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27日,「财经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在北京召开。11月25日,在「全球经济挑战与产业链重构」的讨论中,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分享了自己对于中外产业链重构的看法。

  「新冠疫情之后,全球的经济变革应该说是被放大了或者是加速,其中有加速比较多的,就是全球化受阻,产业链重构的压力在增强。」汪涛认为,其实全球化受阻,在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的速度就已经下降了。

  「最近的几年,全球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之后,产业链的安全,而且各国的政治压力,再加上地缘政治风险的考量,就已经对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新冠疫情之后,这个压力绝对是上升了。」汪涛说。

  汪涛表示,国内的广大市场其实也会吸引不少企业以中国市场为主体的企业,会把产业链更多转移到中国来。瑞银最新的调查显示,30%已经在国外生产的中国企业在考虑是不是把一些生产链转移到国内来。

  「所以,我们的判断是未来的一段时间,可能这种产业链重构是双向的,有一部分企业还是会考虑到种种原因搬到国外,另外一部分企业可能更多地转移到国内来服务国内的市场。「汪涛说。

  汪涛指出,之前考虑的产业链转移往往是从成本,从经济的要素来考虑,中国的产业链是在全球难得的健全、全面而且非常有韧性,如果从转移的角度来说,很多企业都可能因为成本的因素并不愿意转移出去。但是,我想提醒大家,调查发现,政治因素在增加,很多企业其实并不想搬,但迫于它本国的政治压力,科技封锁或者关税等种种原因,会通过搬迁来降低风险。未来,这是一个可能值得关注的问题。

  「同时,国内市场的庞大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做了一个长期的预测,我们认为未来十年,中国实际GDP的增长可以达到4.5%,到2030年中国的GDP可以达到25万亿到28万亿美元。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消费占整个GDP的比重也是会逐渐上升,到2030年有望达到17万亿美元以上,十年的净增量绝对是世界第一。」汪涛表示,在这样一个市场中,肯定会对全球的很多企业有一个非常大的吸引力。所以,双向的产业链的重构是很重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