。

只要电视上有运动的画面,我就会盯著看,常常离得太近,被大人骂。

在看成龙之前,我第一次看的武打片也不是李小龙,而是电视剧《雪山飞狐》。

当然看不懂故事,也记不得场景,只记得那种港式 b-box 武打片音效,听起来很爽。

后来,第一次看成龙电影,是去电影院里看的《双龙会》,记得还是爸爸朋友送的票。

我妈告诉我这个人叫成龙,是个武打明星,他喜欢自己上阵做危险动作。

最后还要叮嘱我:「这些都是特技,是假的,小孩不能学!」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知道,什么叫特技演员:

就是不管家具乐器,什么都能抓起来打坏蛋的人。

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一个黑洞洞的房间里,跟 100 多个陌生人,一起大笑,一起屏住呼吸,看著成龙在银幕上玩命,影片结束一起鼓掌。

这可能算是我最好的影院体验之一。

童年时代电影神作!

回家路上,我跟我爸妈说,我喜欢成龙。

没过几天,我爸就带回一台录像机,一盘录像带。

我妈惊了,「哪来的?」

我爸淡定一笑,「借的。」

那天晚上,我们全家人第一次看录像带,看成龙的《红番区》。

《红番区》,导演:唐季礼

现在我当然知道,《红番区》是 R 级片,可能不适合那么小的孩子。

不过,成龙电影虽打斗,却很少见血,又是喜剧,当时家长也不觉得有什么。

而且这片实在太精彩,太好看了,我还想再看一遍!

「不行,明早上还要还给人家。」

「那能再借出来么?」我问

「能,可那边就没成龙的录像带了。」

于是,我只好等。

只要一听到电视里,港式 b-box 武打音效出现,就停在那等。

等到成龙那张脸出现在电视上,就不换台了,接著看。

就这样在电视上看了几部成龙,经常赶不上片头,也不知哪部是《飞鹰计划》哪部是《白金龙》。

那时候只觉得快乐,认为好电影就该这样,打得漂亮,笑得开心。

一年年过去,家里也添置了 VCD 机,当然是爱多牌,成龙做广告的嘛。

「爱多 VCD ,好功夫」

「我们一直在努力,爱多 VCD 」

没想到,就是这台机器,让我渐渐不喜欢成龙了。

那时我已经认了几个字,喜欢看学校语文老师推荐的《读者文摘》,翻报纸总要翻到文化版,每周都追著看电视节目《环球影视》,知道了很多外国电影。

而且,女生更早熟嘛,她们会凑在一起看小说,讨论的都《泰坦尼克号》之类的「艺术片」。

我也有样学样,求著爸妈买些盗版 VCD 回来看。(抱歉,我也看过盗版)

其中当然有什么《肖申克的救赎》、《贝隆夫人》,还有同学都没看过的《教父》。

就算看华语片,也要看关锦鹏的《阮玲玉》这种,到海外拿奖的电影。

当年以为只有《阮玲玉》这种获奖电影才叫好

看过几部外国片,就心高气傲,觉得自己比同学们都厉害。

男生都还在看《古惑仔》,太俗了,像成龙这种打打闹闹的片子,也是不够艺术,没思想。

正好,那时他去了好莱坞发展,拍的那几部好莱坞电影,当时觉得,跟我之前看的那些美国片没法比。

用王朔话讲就是:「四大俗」,全是俗套。

那个年月,他几乎每年都有新电影上映,又出了各种事件,这个台娱乐新闻里讲他,换个台综艺节目上也有他,几乎天天都能看见,滥大街。远不如那些外国大胡子导演,眉头紧锁,一脸深沉,更像个「艺术家」。

那台爱多 VCD 不知搬哪去了,电视下面换成 DVD 。

其实,在这之前,我就已经不喜欢成龙了。

有 DVD 之后,就看得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深奥难懂。

想来是少年人脑子里没思想,就要拚命看那些最有思想的片子。

以为难懂=好,越难懂越好。比如《穆赫兰道》,看完整部片子,都不知道为啥要叫这名。

这个阶段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我真的工作,拍片剪片,之后又看过很多电影,我才慢慢重新发现成龙。

这么说吧:

越了解电影,我越尊敬成龙。

说穿了很简单,当你不再执念于电影故事的思想性哲学性,真正能关注电影本身的时候,我相信,你也会发现成龙的厉害。

而当你真正拍过电影(哪怕是个小视频),你就能体会到,胶片时代成龙的辛苦。

读过电影史都知道,1930年代,好莱坞歌舞片迎来了一次大转型。

在设计舞蹈时,不再纯看舞技,而是把画面漂亮放在第一位,所谓 Dance for camera。而动作片,要等到成龙,才真正做到 Fight for camera.

你肯定看过这种电影,用个大全景镜头拍动作场面,所有人都在同一个画面里。每次说一起上的时候,总是要一个个上跟主人公对打,镜头时间很长,后面的人就在背景里来回来去动,虚张声势,很奇怪,很假。而且,在全景里动作幅度小,画面运动小,看起来很难看,没节奏。

《精武门》

到了成龙手里,他想出一招:几个人一起上的时候,同时开打。

然后打一两个人时,切到特写,摄影机用更紧的景别,避掉其他人。

而且,一拳一脚,音效有节奏,仿佛打击乐鼓点。

最后,还要给这场戏来个漂亮的喜剧收尾(《十二生肖》)

所以,成龙不是一般的动作明星,他改变了武打片电影语言,是一流的电影人

有次看电视采访,成龙说:

「观众看这部电影会觉得:诶?成龙虽然已经是老爷车,但跑得还不错嘛。其实秘密是,因为我懂剪接,同样的动作,剪出来会更强。」

看下面这个视频,你就知道他没吹牛。

放眼整个电影圈,没几个明星能剪胶片剪得这么麻利。

成龙剪辑《A计划》(日版特典)

为了拍得好看,成龙还学会了摄影。

他会用摄影机讲故事,很少用手持摄影。可能不想让观众注意到摄影机的存在。所以他的摄影风格简单明快,没有废话,观众能注意到的东西都有用。

比如《红番区》这场戏,画面正中间总有根柱子,初看觉得挺别扭。

正中间有根柱子

看到后面就知道了,

注意三根柱子形成的纵深

果然,坏人撞在柱子上。动作段落,喜剧收场。

类似这种用例子有很多,成龙很会用视听语言来做喜剧。关于这点,早有专家总结过:

【帧影帧画】成龙:动作喜剧的成功秘诀 @柚子木字幕组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图标

成龙,作为明星电影人,除自己卖座之外,他还一直不断帮助别人,带出了一大批人。

可以说,当年整个香港电影的辉煌,背后有他的功劳。

成家班就不说了,成龙还影响过洪金宝,给他做替身的钱嘉乐,八爷袁和平,当然也包括导演唐季礼等等,当年都不仅是卖到全亚洲,还卖到美国,吸引到一大批美国影迷。

商业娱乐片之外,成龙还自己投资支持小众艺术片。

比方说,我当年喜欢看的《阮玲玉》,就是成龙投资的。

关锦鹏之前那部狂揽 7 项金像奖的《胭脂扣》,也是成龙投资。

也许,成龙永远不会去拍这种电影,但我佩服他,有眼光能给这种电影投资,而且放手让关锦鹏发挥。

当然,还有个原因,就是关锦鹏给成龙做过副导演。

《胭脂扣》的金像奖纪录一直保持了十年,直到 1997 年才被《甜蜜蜜》的 9 项大奖所打破。

《甜蜜蜜》的导演陈可辛,入行学徒就在成龙剧组。

当年,两位在成龙的《龙兄虎弟》里还合作过,关锦鹏任副导演,陈可辛做制片。

这可能不算巧合吧。

在影视圈的前辈中,成龙一向口碑很好。

当年美国 Panavision 研发的新型摄影机,重量轻声音小,拍摄品质很高。

可惜公司政策只出租不出售。而这种业内流行机型,自然都在好莱坞制作组手里,亚洲国家就不用想。只有成龙搞到两台放在香港,于是日本韩国东南亚的电影拍摄,都能用上跟好莱坞一样的摄影机。

坦白讲,影视行业里,有很多人不愿分享。

自己的经验,学到什么新知识,总要藏著掖著,一问三不知,唯恐被人偷了去,自己却无时不刻想要偷别人的创意。

甚至我还认识一个导演,拍照从来不发朋友圈,号称怕别人把他的照片偷走。

成龙不一样,他把自己拍电影几十年的经验招数,都倒出来,拍了一套片子就叫

《成龙的特技》。

内容实实在在,干货满满,电影爱好者必须看!

(恕我直言,如果全国所有人都看过这套纪录片,我国电影制作水平绝对提高不少):

【纪录片】成龙的特技【全网最佳】成龙亲自解析动作场面拍摄技巧(又名成龙:我的特技)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图标

不仅中国,其实成龙影响了整个世界。

刚说过,成龙电影在全世界大卖,自然有不少外国影迷。

这群影迷能到什么级别,除了 @张佳玮 说的游戏、漫画之外,我再讲个突破次元壁的故事。

话说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有Senh, Patrick, 和 Stephen 哥仨好朋友,在 1998 年底,建了一个电影评论网站。起初,成龙粉丝 Senh 想弄成一个成龙电影资料的集散地,于是在建站初期,他就一直在搜集成龙电影的各种评论。

日积月累,这个网站不断从成龙粉丝群中扩展开来,直到今天,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和游戏点评网站——Rotten Tomatoes。

是的,成龙粉丝创建了烂番茄。

就是全世界网友,现在天天看评分的那个烂番茄。

这,还只是圈外影迷。外国影视圈内,成龙影迷更多。

昆汀等等都不说了,其他大导演有:

  • 埃德加·赖特(《僵尸肖恩》《热血警探》《极盗车神》):你看他的《世界尽头》,打斗场面完全是成龙的套路;
  • 沃卓斯基姐妹(《黑客帝国》《云图》《V 字仇杀队》):别看请八爷做武指,他俩说尼奥打得要像功夫大师 Jackie Chan;
  • 柳升完(《老手》《柏林》《军舰岛》):他那部《老手》,几乎就是成龙电影了;
  • 马修·沃恩(《王牌特工》《飞鹰艾迪》《两杆大烟枪》):《王牌特工》专门请来成家班的人当武指……

正因为成龙和他那一班兄弟,影响到好莱坞,乃至全世界的电影人,所以奥斯卡才会给他终身成就奖。

影史最年轻的 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得主,就是成龙。

而成龙则坦言,自己受到美国电影的滋养:

听说,今年成龙又有一部新片,又拉上了老兄弟唐季礼。居然 65 岁还亲身上阵,换做其他人,早就回家享清福了吧。我决定,不管怎样,今年春节至少要去趟电影院,看看那个陪我长大的成龙。


2020-01-23 更新

成龙新片撤档了,也算意料之中吧。

如果不撤档,还教大家戴口罩去电影院,用欢笑战胜病魔,那就不叫电影人了。

成龙深知这一点,陈可辛导演,也深知这点。

电影人的底线,就要尊敬观众。


各国领导人。

比如奥巴马和安倍晋三。

现在的各国领导人年轻时是80年代,当时李小龙已经驾鹤西去,香港电影最热门的人就是成龙。

你们可能不知道,一个外国人,在日本电影杂志的读者投票中连续数年当选人气最高的男演员是什么概念,我们用两个字来形容这种人——影怪。

排在大哥下面的影星包括:

吉布森,李小龙,福特,真田广之,许冠杰,德尼罗,史泰龙 

李的黄金时期更早一些,他的粉丝往往都是30后40后,现在影响比较小了。而成龙影响最大的群体是60后70后,现在恰好控制著各个发达国家,所以成龙的影响力也就格外的大。

估计80后90后上台时,热门的会是小李和基努里维斯?


大概从去年《英伦对决》开始吧,大家都说成龙有些老了。

是老了:64岁了。

以及,他也不是刚老的——我觉得,现在看电影的主力军接触成龙开始,他已经老了——而且已经是传奇了。

所以每次都是:看著他的影迷平时不声不响的,但每次撑他的人,还是那么多。

(就像网上张学友拥趸看著不声不响的,每次演唱会还是有人去,还能顺便抓住几个在逃犯啥的……)

我觉得:

成龙在大陆,真正最忠实的拥趸,一部分老广东,然后,许多是1990年代录像厅爱好者,以及曾喜欢在大巴上看VCD的那一代人……吧?

毕竟大多数大陆人接触到成龙电影时,已非他最能打的时候了:成龙是1954年生人。我印象里,第一部成龙「大片」在我们那里的电影院热火四射地上映,是《红番区》?

那年他已经40岁了。

他最能打最拼的时候,是1980年代,那会儿许多片子都没进来。《醉拳》系列,我都是看录像补的了。

也因此,我私人觉得,在21世纪的互联网上,成龙的地位是被低估的。

移动互联网风行到街头巷尾之前,互联网讨论电影的大家,都多少偏文艺向。大家讨论更多的是文本和情怀类的东西,讨论喜剧的也多是周星驰1992年之后的作品。

成龙巅峰期的电影,严格来说也不是李连杰那样的漂亮打戏、周星驰那样台词可以大家一起背的喜剧,而是,我瞎起个名字:「利用一切已有器械追奔跳打动作戏」。这玩意比一般的打戏显得杂耍,所以好看,但很难引起大家一本正经地讨论。

倒不是这里头没学问,而是动作编排、场景布置、镜头变化,这些不像台词那样一目了然。

但在我那些贩夫走卒的亲友里说起来,成龙就是很牛的,「好看!」

我自己接触到成龙是1990年代初,那会儿有首歌很红,《明明白白我的心》,他跟陈淑桦唱的。卡拉OK里情侣对唱常用。歌本身,用我一位长辈的说法,「他是真不会唱歌。」后来杨佩佩版《倚天屠龙记》红了好几首歌,《刀剑如梦》、《爱江山更爱美人》,没什么人记得成龙那首《给我一片天》。

大概成龙唱的歌都是这种,温情脉脉、很正能量、歌声不佳、靠勤补拙吧?

一直没啥距离感,现在想想,也是他的优点。

是大片,是大腕,但很平民。去看他的电影,没啥负担。有个预期,看完了也很满足,好了。

现在说到成龙作为电影人的地位,也都强调他拼。毕竟他不像李小龙,夭矫如龙、惊才绝艳。他的大多数电影,就是变著花样,追奔跳打、有什么使什么。不强调他多酷炫多聪明,主要是随机应变,以及能打。

我还记得2004版《新警察故事》上来时,有朋友看完了,回来跟我夸:谢霆锋是帅,吴彦祖那尤其帅得妖艳……哦对了,那主演是成龙。

那年成龙50岁了,还在拍各种高难度镜头——这事被媒体到处夸。

现在,64岁了。

然后《急先锋》的特辑视频中,成龙驾驶的摩托艇在转弯时翻入水中,吓到了现场的剧组与导演,好在成龙安全归来。

怎么说呢……他出类似新闻,就像张学友演唱会又逮住犯人似的,属于常规操作。

然后无数影迷出来感叹大哥太拼了,安全第一:老影星的拥趸都是这样,沉默,但是在的。

换个角度想想:他的同一代人,即七小福。我现在想元彪,总觉得他的巅峰期留在了《六指琴魔》和《新碧血剑》;元华和元秋在《功夫》里演包租公包租婆时,我还有朋友问我这是谁,看著招式不错。

其实成龙也该算是上个世代的人了。他那套功夫,那套拍法,硬生生撑到现在。

七小福都能打,但最后也只出来一个成龙。

大多数打星有其极限。若非永远定格在一个岁数——比如李小龙的33岁——要么便是老去和被忘却。

成龙是,真的将他那套东西发扬光大了。他也知道吃这碗饭得付出多少代价。

以前可能写到过这茬:

我认识的法国人,比较认的华人电影人是:梁家辉(因为《情人》)、梁朝伟和张曼玉(因为《花样年华》,也因为法国人都很喜欢王家卫)、张国荣(因为《霸王别姬》)、巩俐(她在海外永远最有名)。

以及成龙。

虽然说起成龙来,好像画风跟其他诸位不同?

毕竟文艺青年,不会以看成龙电影自豪。但至少在巴黎,在巴黎十三区——一个老华人区,河边有国家图书馆,河对面贝西公园里就是法国电影历史馆——Jackie Chen和Bruce Lee的名气极大,形象极好。

好到菜市场卖水果的法国大叔,闲来无事都拿个胡萝卜学李小龙的双截棍,学成龙的抛接耍。那是真的喜欢。

他们喜欢成龙,就像我们现在喜欢郭达斯坦森们似的,嗯,可能还多一点。

有爱看老港片的法国朋友跟我说,他认为成龙是香港的印第安纳·琼斯。他的理由是,成龙的电影里,演的都是一个人;他的那些比如《红番区》、《尖峰时刻》、《神话》之类,就是变著法到某个奇景去,解谜、破案,打打打。

——后来我打致敬印第安纳·琼斯系列的《神秘海域》时,也一晃神,想:「还真是,内森·德雷克,论高难度大惊险,还真像成龙……」

成龙的电影大多还算是喜剧结局,不深沉,很活泼。看的人过程紧张、刺激、欢乐,结局挺高兴,但也就过去了。

他不是一个想拍深沉电影的人。如果喜欢老香港杂耍喜剧的,会觉得很开心;但对影评家而言,能谈的有限。

所以还是那句:

文艺片爱好者与评论家们,不会太谈论成龙。

外国人很喜欢成龙,但中文互联网并不全知道这个事。

这一代人看的是老去的他。他年轻时的影迷,许多都是我们父辈了。

我小时候一起挤录像厅看许冠杰、看成龙的那些人们,在大巴上嚷著「放部成龙来看看」的乘客们,很爱成龙,但他们不代表主流言论。

毕竟今年,他也64岁了呀。

有两个长大后才知道的细节,让我真正理解:成龙在我们知道他时,已经是传奇了。

距今近30年前,有个游戏叫《成龙之龙》。

1991年,已经有一个游戏以他命名、拿他取型了。

想像一下这多可怕。

更早一点。

1985年,《龙珠》开始连载。大概是在1987年前后,连载到了天下第一比武大会。

第一届天下第一比武大会的冠军是龟仙人。他化妆成了一个老头。那场决赛,他使尽了各色五花八门的功夫,打得妙趣横生。其中当然包括醉拳。

龟仙人化名叫做Jackie Chun。

成龙的英文名是Jackie Chan。

是的,天下第一比武大会的第一任冠军,是托名成龙。

鸟山明就是这么设定的。

鸟山明是何等的业界传奇,我们都知道。

而距今33年之前,鸟山明应该已经很喜欢成龙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