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憑什麼相信?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睒彌國瞿師羅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譬如有四蚖蛇 兇惡毒虐。盛一篋中。

時有士夫 聰明不愚有智慧。求樂厭苦 求生厭死。

時有一士夫語向士夫言。

汝今取此篋盛毒蛇。摩拭洗浴。恩親養食 出內以時。

若四毒蛇脫有惱者。或能殺汝。或令近死。汝當防護。

爾時士夫恐怖馳走。

忽有五怨。拔刀隨逐 要求欲殺。汝當防護。

爾時士夫畏四毒蛇及五拔刀怨。驅馳而走。

人復語言。

士夫。內有六賊。隨逐伺汝。得便當殺。汝當防護。

爾時士夫畏四毒蛇。五拔刀怨。及內六賊。恐怖馳走 還入空村。見彼空舍 危朽腐毀。有諸惡物。捉皆危脆 無有堅固。

人復語言。

士夫。是空聚落。當有群賊來 必奄害汝。

爾時士夫畏四毒蛇。五拔刀賊。內六惡賊。空村群賊。而復馳走。

忽爾道路 臨一大河。其水浚急。但見此岸有諸怖畏。而見彼岸安隱快樂 清涼無畏。無橋船可渡得至彼岸。

作是思惟。我取諸草木 縛束成栰。手足方便 渡至彼岸。

作是念已。即拾草木。依於岸傍 縛束成栰。手足方便 截流橫渡。

如是士夫免四毒蛇 五拔刀怨。六內惡賊。復得脫於空村群賊。渡於浚流。離於此岸種種怖畏。得至彼岸 安隱快樂。

我說此譬。當解其義。

比丘。篋者。譬此身色麁四大。四大所造精血之體。穢食長養 沐浴衣服。無常變壞 危脆之法。

毒蛇者。譬四大 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地界若諍 能令身死。及以近死。水火風諍 亦復如是。

五拔刀怨者。譬五受陰。

六內賊者。譬六愛喜。

空村者。譬六內入。

善男子。觀察眼入處。是無常變壞。執持眼者。亦是無常虛偽之法。

耳鼻舌身意入處。亦復如是。

空村群賊者。譬外六入處。

眼為可意不可意色所害。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意為可意不可意法所害。

浚流者。譬四流。欲流 有流 見流 無明流。

河者。譬三愛。欲愛 色愛 無色愛。

此岸多恐怖者 譬有身。

彼岸清涼安樂者。譬無餘涅槃。

栰者。譬八正道。

手足方便截流渡者。譬精進勇猛到彼岸。

婆羅門住處者。譬如來應等正覺。

如是比丘。大師慈悲 安慰弟子。為其所作。我今已作。汝今亦當作其所作。於空閑樹下。房舍清凈。敷草為座。露地冢間。遠離邊坐。精勤禪思。慎莫放逸令後悔恨。

此則是我教授之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在雜阿含經里是這樣記載的,首先佛陀跑到菩提樹下打坐,回憶往昔宿命,知道了因為前世的無明才導致前世的行,因為前世的行才導致了今生的投胎識,自此緣起了今生的生老病死等一切命運,佛陀認為這是大苦,他從十二因緣法的流轉明白了苦集二諦,他接著觀察,發現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直到身心從流轉中全部斷滅,佛陀認為這是解脫,是離苦,他從十二因緣法的還滅明白了滅諦。佛陀接著回憶,他依著古仙人的道跡,總結出了八支正道,由此八正道可以導致十二因緣法的還滅,最後走向寂滅。

所以說八正道能走向涅槃是佛陀自己的主張,他從十二因緣法總結出苦集滅三諦,又從古仙人的修道方式中總結出道諦,把兩者拼在一起就是四聖諦,至於說是不是真的是事實真相,這需要你去成就一下天眼通或者宿命通親自實證一下,如果你能斷盡對四諦的懷疑,並和佛陀一樣認為世間皆苦並趣向涅槃,那麼你就見法了


八正道是導致痛苦的滅絕的道路。

道緣(巴利語:Maggapaccayoti):此緣的緣法使到緣生法作為達到某個目的地的管道。

道緣的緣法是十二道分,但只有九種心所。四邪道分是達到惡趣的管道,八正道分則是達到善趣與涅槃的管道。

magga由ma與gga兩個巴利語組成,有熄滅痛苦,煩惱之意,也有道路,管道,導向,苦滅之道跡等含義。

八正道由以下八個magga組成。

1.正見?正確的觀點。

2.正思維?正確的思想,道德觀。

3.正語?正確的言論

4.正業?正確的行為舉止

5.正命?正確的生計,謀生方式。

6.正精進?正確的努力。

7.正念?正確的集中,記憶,警惕

8.正定?正確的專註。

八正道是正確的看待或理解關於令人不滿意,不期望,不願意,厭惡的「苦」,苦的起源,停止和導致這種停止的途徑。

正確的思想:從惡意和殘酷的思想中解放出來。

正確的言論:避免撒謊,用粗俗語言和愚蠢的胡言亂語。

正確的行為舉止:避免違法殺害,竊取和非法強姦,猥褻,性交。

正確的活命方式:正確的合法的工作收入

正確的努力:避免或克服邪惡和不健康的事物,發展和維護有益健康的事物的努力。。

正念:四念處。

正確的專註:與健康的意識相關的思想集中.

無論您相不相信能涅槃,八正道是八個有善意的建議。


沒叫你相信,自己在自己的心路歷程中去驗證就好。這是佛法區別於其他一切宗教的特色


為什麼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就能組成一個水分子?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8382345?

zhuanlan.zhihu.com圖標https://zhuanlan.zhihu.com/p/276946235?

zhuanlan.zhihu.com圖標大小乘佛教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www.zhihu.com圖標

證人我空斷三界貪愛就能入涅槃。八正道是其方便,由八正道可證四聖諦(或十二緣起)。正如只要吃就能飽,食物能療飢苦。八正道(廣義展開就是三十七道品)決定可得涅槃。道者路也,八正道直通涅槃城,所以才名八正道。

南無阿彌陀佛!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感謝題主提供的因緣!

————————————以正覺同修會實證三乘菩提的親教師電視弘法為渴求正法的您開示佛法正見。

佛法八正道之正見與正思惟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三乘菩提概說」。我們今天仍然要繼續跟大家談八正道。在上個講次裡面,我們跟大家用世間法的方式,跟大家解釋了世間八正道;那麼今天,我們要更進一步來看看所謂的出世間的八正道,或者說,我們說佛法裡面談的八正道,應該怎麼去看。

  首先,我們要說這個部分,一般正如同我們這個講次裡面是接續著所謂的四聖諦、四聖諦的內涵,來看八正道;那是因為,在聲聞人所修習的佛法裡面的話,四聖諦是一個根本的道理。我們前面跟大家談到了,八正道它是什麼樣的一個原則呢?其實它是一個實踐的方法。因為我們對於每一樣的事情,要先具備有正確的知見;並且有了正確的知見之後,再來詳細地思惟,內化,變成自己的知見;然後在這個過程中,並且我們還要常常練習,憶持不忘;乃至於最後能夠在任何的場合、任何的境界,都能夠心得決定。這個反覆練習、內化、念念不忘,到最後心得決定,其實就函蓋了所謂的正精進、正念跟正定。所以,我們從正見、正思惟、正念、正定、正精進,這個都是我們所謂的實踐的方法,可以說是實踐的主要方法。除了這個主要方法之外,我們也希望說,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把我們周圍的這些環境,能夠適當的安排好,避免對我們的學習產生了遮障,所以我們同時也要注意到我們的身口意行;這個就是對應到我們所講的正語、正業、正命。所以,如果從這個方面來看的話,八正道真的就是一個實踐的方法。

  那麼這些實踐的方法,到底是不是談的是不是真正的佛法的內涵,那還得要看說正見、正思惟裡面談到的是什麼樣的內涵。比方說,我們現在如果在聲聞菩提裡面,我們來跟大家談八正道的話,我們就優先會採用了四聖諦的方式來跟大家談。

  那四聖諦裡面呢,關於它的正見跟正思惟,應該是哪些內涵呢?當然就是關於苦、集、滅、道這個四個聖諦的道理。

  也就是,我們要知道說什麼是苦,什麼是佛教所謂的苦;佛教所謂的苦,並不是我們吃到的苦澀的東西那個叫苦;實際上佛教的苦,是遍於一切境界所能夠見到的都是苦。那麼這個苦是不是一味的消極、灰色呢?其實正好相反,如果能夠真正掌握到佛教苦的這個義理的話,反而這個人生呢,會產生出更積極進取的一面。這個是苦的部分。

  當然苦的部分,接下來就要看看說,苦是怎麼產生集的?為什麼我們會有種種的苦?這個就要牽涉到我們是在從累世裡面,是如何的自己自動、自發去累積了這些苦因跟苦果。這個部分我們聽聞了之後,要能夠謙虛、沒有慢心地聽聞了正確的知見之後,然後自己去思惟:為什麼透過這樣子的熏習,透過這樣子的累積,我們會累積現在所遭受的這個種種的苦?所以,這個部分就是關於苦集的部分的正見跟正思惟。

  那麼苦滅的部分,一樣的,我們必須要先熏習,特別是對於解脫道裡面的無餘涅槃的境界,要有正確的理解;從那個正確的理解之後,才能夠跟前面所講的苦聖諦跟苦集聖諦這兩個聖諦交互參照,並且形成一個穩固的佛法的解脫基礎。所以這個部分——正見部分,一定是對於無餘涅槃、對於解脫的道理有所正確的認知,並且還要經常思惟這樣子是不是符合於佛經 佛所開示的這些道理,要經常的加以思惟。這個就是關於苦滅聖諦的正見跟正思惟。

  同樣的,道諦的部分,就是要實際去實行的部分。這個實際實行的部分,其實講的最通俗的說法,就是我們用八正道當作實踐的方法,這個就是我們剛才講的。所以我們說,正見跟正思惟,放在聲聞菩提裡面,以四聖諦來解說的時候,就是針對苦,跟苦的集,跟苦的滅這些部分有正確的見解跟思惟。

  那麼接下來,應該知道了這個苦的集、苦的滅之後,我們應該要怎麼樣從現在所看到的苦跟苦集的狀態,然後慢慢讓我們自己能夠漸次達到苦滅的狀態呢?當然就是要我們依照 佛所開示種種的解脫的行門,一一的去實踐;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有所謂的正精進。正精進的內涵,就是要按照,比方說按照《阿含經》裡面 佛陀所開示的道理,我們一步一步去實作。並且在實作的過程中,必須要繼續維持解脫的正念,乃至於最後我們能夠正定。這個正定,當然有許多人在聲聞菩提裡面講的正定,包含了許多的這個禪定的內涵;但是,我們其實要回歸正定這個「定」這個字,其實談的是心得決定。我們說即便是禪定本身,也是讓我們的心容易制心一處;那麼制心一處豈不就是心得決定嗎?所以,其實我們應該要從它根本的道理來看,定這件事情,其實講的是心得決定。所以,哪怕是我們也許禪定的功夫也不見得真的很好,可是我們如果有按照真正 佛所開示的方式去斷我見、斷我執的話,那麼一樣的,我們在正定方面的修習,是一樣值得讚歎跟喝彩的。

  除了這些之外,當然我們又說要減少遮障,所以我們希望有正語、正業跟正命。那正語跟正業的部分呢,過去一般在這方面的說法,也都是回歸到說我們要盡量減少造口業。那正業的部分,當然我們談到的就是要持五戒,要行十善業。正命的部分呢,我們談到了就是希望大家要選擇正當的職業,比方說不要去開賭場這些職業。另外,除了一般正當的職業之外,我們也更希望,凡是有意要學佛、有意要根本改造命運的朋友們,希望在選擇職業的時候,能夠注意到盡量能夠遠離會對眾生造成侵害的職業;比方說屠宰業這部分,應該要盡量的遠離。

  這個就是我們一般在說,在聲聞菩提裡面,談四聖諦的時候會談的範圍。不過就是說,我們現在希望,正因為前面的講次裡面,我們的親教師已經針對四聖諦,給大家講解得非常的詳細了;所以我們現在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我們不妨從整個佛法的眼光來看看所謂的八正道,特別是今天談的正見跟正思惟的部分。

  我們說佛法的部分,不外乎就是解脫道跟佛菩提道,我們先來談談解脫。解脫談的當然就是煩惱是什麼,然後我們怎麼減輕煩惱,並且我們是不是最後能夠究竟解脫於煩惱。我們要跟大家建立的基礎的觀念、正確的觀念,也就是正見,這個部分談的就是「解脫是學佛的必經入門之路」。

  我們給大家舉的例子就是,比方說,我們如果要跑跳之前,我們應該要先學會走路,先學會走路之後,然後接下來才能夠跑跑跳跳。可是,我們能夠跑跑跳跳之後,接下來我們會隨著年歲的增長跟知識的增進,我們會對我們的身體結構、健康種種,會具足更多的知識跟具足更多的技術。所以,當我們具足了這一切之後,回過頭來看看最基礎的這個走路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到說,的確走路是一個我們邁向掌握身體結構的一個必經之路;可是它的更根本的關於身體結構跟健康這些的道理,其實它是完整的函蓋我們當時能夠走路的這件事情。

  又比方說,我們一般在世間在學的時候,我們要學比方說學這個算數來講,一開始的時候,當然老師要教我們說一加一等於二,這些簡單的算數道理;所以,我們要透過像一加一等於二這樣子的一個算數的基本道理,我們才能夠進一步學更深的算數,甚至於接下來學更深的數學。所以,如果沒有經過基礎的算數的話,我們根本就很難再學更深的算數或者更深的數學。可是我們學了算數跟數學之後,接下來我們會接觸到更多世間的學問知識;比方說,我們接觸到會計學,比方說,我們會接觸到經濟學,甚至我們會接觸到物理、化學等等既廣又深的世間的學問知識。當我們學到了這些學問知識的時候,回頭再去看看小學的時候,老師教我們一加一等於二那個基本的算數的話,我們應該都能夠同意,這些基本的算數是我們學到世間學問的基礎。你一定要有具備這些基礎,才能夠學更高深的學問知識;可是你反過頭來,當你已經學到了這些高深的學問知識之後,你回過頭來再看這些基礎算數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這些基礎算數,都包含在所謂的更根本的學問的道理裡面。

  給大家舉這個例子,其實就讓大家知道說,解脫跟佛菩提的這兩件事情,我們要說的是,不管是解脫或佛菩提,其實這個解脫煩惱的這個是一切學佛的必經之路。正如同說,我們在學基礎算數一樣,你一定要先知道、先掌握正確的解脫的義理跟行門,然後才能夠學更高深的;那麼更高深的,其實談的就是佛菩提。那麼一旦學到佛菩提之後,回來再看解脫的時候,其實你會瞭然於心——解脫是一個必經之路;但是,解脫的整個的部分,其實都完完全全涵蓋在佛菩提的範圍裡面。

  這個其實也是唿應到 佛陀當年弘法的順序,因為 佛陀正是先開始講解脫道,然後再來開始跟弟子們講解佛菩提道。佛陀這樣子的弘法順序,除了說是為了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先讓大家快速的能夠解脫以建立信心之外;我相信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內涵,就是因應娑婆世界眾生的心性,所以我們建立這樣子一個法次第,會讓佛菩提的基礎——佛菩提透過解脫道的修習,能夠建立了適當的基礎,讓大家以後在修習佛菩提的時候,不會再因為解脫的基礎不穩固,而產生了所謂的性障或者種種的遮障等等。這個我們是覺得說,佛陀弘法的順序也正是呼應了這一點。

  所以我們跟大家說的是,關於正見的部分,學佛一定要有正確的解脫知見;並且我們說,解脫這件事情,最好大家要具備的有初果向。初果談的就是,有很清楚的界定,就是斷了三縛結,而三縛結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所謂的我見。那這個我見並不是我們一般所想像到的,不堅持自己的見解就是沒有我見,或者是不執著我們自己就叫作沒有我見;其實我見的內涵是需要去深究的,深究的關鍵,其中一個重要的典籍就是所謂的《阿含經》。如果各位觀眾對於《阿含經》,覺得直接去念的話覺得不容易下手的話,其實建議各位觀眾可以參考我們會裡面 平實導師所寫的《阿含正義》;在這個《阿含正義》裡面,平實導師非常清楚準確地描述了我見跟我執的內涵。

  我們剛剛講說初果,初果斷三縛結,而三縛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見;可是我們剛才跟大家講說,要學佛至少要能夠初果向。也就是說,我們希望大家最好能夠斷我見,能夠得到初果,然後再繼續學佛菩提的時候,這個路就會走得很穩、很順;可是當然就是說,如果限於修學的環境一些限制的話,至少我們應該要鼓勵大家,如果還沒有得到初果的話,至少要知道說,我們已經朝向初果前進,這個叫作初果向。初果向一個重要的關鍵,就一定要知道,一定要知道我見的內涵;雖然我們不一定能夠斷得了我見,但至少要知道我見到底指的是什麼。

  接下來,我們說除了正見的部分,除了解脫道是如此的話,佛菩提道更是如此。因為佛菩提,談到「菩提」這兩個字,談到的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本來具有的清凈本心;既然是清凈本心,自然祂也是一樣會具足解脫的功德的。所以我們說,我們剛才給大家講說,我們說解脫是學佛的入門、入手的地方,沒有錯;因為我們要學佛菩提道,一樣的我們希望大家要能夠具備初果向,最好是已經有了初果之後,然後繼續來求明心見性。所以我們常常說,跟我們的學員說,要學佛菩提道,也是希望大家能夠斷三縛結;並且在我們明心見性之後,更能夠明白解脫的道理。明心見性之後再回頭來看四聖諦,看因緣法,那是對於每一項的內涵,都會有截然不同的體會跟認知。明心見性之後我們也才會知道,其實一切的佛法,包含我們剛才講的四聖諦、因緣法的這些所有的一切法,其實都是建構在如來藏之上。這個就是我們要給大家談的,關於整個對於佛法應該具有的正見跟正思惟。

  所以我們要提醒大家就是說,這個正見的部分,我們說解脫必定全部涵蓋於佛菩提道,但希望大家,解脫是學佛必備的知見,我們希望大家即便是學佛菩提道,也是應該要從斷三縛結開始;並且,佛菩提道的關鍵是明心見性,只有明心見性之後,才能夠正確的理解大乘經典。所以這個意思就是說,初學佛的人在正見的這個部分,應該要先建立正確的解脫知見,也就是要知道三縛結,要知道我見;這個是對每一個初學佛的人都是很重要的基礎。我們應該要先具體的知道三縛結裡面的我見指的是什麼,避免在初學佛的時候,就直接用「不執著」這三個字去涵蓋一切的佛法;這樣子的話,對我們的學習來講,都會產生障礙。

  那有了正確的知見之後,接下來我們必須要透過思惟——正思惟,把我們剛才的知見內化,變成我們自己的知見。因為我們如果沒有經過思惟整理的話,老師不管怎麼說,那永遠是老師的知見,而不是我們自己的,所以我們必須要透過正思惟的方式。同樣的,我們要跟大家說的正思惟,一定要基於正見;正見就是我們剛才給大家談的全部的內容。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掌握正確的這個見解——正見來說,我們再來思惟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說,比方說我們如果聽到有人說:「我們思惟,可以思惟一切都是苦、空、無常、無我,因而對於名利、權勢、恩怨這些事情,都能夠一一的放下而不執著。」如果我們面對這樣子的一句話的時候,我們應該要進一步的思惟,用我們剛才給大家講的正見來思惟、來理解看看,這句話是不是能夠完整地傳達解脫的這個意思呢?

  比方說我們剛才跟大家講的,一般人碰到這類型的事情,通常會關注在所謂的「不執著」這三個字。所以,哪怕是《金剛經》裡面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或者《心經》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一些的道理,往往我們都會直接傾向用「不執著」這三個字去理解所有的經文。但是,剛才我們在正見的部分已經跟大家說了,就是《金剛經》、《心經》的這一些的經典,實際上這些經典都是所謂的菩薩們修習所需要的經典,它們都是屬於佛菩提道的範圍;而對佛菩提道的正確的理解,也就是對於《金剛經》跟《心經》這些經文的正確的理解,必須要有明心的基礎,才能夠對這些經典的意思有正確的掌握。在還沒有明心之前,其實我們應該要請大家回歸到最根本的解脫的道理,這個就是我們在正見裡面跟大家說的,要建立正確的解脫知見;也就是,要正確的掌握什麼是我見,才能夠在這個思惟裡面,不會因為「不執著」這個三個字就走偏了。所以這個部分,在思惟的部分跟大家舉的例子,請大家要特別的記住。

  我們再一次的叮嚀大家:如果還沒有明心,還沒有找到我們自己的清凈本心的話,請大家在面對佛法的時候,盡量先回歸解脫的原理。你可以想想看,比丘們當年在聽到 佛的開示之後,是如何繼續的修習,是如何去成就解脫的呢?比丘們在聞 佛開示之後,是不是像我們剛才所舉的例子一樣,去思惟說,對於名利、權勢、恩怨,放下,不執著,就達到解脫了呢?所以這個部分,是一個很關鍵的情節,請大家好好想想看。

  其實我們要再次叮嚀大家,就是解脫的關鍵是三縛結,三縛結裡面最重要的是我見;而我見通常我們所看到的,在現在看到的所謂的「不執著」的講法,往往都沒有正確的掌握我見;所以請大家先別用「不執著」三個字來涵蓋一切的佛法。不如老老實實的閱讀《阿含經》,或者閱讀 平實導師所寫的《阿含正義》,去掌握解脫的義理。這個就是我們在正思惟的部分應該掌握的精神。

  今天就先跟大家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願您我共成佛道!

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

文章和視頻出處來源:

第012集 佛法八正道之正見與正思惟?

www.hymzwb.net


想要獲得寂滅涅槃,需要行持八正道。狹義的八正道是八種修持,廣義的八正道指的是三十七道品,也就是四正勤、四神足、四如意、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的核心的內容就是八正道。正道和邪道相對,正和邪的區別很簡單:正是無害的,邪是有傷害性的。哪怕現在沒有傷害,但將來有傷害,這裡沒有傷害,別處有傷害,都是不正的表現。在佛法中,戒律的精神就是要讓正法久住,佛教是正智圓明的智慧,是正教而不是邪教,正和邪的標準就是是否有傷害。因此,八正道的實質就是八種讓我們身心處在無害狀態的法門,在無害的狀態中,一個人的身心行為都會處在吉祥之中。

八正道中的第一個正道是正見,正見指具足四諦法,諦就是真理的意思。正見叫真見,你見到的是真相而不是假相,具足正見,就不能被別人隨意騙走。正見有四個標準,首先是人生是苦的。在藏傳佛教中,無論是五加行還是大圓滿的前行,或者是《菩提道次第廣論》中的道前基礎,都告訴我們,一定要思維人生的種種苦惱。輪迴是苦的,三惡道更是苦的,我們對苦要有決定性的認識。不能說:學了大乘佛法之後,還覺得一切都是挺美好的,我不苦啊。除非你已證得了空性,從人我煩惱、輪迴諸苦中解脫出來,才敢說生命是美好的、沒有痛苦。站在輪迴的路上,你一定要體會到苦才是我們的本質。有了這個正見,認識到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盛、生老病死種種諸苦,你才有可能深入地思維它們、對治它們,改變它們。

那麼,如果從痛苦中看到它們的真相,開始追溯痛苦的原因,這就是集諦。痛苦從何而來?是因為我們迷惑造業,往往是自作自受的痛苦。因此,我們要觀察業果不虛,看到世間苦以後,明白這是我們過去所造諸業,特別是惡業感召來的果報,從而真切地體會業果不虛的道理。我們要清楚,無論是苦苦、行苦還是壞苦,生活中的所有痛苦,都能從內心中找到原因。真修道人遇到痛苦時,要「反求諸己」,只要我們產生不良的情緒狀態,一定要從內心中找原因,而不是向外找尋,更不能去抱怨別人。如果你找不到原因,集諦也是有集而無諦。我們凡夫在集諦上看不到真理,平常做人就做不好,遇到事情也不敢承當,產生了很多傷害與痛苦。有時候也知道惡有惡報,但由於看不清善惡是非,經常做出揚湯止沸、飲鴆止渴的事情,給自己製造了很多惡果,這就是凡夫的現實。

集諦之後,就是滅諦。苦與苦的原因是可以消滅的,一切生死現象也都可以消除,如果你能夠這樣理解,就具有了滅諦的正見。這個正見是要正確地認識到,人生輪迴是苦,苦是有原因的,也是可以消滅的——沒有一個苦消滅不了,因為世間諸法都是緣起法,你製造了苦的因,就會有苦的感覺,如果這個因結束了,苦的感覺也就自然消除了。更重要的是,消滅諸苦是有辦法的,我們要通過佛法的聞思修了脫諸苦,這就是道諦。我們大家要把三十七道品全部背下來啊,先背條文,再理解它的意思,在聽經、修法的時候可以對照思維。只有掌握了道諦,掌握了修道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具備正見。掌握了道諦正見的人就好像醫生一樣,他懂得不同的藥方,故可以對症施治。三十七道品就是治療煩惱習氣的藥方,掌握了它們,才可以把自己的毛病消除掉。

了解了「正見」,接下來要知道「正思維」。思維是佛法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禪修就叫作「思維修」。要知道,我們的思想、行為的慣性影響了我們整個的生活,一個人的一生只有兩種錯誤:第一是知見上的錯誤,第二就是思維上的錯誤。知見上的錯誤就是觀念的錯誤,一個人如果觀念錯了,無論做得多好都是南轅北轍。如果觀念端正了,你的思維模式啊、行為習慣啊,也都會慢慢地改正過來。因此,正見就像眼睛一樣,第一重要!如果眼睛看不見了,做事情就叫做瞎做,永遠沒有辦法真正到達涅槃。

知見的錯誤導致了行為的錯誤,因此就要培養自己的正思維。人的一切行為都是靠思維來指導我們的。哪怕你是在夢中,睡著了說夢話,醒來之後什麼都不知道。這種狀態屬於獨頭意識,看起來不是大腦的思維分析之後產生的結果,但它實際上也是過去的思維所積累的慣性所導致的。用心理學的話來說,我們現在能夠掌握的、能夠分析認知事物的是顯意識。分析久了以後,就變成潛意識了——所謂的潛意識,其實就是生命中的慣性力量。我們現在的修行思維,就是把正確的思維模式形成習慣,重新儲存在阿賴耶識當中。我們要把自己的顯意識管理好,讓顯意識儲存進去的東西,都是優質化的內容。八正道當中的正思維就是要用正見來觀察自己,把自己第六意識當中的不良思維轉換過來。

有一句話,就是「起眼觀上座,切莫學下流。」這就是說親近善知識的好處。你要看別人,就看上座比丘。什麼是上座呢?如果按戒臘來說,受戒十年的叫下座比丘,受戒十五年的叫中座比丘,受戒二十年以上的叫上座比丘。你要觀察仿效上座比丘的修行,而不要看下座比丘,更不要看下流的人。如果說生命像一條河流的話,生命之流到了初果羅漢才是真正的上流!從初果羅漢開始,他能夠任運地證成四果羅漢——他修與不修都能證四果,只是時間快慢的問題,他的生命在整體上是往上走的。由此可見,初果以下的實際上都是下流,我們輪迴的眾生都是下流。

提起正思維的重要性就在這裡,要提起生命的覺照啊!在正確的思維中,你的每一個想法、每一個動作,都要做到暗室無虧。真正精進用功的人,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反而更加努力。我們的心,我們的思維模式要能夠保持在道上,至少要保持在人天道上,始終保持著無私的正義感與內心的安詳純凈。

親近善知識是讓我們有好榜樣,在榜樣的影響下聽聞正法。聽聞正法之後,才能看清楚自己的行為,哪些是對自己、對他人、對現在、對未來有傷害的,哪些是沒有傷害的,是能夠幫助我們從困境中解脫出來的。聽聞正法以後,我們的智慧才能增長,才能達到如理思維,也就是八正道的正思維。如理思維有很多種方式,在大乘佛法中,有三種基本的修行方法:

第一種是讀經,讀經是最好的正思維。念經是大乘佛法中根本的一個修行方法,在我們念經的時候,最好是每個人都出聲音,每個人的聲音都不要太刺耳。

第二種是念佛,念佛的名號也是正思維。大乘佛法的思維模式非常有意思,讓你通過念佛的名號跟佛菩薩接近。你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念著念著,如果有一天能夠把妄想雜念停下來了,無限純粹地念著菩薩的名號,觀音菩薩的大悲德行就會在你心中流淌出來。念佛如法,功夫日深、妄想日少,會覺得身心世界都是空寂的,只有一個佛號在。佛號從哪裡來?空中來,空中去,念的時候當體即空。當你體會到這一點,佛菩薩的智慧就會在你內心中一點點地成長起來。所以,持咒念佛就是一種如理思維的狀態。

第三是大乘禪法,參禪也是一種正確的思維。比如天台宗的三觀:從有入空、從空出假、從假入中。這種一心三觀的觀法,就是一種思維模式。又比如南傳佛教的四念處,也屬於正思維的模式。這些禪法都是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我們自己。我們對自己太不了解了,而了解自己最主要的方向是從外到內。

正思維是反求於內,持咒也好,念佛也好,參禪也好,修四念處也好,都是要觀察自身、觀察自心,把注意力往裡看。往裡看了以後,才會越來越客觀、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身心。正思維,就是要置身正道。不僅知見要正確,思維也要正確,思維修是整個佛法中最核心的一個技術,所有的禪修,所有能夠讓我們身心安定的方法與境界,或者是前期的準備工作,全都屬於思維修的範圍。真正學習佛法,就要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思維,最後落實在生活中——法隨法行。


質疑就對了。萬法同歸,諸法空相,法作舟渡,既渡舍舟。哪一步不是大關卡?非得說的話,算是百喻經中失火陋屋喻的修行版?頑童能質疑大人口中的種種珍奇玩物,差不多也有能力明辨火屋處境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