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將來,我們的後輩在看春秋戰國,漢唐的文章詩篇時已經完全無法理解了,因為那時人類的生活已經和古代完全不一樣了。


像我這種史記都沒看完半本的水貨你就別問了~


不僅會而且已經發生了

這是丁公陶文,比已知最早的甲骨文還早,只要有眼睛都能意識到這和甲骨文以及漢字是有傳承關係的。但遺憾的是儘管我們已經能翻譯部分甲骨文,但對丁公陶文,我們一無所知。

再說一個近點的生活習慣導致的理解不能的例子,各位八零九零後在學習靜夜思的時候課本上把牀前明月光翻譯成「牀」前的請舉手。


會,隨著時間過去,很多東西或是失傳,或是被淘汰,之後的後人沒見過就會很難理解,比如鈹,在發掘出具體物件之前普遍以為是短劍,結果是一種長桿兵器,又比如膾,現在都知道是生的魚或肉片,但是近代的辭海里寫的是切得細小的肉,因為近代時喫生食的已經幾乎沒有了,大概就是這樣。

同理我們今天看古代的著作,比如看秦漢時的遊俠(黑社會)們,動輒殺人,與人平事,為了一餐一飯之恩就殺人,現在普遍是很難理解的,但是我這種從小就生活在落後地區,生長時見過很多社會黑暗的人來講是很好理解的,對於很多落後又保守的地區而言,你甚至給人家一大瓶可樂,人家就殺雞請你喫飯的那種。在南疆,為啥暴亂分子能籠絡很多人?宗教極端與強行裹挾的流寇行徑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很多落後地區,真的就是缺少理解與思考能力的那種,暴亂分子給送點喫喝用度的東西,然後就能籠絡到他們,他們就死心塌地的殺人造反,現在都很難理解,但是在那種環境下生長的人而言,這些都有可能的,順帶一提,感謝國家發展經濟,我不至於窮到沒飯喫而被籠絡來幹壞事。

這裡放一些清軍抓獲了太平軍探子的審訊記錄,以作證明

「給我棉被一條,京錢一弔」「賊人頭目李姓給了我京錢四吊」「應許給我頂戴」「回去給我頭目」(此處出自李從嘉dalao的收集)

說白了,貧窮限制了人的想像力,現在人大多富了,已經很難想像那種狀態了


如果說我們這些80,90,00甚至能夠往後把這些搞清楚,我覺得可以再傳個不到100年。像你說的人類現在就頂多瞭解上下五千年,現在的00後你跟他講,他還是可以瞭解的了的。但是你想要讓他複述給他的兒子孫子,曾孫子。。。隨著時間推移,許多事情已然不是你現在想的這樣當然,你的曾孫子的理解就跟你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你講5000年前炎黃子孫,他說五千年前好像有個人叫毛什麼來著? 對吧 所以,理解能力這個東西,還是看看我們怎麼去理解這些然後交給下一代,由他們來負責幫我們想這些未解之謎。。。。。。


提這個問題的人太看得起自己了。

關注醫學的人少了,但是醫生還在;關注社會治安的少了,但是警察還在;關注繪畫的人少了,但是藝術家還在。因為這些是社會需要。令提問者遺憾的是,繼往開來、傳承古今也是,只是你不覺得,也有很多人不以為然。所以專門學習和研究中國歷史、文化和文學的人幾乎沒被尊重過,人們一邊歡迎著陰謀論的解讀,一面踐踏著真正研究者的尊嚴。幾乎人人都可以教那些專業的研究者怎麼去做學問,在沒有歷史常識和文化常識的前提下對專業的研究品頭論足。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

「國學熱」就是這種不正常現象的集中表現,先是起源於十七年的掃盲運動和文化大躍進,中於WG中的「批L批K」、「評《水滸》」、「評《紅樓》」等運動,終於改革開放之後的信仰危機。加之互聯網的傳播,信息快餐化的出現,將傳統文化也「信息化」、「快餐化」,這是不合理的。社會應該從不合理走向合理,把學術的還給學術,把人文還給人文,過濾掉那些冗雜的尖叫和輕浮的渣滓,留下的就還是乾淨的平原,非功利的嚴謹的學問,和「為往聖繼絕學」的初心。


任何一個時代都不可能完全理解前代。


一部分常人會不理解,因為常識是在變的,古人基本都懂怎麼種地,現代人除了農民沒幾個懂的,但不代表失傳或無法理解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