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意見》


相比擔心勞動力不夠用。擔心勞動力過剩更現實一些。

對勞動力數量需求的下降速度,比人口下降速度快太多了——光一個ETC就讓多少人下了崗?

未來呢?

無人駕駛會讓多少司機下崗?又會讓多少快遞員下崗?

電子貨幣普及過程造幣、運鈔、金庫等環節要淘汰多少?

老齡化帶來的最大的「家政需求」,也在被電子產品稀釋——不需要多高端的機器人,一台電動輪椅、一個聲控音箱及配套、加上手機的網路購物、外賣送餐,足以讓老人對保姆需求大幅度下降了。

退休延遲政策,實際也是在增加勞動力的供給。

退一萬步說,單看中國自己每年凈移民輸出都在百萬級——相比吸引「他國勞動力」,先把「我國勞動力」留住反而現實的多。

最後,每個人口問題必須強調的:淡水!糧食!!


中國勞動力過剩的情況還會持續至少20年。

如果悲觀一點的話,50年。

原因非常簡單,2018年全國大中專院校一共錄取了781萬人。

就算今年只出生1000萬人,就算按照現有的各校招生計劃不變的話,到了20年後,還會有219萬人上不了大專。

2015年高考錄取了700萬,造就了今年的全面公開996,網易暴力裁員,華為251404套餐。

你自己想想這勞動力過剩到何等程度。

這都還沒說2040年時候隨著人工智慧發展和產業轉移而失去的低端崗位。

也沒說隨著學校實力增強帶來的擴招。

當然了,這些進入大專、本科的人,是來搶知乎俠他兒子飯碗的,不是給知乎俠他孫子當保姆月嫂的,所以知乎俠並不喜歡這個未來。他們希望中國現在每年新生兒4000萬,到時候2000萬負責給他們當原料產地和產品市場,1000萬負責給他們當保姆、清潔工、建築工。

那麼每年生1000萬人會造成什麼?

或者說,中國人口現在少了一半(封建時代日常操作),會留下什麼?

7億人、6億噸的糧食產量,三位一體核打擊、乘波體導彈、中段反導、2艘航母……

這要是還打不過猴子、棒子、韃子、毛子、阿三,那剩下這一半人也不配中國人這個名字。

亡了算了,不可惜。


今天的最大問題是,勞動力過剩。而導致勞動力過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結構性的。我們這裡只談談其中一部分原因。

第一,這幾年的去產能政策,特別是政府通過行政手段來強制分配去產能指標,對部分地區的工業發展積極性造成了嚴重挫傷,也造成了就業需求相當幅度的縮減。去產能的目的顯然是好的,但是通過行政命令,靠分配指標來人為強制的降低產能,其實違背了市場規律,在很多地方造成了不小的浪費。有些落後產能沒有淘汰,反而是把先進產能淘汰了。

比如地方政府現在為了要嚴格落實去產能指標,都嚴禁新增產能,嚴禁開設新的生產線。但是我們都知道技術是不斷進步的,新增的生產力往往比原有的生產線,在技術標準、工藝水平等各方面都要進步。但是在去產能政策出台以後,一些地方治理者為了在「指標」上嚴控把關,結果導致的是,代表先進產能的新項目都不能上馬。落後的產能雖然也在壓縮,但是對於政策執行者而言,因為阻止新建比拆舊的,阻力更小、操作更容易,所以反而是舊的產能被更多保留下來,先進產能反而「被淘汰」。顯然,是目標與結果背道而馳。而生產能力的壓縮,同時也造成了就業需求的下降。從而增加了勞動市場過剩的絕對數量。

第二,是城鎮化進入瓶頸期。中國上個世紀改革開放,一大優勢是在農村釋放了大量農業人口進入城市。把農民從他們的土地上解放了出來,從而大大促進了中國城市的城市化進程。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帶來的是工業化程度的上升,更帶來了大量的新增崗位和就業機會,可以說這是一個良性的促進過程。但是今天的城鎮化發展其實遇到了瓶頸期。其中,主要問題是,第一現在政策對農村土地控制越來越嚴格。第二,戶籍制度其實已經限制了城市化的最大障礙。很多進城人口,因為住宅問題、戶籍問題,子女無法在城市接受完整的教育。其實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最簡單的例子,因為戶籍問題和缺少穩定的居住地,外來務工者的子女的學習是非常困難的。手續上也比較麻煩,特別對於低收入人群來說。再加之,隨著這幾年,一些大城市對外來人員的政策收緊,很多外來務工人員的學生面臨著要麼失學,要麼留守的困境。

而由地方政策製造出來的留守兒童,實際上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同時造成人才的就業的結構性失衡。比如在鄉村招不到質量合格的老師(因為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回農村),留守兒童缺少家庭教育的問題,因為缺少關懷,而沉迷手機遊戲等。更關鍵的是,如果讓這些兒童回到大城市,那麼即可以促進資源集中,提高公共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也可以為城市帶來更多的市場需求,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進一步促進城市化水平。而同樣一個崗位、一份工作和一個人,放在城市,比放在農村或是小城鎮,因為資源更集中,管理更完善,從而也將會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也會創造更多的市場需求,從而產生良性促進。但是我們日益收緊的針對外來人員政策問題,卻造成了很多年輕人城市留不住,農村回不去。並造成了人才就業的地區間結構性失衡。

在這裡順便討論一下,最近又甚囂塵上的「工業黨」式社會化扶養。留守兒童問題,不單純是市場經濟的問題,而主要是行政手段未能合理干預的問題。用一個更違背市場規律的行政命令(比如馬氏社會化扶養)來解決上一個行政命令造成的問題,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只能加重問題。與其花大成本在城鄉結合部建立工業黨式的社會化扶養的」戒網癮「集中營,進行所謂集中統一管理(根據歷史來看,這種管理形式的效率是會很低的,而且很容易形成教官—學生之間的強制的人身依附關係。),還不如取消戶籍限制,進一步利用好城市資源,並把人力和物力向城市自然的集中。

農民工子弟學校既入學難又生源荒?

www.sohu.com

第三,就是普遍人口素質還是太低,不僅僅表現在專業技能上,人口基本素質也有待加強。而從專業性上來講,職業教育現在國內現狀,基本是有目共睹。而且職業培訓體系現在還是不夠全面的,很多職業中專學校的教育還是集中在幾個固定工種上,沒有真正和市場實現全面對接,未能體現市場的差異化和多層次化的需求。至於現在流行的專業碩士教育,充其量只是滿足了一些人的學位需求,沒有真正解決市場需求問題。這主要表現為就業人口素質與行業需求不匹配的結構性失衡。

現在的勞動力過剩主要問題之一(當然,也還有其他問題),主要表現還是很多年輕人城市留不下,農村回不去。這是一種地區間的結構性失衡。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是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質量,提升人口素質和人才質量。把農民們真真正正變成城裡人。而諸如此類的,結構性不平衡,單純靠引進來再多外國人也沒用,不僅解決不了上述問題,還加重這一問題。


不需要,時代變了,人口紅利影響的並不是我們的勞動力不足,因為自動化系統的發展和人工智慧,已經不需要那麼多流水線工人了。

未來中國人口銳減以及老齡化加劇,最致命的是影響我們的消費市場,毫無疑問,年輕人比老齡人更具備消費意願。

據我推算,到2050年,中國將減少1.5-2億人口,老齡人口佔比將達到30%,社會總撫養比將達70%,意味著10個勞動力養活7個非勞動力,其中包括5位老人。

隨著中國人口銳減以及人口老齡化加劇,我們的消費市場將縮減,而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將主要依賴國內消費市場。當然,如果一帶一路搞成,那就別開生面了。

以下為我針對《美國工廠》寫的一篇文章,其實我更擔心未來的失業風險。


最近有一部很火的紀錄片——《美國工廠》,該片主要講述了中國汽車玻璃生產巨頭「福耀玻璃」在美國開設工廠的曲折故事。該片的投資人包括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這部紀錄片很寫實,推薦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觀看一下,以利於了解東西方文化在工廠工作這個細分維度上的差異。本文不會過多描述紀錄片所展示的內容,而是就「智能時代與失業」這個方面分享一些淺薄的看法,歡迎朋友留言討論。

這部紀錄片引起了廣泛的話題討論,比如「工人權益與企業效益的矛盾」、「8小時工作制 or 12小時工作制」、「工會與資本家的矛盾」、「工作時薪的巨大落差」等等

這個片子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一個大趨勢,不管是8小時工作制還是12小時工作制,都改變不了這個大趨勢。那就是以機器人為代表的自動化系統取代人工。影片說過好像已經有3億人的工作被自動化所取代,本世紀開始政府和企業對員工專業技能培訓的投資越來越少了。

為什麼政府不願意投資技能培訓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即便培訓了他們,也不會有工作崗位給他們了。沒有了用工需求,資本自然不願意花錢去培育員工,這是資本逐利的本性使然。

現在自動化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隨著人工智慧的深入,這種大趨勢進展的速度會越來越快。且看17年末的一個舊文:

到2030年,全世界將有多達8億工人因為機器人和自動化而失去工作,這相當於今天全球勞動力的五分之一以上。

考慮到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未來的數字只可能更大。文末是這樣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大家都得有所改變,並學習如何去做新的事情。

我疑惑的是:到那時,真的會有足夠新的事情嗎?富士康沒有人不知道吧,就是給蘋果公司產品做代工的企業,巔峰時期的富士康招工人數超過百萬,意味著一個富士康就解決了100萬人的工作機會。但是,就在去年,富士康老總郭台銘如是說:

鴻海在10年前就決定要機器人來取代人力,我們公司內部計劃在5年內,把這些工人,我們目標是希望能夠拿掉80% ,如果5年做不到,10年內也會做到,因為科技已經在這裡了。

關於機器人取代人工的話題,紀錄片《美國工廠》也有講述,一旁是美國工人在工作,一邊是中國管理者在用中文談用機器人取代他們。機器可以任勞任怨不知疲倦地工作,也不會為了爭取什麼權力而鬧罷工。這種屬性無疑會讓資本家青睞有加。

事實就是如此殘酷。未來,即便你想用工作12小時換一份工作,可能僱主都不願意給你。當然,了解我的人是知道我反對996的。但,這就是現實,以後的工作崗位會越來越少。

在談到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時候,我曾反對過一種觀點,那種觀點就是認為中國人口老齡化嚴重後勞動力不足可以通過引進移民解決。我是這樣反對的:

根本就不會放開移民,那是一些人不著邊際地臆想罷了。隨著技術的升級,以後失業人群只會越來越多,我們根本不缺打工者,缺的是有實力的消費人群。發達經濟體的人不會想著移民到我們國家,別人只是在玩「干一票,就走」的遊戲;頂多吸引一些貧窮落後國家的移民,但是不三不四國家的移民有什麼消費能力呢?別人是來把錢賺走而不是來消費的。

我有一個基本的觀點,人口老齡化並不代表勞動力人口缺乏,在智能化時代,任何忽視人工智慧和先進自動化系統的就業分析,都是錯誤的。我現在越發認為,以後可能只需要一批高精尖維護機器人正常運轉的勞動力,其他的人都可以「閑雲野鶴」了。

在智能化時代,現在每個低於40歲的人們都要重視即將面臨的「新失業」問題!

未來會是什麼樣呢?只能機器人養人,實質是大資本家養普通人,這會涉及一個財富分配的問題,如果財富不能「轉移支付」,那麼財富會越來越集中,比任何時候都要集中!


只要我國人民寧願失業或回家種田也不參與資本家工廠主每月兩三千節假無休14小時一天無保障的軍事化生產,人口紅利肯定是要消退的,與其給你們加工資,不如去非洲拉在當地干一個月工資只有摺合人民幣三百塊的黑叔叔,或直接把廠建在非洲。想想今天真是老蔣遍地跑,既想弟兄們拿出以身殉國的勁頭幹活,榨出來的那點油水還不想流回大頭兵身上一點。


中國的失業問題一直很嚴重,勞動力一直處於過剩狀態


所謂「人口紅利」,只是別人為了否認你的發展能力,而對你的發展進行的荒謬歸因。別人恨不得你一百年都是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產業,這樣就可以隨意對你輸出通脹,轉嫁矛盾。都已經開始圍堵你產業升級了,你自己還在這裡論證失去「人口紅利」後怎麼辦。

「我們以不到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這是心酸,不是驕傲。

可以問問那個「只有不到世界5%人口,卻關押著世界25%囚犯」的國家,當世界老大靠的是人口紅利么?


能提出這種問題的,或多或少都有點那啥。

計劃生育的目的是什麼?控制人口穩步下降!

現在好不容易有點下降的苗頭,你跟我說要引進勞動力?你是怕下降的不夠快,想方設法的暴跌才叫合理吧?

看看暴跌的人口是誰就好了,走著瞧。

――――――

反洋垃圾的戳我頭像看進群方法


開玩笑,農村還有幾億人口,因為不能解決就業,不敢從土地里趕出來,要不然早就可以像美國一樣大規模機械化種植了。啥時候農業實現了現代化,再討論從他國輸入勞動力吧


個人認為是個偽問題。以下民科觀察未經數據驗證。謹慎觀看。

上個時代,需要的是搞城市基建的大量民工。

下個時期,是需要搞工程和科研的大量工程師~工科民工。

工程師能引進的少,得自己培養,近些年大學招生人數近千萬就是個印證。

農業時代,勞動靠土地,而土地是天然分散的。

工業時代,勞動靠工廠靠城市,而城市是可規劃引導的。

因此,雖然人口總量出現下降趨勢,但讀過大學的人在加速增長,這些人以後都要到城市裡謀生參加勞動建設,因此,城市未來20年內估計不會出現大規模的人口流入減少,他們也都是未來買房的主力。人口在持續向一線和省會城市聚集。這一過程不出意外的話,新一代工人將持續增強我鍋的工程和技術實力。

引入啥人口,像烏克蘭飛機設計師和工程師這類歡迎引進。引進種地的或跑步跳舞的,應該不可能也不應該。


宦官:「我們要不要開展敬事房掃黃打非運動?」

拆妮子:「我們要不要彈劾特朗普?」

藥水哥:「寧配嗎?」


可以啊,但為了確保引來的是可靠的勞動力而不是按鬧分配的大爺,移民應該符合以下條件:

無強勢的宗教信仰,可以以此緊密抱團的

總體而言忠厚老實,不擅長鬧事,日子過得苦會反思,是不是自己還不夠努力,對被移民國不夠忠誠,而不會暴力抗爭要求利益

生育率要低,勞動力不夠了可以再引進,他們後代要是多了就很麻煩

內部性別對立嚴重,女性以嫁給外族男為榮,這樣被移民國可以通過尊女貶男的方式很方便將他們同化掉


計生還沒放開呢,35歲清退、4050就業難問題還沒解決,每年畢業生逼得就業中心愁的要死,還從他國輸入勞動力?

先解決本國人民的勞動就業問題吧。


人口紅利消退下?不如直接寫人工成本上升的情況下,中國的工業製品怎樣保持國際競爭力——將工廠開到國外去不就得了,你不做別人也會這麼做,反正歐美日韓都是這麼做的,國內也有企業已經這麼做了,從他國輸入勞動力就不必了吧,什麼樣的崗位需要引進外勞,以香港、日韓的經驗看,建築工種、家政服務業需要,可我國還沒到這些工作招不到人的窘境,即使從國外引進,國內的生活成本在這,你又能節省多少成本,說白了說紅利消退,就是不想支付過多的成本,總想著人還能像過去那樣便宜,紅利就是廉價好用的勞動力而已,錢給夠了國內的勞動力也一樣好用

中國本身就不是收入水平較高的國家,還有大量向國外輸出的產品在中國製造,還有大量的人員出國務工向他國輸出勞動力,也就是人力成本仍然有優勢可以為他國提供人口紅利,還不到人口紅利不夠用的程度,如果到需要引進外勞的程度,出國務工應該會很少了吧


若他國勞動力等於廉價,那麼誰是被「淘汰」的「昂貴」勞動力呢?漢人的工作會不會被這些「廉價」勞動力擠占呢?近十幾年來工資總體上是上升的,會不會在「廉價」的外來移民到來後,停止增長甚至下降呢?


謝邀。

從他國輸入勞動力可能有必要,但絕對不是因為人口紅利的消失而輸入一些廉價勞動力。

我們常說的人口紅利的消失本質是指廉價勞動力的消失,這是產業升級,中國人民變富裕的結果。人口紅利消失後,一些低端產業向東南亞,中亞轉移,我們沒必要為了留住這些低端產業而向其他地方引入廉價勞動力。這個收益遠小於輸入廉價勞動力而帶來的民族問題和社會不穩定。

世界上吸納勞動力最大的國家主要是美國,但人家吸引的都是高端人才。美國用苛刻的移民政策阻礙了廉價勞動力的滲入。特朗普甚至為了阻止墨西哥人的偷渡,在邊境上修起了牆,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好本國底層人民的利益。

中國現在正處於產業升級的過程,要輸入勞動力肯定也是以高端人才為主。高端人才一般有更高的素質和更好的政治背景,其對民族問題與社會穩定的衝擊是較小的。

中國一直是移民最困難的國家之一,外國人想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身份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在未來,隨著國力的攀升,社會對創新的需求越來越高,中國必然會針對全球高端人才放寬移民政策,這符合開放的趨勢。同時為了維護底層人民利益,對低端勞動力收緊政策。


輸入勞動力是必然的,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福利的提高,將來你很難找到願意掃馬路清理下水道等髒亂差工作的人了,年輕人寧願啃老拿低保也不願意做這類工作。所以必然要從低收入國家引進人來做這些,現在時不時傳出有越南寮國等地的外籍勞工偷偷在國內工廠打工是一個道理。年輕人不願意進工廠,工廠招不到足夠多足夠便宜的工人,只能想辦法偷偷引進東南亞人來打黑工。

另外高端人才肯定會持續引進,這種人才全世界都搶。

前一種人是勞工,拿不到國籍,幹完活就會他自己國家。第二種人是給綠卡給國籍都有可能,看能力高低。

這和人口紅利沒啥關係,和生活水平提高有關係,當生活水平達到歐美的水平,生在多也不會有人去干通下水道的工作,因為沒必要,低保都能過的很不錯了,幹嘛去做這麼髒的工作呢?


自由生育權都還沒有開放呢,移民局倒是新建立起來了

吐血

我們需要一場運動,把NJ先清除掉


人口紅利消退?

現在每年全國死亡900多萬,每年大學生畢業七八百萬

按平均76歲算,這些死的都是1940 50年代 那時候有什麼教育水平?

我只看到中國的人口飛快的從文盲變成本科生。

帶來的問題是工作崗位不足而不是所謂的紅利消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