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作为用户购买家庭智能产品,最大的问题是各智能产品不能统一控制,没有联动。有联动的如小米系但是可选择产品太少,质量风格都没有什么可选择的产品。对于更大的系统,全屋照明,空调更是如此。

市场需要有一家具备强大软体能力,硬体设计能力,运营能力的企业来提供接入的智能家居开放系统,让任何产品都能通过标准协议接入系统,控制端各种智能音响,各种智能遥控器,家庭中央控制设备。被控制端的,门锁,音响,灯光,冰箱,窗帘,扫地机器人,热水器,热水壶,洗衣机,洗碗机,地暖,空调,植物浇水等等。

还有家庭视频监控系统,现在的网路摄像设备都要求数据与控制必须走厂家的伺服器,离开厂家的伺服器摄像头各种功能都不能使用。存在严重的用户隐私风险。市场上几乎找不到能够用户自建服务的产品。实际上限制了市场也侵犯了用户隐私和权利。

为什么没有一家企业来做智能控制系统?对于物联网这好比pc机的操作系统。小米/阿里/华为等难道都想成为苹果这样的生态独占者,就没有一家想成为微软来提供开放的windows系统。成功者必然是新的独角兽,占据比pc更广大的物联网市场,成为物联网的领导者。一流企业定标准,这样企业的出现才能推动智能家居的快速落地,给行业带来发展/突破。在智能家居/物联网上不同于pc,关联设备更多,用户需求更加多样,完全不存在pc这样可以统治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开放与包容才是未来。


我觉得这是一个商业思维问题,在商业活动中,盈利是组织者最原始的动力,那么盈利的来源是什么呢? 是产品差价?还是服务?

我们会发现,目前绝大部分的商业活动还是通过产品差价来赚取利润,特别是开展店面销售或做渠道代理的从业者,从工厂低价进货,然后加价卖给消费者,这样赚钱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1、信息差

2、产品流通模式

依赖产品差价盈利的商业模式,就天然喜欢封闭、受保护的产品格局,所以会倾向于自有平台,私有协议。

  • 商人逐利,这没有对与错,每个人都由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财富的自由,这种自由在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情况下,不应该被制度干预
  • 物竞天择,自然法则是通过充分的竞争与「进化」来达到适者生存的结果,也许在这样的竞争中就会出现一个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技术或协议,能更好的解决智能家居的问题

从上述观点来看,我是赞同现在的智能家居商业模式的,但同时我也相信一点,商品将会逐渐进入「零利润」时代,随著社会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扩展,人工智慧的进一步升级, 也许以后我们想要一个商品,只需要随口一句语音指令,机器人就帮我们生产出来了,随便招招手,无人机就把产品送到我们手上了。在工业极度发达的时候,商品销售或许是真的不需要利润的,服务才是我们付费买单的关键。

一旦商品「免费」、服务「收费」的时候,平台的崛起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


那个……我觉得题主想要的是不是这样一套【协议】:不管哪家企业的产品,只要符合这套协议就可以互相联动?

如果「 是」,那已经有了啊……

涂鸦、易微联……

还有开源的:home assistant

比如借助home assistant:打开PLEX看电影的时候,Opple的灯自动进入暗光模式,插在贝纳(涂鸦)插座上的香薰机自动开始喷雾,博联的遥控器自动关闭淘宝某无品牌的电动窗帘并打开美的的空调……

顺带:天猫精灵、小爱、小度等智能音箱和苹果的Siri也可以接入home assistant,从而实现对这些设备的语音控制——你用哪家的都可以,如果用了猫精一段时间觉得不爽就换个小爱,或者在家用小度在外面用Siri控制同一台设备都OK~


开放协议 mqtt

开放系统 home assistant.


因为利益。

我就问题主两个问题:

1、你凭什么以为所有的家电/智能家居品牌都愿意加入这家企业的生态呢?

2、即使所有家电/智能家居品牌都愿意加入,又该如何分配话语权和利益呢?

实际上,正是因为有野心的企业太多,所以业内统一的标准才没有出现。

海尔作为白家电老大,产品线几乎覆盖智能家居范畴内的大部分家电,人家完全可以自建品牌,所以海尔智家出世。而小米这样的科技公司,没有先发优势,但利用小爱音箱和手机做入口和跳板,孵化生态链企业,自家一起玩也是一个好方法。

按照题主「具备强大软体能力,硬体设计能力,运营能力的企业」的标准,市场上恰好有那么一家,华为HiLink听过吧,如果题主的设想真的现实,菊花厂早就一统天下了。


写的真好!

做一套这样的系统出来,应该会大量的烧钱!

这样需要建立膨大的伺服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发!

资本家的游戏。


智能家居我是不指望能互联互通了,所有的厂家都试图把用户圈(quan)在自己的圈(juan)里。

只能从工业/楼宇自动化产品里找解决方案了。


企业有野心是正常的,但是作为企业你觉得凭什么用户得为企业野心买单?

最简单暴力的方式是工信部以保护用户权益(用户没有产品控制权,绑定服务)为出发点,发布行业/产业规范要求家庭iot设备都需要开放控制/互联协议。或者通过约谈等其他方式达到类似目的,很快就能促成物联网行业开放,在2-3年绝大部分产品都能实现任意互联。

正常的发展步骤是有一家核心企业来做,不要把焦点放在行业垄断地位上,差异化竞争。提供技术与服务支持助力产业发展,同时获取核心地位。要求彻底开放,在物联网的任何关联设备服务都能接入系统,不设置任何前置条件。始终遵循开放原则。这样实际上与现在各企业没有实际利益冲突,想做智能音箱的可以接入,想做智能控制系统的可以接入,想做家电的可以接入,想做网路设备的可以接入,想做网路安全的可以接入,不论你是先阶段在行业的那个环节的都可以接入。

不要把物联网的结构想得那么简单。早期的电脑哪里有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概念都没有。跟现在的物联网何其相似,这家核心企业要做的是构建物联网操作系统。

1、你凭什么以为所有的家电/智能家居品牌都愿意加入这家企业的生态呢?

有野心的不是全部企业,野心也不代表能实现,家电行业老大不愿意接入,老二不愿意接入,老三难道还没有接入的机会?集团企业不接入总有卖单品的企业吧?随著这些企业的接入并被用户接受,你说老大老二是选择接入还是被用户淘汰?

核心企业给关联企业解决了系统性问题,具备用户群,具备发展潜力,没有直接利益冲突为甚么不接入?

2、即使所有家电/智能家居品牌都愿意加入,又该如何分配话语权和利益呢?

相信99%的企业都没能力没兴趣去做操作系统。完全开放平台对现有的关联企业而言没有利益与话语权的冲突,大家都是平等接入。利益考产品/服务来获取。

补充:

物联网没有一个底层操作系统,如何智能控制,如何产品升级迭代。假如没有操作系统你想想电脑会是什么样子?野心对99%的企业都只是想想,更关心的盈利与生存。


小米的米家一开始就是开放的,结果没人乐意一起玩儿,他只好自己扶持自己的生态链企业,传统家电企业还在自立山头!

推荐题主去MIOT开发者网站看一下,注册一下,就可以拿到米家的IOT模块可以极其方便的把自家的产品接入米家,可惜大厂很少愿意这样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