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得知道迅雷是用来干嘛的。

是,下载用的。那大多数人下载的大多数数据都是些什么呢?

工作资料?学习资料?恐怕这些不会庞大、频繁到能让大多数会员专门充值的地步。

那剩下的只有娱乐需求了,具体来说就是各种剧:没颜色的、有颜色的。

没颜色的,版权法不允许。

有颜色的,刑法不允许。

既然法律不允许,那会员最核心增值服务:加速通道也就没办法提供,甚至资源都会被直接屏蔽。

那你说,他这个会员还有啥意思?他还怎么发展?


广告我就忍了,以前还有个功能叫鄙视一下对方的网速,这脑洞大的。


一下子来十几个夸迅雷的,舆情部加鸡腿。


谢(系统)邀。

因为迅雷是内部领导决定产品,这一点上和微软很像,微软到现在都没想明白应用商店的正确用法,用户需要的是稳定高质量大量的优质应用,而不是操作系统更新多快,功能多新,同样,迅雷也没能想明白人们到底需要迅雷的什么服务,微软做云服务,成功了,而迅雷试水云服务、数字虚拟产品炒作、更多更没下线更的广告都失败了,当然现在广告业务还行。

其实,迅雷最应该去思考,对大多数用户来说,迅雷是啥,就是个下载工具,当其他方式下载资源很慢时,希望用迅雷下载能快点,仅此而已。

迅雷做产品,我觉得吧,往无版权争议问题的资源镜像加速服务入手,联合版权商提供迅雷专享低价数字版,针对软体开发者,提供各种开发工具国外网站的镜像加速服务,考虑到中国用户有经常性重装操作系统的习惯,提供,用户重装前常用软体的在线快速自动下载功能,做大规模专业低价的CDN,在迅雷官网能找到已经整理好的免费正版的开源或闭源速软体(比如人们经常在知乎问的各种截图工具,视频播放器,GIF编辑器,各行各业主流软体的官网地址和下载地址,并提供其稳定版的中文下载服务,毕竟会有英文不好的人,或者误入钓鱼网站。


穷逼不充会员不配拥有迅雷

我就是那个穷逼

——————————————————————假装分割线

好吧,开个会员真香


交了七年的年费,快到期了,懒得续费了。

百度网盘刚刚续费。

为啥要不交迅雷,继续交网盘呢?

首先,你得知道,迅雷能干嘛?迅雷是P2P软体,会员会给你额外的加速,说白了,就是迅雷把热点资源下到自己伺服器里,然后直接从伺服器里给你下载。啥?不开会员?不开会员你用迅雷干啥?专用P2P软体不香吗?

那迅雷主要下载的都是什么呢?

游戏、影视、A片三大类。

1.游戏现在正版自己都有下载渠道用不到迅雷,盗版用百度云的更多。迅雷没用了。

2.现在版权保护比以前好多了,稍微热门一点的资源,你用比特精灵或比特彗星还能慢慢下,迅雷别说加速了,直接屏蔽了(显示应版权方要求,不给下载)。另外,现在网速这么快(我自己300M光纤),直接给视频网站充值,在线看正版不好吗?影视这东西绝大多数就是看一遍,下下来干嘛?收藏?一个几个G的有损压缩文件有啥可收藏的?要收藏,正版蓝光现在也不贵。

3.A片,之前把A片缓存在自己伺服器上的那谁,死的有多惨,迅雷不是眼瞎。所以加速是不用想了,现在为了给自己洗白,直接内容标题识别,常用的几个车牌号和词就那么几个,你只要下载里有,就显示有敏感词不能下。想用P2P还是回归以前那几个老软体吧。

三大主要业务全完蛋了,迅雷能好就怪了。

反过来,为啥百度网盘还活的不错。

1.网盘的文件是用户自己上传的,不是百度主动去下载的。百度只要保持一定的对违规文件删除的力度,它就没事。

2.网盘很多时候是中等大小文件分享,比论坛的上传附件大一些,为了一个十M的文件,让我不停做种不合适吧。

3.盗版软体网站处于对自身的保护,把资源用第三方网友名义都上传到网盘上了,这就有了监管漏洞:对于盗版软体网站,我网站只是提供信息介绍和别的网站的链接,我的伺服器上没盗版软体;对于百度网盘,找到了删除,一句监管不严推掉;第三方网友……还真信有这个人啊。

4.各大手机品牌都有自己的云,但都基本局限在自己品牌阵营(可以理解)。网盘则可以作为简易的跨平台的备份软体或传输软体使用。手机照片、文件备份一下,电脑上也能看,换个阵营也没影响。不然,你苹果手机丢了,想看备份的照片,还得再买台苹果。华为的丢了再买华为,三星的丢了再买三星……

所以收费网盘会越来越好,但收费P2P要玩蛋。

P2P还是回归了P2P的本质。


前有商业化造成的极大压力,装机量大变现难,家用宽频越来越快能下载的东西越来越少,造成买会员的越来越少,广告又让用户抵触。

后有净网行动的约束,用户真正需要下载的资源(盗版电影,盗版软体,车牌)往往是非法资源,如果不去管风险极大,但封了又掉用户。

迅雷,其实很难。虽然早就开始尝试转型,但还没有其他标杆产品。


速度慢时提示我充会员,等我充了会员又告诉我敏感资源不能加速。


迅雷还没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只能把本应小巧灵活的下载工具做成广告机器、限流骗充值机器。


就迅雷本身我简单说几点。

想要了解同样的资源为什么迅雷下载速度更快(或者为什么国外下载更快)可以看我的这篇文章:

西柚秀:「原创」为什么国内 BT 环境如此恶劣?下载速度如此糟糕?我总结了六点原因!?

zhuanlan.zhihu.com图标

一、业界口碑

迅雷,又名吸血雷,为什么叫吸血雷呢?

首先我们要清楚 BT 下载速度来自哪里?BT下载速度来自下载同一资源的其他用户上传速度,即上传人数越多、速度越快,没人上传就没下载速度。

而迅雷在享受其他 BT 软体用户上传提供的速度时,却只把你(的迅雷)上传的文件提供给其他使用迅雷的用户,而不提供给其他 BT 软体的用户。这就导致了迅雷下载速度越来越快,而其他 BT 软体越来越慢的情况,而普通用户只关心下载速度,所以迅雷这种吸血行为迫使其他 BT 软体的用户转投迅雷,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这是迅雷永远抹不掉的黑历史,哪怕是现在都没改,因为这点丢人都丢到国外了,现在国外的 BT 软体(目前主流的 BT 软体基本都是国外开发)都默认屏蔽迅雷,甚至中国用户!

近些年来,因为迅雷的各种神操作(或者认清了迅雷),迅雷用户已经大量流失。


二、盈利方式

迅雷本身的盈利方式主要靠会员、广告

一开始靠吸血+免费吸引了大量用户,然后开始限速卖会员(看什么看,百度你也是),因为初始印象+使用习惯的原因,会员大卖!迅雷很高兴,于是又折腾了个离线伺服器(或者叫缓存伺服器,关于离线功能我就不说了,没啥好说的),热门的资源都会缓存到迅雷伺服器上面,给开通会员的用户提供「高速下载通道」(伺服器加速+解除限速),然后会员再次大卖!

但问题就来了,没搞离线伺服器之前,用户的下载速度都来自同一资源的其他用户上传速度,加了离线伺服器后,成本暴涨,特别是迅雷用户还在稳定持续增加。

于是迅雷又开始加广告,甚至在迅雷里做了个浏览器和网页。。。但是广告收益并没有那么高,所以迅雷盈利就很尬尴了。。。

一个产品的衰败往往和其盈利效果有关。


三、政策趋势

这个大家应该都明白,早期国内版权很宽松,所以迅雷借此发展壮大,但是当政策改变的时候,国内 BT 市场就迎来了寒冬,特别是当年轰动一时的 起诉快播一案,加上约谈喝茶等,迅雷只能一改再改,最后改的人不人鬼不鬼的,自废双手,但迅雷也不得不改,否则下一个快播就是迅雷了。


四、市场需求

早期国内资源分享方式主要就是 BT分享,但是前几年的一匹黑马「百度网盘」出世,掀起了一场网盘大战,最后以舍得砸钱的「百度网盘」赢得了胜利,使国内资源分享方式从 BT时代 发展到了 网盘时代!

但「百度网盘」垄断国内市场后,按照市场规律必定开始专注盈利,于是慢慢的温水煮青蛙,我们的下载速度又回到了 2010年之前啦~真棒!

因为资源分享方式的改变,迅雷以及其他 BT 软体使用者都开始大量流失。


不过因为「百度网盘」的龟速下载以及第三方不限速工具纷纷扑街,最近 BT 下载方式有出现了回暖,很多人又捡起了 BT 软体开始使用了,最起码热门资源速度还是不错的!

有兴趣的可以试试我打包的比特彗星(已配置全网热门Tracker:trackerslist.com)!

我使用的时候,最快能满速下载,当然这是热门资源~


我都搞不懂迅雷一个下载工具竟然搞好几个版本,还同时上线,是要内部竞争吗。更搞笑的是,老版本有的好用的功能或设置,新版本还会给优化掉

而且净增加无用的功能,启动速度运行速度还越来越慢,和好几年前的迅雷5比比,速度慢,下载速度也没什么提高(迅雷五时,我用i3处理器,迅雷瞬开; 现在我用i7顶配,开迅雷七居然要那么几秒,打开后要等广告过后点击反应速度才能上来。查看下载任务详情这种操作也慢了很多。难道这几年处理器性能其实并没有提升?都是幻觉?)。其实现在的下载技术在没有新的进展情况下,下载工具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提高,或者说已经到顶峰了,用任何一款BT下载工具都能达到我的网速上限。另一个突破口是资源许可权,这是大家最在乎的事情,而这一点也是无法光明正大的去做到并宣传的事情。所以剩下的改进,真没有了。

我了磁力链才使用了迅雷7,如果只下bt或emul根本没有优势。然而,现在也有其它工具支持磁力链了。

迅雷想赚钱就应该趁著迅雷的流量赶紧开发新产品,而不是一直折腾迅雷,想让人拿迅雷干各种事情,这就只是个下载工具,最后越来越臃肿只能让人放弃。


特别像电影院门口陪看的大姐,不理都不行,不理她拦著不让看电影,还一个劲的张著血盆大口问,小伙,要陪看么?20就行。


起因:周末起床想下个电影,提示我要先安装迅雷

结果:一上午浪费了,电影还没看成

过程:因为以前尝过教训,安装过程一个字一个字的看,点个下一步手都颤抖~终于看见了 完成 两字,喜出望外,点击确定,返回桌面,目瞪口呆,一脸懵逼。

首先恭喜自己喜提360软体套装一份,愣住的几秒钟里,windows提醒我默认浏览器已被更改,windows defender已关闭,我默默的闭上了双眼,留下悔恨的泪珠。待我再次睁眼,我发现世界都变的暗淡无光了,哦,原来是360桌面助手开启了护眼模式,真是贴心的小棉袄啊~

话不多说,我怀著万分不舍得心情,开始一个个卸载,卸载软体管家,卸载360杀毒,卸载360桌面,卸载360,恢复默认浏览器,恢复windows defender 。。。大功告成,长舒一口气,以后再也不下迅。。。

什么?我这口气还没舒完,360提醒我垃圾软体过多!嗯,看见你弹出来我就知道是挺多的。为啥?不是卸载了吗?再来一次,狠心卸载,残忍拒绝,确定取消,等等!确定取消?我哭了,这是多么深沉的爱,才能这般舍不得我,确认取消是大大的绿色按钮,完成卸载居然是置灰的小字。点击完成卸载那行小字,炫酷的360浏览器也弹出来了,卸载原因调查。谢谢你,你要是不弹出来我都忘记卸载你了。

最后,经历了一上午紧张又仔细的卸载(说实话,我高考都没这么仔细的看每一个汉字)终于恢复了早上开机时的样子。

所以,你问迅雷为什么越做越烂?说句实在的,我根本都不知道他现在有多烂,因为它在安装成功的那一刻就注定要和360套装一起奔赴黄泉。


两个主要原因:

1、政策+法律封锁

2、利润增长找不到突破口

对于第一点,体现最明显的莫过于你下载东西时提示你这个资源应版权方要求不能下载,又或者是无法使用会员加速。这一点我相信迅雷本身都不希望看到,不能保证最基础的下载体验谁又愿意给会员买单。然而枪打出头鸟,迅雷作为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下载软体,版权方和监管方不优先打你打谁?这点我相信迅雷也是一句:宝宝心里也苦啊!

对于第二点也很好理解,迅雷作为一个下载软体,会员业务被政策等原因限制住增长,公司利润的增长也会受到影响。但社会成本是日益增加的,利润是日益减少。公司要活下去,要不给会员服务涨价,要不谋取别的利润增长点。涨价是不可能涨的,本来100来块钱一年大家都不愿意买了,涨价200岂不是找死。那就得想办法找别的增长点了。比如说迅雷做得越来越像浏览器,迅雷的想法很简单啊,就是既然我有巨大的装机量,也就代表著我有巨大的流量池,那最简单的就是直接把这部分流量变现。做成浏览器来增加各种广告的入口就是很有效的办法,也可以导流到自家别的产品上去变现(比如直播,比如影视等)。还有就是去年想做的区块链,想法很美,可后来的肥皂剧大家都知道了。

迅雷这规模的公司,想简单做一个单纯的下载工具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他们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如何在用户跟商业之间取平衡。但现实并不允许他们都优先照顾用户。公司要效益,投资人要效益,但目前社会成本也是肉眼可见的在提高,只能更加倾向于在商业方面多做些事情,这样自然会影响用户体验。

所以迅雷我自己也不用了,充了3-4年的会员,今年已经没续费。强制升级,限速,监控下载内容等等,吃相难看。

能代替的东西是有,比如说Aria2+Transmission+IDM+百度云,但终究没有以前迅雷通杀所有下载协议以及会员直接加速来得爽快。

2019.12.19新增:

木金木:迅雷,你的吃相真难看!?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挖坑理论,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

我们先罗列一下迅雷的缺点:

第一,广告太多;

第二,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

第三,资源限制太多;

第四,速度限制太多;

第五,污染了国内的BT下载环境,活生生的吸血雷!

其实从计算机专业角度来看,如果迅雷不作恶,不搞乱BT的下载环境,压根就不需要什么P2SP,所谓的P2SP我感觉是迅雷自己挖了一个坑(先吸血破坏BT环境),然后自己提出个所谓的新技术去把坑填上(著名的挖坑理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美其名曰P2SP,BT在诞生之初的时候就是要摆脱伺服器的束缚,结果它倒退了技术还给自己贴上了技术创新的标签(要脸吗?),最后惹得自己一身的版权问题。我最近自己写了一个下载工具,支持几乎现在的所有下载协议(基于Aria2),速度没感觉有什么好慢的啊,满足日常个人下载需求压根就无压力,也没消耗多少精力,所以我觉得迅雷的不可替代性很大程度上是它的挖坑能力!最后送上下载链接:Qdown


因为以前堂而皇之可以下载的电影现在都不让下载了,种子不行,磁力也不行,迅雷这是自绝于客户啊。


3句话 直接解释为什么迅雷这么烂。

1、最新版本的迅雷是强制更新,昨天晚上,我打开迅雷,下载一个软体,告知必须升级到最新版本,否则迅雷组件将无法使用,我点取消,迅雷直接自动关闭。

2、每次出现最新版本之后,无法取消每次打开提示的自动更新。软体设置没有找到

3、我是迅雷年费,居然还有广告。


用迅雷下了点资料,好久没充会员了,充和不充感觉貌似都差不多,后来索性当了白嫖。在如火如荼的中国互联网版图上,已经很少听到迅雷这个公司的声音。

资源下载会面临著版权与法规的诸多限制,烫手山药人人怕,在大公司纷纷放弃「下载」服务的今天,还是要感谢一直为草根服务的迅雷。但说实话,这个服务还能维持多久呢。

移动互联时代、资源下载不再成为多数人的刚需,迅雷发展将会更加艰难。

知乎上曾有个问题「为什么迅雷有超过2亿用户、市值却不到一亿美元?」(2014年数据,现市值为2.34亿美元)各种答案,无非就是以下几种 1,战略失误、一个能把项目次次做死的公司,也是不常见的。2,营收单一,主要靠会员费来维持。3,内部管理混乱。

人对现实往往有路径依赖,昔日的成就变成明日的负担,存活在过去的成就中,就进一步锁住视野。

迅雷依靠「下载」起步,用户猛增,曾经让巨头腾讯都震撼,企鹅当时推出了QQ旋风来对抗都无济于事,只能眼睁睁看著迅雷一步步做大。

但成也萧何败萧何、迅雷也被自身等于下载的观念牢牢锁住,不管后来多少机会迎面扑过,都漫不经心、错失一切。

回顾互联网这20多年的历程,可谓惊心动魄。再大的公司,稍有懈怠便一路下坡。创新就是不断的革命、而革命就会带来身体的不适。

孟子说生于忧患,不是每个人都能深入骨髓去理解。不论对企业或是个人,没有舒适区是不行的,但一直呆在舒适区也是不行吧!


首先, 大版权时代, 互联网不再能够下载一切, 很多资源也没有必要再去下载. 内容都是各大视频网站上直接播放的, 你不需要下载也下载不了. 遥想当年一部电影上映之后我们都是赶紧去找资源找种子找磁力链下载. 现在谁还需要种子和磁力链? 谁敢提供高清片源的种子和磁力链? 尤其那些还没下映的片子, 谁提供谁死好吧.

其次, 现在中国互联网接入速度越来越快, 10年前, 观看在线视频你几乎很难做到一个视频从头播到尾不卡不缓冲. 多少都要缓冲一会儿卡一会的. 因此那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把视频下载到本地看. 但现在, 中国城市家庭宽频速度已经普遍在 100Mbps 以上了. 平时正常的下载速度就已经在 5~10MB/s. 很多的用户完全可以做到 1080P 全程无卡顿播放在线视频. 我还有必要去下载到本地看么? 再说软体. 正常的软体安装包下载根本不需要迅雷. 浏览器下载器的速度就足够了. 有的软体 (比如 Chrome) 甚至都已经不直接提供离线安装包了. 安装包几 KB 安装期间动态下载 Chrome 主安装程序. 根本轮不到迅雷插手.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 Steam, UPlay 等游戏平台上. 其实这些动辄几十个GB的游戏安装包才是真正应该用迅雷下载的, 然而实际上却被游戏平台下载器垄断也轮不到迅雷插手. 而且游戏平台下载游戏的速度同样不差.

最后一些有颜色的东西, 有一大半, 迅雷出于合规考虑已经禁止下载了. 而且有 "P站" 这样的神器, 很大程度上也不再需要去下载了.

那么迅雷的存在意义在哪? 反正跟以前比, 现在迅雷的启动次数已经相当少了. 一个月能开两三次而已. 因此买会员的也越来越少了. 对于迅雷来说, 其加速伺服器的运营成本, 人员成本庞大, 而迅雷又找不到其他合适的盈利途径, 就只能让迅雷上面的广告越来越多了. 但是这也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 这种 "恰烂钱" 的行为本身就是在消耗产品的生命.

当你看到某款软体主页上跟软体自身业务没有关系的功能越来越多的时候, 你就应该意识到这个产品已经衰老而逐渐走向死亡了.


忍了他这么久

终于把迅雷超级会员自动续费关掉了 停掉它的会员最主要因素就是它不仅把极速版下架了 还把会员专属的U享版下线了,一定逼著新装用户只能用那个傻了吧唧要集成他们鸡肋功能的完整版迅雷

这东西之前在下载一些非版权内容的时候开个加速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用其他的P2P软体挂个半个月下不完的它能给你1小时搞定,即使下的是AV它还是有不少能加速的,被屏蔽的最最主要的还是那些标题起的就很达盖尔的旗帜的玩意儿。但是后来离线下载机制被修改过后基本没见几个能正常下动的冷门或者老旧资源,高速通道时灵时不灵,我不如拿著这钱去开个115会员然后用脚本转Aria2下载

迅雷快鸟会员还是得续费 不过这段时间各种提示加速超时 但是实际上测速又是提过的速度 也不知道到底还灵不灵

至于超级会员最后一个加速器会员

我靠 steam上的多人游戏这货没见一个支持的 一点开一大排迅雷自营页游 这种加速器送我都不要


掉钱眼里了。

看看百度,是不是极为相似。

客户想怎么样?下载快。

如果免费的很快,怎么让客户付钱?

于是降速限流。

客户发现速度不怎么样,甚至付费以后也这样。那以后就不怎么用迅雷了。

此外,大量的下载一般是影音文件,游戏。

现在国内在线视频已经是主流,端游也自带下载工具,手游也成主流修方式。对下载工具的需求降低不少。

随著影音、游戏、软体正版化越来越高,移动端成主流,迅雷的日子不会太好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