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否與趙談判,若能攻取韓,魏,則利益共享,得勝後趙軍降卒亦可放歸。上黨之事一筆勾銷。若不攻,則秦國不能放虎歸山,且無糧可養,以絕後患只能悉數坑殺。以此削弱韓,魏,趙三國,如此是否有可行性?秦國所攻之國原本是韓國,攻趙是為上黨,攻趙三年,又遇上大饑荒,長平一戰亦傷亡20萬餘人,可否藉此稍作休整。(瞎謅

長平之戰,或坑殺,或放歸,真的沒有第三種方法了嗎( 直接坑殺真的好慘

(???︿???)


你也知道秦軍糧食快沒了,你要這麼搞不止趙國降卒會嘩變,秦軍也要嘩變了


最重要的就是糧食問題,四十萬大軍白起養不起,況且新降之軍士氣低迷,能不能贏都是問題。而且要是降軍和韓魏搞個串聯,臨陣倒戈,一路推到函谷關也是大概率事件,本來就是慘勝,到最後直接慘敗了。

真這樣還不如白起乾脆自立,以上黨的田地做為對秦軍的封賞,裹挾趙軍降卒打一波兒。

或者直接裹挾著四十萬降卒回國,殺進咸陽奪了這鳥位。

這兩條都不靠譜,但是比起用趙軍降卒攻韓魏還是靠譜一些的。


秦國缺糧,養不起。

你看 秦國為什麼用反間計,因為缺糧撐不下去了

本來逼趙國決戰就有點減弱糧食壓力的意思,無論輸贏,當時秦國都打算坐下來談了。

然而,禽馬服之軍不亡一甲——得,本來糧食就缺,現在如果俘虜四十萬趙軍,那更是雪上加霜。

如果 趙括拚命突圍讓趙軍死個二,三十萬,

那麼 白起就會接納俘虜。

但是 四十多萬的大軍,秦國實在養不起了


做不到,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而且,白起的風格向來刺激,如果其他將軍的話不知道會不會留四十萬大軍。

留下會有兩個問題,第一是糧食,第二是人心。當時,糧食都是問題,更不要說人心了。

不殺俘虜,最為出名的就是我黨了。

解放戰爭時期,俘虜軍隊已經遠遠超過了本身的軍隊,這對於任何一個時期的軍隊來說,都是比較少見的。

而且,我們不高壓,解決的方法就是訴苦大會。大家都是窮人,一訴苦,發現俘虜也好慘~

秦國肯定不能用這個法子了。

所以,換個人估計也夠嗆。


脫離險境,人家憑什麼聽你的。那是敵人,不是一天兩天的敵人了。趙軍是當時秦國最強的對手,脫離了包圍圈,這些趙軍必然逃跑,根本無法控制住。縱虎歸山後,這支軍隊如果到了廉頗手上,對於秦來說,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再找趙括那樣的軍事白痴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不能!

當時的秦國就收了一季冬小麥,之後爆發了饑荒

范雎提議賑災,然而秦王表示直接銷毀蔬菜

以表示與趙國對抗到底的決心

長平之戰結束後,秦國陷入了士民倦,糧食竭的狀態

當時的秦國上下已經成了瘋子,對那些士兵以及白起而言,只有殺死這些趙國士兵,才能徹底穩定局勢


不可能,趙國將士的妻兒老小都在趙國,留用他們,只會無時無刻不思歸趙國故土,他們斷不會為了秦國賣命,只會想盡一切辦法逃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