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是否会全部替代燃油车,还是会保持一个共存的比例(30%燃油,70%电车)如果电车市场占比达到50%(个人觉得相当恐怖了),如何保证充电问题?私家车位私有充电桩是主流,还是小区、道路、停车场的公共停车位是主流?节假日高速高峰充电如何解决?


这个只能做个大体的预测。

简单说说我对未来10年的看法。

通过2年的电车使用体验来说,未来必然是慢充桩为主,功率3KW~7KW的样子。快充对于普通家用车而言,日常充电根本没必要,因为家用车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停著的。营运车辆快充或者换电为主。

未来城市的居民区会有海量的交流慢充桩。交流慢充桩的优点是铺设成本低、铺设难度低、桩体成本低、桩体体积小、对电力线路和容量要求低、占用面积小等。甚至可以做到每个停车位都有。

对于未来10年电车的市场占有率,也不好预计。不过我预计最终的汽车市场,电车是绝对的主力车型,市场占有率会在80%以上,其他车型占比不会超过20%。当下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里面,纯电车型占比就在80%左右,插电混动占比20%左右。国家未来是一定会禁售纯燃油车的,燃油车的市场由插电混动来弥补。

随著电车的规模效应的扩大和边际成本的降低;随著三电技术的发展,用不了几年电车的全寿命使用成本必然会远远低于燃油车。同时随著基建的快速铺设,充电问题将不会是问题,届时消费者会首先考虑购置电动汽车。


以我国现在的人口密度,新能源的方向选电动车,是点错科技树了。看看现在城市中私家车都停在什么位置?还有很大一部分停在人行道车位上吧,那里可能全面布置充电桩吗?看看现在最多5分钟就能加满燃料的加油站,如果换成充电30-60分钟的电动车,排队需要排多远。所以电动车全面替代燃油车不可能,可以作为燃油车的有利补充。因为在有充电条件家庭作为通勤使用,就是神器。如果电池技术有革命性进展,实验室神奇的技术商用,混合动力是合适的发展方向。燃油发动机工作一直工作在排放最优的工况,电力作为动力补充,相当于两种科技互为补充。


一辆私家车,正常上下班通勤,每周一次充电即可

即便是交流慢充,大家都晚上充,一个充电桩一周也可以满足7辆私家车的充电需。

未来方向,应该是小区、写字楼的共享交流充电为主,加油站、高速伺服器的直流充电为辅


新能源汽车普遍之后充电桩的市场主要是以公共共享充电桩为主,例如高速服务站、各大酒店商场周边,公共停车场都是会第一时间配备充电桩及充电站。


私家车位上的充电桩从来都不回成为主流,第一除了近3-4年之内建设的小区,才有配备充电桩的电容需求,第二私家车位上充电桩是交流低功率充电设备,第三私家车车位上的充电设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没用专业人士进行随时检测检修。

充电设施都将以集中式充电站为主,高功率直流充电桩,和加油站一样,私家车将实现20分钟内充满电,现在为什么充电稍微慢,主要考虑到电池的安全隐患


以下几点是电动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车优势之处:控制响应迅速自动驾驶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安全性。为了确保安全性,除了要识别准确,更重要的是响应迅捷,及时执行。这点,电动汽车有著天生的优势。整车最大的动力源驱动电机,控制响应时间只需不到20ms,远低于传统燃油车发动机机械控制的200ms——控制电压电流的大小以及输出,远比控制传统内燃机来得容易得多。还有制动,传统燃油车刹车控制也是机械方式,而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是可以当刹车用的(能量回收),现在正处于研究的轮毂电机,未来完全可能替代掉传统的机械刹车。电制动反应时间同样只需要不到20ms,远远低于机械制动200ms。这意味著在相同的时间内,电动汽车可以接收并执行10次指令,而燃油车只有1次,控制响应速度是不同的。满足大功率用电需求为了实现自动驾驶功能,必须增加很多额外的电器,光是环境感知的感测器,通常就有一个或数个激光雷达,多个中远距离毫米雷达,数十个超声波雷达以及全车摄像头,还需要车车交互的V2V通信模块以及自动驾驶控制单元。这些电器件的增加,会给整车增加百瓦以上的功耗,传统燃油车的12V蓄电池已经不堪负重了。而且用汽油发电的效率低,汽油机热效率大体在30%~35%左右,发电机的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算下来汽油发电的总效率仅能达到30%左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