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覺得比我的手機有多智能,有多高科技,想請智能的用戶來說說,到底有什麼功能讓你覺得智能,讓你覺得這個功能是以前沒有的


謝邀,題主說到手機,可能正好說到了點子上,我給你一個回答用手機做比喻的。你知道一個智能汽車,為了讓自己活成手機的樣子它要多努力嗎?

如何理解「軟體定義汽車」??

www.zhihu.com圖標

手機可以重啟,汽車剎車系統要是重啟,只能下輩子注意點了,在保持手機沒有的這種安全性的情況下,還要讓它有手機的功能,比如任意安裝軟體功能,隨意升級更新。給你增加一些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的新應用。恩恩,就這些對汽車來講已經非常智能了,就為這些,一個傳統主機廠也需要瀕死好幾次才能真正達到。

汽車這種產品要搞定一個功能要付出的努力是手機完全比不了的,這就是為什麼手機行業來一個成一個,但是汽車行業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

自動駕駛系統經理一枚,有任何自動駕駛問題或者求職指導,歡迎關注,私信我,期待和你的交流。


從行業的廣義上來講,我們把汽車的智能化分化為兩條主線——「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未來這兩個在車上的智能領域一定是會融合同步向前的,但現階段,不管是行業還是消費者都會把這兩款汽車智能化的組成部分分來來討論和研究。

智能,一定是基於需求的探索和實現。這一點是毋容置疑的。

當車主想要聽歌的時候,他的需求是聽歌么?——「因為下班前剛接到了一個緊急的任務,壓力又大了,想聽聽歌放鬆一下」

當車主想要打開空調的時候,他是想要降低車內溫度么?——「因為冬天車窗起霧,需要除霧」。

當車主打開導航去某個目的地,他是想要導航去目的地么?——「有可能只是想要看一下附近哪裡停車場便宜方便」。

這些隱藏在功能指令背後的操作,才是用戶真正的目的。而這些需求在現階段還無法被機器和數據感知,在智能化方面就無法實現用戶真正想要的。

智能,就是先人一步。

冬天的早上,你還在為走到車裡啟動預熱發動機去吹開前風擋的冰雪,你走到車邊的時候發現它已經啟動十分鐘了,前風擋的雪也有融化的跡象,你上車,發現連座椅加熱都已經打開了。——這一起都是因為系統讀取了你的日程記錄,判斷你的出行時間以及外部環境和溫度來實現的功能預判和執行。

再說個具有實際意義的近期比較熱門的使用場景。有一些地區或城市會動態調整交通限行政策,讓一些車主現階段以及長期無法像之前一樣無限制的使用愛車,這就面臨了一個問題,需要換車,如果車輛讀取了相應的新聞資訊,會幫助車主預先完成兩件事情,車輛的一個正常的可以被官方認可的檢測報告,保證在出售的時候可以得到更好的價格;另外會預先採集周邊同款車型的價位,給車主售車的時候提供便捷、保障利益。

連離開的時候都是為車主著想的,這也許就是智能存在的意義,無條件、無限制、全天候的幫助車主解決他的問題並提供幫助。


舉一個例子,廣汽的Aion LX,可以看作一個智能車,供作參考

Aion LX搭載的ADiGO 3.0自動駕駛系統,可實現L3級自動駕駛要求。該系統是基於「高精地圖+高精雷達+Mobileye EyeQ4攝像頭」等軟硬體實現。並且還加入了最新ibooster+ESP9.3制動系統以及駕駛員疲勞監測(DMS)和方向盤脫離預警(HOD)等安全保障。

在日常駕駛中,該系統可提供後車接近預警(RAW)、擁堵低速自動跟車(TJA)、交叉路口橫向交通提醒功能(FCTA)、緊急制動(AEB)和前方碰撞預警(FCW)功能;在泊車過程中提供自動泊車(APA)、停車後開門預警(DOW)、後方橫向交通預警(RCTA)功能。

而在高速駕駛中,該系統則具備全速域跟車(IACC)、車道偏離警告(LDW)、車道保持輔助(LKA)、交通標識識別(TSR)功能。在不具備變道條件時,車輛擁有緊急車道保持輔助(ELK)功能,具備變道條件時,車輛可完成自動變道(ILC),期間有臨車道後方來車預警(LCA)輔助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Aion LX是首個使用中國版高精地圖的車型,定位精度可達到0.2m,可在高速上實時預判前方1公里的路徑。


這是目前普遍採用的自動駕駛分級指標,現在已經出現了L3-L4過度期的自動駕駛車輛,且很多車也已經配備了輔助駕駛功能,例如高速路上的巡航功能、輔助駕駛功能。智能汽車解放了雙手,開車、停車都不再困難,應當說是最智能的體現。


智能語音識別系統

通過語音識別來控制輔助車上各種功能,還能根據不同駕駛者的習慣風格來提出自己一些實用的意見。天窗、音樂、車門鎖、空調等功能可以用語音來控制,它比現在普通的語音識別更加智能化比如能在同時間裡識別多條語音指令。

智行駕駛輔助系統

是在現在駕駛輔助系統的再升級升級了智能感應制動保護系統。不僅能自動加速減速,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還可以識別行人,探測慢速行駛和靜止車輛和行人,感應到馬上要碰撞時提前自動剎車。智能領航輔助系統提升帶來了不少便利性。

面部疲勞識別系統

這套系統可以通過駕駛人面部的表情來分析判斷駕駛員的精神狀態,甚至能從眨眼的頻率來判斷你是否很勞累了,從而預防司機過度勞累造成的疲勞駕駛。有頻繁眨眼症習慣的司機可要小心啦!

科技的發展也會帶動汽車配置的進步,將來我們開的車將會越來越智能化!


文/舟車之利

汽車科技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目前絕大多數的汽車都打出了「智能」的駕駛駕駛系統。對於遙不可及的自動駕駛目前已經在很多地方運用了,但是由於受到各種方面的限制和約束,自動駕駛雖然是耳熟能詳,但是距離普及還是有一定的時間和距離的。汽車的自動駕駛是需要很多「智能」系統構成的,雖然自動駕駛距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但是這些智能的配置卻已經在很多車輛上運用了。

目前越是新款車型,那麼配置的智能化程度越高,而這些配置都是基於自動駕駛基礎之上的,在經過反覆的測試和論證,證明系統確實可靠,而智能化是輔助駕駛的一種,因此不算是自動駕駛,因此可以在實際中運用。那麼汽車智能化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汽車的智能化配置主要有自動泊車系統、自動剎車系統、自適應巡航系統、車道偏離預警/車道偏離糾正系統等幾個系統。不要小看這幾個系統,自動駕駛也是離不開上述幾個系統的。而這些系統不僅僅是構成自動駕駛的一部分,最主要的還是屬於主動安全的一部分。

特別是近幾年對這些系統的運用日益成熟,像自動泊車系統在剛剛推出的時候遇到了不少的問題,所謂的「自動」根本無法實現。而最近幾年BBA是自動泊車系統卻讓很多人耳目一新,很多人可能都無法想像到自動泊車系統居然有如此的強大。

另外就是自適應巡航系統,這套系統是在定速巡航的基礎上改進的。相對於定速巡航,自適應巡航能根據前車或是道路的情況適時的調節車輛的速度,在駕駛過程中不需要太多的人工干涉。而之前的定速巡航則是按照設定的速度向前行駛,即使前車剎車或是停車,車輛也是無法自動減速的,需要人工進行干預。

如果一輛車配置了自動剎車系統、自適應巡航系統、車輛偏離輔助系統等智能化的系統,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駕駛這種車輛基本上能夠解放駕駛員。如果車輛遇到行人或是其他影響安全的事項時,車輛會主動剎車,同時能夠根據前車的速度調整車輛的速度,並且讓車輛始終保持在一條車道內行駛,這也就形成了自動駕駛的雛形。

其實自動駕駛也是源之於這些系統的,當然自動駕駛不僅僅有這些系統,還會配置有其他的系統。而這幾個系統則是自動駕駛的關鍵,也是一個基礎。當然,要完全實現自動駕駛僅僅有這幾個系統是遠遠不夠的,除了系統的配置以外,更需要有非常快的網路數據處理能力,如果網路或是數據發生延遲,那麼則有可能發生電腦系統的指揮延遲,從而導致事故的發生。

汽車智能化的系統囊括了很多,上述的自動泊車、自動剎車、車輛偏離預警/輔助以及自適應巡航等在目前也屬於是智能化。而自動駕駛則是需要各大智能化的組合,只有個模塊的智能化都變強大了,那麼自動駕駛也就實現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