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關於自律的文章,有3452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

將解決的問題:

  • 理解和尋找自律的深層次動力。
  • 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
  • 如何有效實踐和執行自己的目標。
  • 自律和休息的關係。

1

自律是別人給我的標籤。

我從2016年4月份開始每天早上五點鐘起床,至今超過900天了。

和這個記錄一樣高的是每天堅持健身,連續健身也超過了900天,中間斷的時間不超過十天吧。

去年開始每天寫一篇文章,除了有一天由於超過十二點更新而導致數據斷了以外,每天都在連續寫文發文,算下來有450+天了。

而為了寫出更有質量的文章,必須保證閱讀量和學習時間,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也就是要保證工作和社交的時間。

當然,我還要帶孩子,送孩子上學,接孩子放學,再送去各種興趣班,並監督孩子學習。

這樣看來,由於管孩子,我每天的可支配時間不足十二小時。

於是,自律不是一個標籤,而變成了實實在在的需求。

看起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和時間磨合的過程。

有一天正好和朋友探討起計劃問題,我說,我每天有三次在安排計划上花時間。

晚上睡前安排第二天的時間,復盤這一天的時間利用,並且寫到手帳本上。

第二天早上起床想一下這天的時間安排,並且謄寫到蘋果手機自帶的日曆上。

下午工作前再看一遍這一天的時間安排看看有沒有什麼沒做完的,再看看下午和晚上的時間安排。

朋友問我:我也每天安排時間啊,計劃得也很詳細啊,執行怎麼辦呢?有時候根本就不想執行啊?!

這才讓我想到,是的,我過去也是重度拖延症患者。

不僅沒有時間概念,而且事情也基本是能拖就拖,多能晚一分鐘做的事,絕對不會提前做好。

並且對現在日常需要處理的很多事,我仍然還保持著拖延態度。

這才讓我看到,自律這件事,並不是一勞永逸的

2

想要實現自律,必須有深刻的現實需求。

經常看到人問,是不是自律的人都是沒有慾望、無欲無求的人?

恰恰相反,自律的人不僅是相當有欲求的,而且是深刻理解自己欲求的人。

實際上,一個人要是能理解「我是誰」、「我要什麼」,那麼就距離自律不遠了。

第一,我是誰?

對自我的認知實際上應該形成於12到18歲之間的6年,也就是大家說的青春叛逆期。

按照埃里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看,這段時期應該是形成連續性認知最為關鍵的時間。

能在這段時間清楚付出和收穫的關係,明白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的連續性影響,對一個人的一生會有相當好的幫助。

但遺憾的是,很多人沒有機會在這段時間去形成這樣的認知。

有的人是受限於父母的教養方式,有的人受限於所接觸的環境。

好在這個認知過程,可以在之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經歷中,慢慢補足。

而補足的方式就是認識「我要什麼」。

第二,我要什麼?

這個問題可以說比上個問題還要重要。

這是由於,我們作為一個個體,實際上是可以由我們的慾望來定義。

我們想追求的目標,最終都將塑成我們。

因此,去明白真正想要的,才是能實際幫助我們自律的因素。

3

我個人的改變來自於生了孩子以後。

我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習慣。

我對人必須要堅持鍛煉這個觀念還是有很深堅持的。

特別生了孩子以後,有種身體沒有過去那麼好的感覺。

於是我很希望能勻出時間來健身。

當時全天候帶娃,24小時孩子不離身,基本沒有任何時間是自己的,所有時間都要和孩子共享。

孩子白天睡覺,我得做些輕巧的事情。

孩子晚上睡覺以後,我也熬不住了,也需要睡眠。

後來我發現,早上五點起床似乎能給我多出兩個小時,慢慢開始了嘗試,從那以後就一發不可收拾至今。

我和過去的自己做了撕裂。

生了孩子以後,我無數個夜晚躺在床上去思考,我究竟想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我希望孩子能有好的發展,也希望能事實上給孩子更多的幫助,這個過程中總有茫然。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本書,書上說,要想實現自己的目標,需要先確認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

一個熱愛穩定的人,是很難去實現具有冒險性質的旅行目標的。

同樣,一個熱愛變化的人,是無法去領會承受一份抬頭就能看到退休的工作的。

我是一個愛變化的人,也很在意個人的成長,同樣對社會認可也非常在意。

於是我發現,我從非常小開始,就有一個願望是成為一個作家,成年以後卻好像忘記了,做了和自己價值觀相去甚遠的工作。

我斷斷續續寫過很多東西,沒什麼成就,但是確實是非常喜歡寫作,而且也願意為了這件事傾注心血。

並且這個願望和我的價值觀是吻合的。

我一直沒有做,因為在我心裡有很多的阻礙,可是並不影響我去著手做。

但發現這件事到實踐這件事,中間又過了兩年。

這些挫磨的過程沒有浪費,而是給了我更多的經驗和更新的思路。

現在,寫文成了我每天必須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支撐起了我每天的時間感,也在治癒著我。

4

理解自己慾望以後,實踐又是另一件事。

第一,讓慾望的滿足感來得快一點。

我第一次早起以後,是在朋友圈上發了早起打卡的圖文。

我嘗試連續寫文這件事,是在公眾號和知乎上開始的。

我的健身軟體上也有連續健身天數的打卡。

意味著,我把自己的滿足感限定在了「每天」。

每天都能獲得相應的滿足感,每天都去打卡來實實在在得到滿足。

延時滿足這件事絕對是個坑,我也不會用這個概念來誑我的孩子。

壓抑快樂的堅持是很難長久的。

人是很短視的動物,是不會為了長遠的快樂來限制當下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告訴自己少吃點以達到減肥的目的,不要說「四月不減肥,六月徒傷悲」,跨度太長了。

而是要說,「現在少吃點,一晚上都能摸到苗條的腰身會很舒服」。

第二,讓規劃更有目的性。

「大家都說這本書好,所以我也想看這本書。」

這是一個目的,但是很有可能實現起來會很困難。

好的規劃一定有很現實的目的,或者說是能照見心底慾望的。

人生那麼短,有很多事情無需實現,挑真正需要做的去做就可以了。

就好像,大家都忙著考某個外語考試,你去學而不為了考試,只為了提高,一定提不高。

閱讀也是一樣,能想明白讀完一本書會用到哪裡,我可以保證你讀完一本書不會花太久的時間。

要是漫無目的的讀,那麼會非常快就失去讀書的耐心了。

第三,工作學習時間設置番茄鍾。

番茄鐘的原理是:高效工作——休息——高效工作——休息。

保證好休息時間才是高效工作的前提。

我坐在桌前工作的每分鐘都會記上番茄鍾,過去為了安靜不設置背景白噪音,後來我把背景音設置成了時鐘的聲音。

只要這個聲音在響著,我就算是在玩,都會提醒自己,現在事實上該工作了。

我的休息時間又放了另一種不一樣的背景音。

到了休息的時間,我一定會玩一下,或者翻出遊戲玩,或者站起來走走,一定是在休息的狀態。

形成習慣以後就發現,過了25分鐘是能實實在在感受到的,基本能清楚什麼時候到了25分鐘。

第四,勸自己工作五分鐘。

現代人的自律大敵是手機,但是沒手機的時候人就自律了嗎?

當然也不是。

不愛玩手機而去玩牌玩麻將的人也很多啊。

而且沉浸在某本書里,難道不是不自律嗎?

如果這本書和自己的工作學習無關,那當然也是不自律的。

狂愛工作不想休息,難道不是不自律嗎?

如果家裡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或者有已經知道不太好的身體,逃避在工作中而不面對現實生活,當然也是不自律啊。

所以真正的大敵是自己喜歡沉浸在某種既定狀態里不願意出來。

勸自己走出舒適圈,用五分鐘來投入下一件事,才是自律的解法。

花五分鐘開始做一件事,因為人最難過的就是前面30%的時間,做到後面就很快了。

以我跑馬拉松的經歷來講,我目前最高只跑過半馬,半馬對人最考驗的不是21公里,而是前5公里。

前五公里會一直懷疑自己為什麼這麼神經病要報名跑21公里,跑到10公里的時候,人的感覺會很魔幻,時間和空間給人的感覺這是一場幻覺,跑到最後3公里,基本就不肯停下來走了,會想趕緊跑完算了。

5

自律的人是真的很會休息。

如果一個號稱自律的人的時間規劃很反人類,不僅是你達不到的,而且是你身邊數出十個人都達不到的,且他也不會說怎麼休息,休息的感受是什麼,那麼他的自律可能不真。

有可能只是另一種沉浸在熱愛工作或學習狀態中的拖延症。

第一,休息才是實現長遠自律的保障。

很多人說我,早上五點起床,晚上十點或者十一點睡覺,根本不夠啊。

實際上我並不單依賴晚上的睡眠,任何時間我想睡都會立馬倒頭就睡,時間可能十多分鐘。

而且中午有條件我還會再睡個小午覺。

睡夠了才有精力去面對複雜的情況,不然看到很複雜的事情,分分鐘就煩躁到不想面對了。

第二,不規定,不虧欠。

我從來不給自己設限或者規定必須怎樣才能怎樣。

一旦我沒有如計劃完成我想做的事情,我最多會認為,好吧,時運不濟,下次努力。

相比一件做不完的事而言,我更害怕為一件做不完的事糾結。

做不完就算了,做不完一件事,說明我本來就不想做這件事。

看不完一本書,說明這本書並不是我真的想看的。

有時候給自己一個退路,反而能讓自己輕裝向前奔跑。

6

說到底,自律是一種選擇,而不是一個規則,讓自己開心是最重要的。


在《自律力》一書中,作者馬歇爾·古德史密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改變的工具:改變之輪。

「改變之輪」就是根據你自己的實際情況,經過理性思考,把你生活中的習慣和行為分為創造、保留、消除、接受這四個部分:創造,創造新的習慣;保留,篩選出哪些行為習慣是你要繼續堅持的;消除,找到影響你改變的那些行為習慣,告別它們,為創造騰出更多的空間;接受,接受一些行為暫時不能被改變的現實。

如何運用改變之輪設計自己的改變計劃呢?

為了更好的理解,還是舉個例子吧。比如你覺得家庭生活非常重要,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你的改變之輪就可以這樣設計:①創造,創造更多的與家人相處的時間;②保留,比如你覺得家庭當中最美好的時刻是每個周末的晚上,一家人能一起出去逛個街、吃個晚飯,那麼這個行為習慣就可以保留下來、繼續保持;③消除,比如消除工作當中因為拖延症造成的加班現象,爭取每天能按時回家,或者拒絕掉沒有必要的飯局,騰出大量的時間投入家庭生活;④接受,因為拒絕了一些飯局,你可能會損失掉一些人脈關係,這是需要你暫時接受的,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你需要將其擱置,等有了充足的時間,或者換一些別的交流方式,再去建立關係。

如何才能長期堅持自己的改變計劃呢?

設計出了自己的「改變之輪」,我們就可以明確自己改變的目標和行動了,但長期堅持改變又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何才能長期堅持呢?

這裡有一個「每日問答」法可以幫到我們:

1、我今天是否盡最大努力去設定明確目標了?

2、我今天是否盡最大努力去實現我的目標了?

3、我今天是否盡最大努力尋求人生意義了?

4、我今天是否盡最大努力追求快樂了?

5、我今天是否盡最大努力構建良好的人際關係了?

6、我今天是否盡最大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了?

在具體實施時,這六個抽象問題可以變形成你身邊實際的若干問題。在設計「每日問答」中的問題時,要注重每天的努力程度而不是結果。堅持每天的自我提問,並尋找固定的人進行監督和反饋,直到改變成為習慣,不再需要監督。

「每日問答法」能準確定位你存在的問題,把目標集中在你需要改變的關鍵點上。長期的每日問答強調了堅持,避免了為了達到目標,可能採取的急功近利、事倍功半的做法。

根據實際使用的需要,「每日問答」也可以進行調整。需要提高一天中的工作效率,要在短時間內做出一些改變,可以將 「每日問答」縮短到「每小時問答」。「每日問答」也可以延長為「每周問答」「每月問答」和「每年問答」,幫助你實現更長遠的人生目標和規劃。

每個人都想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要想改變自己,擁有自律力,關鍵還是馬上行動起來。不僅要做高級的策劃者,還要成為高級執行者,在每一天的堅持中改變自己。

——————————————

文/「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專業訓練提升「快速閱讀、記憶力、注意力、思維、高效學習」等方面的能力!


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

4點起床已經400多天

http://weixin.qq.com/q/02uo6Qk2AkagP1V_5WNt1r (二維碼自動識別)

在養成早起,運動,閱讀,寫作習慣的路上,我越走越遠

從最初得早起只是為了不擠地鐵到現在早起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閱讀,運動。

目前我已經堅持4點起床300多天

堅持運動100多天堅持閱讀100多天堅持寫作180多篇這些日積月累的習慣,在逐漸改變我自己,我在成為更好的自己路上越來越近。

對於這些習慣,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如何養成一個好習慣

第一個習慣早起

大家都說早起難,早起難。

其實早起一點都不難,一個詞教你早起:離開床。每天早上鬧鈴一響,別多想離開床。

問題來了:離開床

其實大家都知道早起就是離開床,但是就是離不開床,咋弄。在越來越寒冷的冬天,離不開床的人更是越來越多,那該怎麼辦?

涼拌!

離不開床就是因為你想太多,自己先給自己下一個定義說自己離不開床?離不開床,活該你過得不好~

總結:早起,就是離開床

第二個習慣:運動,跑步

天氣越來越冷,北京得天氣更是寒風刺骨,怎麼辦?

我有一個朋友堅持跑步十幾年,不論颳風下雨,零下多少度,依舊穿上運動衣,奔跑在冷風中。雖然很冷,但是很爽。

跑步得關鍵詞很簡單:穿上運動衣

每天跑步前,穿上運動衣,哪怕你今天不想跑步也得穿一下運動衣,哪怕穿上在脫了,也得穿。

對於跑步大家量力而行,不能跑步的夥伴可以選擇練習瑜伽或者跳繩等運動

總結:運動,就是穿上運動衣

第三個習慣,閱讀

每天閱讀三十分鐘

一年之後也許你與同齡人之間就會產生巨大的差距那如何養成閱讀得習慣呢?就是拿起書,放下手機

大家聽了我說的習慣,好像都是很簡單是的。

還有一些夥伴會說,哪有那麼簡單。如果你說沒有這麼簡單,那你就是找借口。

我太壞了~哈哈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具體如何操作

養成習慣的六個步驟:

1、做出承諾:向朋友承諾你養成習慣的決心或者發朋友圈,有了這樣的表白你就會堅持,因為你不會在朋友面前說話不算數。因為害怕被看不起。

在做出承諾時要使用第一人稱:我。不能說"人其實要自信",而是要說"我要自信"。

2、立即行動:行動等於"行了就動",否則會被惰性和其他事情沖淡。

3、關注結果:看到新習慣帶來的好結果,對自己是一個鼓勵。如果你的目標結果可以衡量,那麼這個結果會具有更大的激勵作用。

4、不斷重複:改變習慣是一個不舒服的過程,習慣的養成在於重複。習慣就是由於經常這樣做所以變得容易的動作。

5、反饋糾正:當你發現自己又出現老習慣的時候,及時覺醒。

例如你要戒煙,當一段時間後你又把香煙放到嘴邊的時候,你是有負罪感還是愜意?如果你真的對自己改變習慣高度承諾,那麼就要立刻回到戒煙的軌道上來。

6、不要自責:出現反覆的行為時,不要責怪自己。

不要對自己說這樣的話:我不行、我沒有毅力、我是一個失敗者。這是一種暗示,它影響潛意識。要對自己說:我很強、我沒有問題、我會成功、我能行、我很有力量。

養成習慣的七大方法:

第一:拆解大的目標

要想實現目標就要把大的目標拆解成一個個小的目標。

那麼如何設置小的目標呢?首先,我們要清晰什麼是夢想、目標和任務。夢想,指的是3個月以上的事情;目標,是一周或者一個月內的事情。而任務就是一個小時,或者一兩天的事情。你可以將這些事情列個清單,然後行動,將自己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任務和目標上,不要沉迷於夢想,不斷的完成目標不斷地改進、優化。最終,你才能一步步達到自己的夢想。

第二:找到自己的榜樣

自己想要在哪個行業養成習慣,就要在該行業或者身邊找到自己的楷模。

找到榜樣的力量,歸屬感會幫我們養成長期的好習慣。

第三:明白自己的需求

這一點很重要。搞清楚自己為什麼要養成習慣,會讓你更清晰自己要怎麼做。

如果你的需求很單純,那麼你的習慣養成就會很難。如果你原來沒有養成一些好的習慣,也不意味著你以後還會失敗,問題是你要明白為什麼要改變,你只是需要一個更好的理由來改變自我。

第四:越簡單就越能堅持到底

很多人面臨大的問題就會畏懼、退縮。

所以很多人會去選擇簡單的事情去做,但是如果你學會了如何去消除障礙,就能堅持下去。讓事情變得簡單,有很多方法,例如兩分鐘法則,就是我給你早起,跑步,運動,閱讀得那幾個關鍵詞,兩分鐘法則,去做它,每天都做,哪怕你沒有真的運動,沒有真的閱讀,但是拿兩分鐘就是你得行動,久而久之會成為你的習慣。

穿上運動衣就不會想脫下來,拿起書就不會想合上,離開床就不會在想回去。

第五:先改變自己的行為,再改變自己的思想。

你要先」哄「著大腦,讓它意識到,改變是可行的。

你可以從很小的行動開始,比如每天冥想5分鐘或者跑1公里,慢慢讓大腦習慣新的行為,用正面的說法鼓勵自己。

第六:讓一件事變的有趣,完成任務之後獲得獎勵,盡量讓活動本身變成獎勵,這樣你才能更容易堅持目標。

第七:不斷的重複,把事情變成慣例,銘刻到大腦里,大腦才會達到一種穩定的平衡的狀態,能夠放鬆下來,習慣也就成了一種默認行為。

以上是我得一些建議,和想法。

如果你想要養成一些好習慣,歡迎加入21天習慣成長營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咯~

我們一起養成更多的好習慣。

曾經斯坦福大學的一名教授曾經做過調查發現:在一些領域的傑出人物,他們都具有高度的自律,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什麼時間段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從小就是如此。那麼高度自律與成功是否有必然聯繫呢?這是很多學者一直感興趣的研究話題。

有人曾經專門對大學生群體做過跟蹤調查,對他們的三十多項品質進行過統計,他們性格有的外向,有的內向,有的幽默,有的古板,有的樂於助人,也有的自私自利......

但是結果卻表明這些品質絕大多數對學習成績幾乎沒有影響,而真正能左右成績的只有一個品質——自控力。也就是一個人的自律能力。

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每天被各種五花八門的信息包圍,對於各種感興趣的東西幾乎唾手可得,因此很容易就沉浸在某個APP裡面,不知不覺幾個小時就過去了。

尤其是在大學及以上階段的人群,他們的生活學習安排有著充分的自由度,所以這時候很多同學就開始出現管不住自己的情況,一拿起手機就捨不得放下,一有空閑,就沉浸在遊戲或者綜藝影視劇里。自己訂立了無數目標,但是達成的卻很少。

尤其是自學考試的同學深受「不自律」的困擾,今天就給大家說一下如何提高自律能力。

1 什麼是自控力?

說到自律,不得不提起凱利·麥格尼格爾的《自控力》這本書,這本書的內容主要來自於她在斯坦福大學開設的「意志力科學」這門課程。

本書中認為自律能力和我們的大腦前額葉有很大的關係。從意志力的角度來看,前額葉可以大致分成三個區域。

我要做」的意志力:位於前額葉左邊,專門讓我們迎難而上,比如說跑步很難,但是它會讓我們邁開腿;

我不做」的意志力:前額葉右邊的區域專門讓我們剋制衝動,比如美食真好吃啊,但是它會讓我們閉上嘴。

我想要」的意志力:前額葉中間靠下方的區域專門讓我們記住長遠的目標和夢想,這個區域越是活躍,我們採取行動和拒絕誘惑的能力就越強。

「我要做」,"我不做」和「我想要」構成了人類大腦的自控系統自控力實際就是人們駕馭「我要做」、「我不做」和「我想要」的三種力量。

大腦中還有一個與自控系統相對的系統,叫做【衝動系統】。顧名思義,衝動系統讓我們變得衝動,脾氣來了就要發,美食來了就要吃,怎樣舒服怎樣來。

很多動物都有這樣的衝動系統,它們出於各種本能來行動。而人類,除了這個衝動系統之外,還有一個自控系統。在幾十萬年的自然演化過程中,靈長類動物的大腦容量增加了一倍,主要增加的就是前額葉。

2 自控力受什麼因素影響?

生理基礎:

每個人的自控力都是不同的,而且都是有極限的,用一點就會少一點。神經科學家發現,我們每次使用意志力之後,大腦的自控系統活躍程度就會下降。

比如人們在忙碌一天之後,夜晚就比較容易放縱。那些在某個方面需要高度自控的人,在其他方面很可能就是喜歡飆車的老司機。而想要在各個方面都完美自控的人也最容易失控。

自我感覺:

自我感覺良好容易讓人失控。就是說當你做了一件好事情之後,就容易放縱自己做壞事。看起來是不是很矛盾?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種現象:平時很節約,但雙十一的時候瘋狂買買買;今天認真學習了一天,晚上熬夜追劇來放鬆一下自己。

所以一切給我們帶來良好感覺的道德標籤,都容易造成失控。

那自我感覺糟糕呢?也同樣容易造成失控。就是說每當我們產生一些恐懼害怕失望等負面情緒時,很多人往往會破罐子破摔,索性胡吃海喝、熬夜追劇,完全逆著自己的期望來。

出現這種情況往往和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有關,大腦可以說為我們自己操碎了心,它不僅想讓我們的身體安全,而且想要我們的心情舒暢。當我們情緒低落的時候,大腦就會像哄小孩一樣,「別哭了,來吃東西吧,來玩耍吧」。

比如心理學家讓減肥的人想像自己的體重增加了10斤,以此製造消極情緒,「天啦10斤!我太沒用了」!喊完這些口號的人並沒有閉上嘴,而是立刻吃下了更多的東西,來撫慰自己的情緒。

群體影響:

我們的大腦里有一類神經元叫做「鏡像神經元」,它唯一的任務就是像照鏡子一樣反映別人的動作和情緒,讓我們不自覺地模仿別人的言行舉止。

比如,看到別人打哈欠,我們也忍不住打哈欠,就是鏡像神經元發揮作用的典型例子。因此當你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吃下面前熱量很高的美食的時候,如果這時候身邊一大群人都在吃,那麼你也會吃下去。

3 如何提高自控力?

1、強身健體

原因很簡單,因為意志力與大腦前額葉和心率有關,所以一切有利於恢復和增強它們健康的活動都能提高意志力。

具體方式有睡眠、冥想、運動和呼吸訓練。這裡說一下關於呼吸我們如何做:將呼吸頻率降低到每分鐘4-6次,也就是每次呼吸用10-15秒的時間,這樣訓練幾分鐘後,你會感到平靜,有控制感。

2、別給自己「小獎勵」

很多回答里都提倡在完成了能讓自己得到提升的事情後給自己一點小獎賞,但是我在這裡非常不推薦這個做法!!

為什麼?

想一下,正在考研的你是不是覺得今天認真學習了一天,晚上想看一集電視作為獎勵,但實際上相當大一部人分人會沉迷其中,一旦打開播放鍵就停不下來。

我們前面提到的帶來「良好感覺」的一些「道德許可」也是削弱意志力的一大殺手。正確的做法實際上是「去道德化」,也就是說不要給事情貼上「好與壞」的道德標籤。

比如很多人在完成一項對自己有益的事情後傾向於放縱自己,看了幾頁書就覺得可以玩一天遊戲了,運動了一會就覺得可以吃零食了。

去道德化就是要形成這樣的概念:我不是做了好事,而只是做了自己分內的事。按照這樣做:給自己一個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內沒有任何「放縱」的理由。

3、學會自我原諒

當你沒有完成自己制定的小目標時,大部分人傾向於責怪自己,從而給自己施加很大的心理壓力。結果最後更加破罐子破摔,越來越剎不住車,做出了令自己更加後悔的事情。

你要這樣想:有時候失控不全是因為自己的拖延,而僅僅是因為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因此你越晚面對錯誤就越難從錯誤中恢復過來,但前提是你要學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4、嘗試駕馭衝動

以上說了這麼多,可能有人會說:「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忍不住。」

那這時候,可以進行「駕馭衝動訓練」。具體就是:當衝動來了的時候,在思維上,不要去控制它,花至少一分鐘的時間去感覺它,觀察它,看自己的身體和情緒有哪些變化。然後,在行為上,不要按衝動去做事,而是按照自己的目標做事。

比如你是一名老煙槍,煙癮犯了,你可以拿起香煙看、摸、聞,甚至點燃它,但是一定不要吸它,如此反覆多次,堅持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想抽煙的衝動減少了很多。

5、融入優秀群體

人都是社會動物,個體行為嚴重受到社會的影響。習慣和行為會像細菌一樣在人群中傳播,無人不受影響。當你身處在一個放縱的群體中的時候,想要自控真是難上加難。

比如很現實的一個現象:優秀者的身邊人也大多很優秀。多接觸正向的信息,遠離那些對你有消極影響的人。

對於參加考試的小夥伴來說,一些自控力不夠的同學也喜歡加入各種備考群,或者參加訓練營跟著老師一起進行學習,這也就是讓群體中其他優秀人的行為來影響自我行為的一個例子。

關於如何提高自律能力,就先給大家分享這麼多,如果覺得自己難以自律的,不妨試一試以上方法。

最後送大家兩句話:

有了自律,一切皆有可能,無,則連最簡單的目標都顯得遙不可及。 ——西奧多·羅斯福

要麼享受自律的苦,要麼享受一事無成的苦 ,眼下的不適和將來的後悔,你總得選一個。


看到這個自律的問題覺得太適合我了

我曾經因為自律這個習慣在工作上經常被我們領導表揚,而且「自律,自省,自由」就是我的座右銘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叫「自律」:

自律,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約束和情感支配,據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頒布的道德規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則。

百度漢語的解釋就是,自律是自己不受外界約束和情感支配,根據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頒布的道德規律行事

所以劃重點,要想自律就得你先自己認可這件事,覺得這件事是必要的非得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的,或者你要賦予這件事重要的意義無可替代

為什麼我剛畢業的時候就能得到領導的認可,就是因為我認為自律非常必要,沒有任何人能夠決定你自己的現在和未來,能決定的只有你自己

那麼我是如何做到的呢?

1、制定每天的計劃和目標,也就是說做好時間管理

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做好明天的計劃和目標,然後每天早上起來就是按照自己的計劃表做事。

比如8:00-9:00要找資料,9:00-10:00聯繫客戶等等規定好的時間就在那個時間做好那個事情,如果沒做完,到了另外的時間就做計劃安排好的事情,絕不拖延

2、給自己相對應的鼓勵

每天的目標完成我都會給自己一個獎勵,比如買件衣服,買個包包,或者周末去旅遊等等,這樣每次完成了每天的目標都有滿滿的喜悅感和成就感,並不覺得累

比如每周的周計劃,每月的月報,我是覺得最煩的,但是又不能不做,所以我會告訴我自己,好好反思好好復盤,反正不能不做,那就把他做好來,做好了給自己獎勵休息一個下午的時間,或者獎勵一杯星巴克咖啡等等,總之你要讓這件事養成了你能能得到什麼,那麼你就有動力去做!

3、可以從一些小的事情做起,養成習慣

有時候開始真的很難,比如我們規定每天早上完成要那麼多的目標,感覺完不成或者完成很難,那麼開始做決定的那一刻是很難的,所以我們可以一開始的時候從設定微小的目標開始

不懂大家有沒有看到《微習慣》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認為,目標可以設定最小的單位開始,小的不能再小的,那麼一定能完成,當你開始了完成了你覺得你還能做得更多,那你就會多做一點,那麼你的成就感就會越來越多,越做越好!而《微習慣》這本書就是作者這樣每天五個字寫出來的,你一定會覺得不可思議!所以建議你可以看看這本書,一定對你有有用!

4、要學會聚焦

現在互聯網時代,獲取的信息太多了,那麼我們就很容易被各種外界干擾

所以學會聚焦,你才能夠專心做一件事情。

其其實執行計劃並不難,難的是專心做一件事情。往往我們不能執行事情的真正原因是我們做的事情太多。導致每一件事情都要到拖延到最後的時間才完成。

而且你並不知道自己拖延,反而覺得自己很努力。

5、自律並不是「偽自律」,別讓表象毀了你自己

有很多人認為自己每天都能夠按時去公司,甚至提前去公司,而且從來不早退不遲到,有時候還加班加點認真完成公司交給的任務,認為這就是自律!

但是忙來忙去忙到頭來不知道自己到底獲得了什麼,工資也不見漲

真正的自律一定是你自己內心認可的,並且你能通過這些計劃執行能得到你想得到的東西,有目標的去努力,否則你只是真的看起來努力而已

「自律,自省,自由」,最後希望你能通過自律獲取真正的人身自由!

忘記介紹我自己了,我是熱愛工作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職場辣媽福姐姐,專註於職場問題解答和打造多管道收入,歡迎關注我一起努力向上生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