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失火的新聞下面,許多聯繫上火燒圓明園的評論,覺得不應該這麼比較,卻又無法清晰的說明這麼比較的問題所在。


非常正常,如果法國人沒有搶了東西,燒了圓明園,就不會有人幸災樂禍了,巴西博物館也著火了,你可曾見過有人幸災樂禍?這說明廣大網友是愛憎分明的人,他們不是因為嫉妒法國有聖母院,我們沒有,就帶著仇富的心理去幸災樂禍,只是看不慣那些如喪考妣,像死了爹媽一樣的牧羊犬罷了。


幸災樂禍這個話是慶鄭用來勸諫晉惠公的,故事背景是啥呢,是前一年(即魯僖公十三年)晉國發生饑荒,找秦國買糧。因為晉惠公即位之前流亡在梁地,為了自己能夠成功登位,就把河西五城許給秦國換取支持,結果他即位之後就背信了,找借口往後拖,沒有兌現。

到僖公十三年冬天,晉國鬧饑荒了,就找秦國買糧,心裡的打算是能買到自然好,你要是不賣給我,那就是你自絕於晉國人民,這五城的事自然不必再提了。秦穆公本來就把這五座城當成自己囊中之物了,就算你不給,有個借口也遲早可以興兵奪取。城既然是我的,那麼人口自然也是我的,於是秦國就答應要求,賣了一批糧食給晉國度災,順便做統戰工作。

就這麼巧,第二年(僖公十四年)秦國也鬧饑荒了,也不知道是真的,還是想借這個由頭要糧興兵

,總之就是找晉國買糧,晉惠公就不想賣,覺得饑荒正好削弱你的國力啊,省得你一天到晚虎視眈眈地,看我就像看罐頭一樣。大夫慶鄭就說【背施無親,幸災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四德皆失,何以守國?】,這幾句不是套在哪裡都合適的,而是專門針對去年賣糧給晉國救災的鄰居秦國。背施就是說去年秦國施以援手的事,幸災則是對身為國君的晉惠公,意思是你要有政治高度。貪愛不祥,是說不要摳摳索索的把這點糧食看得比外交原則更重要,怒鄰是說故意激怒鄰國失去外交道義進而影響國家安全。

所以啊,幸災樂禍這個典故是對國家領導人的要求,要他們代表國家立場,在從事外交事務的時候保持和平中立友善的政治高度。而用來斥責一般群眾是不適宜的。

更何況,如果故事裡是秦國燒了晉國的「圓明園」,之後自己雍城裡的極廟起火,慶鄭應該也不會跳出來譴責幸災樂禍的晉國群眾,否則有可能被晉國民眾當街扔石頭打死。

對無恩怨的同類抱有天然的同情心是人性,對有恩怨的仇人幸災樂禍也是人性。

當然,以各種名目的仁義道德把自己裝飾得好像孔雀一樣,還是人性。


在公眾號評論區看到的一條評論覺得說得很對。

(侵刪)


我也聯想到了


感謝教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