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尼係數可以看上市銀行公司的年報。

如招商銀行2018年年報顯示,在12541.44萬(即1.2億人)戶客戶中,50萬元及以上客戶數量為236.26萬戶,佔總客戶數的1.88%。同時,50萬元及以上客戶的總資產佔零售客戶總資產的80.98%。相當於不到2%的人擁有80%以上的社會財富。從該行歷年年報,以及其他銀行年報對比看,都差不多。

2、GDP可以看政府報告。這個比較容易。

3、基尼係數的誤區。主要是央企、國企掌握著大量的財富,絕對值應該在整體50%或更多。然後纔是私人財富。也就是說,實際上的基尼係數是2%的人掌握著40%的社會財富。所以說,這個係數警戒意義沒有那麼大。應該說,國家公佈的0.4-0.5的值是可信的。

4、GDP的誤區。GDP主要看你的製造業的規模,工業水平。對於你的創新能力,反映有限。如2018年上海(3.2萬億)比深圳的(2.4萬億)GDP要高得多。可是,深圳的PCT專利申報數(1.81萬件)遠高於上海(0.25萬件)。有人拿華為說事,但華為2018年申請PCT專利不過0.5萬件。所以說,深圳的創新能力應該遠強於上海。GDP無法反映創新。


很遺憾,任何地方都不能獲取中國2018年的基尼係數的較準確值。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I.POV.GINI?end=2017start=2017type=pointsview=map?

data.worldbank.org

世界銀行只提供到了2015年,為0.386。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www.cia.gov圖標

中情局只提供到了2016年,為0.465。

就GDP而言,直接找國家統計局即可:

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data.stats.gov.cn


據西南財經大學統計,2015年我國的基尼係數是0.6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2060598/answer/480718053


突然發現有人關注這個問題 那我就來回答一下下

首先,很感謝前面大神的回答。我之前一度以為四月份,國家統計局還沒公佈上一年的數據,就直接放棄去官網找數據。感謝大神的指點,在統計局官網上可以找到2018年和2018年以前年份的GDP和人均GDP。

基尼係數的話,由於我國貧富差距真的有些些大,國家統計局在零幾年都是不對外公佈的,直到2013年一下公佈了近十年的基尼係數,之後每年也都會公開,至於可信度嘛,看看就好。有大神的回答是西南財大測算的2015年的基尼係數為0.62,我看了一下鏈接裏的高贊回答,和我印象裏的不太一樣,我去百度也沒有找到原文章,暫且說下我印象裏的吧。(我印象裏是西南財大的一名教授公開了測算的基尼係數,當時也引起了很大反響,沒多久這位教授出來澄清說統計的樣本過小,存在偏差。)

至於2018年的基尼係數,我找了很久,依然是沒有找到,但 但 但 鑒於國家之前常年沒有公佈過基尼係數,有很多專家學者對基尼係數進行過測算,所以嘛,我就參考了胡祖光教授《基尼係數理論最佳值及其簡易計算公式研究》中的簡易公式對基尼係數進行估算。簡單說就是把全國居民按收入高低平均分成人數相等的五份,然後用最高收入組的收入比重-最低收入組的收入比重,公式是:g=p5-p1。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可以獲知: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和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中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6440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70640元,運用公式可以計算出2018年的基尼係數為0.455。


2018年基尼係數為0.468


記得之前金燦榮哪個演講視頻裏講過基尼係數的事,數值偏高,但是沒有美國高,醬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