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在佛教中究竟是指什麼。涅槃意譯的話。是寂滅無生離開。解脫的意思。在佛教之中。涅槃是指清涼寂靜。煩惱不現。身心俱寂的解脫境界。具有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等性質。涅槃是佛教的中心思想。若離開涅槃思想。佛教就形同有生有滅的世間說法。只能稱為勸善。不能體會。因性本空。果性本空。這樣非因非果的深奧精義。涅槃這種境界。需要修證佛法才能達到。在佛教中。修行佛法可以達到四種涅槃。即本來自性清凈涅槃。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無住處涅槃。小乘佛法的修行人,能證有餘依涅槃與無餘依涅槃。最高境界名為阿羅漢境界。若還有五蘊色身存在於人間受苦稱為有餘依涅槃。若修行人死亡。拋棄五蘊色身稱為無餘依涅槃。大乘佛法的修行人稱為菩薩。從發願成佛時起。直到將來成為佛。這中間共要經歷五十二個修證階段。歷時三大阿僧祗劫。修到第十七階位時。可證本來自性清凈涅槃。達到清涼寂靜。煩惱不現。眾苦永寂的境界。修到第四十一階位時可證有餘依涅槃。修到第四十八階位時。可證無餘依涅槃。無住處涅槃境界,只有佛才能證得。當菩薩證得第五十二階位時。即圓滿完成四種涅槃自修證。從而獲得四智圓明。具有無邊法力。能夠隨意救度十方世界的一切有緣眾生。


涅槃就是指貪嗔痴的永盡,佛教常用虛空做比喻來比喻涅槃,因為虛空沒有障礙,當我們的心也同樣沒有牽掛沒有障礙的時候,這就是涅槃境界,可是虛空並不是說被某樣東西所產生,它一直都存在,不管你放塊什麼東西,虛空的無礙性是永恆的,這個體現在心靈層面,就是涅槃。其實真正可以體現佛教思想的唯有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這兩種,而自性清凈涅槃和無住涅槃是大乘佛教後來加入的,並不被上座部佛教所承認,我先解釋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然後再讓你清楚大乘佛教加入的這兩種涅槃是什麼東東。

有餘涅槃是指貪嗔痴雖然永盡,可是肉體尚存,業債沒有100%的清除,所以須要留有肉體去償還業債,主要體現為聖者依然要承受著老病死這樣的身苦,因此有餘涅槃並沒有徹底解脫,原因是業債還須要還,苦還得受,佛教中不少阿羅漢遭人毒打甚至死於非命,這都是阿羅漢成就之前的業債,阿羅漢沒死前必須得把這些業受報完了才行。而無餘涅槃就是指阿羅漢把業債償還乾淨了,自然生命也就結束了,這個結束是永恆的結束,再也不會生於三界之中了,身和心徹底的消亡,這就是究竟的無餘涅槃,徹底解脫,永遠不會受苦了,其實和我們斷滅見的死亡基本一樣,只不過斷滅見的死亡是錯誤理解真相,因為人死了會立刻投胎轉世,並沒有真死,我們誤會是真死了,這就變成了斷滅見,可是無餘涅槃是真死了,再也無生了。

自性清凈涅槃其實就是指我們常說的佛性,也可以叫如來藏,這是凡夫階段的涅槃。涅槃是聖者才能有,為什麼凡夫階段還存在涅槃?這是因為涅槃是無為法,它不生不滅,並非聖者產生了涅槃,而是涅槃被聖者所證,因此涅槃一直都存在,只是不能被凡夫所知而已。那麼話說回來,這個涅槃究竟是個什麼,它在凡夫階段是怎麼存在的?回到開頭,涅槃是煩惱的永盡,所以涅槃本質上就是指煩惱滅盡的狀態如同虛空的無礙性,凡夫雖然沒有煩惱滅盡的狀態,但是他們存在煩惱滅盡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就是指自性清凈涅槃涅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佛性或者如來藏。其實這個說法拿到上座部甚至原始佛教也可以說的,可是大乘佛教的第四種涅槃,也就是無住涅槃,是不可能被上座部佛教乃至原始佛教所認同的。

什麼是無住涅槃,引用窺基法師的定義,無住涅槃是指般若與大悲並俱,也就是我們俗話講的悲智雙運。無住涅槃從字面意思上定義,存在兩種不住,即不住生死和不住涅槃,何為不住生死?就是指般若智慧能了脫生死,何為不住涅槃?就是指大悲心可永住六道,這又回到了悲智雙運,所以無住涅槃就是指悲智雙運的意思,但是為什麼說佛存在悲智雙運的無住涅槃,難道阿羅漢不悲智雙運?注意我的話,般若智慧能了脫生死,大悲心可永住六道,阿羅漢可以了脫生死,但是不能永駐六道,言外之意,阿羅漢不慈悲,因此無住涅槃的真實含義就是在說二乘人都是自了漢,不慈悲。但是大乘佛教的這種大悲心是違背佛法的,佛法講因緣法,十二因緣法其中的一環就是有生故有老死,而無住涅槃的大悲心卻可以讓佛祖永住六道,這實際上是違背了緣起思想,破壞了佛法,為什麼要破壞佛法?因為大乘佛教要證明阿羅漢不究竟,不慈悲,因此無住涅槃本質上就是一種宗教鬥爭的產物,它實際的內涵是在貶低阿羅漢而已


涅槃指擇滅無為。

擇滅的意思是離系。離系的對象就是煩惱。煩惱指能夠潤生業導致生死相續果報的東西。

無為的意思是不生,不緣起。與有生滅的緣起法相對。

所以一個人如果離系了煩惱,那麼他的煩惱就不會再生,這時候這種煩惱不生的狀態就叫做擇滅無為。而當阿羅漢斷盡一切煩惱時的擇滅無為,就叫做有餘依涅槃。因為他們的色身還在,但是煩惱沒了,所以叫有餘。而阿羅漢死後由於沒有煩惱,不能再潤生業導致果報,永恆寂滅的狀態,叫做無餘涅盤。

大乘之四種涅槃。

大乘的涅槃與小乘不盡相同。原因是大乘對煩惱——業——果報的設定作了修改。比如阿羅漢,原本阿羅漢已經斷了所以煩惱,死後肯定沒法潤生業,不管怎麼樣都必然入無餘涅盤。可是唯識說,不定性的阿羅漢可以通過四禪的神通,利用無漏業為助因,進一步引發生死相續的有漏業,在這一過程中,所知障是作為增上緣而存在。也就是說阿羅漢由小回大的生命狀態與凡夫已經完全不同,由緣煩惱,因業,異熟果分段生死。轉化成緣所知障,因無漏業,異熟果變易生死。而到了佛地,按道理所知障也沒了,成了佛總必須入無餘涅盤了吧。可是大乘說不會,因為佛陀在成佛後,會轉識成智。佛的第八識不再是無覆無記的異熟果了,而是善性的圓滿智慧。所以成了佛,生命形態又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根本不能用惑業苦三支的循環來套佛陀了。而是佛想活多久就活多久,根本不需要入無餘涅盤。利樂有情無有盡時。

理解了這些再來看大乘的涅槃就很簡單了。自性清凈涅槃指的真如這個理。它一直存在永恆不變。無住處涅槃指佛陀異熟空了,再也不會有惑業苦的緣起,所以叫不住生死。而佛又不入無餘涅盤,所以叫不住涅槃。


涅槃是自由,是緣起法也搞不動你了,真是如如不動了,白了個白。


謝邀,涅槃的狀態是如來藏幻化的,不是實有的,是通過修行得到的,不修行就沒有涅槃狀態,之後還要從涅槃狀態出來,涅槃狀態就消失和改變了,這說明這種涅槃是有生有滅的。因此說涅槃也不真實,只有如來藏本體是真實不虛的,如來藏顯示出來的寂靜的涅槃性是真實的。有餘依涅槃和無餘依涅槃,以及佛地的無住處涅槃,都是先無後有,後天生出來的,因此就是虛幻的現象,是生滅的現象。除了佛地的無住處涅槃永遠不會消失,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都不能長久不滅。只有如來藏顯示的涅槃德是真實的,不變異的,不生不滅的。

把一個定義定錯了,不至於影響證果,定義正確,也不一定能證果。證果與否,實修與否不在於概念的定義。四果阿羅漢還有不會講法的,凡夫也有講四果阿羅漢修證境界的,修行不在於如何講法,而在於實證和心行。

阿羅漢由於斷除我執,不再執取三界世間法,一念無明滅盡,當與三界的緣盡時,就涅槃,不會在三界里出生。至於說阿羅漢未來還會從涅槃里出來,那是因為熏習了大乘法,大乘法的種子緣熟,而不是三界法的種子緣熟。阿羅漢不會再因為三界法的種子而出生在三界里。

那麼阿羅漢涅槃之時,是否還有三界法的種子?種子是能生義,有種子必然要現行,而阿羅漢不再現行三界的種子,那三界的種子哪裡去了?

種子的形成,因為無明和願力。阿羅漢的一念無明消滅了,不會再形成三界的種子,阿羅漢又沒有願力,也不會形成三界的種子。十二因緣法,無明產生行,這個行是三界里的身口意等等一切的行法。沒有無明,三界的行法必然都消失,也就不會再有五陰身的出生。阿羅漢涅槃前所熏習的大乘法,成為種子落在心體里,他們對大乘法的一絲愛樂心,也成為種子,能促成大乘法的種子緣熟,越愛樂,緣越容易成熟,越早成熟,那就越早從涅槃狀態里出來再次受生。

阿羅漢涅槃前,由於意根不再執取,把大乘法的種子存在U盤(如來藏)里了,未來世再出生時,是U盤(如來藏)里的種子成熟感召出來了五陰世間。

不懂可以追問!


您不是很清楚嗎?問的是什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