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更想知道日本現代文學未譯的作品有哪些,諸如筆記、文論之類的也可以算。同樣也對世界上的未譯作品有很高的興趣,例如對於託爾斯泰全集七八十本書大概都寫的是什麼一類………。純文學範疇。


不是我說……

主要更想知道日本現代文學未譯的作品有哪些,諸如筆記、文論之類的也可以算。

你要以這個為標準的話那太多了,哪個文豪的全集厚度都是以米計的

比如這是三島由紀夫一輩子寫過的所有評論,每一本都像字典一樣厚

新潮社出的《決定版三島由紀夫全集》有多少本呢,44卷(42卷全集,補卷1,別卷1)

不過這裡面有3卷是錄音、電影、年表等等,所以是41卷

41本。每一本都這麼厚。

這還只是三島一個作家。

你就想這是多大的工作量。

而且,全譯出來有意義嗎?說實話,意義不大。

一個著名作家,該傳世的名作早就有人搶著譯了,其餘的,特別是筆記、評論這一類的,一般只對研究者有意義,用來理解他的思想,問題是,如果你研究他,你還不懂他用的語言,你研究個頭?

也就是不上不下,工作量大得可怕,翻譯出來對一般讀者來說沒用,對研究者來說他不用看譯本,所以誰會組織翻譯呢


1,二十一卷《聖西門回憶錄》

(木心說的四大長篇小說《源氏物語》、《聖西門回憶錄》、《追憶逝水年華》和《紅樓夢》之一)

聖西門,L.de R. 《回憶錄》_柳柳妙妙?

blog.sina.cn

來自柳柳妙妙的博客:

聖西門,http://L.de R.

Louis de Rouvroy Saint-Simon (1675~1755)

法國作家。先在軍隊服役多年,不得志,因而退出行伍;在滿朝新貴的路易十四宮廷供職13年,仍不得志,於是決定致力於著作。他有非凡的觀察力,對於王公貴人、公主命婦的一言一動,能透過外表,深入他們的內心的隱祕,同時經常向知情人瞭解宮闈內情。

 聖西門從19歲起開始記錄日常見聞,但未考慮到寫書。1740年見到路易十四的副官唐若的日記手稿,受到啟發,開始寫作《回憶錄》。此書敘事自1691年他覲見路易十四後到軍隊服役時起,至1723年攝政王逝世後他歸隱時止。作者持論不免偏頗,記事也不免失實,但是他觀察敏銳,深入人物的內心活動;抑鬱愛憎之情,又貫注到他的筆端。寫人物有時只寥寥幾筆,既能輪廓分明,栩栩如生,寫場面則喧鬧紛雜,生動自然,將路易十四宮闈的人物、事故,用濃重的色彩,鮮明的對照,生動的形象,構成一幅真實感人的畫卷。文字不拘古典法則,用詞不問雅俗,句法不守繩墨,粗獷,熱烈。他的藝術風格開浪漫主義的先河。

 聖西門的《回憶錄》21卷於作者死後1829至1830年陸續出版,受到文學界的歡迎,對於後來的法國文學有一定的影響。

2,韓國詩人高銀的大部分詩歌作品

三十卷詩歌《萬人譜》

而且不是想翻譯就能翻譯,得有授權啊

高銀是當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是杜甫與王維的結合

作品有強烈的現實主義風格。韓國社會的高壓統治下,高銀四度入獄,失去自由的日子對他而言「宛如新生」,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由此他寫下了敘事組詩《萬人譜》,這首組詩歷時二十五年,刻畫了5600位同時代人物,完成後長達30卷。

在濃厚的現代禪詩風格,是現代禪詩的最高成就(另一個是洛夫)

韓國詩人和作家,生於全羅北道羣山。本名高銀泰,法名一超。十九歲出家修禪,1960年出版處女詩集《彼岸感性》。1962年還俗投入創作。著有詩集《那風》、敘事詩《白頭山》(7卷)、系列人物詩《萬人譜》(30卷)、《高銀全集》(38卷)等共一百五十多部作品。曾獲萬海文學獎、韓國文學獎、中央文藝獎、加拿大格里芬獎等國內外十五個文學獎項。作品已被譯介到英、美、法、瑞、日等二十五個國家。艾倫·金斯堡稱高銀是「韓國的帶有鬼氣的詩歌菩薩」。近年高銀屢次入圍諾貝爾文學獎。

3,中世紀阿拉伯文學波斯文學的大量作品

沙地(Sadi)著《玫瑰園》,被認為是波斯文學中最機智最精美的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地位很高。

伊摩魯(Imru』u』 I-Qayo)

泰拉法(Tarafa)是別一種性格。機智,調皮,傲慢,諷刺的天才。自小就寫諷詩,敵友皆諷。

阿摩爾(Amr ibn Kulthum)

赫裏士(Harith b.Hilliza)

薩赫爾(Zuhayr ibn Abi Sulma),歌詠戰後的和平。

拉比特(Labid Ibn Rabia),愛寫沙漠。阿拉伯詩人中,他的詩最富於詩味。改信伊斯蘭教後罷詩,說:「《可蘭經》已換取了我的詩句。」


1926年改造社出了一套《現代日本文學全集》,共計63卷,基本上涵蓋了從慶應到大正期間著名作家的主要作品。年初在中國書店的時候淘到其中一本,是50年代初中央辦公廳收藏的,不知為何流落出來。這套書不僅收集了像森鷗外、尾崎紅葉、二葉亭四迷這類作家,還有很多並不為國人所知的作家作品,自然也無人翻譯。1968年築摩書房也出過類似的一套:《現代日本文學大系》,簡介鏈接如下,其中附有詳細名單:

現代日本文學大系 - Wikipedia?

ja.wikipedia.org

其中例如中野重治等人的作品國內都是鮮有翻譯的,而這只是這些作家代表作品的合集而已,他們每人的單獨創作若要再算進去的話基本上無法統計清楚。舉一個極端例子,小林多喜二29歲去世,他的真正創作時間不過5-6年而已,現階段他的小說大部分已經翻譯(但就背景而言,其翻譯行為多在政治驅動之下展開,翻譯時間也集中於70年代前,具體可見卞立強等人譯本),但他的文學批評、政治評論文章因資料缺損甚至於連窮盡收集都難以實現,更不用說翻譯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作品並非沒有譯本,只是翻譯時間較早,之後並未再版而已。三十年代世界書局等出版社曾出版過如葉山嘉樹、藏原惟人等人作品,但翻譯生硬,使用語法也與現代漢語有所區別,可以說這些作家作品也處於事實上需要重新翻譯的窘境之中。


我說一個日本的古典名著《太平記》,講日本南北朝時期的歷史,在日本歷史地位很高,衍生出無數文藝作品,但是國內似乎一直沒有中文譯本。我一直很困惑這個,《源氏物語》、《平家物語》、《古事記》等日本古代文學歷史類書籍在國內翻譯出版層出不窮,怎麼一直不見《太平記》呢?


在我平常的閱讀範圍內,發現少有或沒有中譯本售賣的大詩人有:上一位提到過的韓國詩人高銀、英國玄學派詩人約翰鄧恩、義大利詩人彼得拉克。

似乎現在上海譯文已經出了約翰但恩詩全集 是我孤陋寡聞了。。。


現在的問題主要不是有沒有翻譯,而是翻譯質量。不過也不是沒有一流作家的未譯作品,除了大量不好譯的詩以外,據我所知福克納和霍夫曼這兩位並不是篇篇小說都有譯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