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最近講國語時,會不知不覺地在疑母字前面加?(洪音)/?(細音),以母開口字前面加?


我在講我家方言(徐州話)時偷偷搞了一點復古:

1.聲母:

由於昌徐型平翹舌音的翹舌更少,這讓在學校被洗成北京型的我倍感不適。接觸音韻學後,不再那麼抵觸了,做了一些妥協。遂有:

四/s?51/≠是/s??51/≠世/??51/

2.韻母

小學時我一度不再區分斜/?i?55/和鞋/?i?55/,後來雖然被我媽糾正了幾個字,但終究分得不是很清楚。現在我明確知道讀/i?/的到底有哪些字了,回歸了正統的老派口音。

3.聲調

由於陰平本身有/21/和/212/兩種變體,且單字調/21/偶爾也可以出現,我很自然地把/21/專用於清入。

於是單字調我能搞出五個來。

以上口音是確實出現在我嘴裡,且分得比較清楚。至於紙面上搞的高舉方案當然更多,但大多對立我尚不能分清楚,或者能分清但念出來也會被人察覺口音奇怪(如閉口韻),此處就不贅述了。


1.把[l]換成[?]或是[?]

2.[g]和[k]換成[?]

4.沒事?就把各種發音小舌顫音化。尤其在送氣過度時比較明顯。

以上純粹個人習慣

下面介紹方言的影響

3.把[x]讀成[χ]。但是,在帶著比較後的母音時,有時換為[h]。普通話的[xa]咋也學不會,一讀就弄巧成拙成[x?a]。

5.發出輔音[ts?][t?][k?][p?]時,只要後面跟的不是前母音,就會變成[ts?][t?]等

寫這篇文章,我花了75%的時間查找和複製字母。我人沒了。

2020.9.22更新

上面說的是中國話的,我突然想起來學了挺多外語,也有各種口音

霓虹語

6.依舊是不送氣的k和濁音g變成?……

7.熱衷於鼻濁音。基本上不處於句首的假名一律鼻濁音,害

8.喜歡把口語中的不送氣音發音成弱送氣音。

韓國語

9.以前有個毛病。喜歡把? 發音成[?],似乎是方言。。。。。現在改了。

10.發送氣音上癮導致不分場合的把?和?的輔音一律讀作送氣音[s?][??]……

俄語

由於不會發大舌顫音但極其想擬出最相似的發音,搞出了各種方案來代替

在重音處一般用[t??]代替。這是前一陣子在QQ裙里,從懶懶哥那裡學的。我感覺擬音效果最好。

在一些連讀比較快或是非重音的音節,我就會用輔音串?[d?]來代替……

英語

一種由70%的英式發音,25%的美式發音和5%的 Chinglish混合成的奇葩難聽口音。

基本不會用兒化音。

(但說中國話的時候那才叫一個兒化勤……)


懶得打字,先大致寫點,想到了再補充

富陽話:

入聲分-t -?

l喜歡讀成?

?? 讀成 ??(其實這是老派口音,可能是和奶奶學久了)

普通話:

l喜歡讀成?

雙母音ㄞㄟㄠㄡ全部單化

經常吞韻母,如圖書館說成tsh館(漢語拼音)

兩字詞都傾向後重:兒、毛、西

英語:

輔音發生類似波蘭語的清化濁化

不在詞首的t變成?

標準英語里不管發不發音的r都讀成?

母音大飄移,下面以「RP - 我的口音」的形式標出

? - ?

? - ?

? - ?

? - ??

? - ??

? - a

i? - i?~ei

o? - o?

u? - ??

ɑ? - ɑ?

e? - ??

a? - o?

?? - ??~??

e? - e?

i? - i?

a? - ??

?? - a?


「不知道」發成 [pr???ra????]。


講粵語時候,經常下意識地在詞、句尾時入聲韻尾p/t/k除阻。

「工作」念「gungzok可」

「營業」念「yingyip噗」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念「zinghongci,yaumeisyut特;sanzihan,hosimit特?」

原因是教別人粵拼的時候,好多人分不清t/k,於是除阻加以強調。結果教人教得多了,平時說話也被染上qwq一股洋文的味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