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肅順、鈕祜祿氏、奕訢、載淳、載湉這些或死或囚或抑鬱的政治失敗者身上還沒看出什麼來么?

葉赫那拉氏是旗人的總代表,它的施政方針必須符合旗人的利益,否則它就是上述失敗者的一員,就算葉赫拉那氏死遁,它們也可以把內閣變成皇族內閣,新政由謊言更進一步變成空文。

所以無論總代表是否葉赫那拉氏,英法聯軍,甲午、辛丑一樣會來,日俄戰爭「中立」,殺民獻媚八國聯軍、九億兩賠款是「度量」不是「盡量"一樣不會少,曾國藩版「南京大屠殺」,杜文秀白彥虎的民族大屠殺一樣會有人或指使或利用它們去做。當然滿清無論如何也要亡,也該亡!


我的某族朋友們,這樣的問題非常無聊,我看了太多這樣的問題,可以說簡直是浪費知乎的資源。毫無邏輯性可言。

可以思考下下面問題,日本如果沒有了東條英機,日本侵華會不會失敗? 日本侵華失敗成功和東條英機沒有直接關係。日本版的慈禧,也和日本侵華版的滿清滅亡沒有太大關係


必然會滅亡,但大概率不會在1912年。。。


清朝之所以拖到20世紀才滅亡,很大原因是所謂的「同光中興」在為其續命。其實,所謂的中興,一般情況下都會涉及到改革。歷朝歷代,後世君主很難對祖宗之法進行變革,一方面是所謂的道統的要求,另一方面帝王從小受到的教育,也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其成年之後對祖宗的順從。所以歷史上,中興之主很少。能被後世稱為「同光中興」,至少說明,這個事情,清朝發生了比較重大的變革,而且變革很大程度上產生了正面的積極影響。

所以,可以說,沒有同光中興,參考當時歷朝歷代都沒經歷過內憂外患的嚴重程度,清朝大概率會一瀉千里。

同光中興的實際統治者,是慈禧。


一樣會滅亡,如果說是慈禧太后導致了清朝的滅亡是她一系列不夠明智的施政措施阻礙了清朝的改革發展的話,那慈禧死後,滿清的皇親國戚和貴族老爺們也沒有復興清朝的跡象,反而是越搞越爛。

鴉片戰爭以後,隨著西方列強對中國侵略的加劇,清王朝面臨的各種矛盾逐漸尖銳化。就國內而言,突出的民族矛盾、當權者與資產階級改良派、革命派的對立更加激烈。

從國際上看,列強為了進一步控制中國,不斷對清朝政府施加各種壓力,要求其改革體制,以適應西方國家各方面的需要。20世紀伊始,處在內外交困之際的清王朝,企圖以實行「新政」為名,緩和各種矛盾,挽救危局。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沙俄敗於蕞爾島國日本,輿論普遍認為日本以立憲而勝,沙俄因專制而敗,朝野上下要求清廷實行憲政的呼聲日益高漲。

為應對輿論,清政府於1905年正式打出「仿行憲政」的旗號,並派遣五大臣赴日本等國考察憲政,這個時候慈禧還在。五大臣回國後,上書建議進行「立憲之預備」,認為立憲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漸輕,三曰內亂可弭。1906年9月1日,清廷發布《宣示預備立憲先行釐定官制諭》,確定了「大權統於朝廷,庶政公諸輿論」的立憲指導原則。1908年8月27日,《欽定逐年籌備事宜清單》頒布,規定預備立憲期為9年,至1916年正式實行君主立憲。慈禧太后死於1908年11月,但她做出的9年的預備立憲期的決策確實是一個敗筆,滿清的皇親貴族們還依然沿用,絲毫不覺得危險,如果他們能做出一點給予民眾權利的措施,後面清朝也不會滅亡的那麼快。

清政府實行預備立憲的目的,在於敷衍和拉攏要求改革的立憲派,抵制勢不可擋的革命運動,並進一步取得帝國主義的支持,鞏固清朝的政權。

在籌備期內,先要改革官制,以擴大和完善國家職能,為立憲奠定基礎。但官制改革強化了滿洲親貴的中央集權,使督撫對清廷的離心力加大,滿漢矛盾趨於尖銳,從而加速了清廷的滅亡。官職改革是滿清高層的又一個敗筆,到了後面制定《欽定憲法大綱》時,清朝就已經在劫難逃了。

《欽定憲法大綱》是清王朝於1908年頒布的憲法性文件。它由憲政編查館編訂,是清政府「預備立憲」的一個步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憲法性文件。

《欽定憲法大綱》共23條,分為正文「君上大權」和附錄「臣民權利義務"兩部分,基本上以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的前兩章為藍本。

第一部分共14條:

(1)規定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清皇帝統治大清帝國,萬世一系永永遵戴」「君上神聖尊嚴,不可侵犯」。

(2)君主在立法、行政、司法、統率軍隊、宣布戰爭與媾和、宣布戒嚴等方面擁有絕對權力,並在許多條文之後加上「議院不得干涉」 「皆非議院所得干預」等詞語,以保障皇權、限制議會的權力。

第二部分有9條:

(1)規定了臣民納稅、服兵役、遵守法律諸項義務以及抄自日本憲法中的一些臣民權利。

(2)但對於每項臣民權利,均以「在法律範圍內」作為限制語,並規定「皇帝得以詔令限制臣民之自由」。

《欽定憲法大綱》無論在結構形式上還是條文內容上,都體現了「大權統於朝廷」的精神。

但《欽定憲法大綱》對於皇權的「法定」和關於臣民權利與義務的第一次明確規定,對於啟發民智,培養近代法律意識具有一定的意義。

儘管這部憲法大綱在法制史上很有影響,但它對清朝統治的作用幾乎是負面的,地方實力派在該大綱頒布後就對清朝中央政府由中立轉變為敵對,只是在等待一個時機而已。

儘管如此,滿清高層還試圖做最後的掙扎,如設立咨(諮)議局和資政院,但此時地方已經不再支持中央了。

咨(諮)議局是「預備立憲」時期清政府設立的地方諮詢機關,於1909年開始在各省設立。咨議局的籌建始於1907年,其後由憲政編查館草擬了《咨議局章程》及《咨議局議員選舉章程》,經奏准於1908年7月頒布。依照這兩個章程的規定,咨議局活動的宗旨在於「指陳通省利病,籌計地方治安」,其許可權是討論本省興革事宜、決算預算、稅收、公債以及選舉資政院議員、申復資政院或本省督撫的諮詢等。但其所議定事項,可決權全在本省督撫,督撫對於咨議局,不僅有監督、裁奪之權,而且有令其停會及奏請解散之權。咨議局議員的選舉條件也極為苛刻。咨議局具有地方議會的性質。

作為中央諮詢機關,資政院於1910年正式設立。其籌建也始於1907年。照《資政院院章》的規定,該院可以「議決」國家的年度預決算,稅法與公債,法典的修訂、修改以及其餘奉「特旨」交議事項。但是,資政院的一切決議均須報請皇帝定奪,皇帝還有權諭令資政院停會或解散。資政院議員分欽選與民選兩部分,欽選議員由皇帝指定,多為宗室貴族和高官顯貴;民選議員由各省咨議局議員互選產生,但須各省督撫圈定。資政院形式上具有近現代國家議會的性質。

咨議局和資政院是中國歷史上亘古未有的機構,它們的設立,是君主專制政權對資產階級作出的讓步和妥協,也是民主憲政邁開的第一步。這兩項措施是有積極作用的,可惜實行的太晚,如果能早幾年,可能還能給清朝續一波,但現在已經為時已晚。

《十九信條》全稱《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是清政府於辛亥革命爆發後制定的又一個憲法性文件。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風暴很快席捲大半個中國,南方各省紛紛宣布獨立,清王朝的統治處於土崩瓦解之中。

資政院僅用三天時間即擬定《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11月3日由清政府公布。

《十九信條》是一部臨時憲法:

(1)採行君主立憲政體,規定皇帝權力限於憲法所規定;

(2)憲法由資政院起草議決,由皇帝頒布之;

(3)內閣對國會負責;

(4)總理大臣由國會公舉,皇帝任命,其他國務大臣由總理大臣推薦、皇帝任命;

(5)皇族不得為總理大臣及其他國務大臣並各省行政長官;

(6)軍隊對內使用時應依國會議決之特別條件;

(7)不得以命令代法律;

(8)預決算由國會審核批准等。

《十九信條》仍然強調「大清帝國皇統萬世不易」「皇帝神聖不可侵犯」,但對於人民的權利隻字未提。

《十九信條》作為一種應急的政治策略,顯然並不可能挽回清王朝大廈將傾的敗局。


沒有慈禧,大清估計要早一些玩完。


客觀來說老娘們給韃子續了小一甲子,所以答案就是有沒有慈禧韃清都得亡。


沒有慈禧壓著,清同治後準備亡吧,湘軍淮軍又不是死忠分子…


應該會吧。就跟沒了袁世凱一樣,四分五裂。


可能會延緩一下清朝滅亡的時間,畢竟政治手腕以及政治才能要高明一些。但是絕對阻擋不了清朝滅亡,歷史規律是誰也阻擋不了的。


沒慈禧大清亡得更快


清朝的滅亡是註定的了,不是慈溪能夠阻止的。

隨著人類的發展,思想的解放,那種封建王朝是必然走向衰落的,在清朝後期的變法是正確的選擇,但是卻沒有好的執行者,也沒有鐵腕的帝王。

每個朝代的變法成功,帝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必須要有鐵腕,必須要意志堅決。在整個清朝中,有此鐵腕和能做成變法的帝王只有,康熙、雍正、乾隆,之後的帝王中沒有一人有他們的意志,和鐵腕。

此三人可以做到不受任何人意見的影響,堅持自己的思想,後來的帝王非常容易受到群臣的意見左右,自己的思想總是搖擺不定,所以這樣的帝王變法是不會成功的。

慈禧沒有武則天的才華和胸襟,所以在最後的變法中是不能成功的,變法不成功,封建繼續在,那麼這個王朝必然會退出歷史的舞台,會讓人們拋棄。

w外面在發展,自己還在抱著老思想。外面已經使用槍炮,自己還是冷兵器。這樣的實力可以想像到結局了。


會!早晚的事兒!


任何人、任何家族、任何集團都阻擋不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沒有慈禧太后,清朝照樣滅亡。


有沒有慈禧,清朝都要滅亡。

這個王朝周期律到現在依然有效,專制政體的最高權力隨繼承者是梯次衰減的。多則三百多年,少則不到一百年,專制王朝一定會垮台。翻遍「二十五史」,莫能例外,雖然有中興之主(如慈禧者)延緩了王朝滅亡的時間,但絕對挽救了。滿清至垮台之前,除了有六萬多北洋軍,全國還有十多萬的新軍,但二十多天,大多數行省宣布獨立,不再姓滿,龐大的滿清帝國一夜之間就只有孤兒寡母了。所以,「槍杆子出不了政權」。可悲的是,到現在為止,依然有人認為只要權力在手,王朝就可以萬世不易…


你的意思是沒有慈禧,清朝是否會提前滅亡吧。應該會的,慈禧的平衡術玩得6,懂得審時度勢,政治才能還是比較高超的,清末的改革不都是在她主政的時候搞的嗎,建立新軍,現代兵工廠里,興建鐵路,收復新疆,平定回亂等等。沒有慈禧,那就是光緒主政了,光緒一個小毛孩子懂個屁,他非常幼稚,志大才疏,他要當了家,中國可能就成殖民地或者乾脆分裂成幾個小國了。

當然,慈禧肯定是有她的局限性的,她不可能完全放棄滿族權貴的權利,也不可能剪辮子,要一個人自我革命就相當於要一個人自殺,有多難你就想想吧。


會死的更快,太平天國就完蛋了


人有壽命,國有國祚,或將死於意外或將死於癌症


歷史不討論假如,假如也不值得討論。一個虛構的問題,自然可以任意虛構答案,你高興就好。


會 就算沒有慈禧 還會有各種禧 封建社會走向沒落這是必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