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行股拉升!招商、平安股價創新高!基金經理剖析趨勢與風險點

  多事之期,銀行股卻紛紛走高。

  11月23日,銀行股普遍又一輪強力拉升。其中,廈門銀行大漲8%,招商銀行與平安銀行股價創出收盤歷史新高,分別為45.40與19.62,漲幅達0.78%與4.03%。

  Wind數據顯示,四季度以來,已有3隻銀行股的累計漲幅超過20%,7隻超過10%。11月19日,平安銀行、廈門銀行、杭州銀行創新高;11月18日,A股銀行板塊全線飄紅,當日收盤整體漲幅達到1.82%。

  資金湧入銀行板塊

  對此,嘉實金融精選基金經理李欣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銀行股的此番上漲是在預料之中。

  「股價上漲來自於兩個因素,即基本面與估值」,李欣說,「銀行板塊與其他板塊不同點在於前者的基本面是偏逆周期的,其業績與股票價格並沒有及時聯繫,原因在於銀監會採取的逆周期調節。所以在監管有逆周期調節的安排下,銀行的基本面周期性沒有那麼明顯。但是其股價周期性尤為明顯,當經濟波動,銀行的業績也會波動,這在估值上也能夠體現出來,所以銀行的股價是順周期波動的。」

  國盛證券研究報告也稱,銀行股本質上是周期股,歷史上板塊有長期、穩定超額收益的時期,均為經濟基本面企穩改善、或者有此預期的階段。今年年中以來,在LPR利率不斷下調、疫情控制得力之後,企業的經營情況迅速恢復,「工業企業利潤增速」5月份當月同比增速迅速由負轉正,且在此後的幾個月一直維持在10%以上的水平。

  李欣對趨勢的判斷是,在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壓力下,市場普遍擔憂銀行業績可能不理想,且可能會有讓利壓力,二者對銀行的業績與估值是一個「雙殺」。此後隨著疫情控製程度在今年二三季度的轉好,國內經濟逐漸恢復,市場預計銀行即將有望渡過基本面最差期。

  「三季度后,疫情控制的持續轉好,經濟的企穩回升也讓市場對於銀行讓利的擔憂減輕。銀行板塊的邏輯由上半年的業績政策『雙殺』轉變成業績見底回升,監管恢復到常態,銀行股價也隨之在10、11月後開始走高,即使在中間出現了一些波折,如最近出現的一些債市問題案例,但由於其對於銀行業績影響是非常低的,受到的影響不大」,他補充道。

  除此之外,今年大多數板塊獲得較大漲幅下,銀行、保險與地產屬於明顯的價值窪地,因此資金開始傾向於湧入銀行板塊。

  銀行基本面關注點

  在近期市場波動情況下,銀行是否面臨實質性風險?

  穆迪(Moody's)11月19日公佈的一份行業深度研究稱,中資銀行不斷增長的零售貸款造成的風險迄今依然可控,但無抵押個人貸款是中國銀行業零售貸款所面臨的主要資產風險。

  「無抵押貸款是銀行零售貸款的主要資產風險,這歸因於其無抵押性質以及對經濟周期更高的敏感性。與房貸相比,無抵押消費貸款對於經濟周期及勞動力市場環境的波動更為敏感",上述研究顯示。

  根據穆迪研究數據, 2015 年底至2019 年底,零售貸款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0%。2019 年底,消費者負債佔GDP 的比例從2015 年底的39%升至55%,但與亞太區內其他幾個經濟體相比仍處於適中水平。2019 年底,受評中資銀行非按揭類消費貸款(包括信用卡貸款和應收賬款) 從2015 年底的人民幣7.4 萬億元增至13.3 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速為16%。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2020 年上半年中國消費貸款拖欠率小幅上升,但隨著國內經濟和勞動力市場復甦,從年中開始拖欠率有所回穩。

  在李欣看來,銀行的零售與房地產業務風險不大,「四、五月消費貸和信用卡的風險是有所提升,但隨著國內疫情的轉好,復工復產,現金流的壓力始逐漸偏小。從六、七月份開始之前一直在攀升的消費貸款和信用卡逾期數據逐步下行。在按揭貸款方面,我國的房貸可以說是最好的資產,房貸風險由此不大。」

  從宏觀環境來看,隨著整體經濟的恢復,我國主要失業率指標持續下降,10月末25-59歲人員失業率已下降至4.8%,基本恢復至年初水平,有利於全行業零售信用風險的後續穩定。

  李欣同時提醒,小企業貸款可能是需要關注的一個方面,尤其是今年3月份,銀行對一些小企業實施無還本續貸,這方面存在一些風險。但不良不是靜態的數據,而是動態發展的,隨著經濟的恢復,這部分風險也在逐步化解,而市場對銀行的估值也在逐步修復。

  對於銀行股中長期表現,李欣認為,未來5~10年,考慮到要保持GDP一定程度的增長,預計未來銀行業績或將能保持大個位數或小兩位數的增長。

  國盛證券的報告表示,銀行當前的資產負債表已非常乾淨,為估值修復打下基礎與空間。過去3年,銀行業核銷處置不良貸款共計5.8萬億,為過去8年的處置規模的總和,粗略測算,已處置與賬面上的不良貸款佔比約為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