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知識付費特別火,我也經常會買一些課程上,但不知道為什麼加入社區後,反而不喜歡在社群里聊天發言積極學習。看著熱鬧的群里好像每個人都有收穫,而自己好像局外人一樣,怎樣才能試著融入進去呢?


熱鬧的群里好像好像每個人都有收穫,這是各種課程學習群的一貫套路。

在放出話題前,群主和公司馬甲號早就擬好了經典話術,讓群里的吃瓜群眾看了他們的發言後覺得很有道理;也可能群主會私下聯繫群里KOL,談好獎勵讓他在群裡帶動話題,大多數被帶動的人會跟著分享自己學習的成果、感受,所以你會覺得發言的人都收穫滿滿。

為什麼加入社區後,反而不喜歡在社群里聊天發言積極學習。

有三種可能:一是這門課講師水平不行、內容不夠乾貨,你聽了既沒有收穫也沒有感悟,所以沒有表達欲;二是這門課前期引導沒做好,比如課程小助手沒說清楚你要在群里做什麼事、講師互動性不強、組織方沒有讓社群參與者產生強關聯等;三是可能會產生「我買課了=我學到了」的收藏心理,潛意識中自己的「學習欲」已經得到滿足,所以在真正的學習中反而積極性不高。

如果是前兩種情況,可以找課程小助手聊一聊;如果是第三種情況,就需要逼著自己學習了。

自己好像局外人一樣,怎樣才能試著融入進去。

一個優質社群是由組織者和參與者共同創造的。感覺自己像個局外人,如果你買的課程客單價較高(超過39.9元),可以私聊課程小助手,問問她為啥大家都在群里發言,自己是不是錯過了什麼,了解之後嘗試在他們互動的時間點裡在群里發言。

如果這個社群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了,中途想要插進去其實是有點難的,可以準備有乾貨的發言、提供一些資源給群友、分享自己學習感悟等。

想給題主提一個小小建議,現在知識付費太過泛濫,買課之前一定要甄別這門課是否值得買。可以從講師資歷、主辦方資歷、用戶口碑方面去判斷,這三者不要看課程海報,去百度一下講師的名字和案例,百度主辦方資歷,在相關平台(知乎、鳥哥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搜索課程或講師,看是否有良好口碑(現在某些機構在知乎上也很多軟文,要注意辨別)等。


看看你是否真的認真學習了,然後多多融入思考,加入討論,我覺得才能收穫更多吧,有思考才有問題,才能進步和收穫。


沒有價值,沒有信任,沒有氛圍,從這三點你看一下,


對你來說,價值不足,社群能量太小!

社群能量來自於創始人能量!

估計,你購買的屬於「術」層面的課程。

一個高能量的課程也好,搭配的社群也好,一定是從「道,法,術,器」全緯度打通的,解決的不僅僅是群員物質層面的知識,更是解決學員精神和靈魂層面的需求,並得到滿足。


如果你是抱著跟學校聽老師講課一樣的被動接收知識的心態混社群的話,一定會冷場,想打開局面最好的方式就是「利他」,想想自己能幫上什麼忙,整理出的筆記不要自己留著拿出來丟到群里,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你對別人而言價值越大,你在社群里的的局面就會打開,加油!


靜下心來,嘗試著一點點的學習,然後在群里慢慢的接話,慢慢的混,就會融入進去了,試一下吧


1、帶頭拍群主或者老師的馬屁。

2、把課程的思維導圖第一時間發群里。

3、多發紅包讓大家搶。

4、多喊「利他」的口號。

5、一起狂歡。

做到以上很快就能融入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