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几天要妈妈要接我去东莞生活了,但是我并不了解这座城市的人文,生活习惯。还有听说东莞很乱的,是真的么?心里想的好多啊,能不能具体说说?


用自己由出生到现在的经历,认知,视野,体会跟你详细说明东莞这个城市。

本人89年生,东莞土生土长本地人,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就业都在东莞,本人也较为喜欢用数据和细节观察城市各个方面的发展,希望可以用文字之力帮大家了解一个真实的东莞,东莞是我的家,作为本地人我也是很欢迎大家将自己的家安在东莞。

先解答几个大家都关心贴上有东莞字眼的问题:

问①:听说东莞很乱,是真的吗?

答①:像改革开放初期,东莞迎来了大批外资企业的投资,尤以工厂著称,大批的厂房也早就了大家后来熟知的国际制造业名城。厂房必然会融合一个超庞大工厂人口社群,多多少少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出现,那个时候(说的是198几年和199几年)都是会有点乱,那时候没有什么公安监控,多未开发的地方,治安综合治理也不能覆盖到每一个角落,所以乱也在情理之中,尤其东莞这个当时工厂工业从业人员超乎想像的多的年代,你说没有什么抢劫盗窃等恶性事件?肯定有!那个开摩托车的年代(东莞后来也禁摩了)双抢曾经令很多东莞本地和外地人都闻风丧胆,科普一下双抢,就是一个人负责开摩托车,另外一个人坐在摩托车后排对行人或者其他其他人士进行抢劫盗窃的恶性行为。时间轴我们回到我写这篇知乎的5月份,可以告诉你,东莞真的不乱,而且越变越好!不多说了,社会治安好了,群众举报意识高了,有了大家都能及时看到的骑警和天眼(公安视频)以及现在的出租房居住人士的实名登记,东莞总体来说是不乱的,但老实说,市区的情况会比镇区好,好的镇区又会比稍微落后的镇区好。尤其是市中心区域,主要你不走偏僻地,不得罪人,哪有乱可言,乱都是大家心中对东莞以往的抢劫盗窃为主,但看看其他城市不也是一样在那个年代也有著相同的经历?

问②:东莞的黄死灰复燃了吗?

答②:2014年被央视曝光之前,东莞的黄色产业还是处于顶峰状态的,这真的是一条产业链,涉及餐饮,酒店,交通等等的一系列产业区域。当然,扫黄后,东莞迎来了自己的很长的一段重塑期和低潮期,这段时间尤以三旧改造重塑为主。这一点,真的需要为东莞正名,东莞以往是真的是以工厂工业强大著称,而不是黄业。经历过那一拨扫黄,是真的将整个产业链都扫走,而不是扫一波停一波继续做。现在虽还有零星分布,但是终究不像以往一样用产业两个字来形容。

问③:东莞相比广州深圳等周边城市有什么优势?

答③:虽然东莞没有广州传统贸易城市的地位以及超级庞大的人口体系,没有像深圳那种超级吸引年轻人的各式各样机会和公司,但是东莞有著夹在这两个城市之间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试问全国有哪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会同时地理位置夹在两个全国一线城市的1.0-1.5小时生活圈的范围内?答案是No的。同时,在东莞生活成本相对来说不太高的水平来说,还是适合年前人初期进行打拚和存钱的。在加上与广深的通勤公共轨道交通的日渐完善,成为了更多负担不起广深高楼价的人的选择。

问④:在东莞适做什么行业会更有优势?

答④:这样说吧,有三个种类的行业适合在东莞从事的。第一个当然是衣食住行种类的行业了,衣就不多说了,无经验,无优势产品,无财力的不要碰。食的话竞争很厉害(其实是哪里都厉害了,哈),但是有实力的餐饮会在短时间内圈钱很快,尤其不要小看像光明市场(熟悉东莞的人都知道那里有一个夜市)让人看不上的地方,一晚一个档主都是闷声发大财的那一种。观察了一段时间,东莞的餐饮还是挺有意思的,日后也会写一篇东莞餐饮分析与大家共同分享。如果大家想来快钱的,跑滴滴,货拉拉,美团外卖,饿了么外卖等都是算是来钱来得快的行业了,不要小看东莞的滴滴,数据显示日均单量全国排第三,可以想像里面的人均需求是多么的庞大。当然跑货拉拉,跑滴滴都是有一定门槛的,就是你需要有一辆合适的车,所以现在的以租代购的公司像雨后春笋一般百花齐放。但是,里面拳套很多!是真的很多!问多几个朋友再入行吧。至于美团外卖那些就不多说了,放得下面子,挣得上金子,就这么简单了。还有介绍第二类行业就是贸易行业,看看东莞每个镇区,大家见到最多的是什么?

工厂!东莞一直都以国际制造业名城的定位让人熟知,这其中数以百万计的各式各样的企业和工厂以及贸易商他们需要大量的人才,当然,是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人才。说直白点,有电商本领的人才,绝大部分企业家们都青睐,同时也是急需的人才。始终东莞的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不像以往做生意,开个批发档口,上门拜访等就完事了,现在更注重网路获取流量和客户,来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竞争力,能精通像亚马逊,阿里巴巴,速卖通那些人在东莞创业就更具优势,因为工厂资源是可以够得著的(很多做电商的朋友有时有个烦恼就是供应商在异地,很难摸清很多自己想要的资信和供应商实力之类的重要信息)。第三类行业就是教育文化类行业了。这个行业有点大,但基本就三个大点:教育培训咨询,活动项目策划,新媒体运营。教育培训不多说了,新时代的父母以及家庭教育都极其注重子女的培训,东莞现阶段的教育也在往由量往质的方向转变,即为家长更重视好的质量优质的教育方面投资。没有实力或者竞争力低下的日后将会被逐渐淘汰。对了,东莞的体育方面的儿童培训教育还是很有前景的(自己考察一下)。第二点谈及的活动策划就比较广泛了,涵盖婚礼策划,商业策划以及大型项目的策划等。最后一个就是新媒体,新媒体的潮流在历史的大流发展中有著不可逆的大趋势,值得深究。顺便大家看看在人才招聘网上新媒体相关职位,真的比比皆是。

问⑤:东莞的人文怎么样?

答⑤:东莞跟深圳广州一样,都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外来移门安家置业的占据了东莞人口的绝大数份额。东莞本土的方言也是多达数种,但都可以总结起来就是客家话类(主要分布东莞的樟木头镇;凤岗镇;黄江镇等镇区);东莞传统本土话类,这个沟通语言应该占据东莞本地人最多数的语言体系了,都跟其他方言一样,粤语+各个地方口音。我就是东莞传统本土话类的其中一员,当然,有些话我还是听不明白,好像常平话和塘厦话以及企石等地方的本土经过东莞话演变的语言。通常情况下,只有老一辈的老人家是听不明白普通话,但是比例还是很有限的。普通话还是东莞的第一大普及语言。东莞市一个你可以通过自己不断努力找对方向后长久立足的地方。其实东莞的人文,外来的兄弟朋友们,你们来过一段时间后都会觉得没有什么,跟广深一样,住小区的,周围都是外来人口,打工的,周围都是外来同事,住出租房的,周围都是外来人口,上下班私家车通勤,搭地铁,坐滴滴,骑共享单车的也绝大部分是外来人口,这里周围没有人会计较你到底是哪里人,大家都有热血有想法地每天充实而忙碌地活著,所以,当你来到东莞,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以自己的努力无限靠近你想要的生活就可以了,而且在东莞实现自己的通俗价值(买房买车,成家立室)比一线的北上广深简单得多了。

问⑥:东莞有哪些美食?

答⑥:东莞的本土美食还是挺多的,从时间段分主要为早餐和正餐。很多外地的朋友都很喜欢前往本地人开的饮食店或者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店吃东西。这里有几家我本人挺喜欢的,推荐给大家,但是基于每人的进食口感不一,我不能保证都合适,只能见仁见智了。①石碣镇的《永城糖水店》,坐落于石碣与石龙的交界处,有著很多本地人的回忆,性价比高,推荐大家试试里面的牛腩河粉,招聘糖不甩,味道真的不错。当然还有其他,我不太记得名字了,大家均可试试。还有一家饼店叫做《华洋饼家》,老店在莞城的细村市场范围内,里面的皇牌当然推荐芝士蛋糕了,有两种口味,一种是咸的,一种是甜的,均有特色,还有另外一家店在东城的旗峰公园后门附近(将华洋饼家名字输入到导航中会跳出来)。其他甜品均可试试,老店的装修很有特色和年代感,工场式的店铺也述说著很多人的回忆,多年屹立不倒说明家族传承还是做得不错。东莞的厚街濑粉还是比较出名的,有一家店是叫做《食得福》,在厚街范围内,有好几家分店,但是普遍价钱都上来了,食一碗美美的烧鹅濑粉也是一件很赞的事,当然如果谈及食烧鹅,大岭山的荔枝柴烧鹅就久负盛名了,有印象大岭山都有一条街专门出售烧鹅或者相关制品,被人称为《烧鹅一条街》。万江《灿记》牛鞭汤,不多说了,本地人都知道,里面推荐的招牌菜是牛鞭汤,鸡子汤和蒸面。这家店挺有特色的,好像是家族几个人一起做,例如姐姐负责生蚝,妹妹负责卖菜,哥哥卖饺子,分开计数即时收钱,互不拖欠,倒是主菜就可以最后埋单(是指牛鞭汤那些)。适当进补还是挺不错的,不过这里停车有点困难,倒是坐的位置充足,环境卫生就一般了。还有距离《灿记》仅仅几百米之遥的《义大利面包店》也是当地的美食瑰宝,里面偏向于面包类的食品,好像都不错,都不知道应该推荐哪个好,反正不是很贵,可以前往试试。位于寮步海关附近的《旺角》猪排包也是值得一试,那里停车什么的都挺方便,就是有时等位的时间有点长。当然如果一家大小都出动的,我就建议去现代一点的横沥镇《稻香》了,这家《稻香》是一家工厂,后来推出了工厂店,直接在厂外面开起了一个小型的饭店,后来越做越大,做成一个旅游区一般的地方,里面就是传统广东人喝早茶的点心,也有现点现做的各种菜式,味道和口感都是不错的,主要是这里很适合带上较小的宝宝一起前往,再安排多一个附近的生态园半日游,再到著名的蛋糕店《森绿》食一件抹茶蛋糕也是一件其乐融融的事。《森绿》的蛋糕真的很赞,我认为目前大多数所谓的网红店,都是自认的,不是公认的,公认的有一部分都是媒体炒作和卖广告卖出来的,令很多真正前往尝试或者慕名来尝试的人都大失所望,所以对待网红店都是烦请审慎。还有,以上的餐饮观点紧代表本人亲身试吃作出的评价,不代表绝大部分人的观点,也未收过任何广告费进行卖广告的哈,哈哈。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餐饮店了,不一一推广,两家名字中堂的《溢发烧鹅》,道滘镇的《佳佳美》都是值得前往的店。

问⑦:东莞的教育如何?

答⑦:东莞优质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那几所学校了,幼儿园,小学都相差无几,而且现在的学校环境是越来越好的,还是不建议外来务工者把小孩放家里,俗称留守儿童吧,真的不太好,孩子还是放身边好,很多方面可以看得住摸得著,挣再多的钱,后代教育做不好也会再后期令父母头痛,更有甚者会败光所有家产(这些案例也见不少)。初中有两所很出众的学校,东华初中和外国语学校。东华不多说了,传统强校,开头真的是靠钱砸出来的,本人是第一届东华初中的学生,看著其发展深有体会,那个年代(说的是0102年)学费都年年涨,由开头的三千七八变成后来的四千多,不过我比较了一下现在的东华学费,也觉得那个年代自己读书也是便宜的了。东莞民办学校就那几家:东华,光明,翰林,南开,虎门外国语。就是这几家比较出名的。东华初中每年成绩都排第一,而且质量和数量都惊人。说说东华高中吧,我那个年代班级分层都分得很厉害,一般分四级,外界看来是三级。精英班(专培育清华北大的那两个班,一般文理科 各一个);尖子班(成绩优秀偏好的);普通班(成绩一般的);加强班(之前还有一个外号叫什么皇亲国戚班;说白了就是读书成绩不太好,家里是权贵子女的班级了)。但是不管如何,东华的把控历届的考试趋势还是很厉害的,而且教育素以严厉,有纪律著称。很多东华的学生都被被人贴上富二代,张扬的标签,但其实在里面读书的学生真的是拼了老命才获得自己想要的成绩,看看东华全级有多少学生和老师吧,全级有多少老师和学生?全部都要竞争,学生竞争排名,老师竞争绩效,在东华努力读书,回报的效果还是挺理想的。再说说其他学校吧,光明中学,出的成绩有时不够稳定,学校所在地也跟光明村的村民有一些土地纠纷,同样出自东华那个年代的光明教育体系,在经历多年的发展,也是跟不上东华的节奏。传统高中四大校:东莞中学,东莞实验中学,东莞高级中学,东莞第一中学。四大校各有千秋,唯首位的东莞中学有著浓厚的长时间历史,历史已超过100年,真的称得上是百年老校。里面的东莞中学校友会是我见过东莞最庞大的校友会,经常有人组织各类型的大型活动,由于时间的积累,校友数量颇为庞大,每年活动都不停止的,不断有,不断延续,校友自豪感和氛围都相当好。每年高考,就是东华和东莞中学的PK最厉害,总会让人想起网坛的纳达尔和费德勒之间的对决。Anyway,都是优质的学校。当然说了学校之后,还有数之不尽的各式各样培训机构,这里就不多说了。

问⑧:东莞适合置业吗?

答⑧:东莞适合买房吗?这个链接是我回答的另外一个知乎回答,里面有很多可供参考的资信,我就不一一再这里重复写一次了,希望大家也能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家。

问⑨:东莞的本地人真的只是靠收租过活吗?

答⑨:请先看这样一张图片

Someones sitting in the shade today because someone planted a tree a long time ago.------WARREN BUFFETT

巴菲特的这句话给我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我简单翻译一下意思,就是某人如果目前在某棵树下乘凉,那是因为他很久之前就这这个地方种了一棵树。

的确,东莞本地人靠著当年工厂盛景带来的庞大劳动力人口而建立的出租房收取租金回报,总是看到很多愤青扔来一句话:东莞本地人全部靠收租的,不用工作不用做事。这就是很片面的一种说法。我倒是想问问:他们盖一个出租房要不要钱?他们维修保养要不要钱?他们当初买地要不要钱?那当时盖房的钱也是捡来的?每个人投资的动向不同,就像东莞本地人,我都见识了解过不少,很多本地人人因为当时(1992-2003年)挣钱容易而大买豪车,工厂生意不管,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赌的赌,钱挣到全花完,最后钱不好挣的时候也是住回老旧房子,靠著一些前期的积蓄和退休金苦苦度日。当时也有一波本地人,借钱都要买地建房,当时他们的收入并不高!他们省吃俭用,借钱存钱才会建起一栋栋的出租房或者自建房,那个年代很奇妙,能挣到钱并且存到钱的人后来混得都不会太差,而挣到钱存不到钱的人后来的光景都不太好,这些案例耳濡目染太多了,市区镇区都很多。还有需要指出的一点就是:那个年代不少外地人都在东莞置业,这个群体中也有很多后来靠收租作为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很多都是用工业园来收租(因为他们中很多都是买地开工厂而发家致富的,后来工业不好做的时候就腾空厂房用于出租用途)。租金收入可以说是东莞本地人其中一个优势吧,如果是0优势,那本地人就失去一个「本地」的资源优势。可能这样解释这个疑问大家就会清晰一点。就像巴菲特上面那句话,我们现在应该好好种树,多年后乘凉遮阴还来得实际点,何必计较谁靠什么优势过活?好好做好自己的角色和岗位,多存点钱,30岁前买入保值的资产而少买贬值的资产(例如豪车),日后你也会成为那一群被人仰慕财务自由(收租也是财务自由的一种体现)的人群。

早上在东莞的生态公园跑跑步会让人很舒服

东莞的交通问题也是急需改善

来,我们一起在东莞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东莞:一座比广州更深圳,比深圳更广州的城市。

1.没有更多地级市的架子,因为没有县级「小弟」(全国五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但是有地级市的硬实力(2017年GDP排名全国第19广东第4)。

2.国内极少数通地铁的地级市(虎门与东莞的切换还是挺方便的,广州东到东莞,广州南到虎门到深圳北)。

3.比深圳更广州,比广州更深圳是文化圈上,广州更多是粤语文化圈,深圳基本是外来移民圈。东莞城区移民居多,但是下面乡镇还是以粤语和客家话为主。莞城常平黄江就是典型的偏粤语的区域,樟木头就是纯客家话地区了。

4.文化荒漠。传统文化不如广州佛山岭南文化保护的好,这点比较遗憾。

5.城建与GDP排名相比有点一般,老城区有点旧,新建城区很不错,生活条件很便利。

6.总体对外来人士比较友好,比较容易融入当地(因为外地人还是比较多)。房价比周边的佛山惠州这些高不少,这个是制约年轻人定居的关键。

7.城市偏破碎化,部分设施规划不够合理(比如第一次东莞坐城铁去惠州时,滴滴打车定位的城铁地面入口全部封上,必须从地铁站进入走很远,很不方便)。


我在东莞待了5年了。我也是外来户。

我刚来东莞的时候觉得这城市的人都特别冷酷无情。一点都不像我们北方人热情大方。我们哪里的人都会互帮互助但是在这边没人在意你的死活!

后来慢慢适应了觉得挺好的,没人帮我,我也不欠别人人情。我行我素不需要任何人帮忙,不讲人情,只讲实力!

在这个城市里慢慢成长,我会看到这些路上的行人有很多,都有我曾经的影子。他们都在吃我曾经吃过的苦,然后慢慢成长!

这里的人不吃辣,本地菜都没辣!当然啦,这里有很多外地饭馆,想吃什么都有!这边的年轻人多半都是半文盲!因为这边工厂多!辍学的那些人都会来这里在工厂上班!

东莞的生活节奏比深圳和广州的慢但是又比很多城市快许多!小偷挺多的,特别是那些公共场所,我已经遇到5次小偷啦!!!还有变态也多,特别是晚上,(11点以后)不要去那些公园乌起码黑的地方,有很多变态……还有临近过年的时候小偷可能会更猖狂哦!

早上跑步的人特别多,这里江很多,江边一到清晨就陆陆续续有人来跑步健身,夜跑就不要去啦,不安全!一到过年街上就冷冷清清没人啦……

就这么多啦,其实这里和其他城市差不多,就是这里本地人夹杂著外地人,所以这里也是好人夹杂著坏人,所以这里的人都不热情!但是我特别喜欢这个城市的冷清。

对了还有,出门记得带把伞,太阳大可以遮阳,突然下雨可以挡雨!这里的天气就是说下午就下雨。躲都躲不及……而且还会积水!小心被淹

配上几张图!


东莞有32个镇没有去东莞,本来就是一个县级市,后来就破例成为一个地级市,它的经济非常的分散,每个镇都有自己独立的行政权管理权,所以说镇镇都像农村,农村里面有城市都是这样子的。

东莞城市经济比较发达的就是城区(东城南城,莞城万江)虎门,长安厚街塘下常平,凤岗大朗等等,相对落后的就是一些水乡片区的向红梅望牛墩

生活节奏比较慢,工作机会岗位比较多,当然你想找一些高新科技行业就可以去松山湖,想从事会展酒店管理,可以去厚街去从事毛纺织业服装行业,可以去虎门大朗,所以说你这个东西有很大很难来跟你分析清楚,东港包括大部分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需要慢慢的品位,每个人品位得到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我只能说大概跟你讲一下,有兴趣可以加我wx


东莞人普通话不太好,但是外省人多。东莞现在有地铁了,地铁两头都是火车站。东莞的镇区比较大,每个镇区都有些特色,比如大朗毛衣,虎门服装,大岭山烧鹅濑粉等等。东莞现在对人才引进的福利很多,经常发钱分房子,只要你够资格。东莞图书馆在好几个镇区和城区都有分馆,挺丰富的。东莞人爱吃,光明市场,东城十八碗,各种小吃街,满足你的胃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