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早产一个月,刚出生就在保温箱里面住了11天,一直母乳喂养,满一个月时开始吐奶,而且肚子里面总是咕咕作响,时常使劲扭动身子把脸胀的通红,肚脐眼也被顶的又大又高,之后就一口老奶涌出。我们也给拍嗝了,请教一个各位专家及同路人,我家宝宝这是怎么了,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先谢过诸位。


您好,这个问题已经回答过,可以参考:

如何预防宝宝吐奶?


首先考虑吃太多了,并且有胀气。我家宝宝曾经也是这个状况,早产,容易吐奶,换了几种奶粉无效,然后医生说要少量多餐并且按摩肚子,用手掌在宝宝肚子上轻轻转圈就好了,不要抹任何胀气膏之类的东西,没有实质效果并且可能造成皮肤过敏。

这样做还不行的话可能对这种奶过敏,换成低敏奶粉试试,并且泡淡一些。一般普通奶粉匙一匙泡30ml,你就一匙七分满、八分满泡30ml试试。泡奶粉先到30ml水,再混入一匙左右摇匀,看起来会比30ml多一点点,这样才是正确的。


两个月宝宝吐奶可能是因为喂养的姿势不对,母乳喂养的宝妈要注意喂宝宝的时候让宝宝含住乳头多一点,可以避免吸入空气,如果宝宝吸入太多空气会容易出现吐奶现象。奶粉喂养的宝宝要注意奶嘴里不能有空气,避免宝宝吸入空气。如果宝宝吐奶时间过长,需要及时看医生。


小宝宝吐奶是折磨万千妈妈们的一个大问题,在宝宝出生到五个月是吐奶最频繁的时期,六个月学坐之后,吐奶的现象会减少,到一岁就很少吐奶了,但是每个宝宝情况不一样,有的宝宝可能会延续到一岁以后。家长也不必担心,大多数宝宝都是生理性吐奶,合理的喂养方式和护理可以减少宝宝吐奶的现象。

一、宝宝为什么频繁吐奶?

1、生理性吐奶:

宝宝易吐奶是因为他胃部发育还不成熟,胃呈水平位,也就是正面看是横躺著的,胃的入口(贲门部分)比较松弛,就像一个关闭不紧的布袋子,当胃里奶比较多时或者体位改变时,乳汁很容易冲开贲门倒流回食管和口腔,引起吐奶,随著宝宝一点点成长,吐奶现象会慢慢减少。

2、病理性吐奶:

病理性吐奶的宝宝不能当作正常吐奶的情况来处理,这是宝宝有病症的状况下引起的吐奶现象,比如消化功能紊乱、消化道梗阻,胃食道返流、感染病毒、幽门痉挛,肥厚性幽门狭窄等,应及时送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治疗。

二、如何判断生理性吐奶和病理性吐奶?

生理性吐奶一般比较温和,吐奶的量也不大,宝宝精神状况比较好,没有难受的表现,体重增长良好,各项生理指标正常。

如果宝宝吐奶严重,呈喷射状大量吐出,而且比较频繁,宝宝精神差,体重增长缓慢,可能是宝宝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现了问题,妈妈们要重视。如果宝宝吐出绿色胆汁,或伴有腹胀、腹泻、发热等症状,要立刻送宝宝去医院治疗。

三、如何喂养和护理减少宝宝吐奶?

1、掌握喂奶时机

在宝宝发出吃奶信号时就喂奶,不要让宝宝过于饥饿,宝宝容易吃奶过快、过急,吞入大量空气,或者吃奶过饱,容易吐奶。 不在宝宝较长时间的哭闹后喂奶,可以竖抱一会安抚宝宝,宝宝平静后再喂奶。

2、喂奶后正确拍嗝

小宝宝吃奶时吞入胃里的空气,无法自己排出,所以给宝宝拍嗝是每个妈妈都要掌握的技能。如果宝宝吐奶频繁,可以喂一会拍一次,母乳妈妈喂完一侧拍嗝后再喂另一侧,拍嗝有技巧,要拍出嗝来,而不是拍拍就好了。

3、不频繁换奶粉品牌

奶粉宝宝更换奶粉配方容易使宝宝不适应引起吐奶,要循序渐进为宝宝转奶。

4、注意喂奶姿势、体位的变化

妈妈们在给宝宝喂奶的时候,尽量保持宝宝身体呈头高脚低的姿势,不要让宝宝躺著喝奶,奶水容易反流引起吐奶。 喂完奶拍嗝后保持侧卧姿势,不要马上让宝宝仰卧,可以减少吐奶发生,也防止宝宝呛奶。

如果给宝宝睡头型的话,可以在1小时后给宝宝换睡姿。

刚喂完奶后不要马上挪动宝宝,或给宝宝换尿不湿,可以在宝宝吃奶前换好,体位变化容易引起吐奶。

5、选择合适的奶嘴孔,母乳妈妈学会掐奶

使用不合适的奶嘴孔也是导致宝宝吐奶的一大原因,孔太小容易吸入空气,孔太大容易吃奶太快太急,甚至被呛著,两者都容易引发吐奶。

母乳妈妈如果奶水充足,奶阵来时奶会喷涌而出 ,宝宝容易吃的太急被呛,这时妈妈可以拇指食指轻轻掐住乳晕附近,控制流量,能缓解宝宝吐奶症状。

6、坚持锻炼促吸收

平时带宝宝多做运动,可以练习抬头、翻身,做做被动操,或者游泳,促进宝宝消化吸收能力。

7、宝宝呛奶怎么护理

宝宝吐奶时家长要及时帮宝宝清理,扶起宝宝不要让宝宝仰卧,观察宝宝有没有呛奶,如果奶水不小心被吸入肺中,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

宝宝吃奶后侧躺要观察15分钟,确认没有异常家长才可以离开或睡觉。

喂奶前铺好隔尿垫,拍嗝时肩膀垫好大毛巾,防止宝宝吐奶弄湿衣服和床铺。

总之,只要家长喂养和护理得当,宝宝吐奶的情况是能得到改善的。随著宝宝的成长发育,吐奶就不再是烦恼了!


母乳喂养的话,这种情况是不是吃多了。你可以自己在家试一试,如果你奶特别多,那就先尝试让宝宝每次只吃五分钟,两三个小时吃一次。

或者有没有可能因为你吃了什么食物宝宝过敏了,忌口高蛋白食物看看

如果宝宝还拉肚子的话注意别脱水了,情况严重一定要去医院咨询专业人士哈


哪种吐奶要引起重视

宝宝吐奶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奶喂得太多了;或者是吃奶后受到挤压或摇晃;也可能只是随意打了个嗝就把奶带出来了。

出生头几个月,大多数宝宝都有吐奶的经历,量多量少而已。这是由于小婴儿的贲门(食管通向胃的入口)还未发育完善,极易食物反流。如果只是少量吐奶,通常不会对宝宝有什么影响。只要宝宝体重增长正常,每天乐呵呵的,就不需要过度担心了。

彻底解决吐奶不太可能,这个阶段,咱也只能默默帮他清理奶渍了。不过,有一些可以缓解的小方法,妈妈们倒是可以试一试。

1.控制喂奶的量和速度

如果宝宝经常吐奶,妈妈们可以调整宝宝的喂食量。尝试少量多次喂食,不要一次性喂得太多太快。

如果是瓶喂,要保证奶嘴上的孔大小适中。翻转奶瓶后,流出几滴后会自动停止,说明奶嘴孔大小合适。

2.帮宝宝拍嗝

当宝宝喝完奶后,妈妈们不要以为大事完成,可以歇息了。喝完奶后给宝宝拍嗝,有助于宝宝排出胃里的空气,减少吐奶情况的发生。

3.不要摇晃宝宝

每次喂完奶,可以将宝宝竖抱或斜抱20~30分钟。不要立刻嗨皮地和宝宝玩耍;或者刚吃完奶,需要更换尿不湿时,过长时间、过大角度地抬高宝宝的屁屁和腿(脑补画面:把宝宝倒著拎起,容易胃食管反流而吐奶)。

4.这些情况看医生

吐奶对小宝宝来说很常见,不必太担心。但是如果有以下症状,必须重视起来:

宝宝的体重增长一直不达标;

吐奶非常剧烈(频率和吐奶量增加,甚至以喷射方式吐奶);

吐出黄绿色、咖啡色、红色等颜色的液体;

食欲不振,多次拒绝喂食;

吐奶时发生呛咳、窒息(如剧烈咳嗽、面色紫绀等);

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或伴随其他症状。

如果碰到这些情况,那就不要犹豫,及时咨询专业的医生吧!


您好,吐奶其实很正常,做了父母的都知道,家里的孩子常常会制造各种大型灾难现场,比如毫无预兆的吐奶!下面就谈下宝宝吐奶或呛奶后如何应对。

一、吐奶不可怕,呕吐要警惕

宝宝吐奶的主要原因还要归于:宝宝的胃是水平的,加上食道与胃之间的贲门没发育成熟,胃中的食物很容易返回食道,这个时候就要从口中吐出。也就是生理性的胃食道逆流现象。

健康的宝宝每日胃里的食物可逆流至食道超过30次。当然,频率会随著宝宝的长大而降低。一般在宝宝1岁后消失。除了吐奶,小宝宝也会出现溢奶的情况,即奶水从嘴角留出,这个时候家长也无需担心,之后及时清理就可以了。

区别于正常的吐奶,呕吐一定要注意!

呕吐的反应比吐奶激烈,量也更大,常会导致宝宝非常痛苦和难受,如果宝宝一天一次或是多次的呕吐,应该立即送医。另外宝宝吐奶出现这几种情况,也有可能是疾病的征兆,需要送医!

  • 呕吐频繁,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
  • 伴有发烧、腹泻症状。
  • 哭闹不止、烦躁。

二、宝宝吐奶后,拍背、仰头是禁忌

宝宝吐奶后,不要慌张!这2个动作千万别做:

?平躺时吐奶,把宝宝竖抱起来拍背:

这样做法有可能导致奶水进入肺部或气管,引发呛咳。

?让宝宝的头向后仰:

反而会加重吐奶,同样会引起呛咳,引发吸入性肺炎等。

应该这样做:

如果宝宝是平躺时吐奶,那么马上让宝宝侧卧过来,如果来不及侧身先马上把头侧过来。目的是把反流的奶液排出口腔,防止呛到气道里面。等吐奶停止后,再把宝宝斜抱或竖抱起来拍背,防止继续吐奶。必要时,家长可以先将手洗干净,然后用手指把宝宝口中的残留物快速清理出来,避免发生呼吸道阻塞现象。

在喂奶时,就要注意这几点,降低宝宝吐奶的概率。

喂奶前,就给宝宝换好尿布。避免喝完奶后换,一动就会易引起宝宝吐奶。

喂奶时,不要让宝宝平躺著喝奶,要抱起来,让宝宝身体呈45度左右的斜角,而且喂奶的时候要尽量安静、平静,不要让宝宝一边哭闹一边吃奶,容易发生呛奶。

喂奶后,拍嗝。排出吃奶时吞进去的气体。

三、谨记!呛奶处理5步骤

宝宝喝奶或吐奶时,出现频繁、剧烈的咳嗽,同时伴有呼吸、面色的改变,就是呛奶的现象。经常呛奶的宝宝,容易引发吸入性肺炎,如果家长处理不好,还存在窒息的风险。某新手妈妈就曾在节目中说过,自家宝宝的呛奶经历。也怕道:窒息是最严重的情况,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可能真的就危险了。

所以宝宝一旦呛奶,应该怎么做?

宝宝呛奶,第一时间应该咳出来!咳嗽可以调节宝宝的呼吸吞咽,把呛到气道里的东西咳出来,家长也要鼓励宝宝继续咳嗽。

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就要进行应急处理。

  1. 第一时间把孩子俯卧过来,趴在大人的腿上。
  2. 使宝宝上身向下倾斜,头要向下低。
  3. 左手托住孩子的头,保护好颈部。
  4. 用右手掌根拍打宝宝背部。
  5. 拍打背部的方向是向前向下,连续拍打几次,帮助宝宝把气道内的异物引流出来。

虽然多数宝宝都经历过吐奶、呛奶,但爸爸妈妈们还是要留心观察,尽量避免。

END

辅助妈妈科学带娃,欢迎参考【国际妈咪APP】。我们专注全球精品母婴,11年的时间里服务过千万宝宝,承诺保质保量,替宝宝把关好每一吃穿用度。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

可以关注我

也可以点个赞哦


孩子易呕吐主要和生理解剖特点有关,一般过了5-6个月会缓解。除了拍嗝之外,可以把孩子上身倾斜抬高30度减少呕吐的几率,侧身睡防止呕吐物呛到气管里。采取这些手段后如果孩子还频繁呕吐,特别是如果影响生长发育的话要到医院排除胃肠道畸形的可能。


两个月宝宝就是很容易吐奶,排气操、拍嗝、揉肚子也只是减轻一点,但是这些也还是要做。等孩子到三个多月这些自然就会好很多了,我宝宝四个月,很少吐奶了。


看题主的情况描述,宝宝现在两个月,是最容易出现溢奶吐奶的时期,可能是吃多了,同时有胀气。我家宝宝2个月的的时候也有胀气的情况,我们是这么做的:

1.喂奶时让宝宝正确地含住乳头时,宝宝的小嘴会尽可能地张大,就像要吞掉你的乳房似的,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宝宝吃进去空气;宝宝吃完一边的奶之后,先拍嗝几分钟,再喂另外一边;

2.吃完后竖著拍嗝20分钟以上,拍完嗝放下来趟20分钟到半个小时后再抱起来拍嗝5分钟;

3.如果需要用奶瓶喂养,推荐布朗博士的奶瓶,布朗博士的奶瓶就是以防胀气闻名的;

4.给宝宝做抚触操,帮助宝宝活动肠胃。

具体的内容我有在这篇文章里面提到,题主有兴趣可以看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https://zhuanlan.zhihu.com/p/76986524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