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跟一个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测试经理(也是我的前同事)讨论关于测试的问题。她说「互联网公司的软体测试都很简单,也没有什么集成测试和自动化方式的测试」,我不了解所以无法辩驳。但是我认为没有大量测试跟进的软体是不可能稳定的,更别提上线了。不论是白盒测试还是黑盒测试。请问各位熟悉的同仁,她说的是实情么?


软体测试没有人会低估,越大的公司就会越重视,那都是钱的教训...
大的互联网公司是不会忽视测试这一块的,流程会正规许多


1.公司不重视。2.领导不强势。3.测试骨干人员技术不强。4.测试与其他部门沟通不畅。5.网站架构比较简单。6.运维很厉害,把他们的工作做到了极致。7.产品和客服就是测试的主力人员。8.由于上线不能出错,所以跟测的人员遍布其他部门,比如客服,编辑和开发人员。

这几点加起来,也许能解释为什么大型互联网公司测试薄弱。测试的工作已经被分流了,薄弱是表面现象。

以上是个人看法。

更新:我虽然对目前的测试有这样的认识,但我从内心讲还是希望测试能做得更好,得到其他部门的认可。每个公司都不一样,让测试得到其他人的认可,还得提高测试水平。需要测试的需求我们能做,不需要的我们也能做,这才是正经。


互联网企业的特点,需求变化快,上限频率高,这些变化与高频率都远远超过传统的软体企业。也正因为如此,测试可能看上去做得不够全面,也时不时有一些漏测的情况发生。

但另一方面来说,这也说明了新形态的互联网企业对传统软体开发与测试提出了新的挑战,谁能够应对好这种挑战,谁就能在未来赢得胜利。

例如:如何将测试回归到其本源,质量的评估。有没有更快效率更高的方法去快速的评估质量,杜绝严重的bug, 忽略一些无关紧要的bug,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

通过测试架构的改进与提升,去从本源上杜绝严重问题的产生,通过基本用例去保证需求的实现,从而用20%的精力完成80%的工作,适应互联网公司的快速迭代和持续交付。


互联网公司的测试其实并只不局限在浏览器用户层面,还可以监控网页的html, javascript 错误,自动测试web service api, 白盒(代码)集成测试,系统性能测试, 系统各个层面日志自动化的监控及数据整合,与开发流程和开发工具的自动化集成, CI (持续集成部署,测试和发布), 等等。这样,尽管用户界面和功能会变化很快,但通过各个层面的监测,还是能在很短的发布周期内保证较高的质量。
这种说法不是很靠谱,互联网行业最大的特点是更新速度快,因此产品或业务也是不停的迭代从而快速响应市场,适应用户体验需求,从这个角度上说对测试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不仅仅需要传统的测试技能,更需要深入理解业务需求,挖掘用户潜在的需求,并做好风险控制与防范,在做好功能测试的同时,对安全测试、兼容性测试、集成测试、介面测试以及用户体验性测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这种说话确实我自己不能认同,我一直在做自动化测试、白盒测试、测试平台建设等工作,而且一起工作的同事数量大约20-30人吧, 自动化测试在互联网行业确实起著非常显著的效果,也得到了公司内部所有人的认可。

她说的不是实情,如果大型互联网公司都不重视软体测试,那么中小型公司就更不会重视测试了,这样说来,就不需要测试或只需要很少的测试人员了。但是,市场上软体测试需求怎么那么大。很多企业都要找软体测试人员,这不是矛盾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