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可以藉助外力進行意識重塑,那就可以幫助抑鬱症有自殺傾向的人。這將是一個無血腥無公害的「自殺方式」,殺掉現存的已知的「我」,讓一個全新的健康的意志掌控身體好好活著。


抑鬱用佛學來講,就是業障病。從因果來講,即是過去的不善的心理行為,造成了現在的心理病態。從現實的來講,就是病人精神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有為的的心態長期,得不到實現。這種有為的心態,可能是愛情的滿足,社會心理上的安全感。或者是理想的實現,發財,知己等等。用馬斯洛的需求實現理論,來講就是,自我的心理物質精神需求沒有滿足。於是心理和精神受到了創傷。

題主提到了重塑這個詞,其實滿足精神的需求,就可以治癒精神抑鬱的病人。因為無論是失戀,破產,失去摯愛的親人,其抑鬱的發生都是,精神沒有滿足來體現主導。所以只要滿足精神的需求,抑鬱就可以治癒。

那麼如何來滿足,已經精神缺陷的抑鬱病人的精神呢。通過人與人的精神交流,當給病人施加強大的精神能量場以後。病人的精神病態會慢慢恢復。直到徹底的消除病態的抑鬱缺陷。

當然給病人施加精神能量的人,自己需要有強大的精神能量。需要通過佛學的學習,修行,使自己的精神升華。在古時候,這種人被稱為聖賢,佛教裏可以被稱為法師。

而這種治癒的宇宙本體的精神能量,在佛教裏叫作,「般若」。佛經裏把他比作,天神喫的甘露。因為傳說喫了甘露是可以長生的。所以般若的能量,也就是一種長生不老的妙藥。甚至是消除天災人禍,主導國運的力量。


是的。一個人為什麼是這樣或者是那樣的,根本原因就是一個人思想意識的區別,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思想意識,那麼他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如果一個人徹底的改變了自己的全部的思想意識的結果是,那他就一定會變成了一個另外的一個人的。比如,一個犯罪的人經過改造以後,他的思想意識已經完全的變成了善良的思想,他就一定會變成一個好人的。


藉助外力進行意識重塑,我想起了小說三體裏的一個情節,好像只要蓋上一個思想鋼印,就會變成思想意志堅定勇往直前的…,而問題最後的實質是我們無法區分和定義清楚那些是有用的、或是健康的思想意志,我覺得任何一種積極的或消極的思想意識都是有用的,消極的思想意識的作用在於進行自我保護,它在你碰壁的時候出現,使你產生畏縮不會一根筋死撞地球。


一切都在變化,「我」也是一樣的。


怎麼重塑?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最不認識的人是自己,新的自我意識,只不過是從內裏發掘出來的。


你重塑一個自我意識就不會得抑鬱症了?不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讓抑鬱症近身豈不更好。


是改變而不是殺掉!!!發現一點問題就將整個作品都毀了,這樣做可不太理智。

至於改變,或者說是局部重塑,這個目前在理論上是可以行的,效果上會讓周圍的人感覺對方變成了另一個人。具體實現上,目前技術還不達標,難度大致相當於用挖掘機在黑屋子裡給病人做心臟搭橋手術。


本能的意識和自我意識都是不斷變化學習發展的,也是相扶相成,人生經驗決定意識,也決定了自我意識,一點一滴,並不是一飛衝天,自我意識也是龜速變化的,心理治療輔助發展自我意識,改變潛意識,意識,自我意識的bug,


那等於一個人擺脫了歷史的影響、擺脫了物質的影響,並能憑空產生意識。我想這個人就是唯心主義者的理想吧。


那這個身體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是讓那個新的意志活下去嘛?對於舊的意志來說好像有點不公平哦。畢竟舊意志纔是這個身體的原配件。當舊的意志被抹滅的時候新的意志出現了,那這個新的意志有沒有附帶以前的記憶呢。如果附帶了以前的記憶,那情感是相通的嗎?情感,記憶都一樣的話,那ta就還是ta啊,而且在身體相同的情況下,那個人覺得自己不是自己了,但其他人還覺得那個人就是那個人,這樣的生活不彆扭嗎?如果不附帶記憶的話,頂著相同的臉,相同的身體,也還是會有困擾的吧,這對於新的意志來講。也好像還是不公平哦。我覺得,我們的意志本來就是在不斷成長,不斷重塑,這從某種角度上來講,應該也算重新建完一個意識了吧。再說了努力活著還是要比自殺要好很多吧(不論是身體的自殺還是意志的自殺),生活還是很美好的,還有很多地方的美食沒有探索完,還有很多的計劃沒有完成,還有很多愛的人和被愛的人,都在用心愛著自己。自殺其實是性價比最低的一件事了。願你我都可以自在且安寧吧。

好好睡覺,努力生活!?


你的這種假設只在後天腦組織受傷造成精神問題的情況下才能說得過去。

如果是周圍環境造成的,環境不改的情況下意識重塑可以理解為重啟,只不過是不幸重新再來一遍,這明顯解決不了。如果是先天性的遺傳問題,重塑意識並不能改變先天性問題,複發是遲早的事,所以也解決不了。重塑意識並不代表身體構成的改變以及周圍環境對自身認知的改變,所以實質上並沒有什麼實用價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