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数了数,500张专辑听过300张左右。还行,本来以为不到一半。

「野榜」什么的抱怨听听就算了。观众/听众最难伺候,《电影手册》和《视与听》排影史250佳,观众也挑剔来挑剔去。最简单的反驳:「榜单中的专辑/电影都听/看了伐?不服自己排一个呗。」

再说了,榜单排来排去,头部永远那几张。前一百名我听过88张,排名越后听过的越少,反正后面那些都是填名单的。就说披头士,虽然排名有所下降,但专辑都集中于头部,地位无损,只是必要时刻为新人让让路。

其实我想说的是:每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代言人。

你知道,现在年轻一辈对华语乐坛的XX、XX和XXX极为推崇,各种鼓吹。老一辈颇看不上眼,于是吵来吵去。很正常,毕竟邓丽君啊罗大佑啊李宗盛啊都是遥远的传说,甚至我这一辈经历过的华语乐坛最后的回光返照都快被人遗忘。前两年有位95后知友问:「李玟很红吗?我怎么没听说过?」唏嘘啊!掐指一算陈奕迅都46岁了!!当你亲眼见证一名明星成名、崛起,在一个时代叱咤风云,很容易将他/她/它视为一个时代的代言人,甚至认为其胜过其它时代。

——我只是描述客观现象,不代表我支持或反对XX、XX和XXX。

10年代的特点很明显:黑人音乐的盛世十年,辅以流行女歌手的辉煌胜利。这两者之间有关联,比如风格方面的影响。不过,00年代主流流行音乐已阴盛阳衰——当时勉力一战的贾婷婷、Jason Mraz、John Mayer,现在都在哪呢?所谓「五大Diva」——感谢知乎让我知道这个词——加上Beyoncé,早在00年代已成名。而Frank Ocean、Kendrick Lamar、Drake、The Weeknd等一批黑人音乐人都是10年代成名,影响力覆盖整个10年代(后面两位要打点折扣)。他们是真正属于10年代的人。

比如说,你没有经历过Aretha Franklin、Tina Turner、麦当娜、Whitney Houston、Janet Jackson等等等等女歌手时代,但看到了Beyoncé和Taylor Swift大杀四方。

你错过了The Notorious B.I.G.和2PAC斗得你死我活、JAY-Z和Nas争纽约之王、50 Cents和Kanye West争新时代Rapper领头羊地位,但是看到Trap从地下走上主流、黑炮在各种榜单花式刷屏——现在黑炮是中产阶级审美一部分,打打杀杀早就是过去式啦。

你看到另类RB音乐人力挽狂澜,将RB从00年代的泥淖中拽出来——00年代RB怎么看都是药丸的样子。

代价则是——10年代的独立摇滚就这样交代了,而且拖累了00年代。你要问我有哪些在10年代出道成名的独立音乐人/乐队,我得想五秒钟。有倒是有,但要么没撑过10年代就糊了,要么出不了圈。

流行音乐的风潮时刻在变换。举个例子:60年代有大量爵士专辑入选。而现在,爵士甚至被排除在广义的「流行音乐」之外。无论你是否接受,10年代必将成为流行乐史一大现象。早在滚石500佳前,各媒体的10年代榜单已反映了该现象。再考虑这次榜单是众多音乐人、媒体投票,那么黑炮/RB和流行专辑在榜单占比、排名大幅上升不是很正常吗?用煽情的话叫「旧王已死,新王当立」,或者「我们都是时代的见证者」。

——干草叉还是别凑「乐史最佳」热闹,排年代最佳就行了。目前60年代到10年代排了1000张专辑,各年代最佳专辑是介样:60年代,地下丝绒的大香蕉;70年代,宝爷的Low;80年代,王子的紫雨;90年代,OK Computer;00年代,Kid A;10年代,Blonde。摇滚音乐依然根底深厚。哦对了,70年代和90年代榜单该更新了!


People are crazy and times are strange

I『m locked in tight I『m out of range

I used to care but things have changed

-- Bob Dylan


如果答主@菜兴空万岁 觉得说唱「没艺术性」,我也可以觉得听金属的只喜欢林肯公园,我们是平等的。还是那句话,你做不出来比Death Grips狠的音乐,请你闭嘴,你现在特别像那种说著「古典音乐乐迷都好无聊」然后被肖斯塔科维奇吓个半死的人。


选青少年不选当年17岁就成为Soundcloud Rapper始祖的Yung Lean,选了亚文化的最终主流产物Billie Eilish,你就大概知道这是个什么性质的榜单。舍本逐末。


1.black lives matter

2.关于本次榜单很有趣的一点:把Lil Peep《Hellboy》放到350-500的任何一个位置好像都没什么问题。

3.另一个很有趣的一点:Sufjan Stevens飞榜了,还是在榜上很多专辑都打不过《Illnoise》的基础上。

4.滚石在现在这个时代完全不知道什么是革命性的专辑,至少你见不到三张蒸汽波雏形、Yung Lean第一张、JAM CITY《Classical Curves》、DJ Rashad《Double Cup》、Burial《Untrue》、Lil Ugly Mane《Mista Thug Isolation》等等这些真正启发一大批音乐人的作品。

5.如果这些「权威评委」著重顾及的是听众的感受而不是对音乐界的启发,那就挺好的,也就解释了地下丝绒第一张不升反降、极简主义四位重要作曲家集体飞榜的壮丽景观成因。哈哈。

6.这次请人一定没请The Wire的编辑。

7.不如去听Thom Yorke爱听的东西。

8.榜单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争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时代变了。以前主流影响Indie(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在60s-70s挖到无数有浓郁披头士、沙滩男孩或者Pink Floyd风气的不知名专辑,并且听得越多越会感受到这三个乐队有多好),现在Indie影响主流,主流的地位下降了,这帮人喜欢偏到主流一边的习惯倒是个延续至今的传统。


首先很多人强调这是300位专业人士排的,问题是甭说三百位,哪怕是三千位很专业的,三万位超级专业的,你依旧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依旧可以觉得有槽点。该讨论讨论。

1.Marvin Gaye-Whats going on和3.Joni Mitchell-Blue:我很喜欢排名第一的这张灵魂乐专辑和排名第三的这张民谣专辑。但是,有人告诉我伟大是什么意思吗?不算影响力和革新的吗?这两张专辑原先排名就很往前,但现在它们到了第一伟大和第三伟大,那它们对自己所在的流派和其他流派有什么革故鼎新的影响吗?真的到了这种「最伟大」的石破天惊的地步吗?

6.Nirvana-Nevermind:居然冲到了这个位置,只能说Grunge浪潮真的影响甚广吧。

7.Fleetwood Mac-Rumours:我很喜欢这张专辑,但是一张软摇滚专辑,力压滚石所有专辑,比滚石所有专辑都伟大???

8.Prince-Purple Rain:我对这张有点喜欢吧。往前冲了近70名?但是排到这个位置也不奇怪,这是对王子艺术造诣的肯定。

12.Michael Jackson-Thriller:我很烦MJ和MJ的粉丝,但是这张排在这里也没问题,毕竟在流行乐影响很大。

17.Kanye West-MBDTF:神专加冕现场。原先是神专,现在成了滚石五百专认证的神专了。Kanye封神现场。

19.Kendrick Lamar-To Pump A Butterfly:又一张10年代的说唱乐专辑,神专加冕现场,原先是神专,现在成了滚石500专开过光的神专了,喇嘛封神现场。

20.Radiohead-Kid A:单看这张排在这里没问题,但是你和Pink Floyd的《月之暗面》的名次一对比,又显得很有问题。滚石的评委对前摇不偏好,但却喜欢这种嘀哩布咚的东西,还蛮奇怪的。还有,证明评委们认为这是电台司令最好的专辑,胜过《OK, Computer》。

23.地下丝绒-香蕉专:???????????????????????????这张专辑不升反降就离谱。我以为能进前五呢。不理解。

24.披头士-佩伯军士寂寞的心俱乐部乐队:只用了八年时间,这张专辑的伟大程度就从第一降到24???????????????????是之前的版本不专业还是现在的版本不专业?

31.Miles Davis-Kind Of Blue:爵士乐没有排面的吗?????前面的三十张专辑每张都比这张伟大?我无法理解了。

51.查克贝里-伟大的28,78.猫王-The Sun Sessions,166.Buddy Holly-20 Golden Greats:嗯,我懂了,这次果真不太考虑历史地位和影响了。摇滚元老集体滑铁卢。不过这几张专辑由于年代和技术原因听感的确不是很好了,如果对听感的考虑大于地位的话,排在这也可以理解。

77.The Who-Whos Next,86,The Doors-同名,135,U2-Joshua Tree:这三个降得都比较多,但是可以理解,老牌摇滚乐队的金曲组合专辑,一是专辑整体性的确不强(可能大门好些),二是里面歌曲质量参差不齐,有一些也没有很好,我觉得这个它们的位次这次更符合应有的水准。

79.Frank Ocean-Blonde,148.Frank Ocean-橙色频道:证明滚石和婊叉一样,认为Blonde比橙色频道更好,可是更好在哪?

104.The Rolling Stones-Sticky Fingers:粘手指的伟大是一百名开外的伟大,这是多么魔幻啊。

114.The Strokes-Is This It:把新世纪摇滚之光搭在公屏上。尤其是你对比拱廊之火卡500名来看的时候……

128.皇后-歌剧院之夜:这张在我看来属于评价趋于正常的,之前就给人家选进一张去还是300多的确不太合适。100多名的名次没有问题,唯一的槽点就是紧随其后的是平克.弗洛伊德的《迷墙》,《歌剧院之夜》真的能比《迷墙》稍伟大一点点吗?仁者见仁吧。我觉得这俩如果调个位置可能会更合适些。

碧梨和哈卷我认为最大的争议是时间问题,他们两个的专辑满打满算不到两年,就能确定是历史最伟大500张专辑了?如果过十年再进的话我觉得争议会小很多。


一句话评价:该榜单从宏观上体现了千禧年以后整个音乐世界发展的风向,微观上体现了《滚石杂志》从一家传统的「摇滚杂志」试图在当今音乐产业中挣扎求生的愿望。

首先,来看看评选情况。

选民的来源有四部分:创作者(包括艺人、音乐人、制作人);音乐产业大佬(各种大厂牌的老板级别的大佬);记者(其中包括不少乐评人);《滚石》员工。

投票的规则是每人选择自己最喜欢的50张专辑(不是「最牛逼」也不是「最有价值」,而是最喜欢),排名有先后,第一喜欢的得300分,第二喜欢290分,以此类推到第50喜欢的得44分。

最终所有的300多个选民一共列出了3000多张专辑。

滚石在2003年和2012年都评过这个榜单,但当时基本上体现的是《滚石杂志》编辑的审美倾向;而2020年版本的《500大》之所以争议巨大,因为这次有154张专辑是在前两个版本都未出现过的,而有86张专辑发行于新世纪——其中甚至包括Billie Eilish发表于2019年的首张专辑。

第二,为什么这次的榜单变化情况如此剧烈?

因为最大的票仓来自音乐创作者,但很显然,这部分最大的票仓人群,很可能并不能对整个音乐史的全貌有一个完整的认知。

比方Lauren Mayberry(CHVRCHES),Hinds这样的,都是非常晚成名,而且在乐坛的分量也显然不够的名字,更不要提一堆DJ,你就很难想像他们对60~70年代的「老摇滚」们会有多么深入的了解。

而这份榜单的选择依据还是「喜欢的」,这和「Greastest」显然是有不同的,例如如果你问我更喜欢《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还是《木马》,我肯定会说后者,但是如果你要让我选的是「最伟大的国摇专辑」,那后者只怕连上榜的资格都没有。

而像Billie Eilish这样影响力都只能追溯到绿日的年轻人,你更不可能要求她去客观地评价婴儿潮那一代的摇滚人。

第三,事实上,我们当代的乐迷(尤其是年轻乐迷)接触到老专辑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

当今音乐世界最大的变革就是在线音乐APP占据了绝大部分人绝大部分听音乐的途径,而以排行榜为驱动的「演算法型」音乐推送方式导致老专辑的权重变得越来越低了。

而从大唱片公司的角度(which are真正能花钱也愿意花钱在打榜推广上的力量),它们肯定只愿意在那些能赚钱的新专辑、新音乐人,甚至新偶像上身上花钱。

所以当今的年轻乐迷听得最多的成了「时下流行」,很多都是通过所谓的「成功公式」批量制作的音乐,这导致新一代对于音乐的了解深度远远低于老一代。

如果你去读70后80后一代音乐人的访谈,经常会听到他们说起年轻时候听父母一辈在家里放老歌;但你很难想像00后的音乐人还会借父母的CD去听——音乐APP对他们自有安排。

第四,《滚石》已经越来越「不行」了。

事实上,这个时代音乐杂志已经完全不掌握话语权了,曾经像《滚石》这样的杂志掌握著一张专辑口碑、销量的生杀大权,但如今这些话语权全都被音乐APP拿走了。

一张专辑哪怕艺术水准很低,你《滚石》乐评给个0星也没用,反正只要音乐APP持续推送,就不怕没人听——这就是当今时代的逻辑。

所以做榜单的《布告牌》现在还能混得开,《滚石》却不得不也捏著鼻子做起了「RS Charts」。

而一旦进入「榜单」的逻辑,很快《滚石》的管理层就会发现,年轻一代根本不感冒那些老摇滚,像当年的沙漠之旅音乐节集齐了麦卡特尼、尼尔杨、谁人等等婴儿潮年代的「摇滚六神」,但最后发现买票的都是……所谓「上了年纪的观众」。

你看摇滚名人堂也沦陷了,大量引入嘻哈、电子;《滚石》向年轻一代低头,为了钱为了活下去,不磕碜。

最后,「老摇滚」乐迷们将不得不正视,「摇滚」已经不太属于当前时代的「时代精神」了。

曾经摇滚乐是一种非常激进,永远站在时代前列的音乐,每个时代的风口浪尖都有摇滚乐的身影。

但最后一个能够影响时代精神的摇滚风潮,大概只能追溯到世纪之交的新金属——但是从乐评的角度,有很多乐评人都认为新金属是有史以来流行过的「最烂的曲风」。

再后来的EMO和金属核什么的,根本就是毫无营养可言。

而当今时代,代表时代精神的反而成了说唱、RB这样的曲风,当说唱歌手已经开始创作《This Is America》这样的「国歌」的时候,当今的摇滚乐在写些什么呢?

从《滚石》的文章底下搬运了一点热评:

如此诡异地混杂了各种不可比拟的音乐类别,试图把它们做成一张连贯的清单真的是一个愚蠢的错误。有一说一,即使是定义明确的可比较的曲风中,排名也令人费解和随意的。

一个更加有趣的榜单应该包括一份简短的声明,说明为什么某张专辑与上一份榜单的排名一下子上升或者下降了30位。

任何榜单如果不把The Who的专辑放进前75,也不把《Quadrophenia 》放进前500,那这个榜单就错过了历史上的意义。这个榜单就是在舔当代的艺术家,而他们与大多数跌出榜单的那些专辑相比都不够提鞋的,可能是因为现在的作者都太年轻了,他们甚至可能都没听过那些老歌。

我希望能把这份更新的名单和我的唱片收藏做个比较,以确保我还能跟得上《最佳专辑》的步伐……但无所谓了,这份榜单就是来搞笑的……如果你想把那些精选集和合集也都放在里面,那还不如单独做一个分类榜单呢,因为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我就直说了,《Sgt. Pepper》一般都是第一名的,突然掉了24,甚至比其他披头士的专辑还低?发生了什么?我同意其他评论的观点,这个榜单没有经过智力上的思考,大包大揽和挑事儿成了比正确的判断更重要的事情。

我曾经订阅《滚石杂志》差不多40年,主要是因为它的音乐内容。几年前,创始人Jann Wenner出售了他在该杂志的最后一笔股份以后,我终于放弃了订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音乐内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曾经的摇滚杂志已经蜕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东西。

在RS的顶级专辑榜单中,U2常常在100以内,《The Joshua Tree》和《Achtung Baby》经常名列前茅,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张摇滚杰作都没有出现在这个榜单的100以内,即使它们依然有巨大的播放量,而乐队的演唱会持续受到欢迎,包括他们非常成功的《Joshua Tree》30周年巡演。他们的《Zoo TV》巡演随著《Achtung Baby》专辑的发行而上演,至今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巡演之一。《滚石杂志》,总算打发走你了,安息吧!

无法想像啊,在03年版本中我只有很少的异议,但这个榜单怎么会在12年内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Sgt Pepper 》是第一的,而且永远都不应该被拖下来。(滚石)为了体现他们对多元化的敏感而放弃了艺术的质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