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首先对提问者作为新势力从业者提出此问题表示不解。类似的提问在知乎上屡见不鲜,似乎有意要将中国造车新势力的生态与中国手机界的生态同化——在发布会上互相吊打友商,加紧拉拢粉丝,最后碾死对手。提出此类问题的提问者我表示恶臭,一副隔岸观火且还觉得火烧得旺的样子。

这些提问者从未考虑现在的造车新势力的发展环境有多恶劣。当年华米OV等入场造手机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概念创新,政策扶持这些与现今造车新势力相同暂且不说,关键当时旧世代的巨头如NOKIA,SONY&ERICSSON等正在退坡,且智能手机行业兴新市场空白,手机业界的粉丝生态又已逐步形成,手机不再闭门研发而是紧跟消费者需求,华米OV这些手机界新势力与旧势力开始呈现优胜劣汰的关系,旧势力即使大象翻身造新产品也会因为创新力不足导致不适宜市场需求而难以撼动新势力吞噬市场的步伐,宏观上当时中国经济正在发力且人才红利凸显,一切的客观与主观因素都在推动当时的手机新势力发展,造就了现今这些手机厂商资金储备与技术储备雄厚的现状,生态形成的友商吊打以及谁会胜出的各种分析对手机厂商来说简直就是补充剂,不但为自己提供了新的研发方向还提升了知名度。

现今的造车新势力生态哪如当年手机生态那般清爽,宏观上国家经济增速正在减缓,人才红利弱化,疫情又给本就雪上加霜的汽车行业带来一击暴雷,且新势力因为强行上马导致许多技术还未成型就变为了产品,出现里程焦虑,安全隐患,充能过慢等一系列问题,根本不能与旧产品形成如智能手机制造之初一般优胜劣汰的关系,同时大背景的萎靡反而让许多旧势力轻装上阵用心研发新能源产品,且旧势力因为长期积累,不管是技术还是资金都要比新势力强大很多,其造出的新能源产品一经推出便可对新势力产品造成打击,并且这种打击还带有一种降维。

就算撇去造车旧势力不谈,新势力前面早已横亘两座大山——比亚迪&TESLA。这两座大山与其说是新势力造车公司,不如说是新兴产业聚合体。别说比亚迪不是新势力,早在09年我买人生第一台智能手机M8的时候,比亚迪就已经酝酿进入造车领域,当时非常不解,一个造电池的厂家如何会选择一个如此大投入的领域,但是现在再看,创始人王传福先生对电动汽车领域早有布局,对自家电池技术研发也是有绝对的自信,即使初始阶段造汽油车也是为了日后有出色的电动汽车产品做技术与工艺积累,从旗下电动公交销往各国,到大众高官驾驶比亚迪唐DM超速都是佐证。加上比亚迪在手机制造,显卡制造,城市轨道交通制造,口罩制造等多领域也都处于领先地位,造血能力之强技术积累之厚重足以让比亚迪成为横亘在造车新势力前的大山之一。

熟悉埃隆马斯克的人都知道他手中有众多产业:「美国支付宝」PayPal,制造大推力高载重可回收火箭的SpaceX,正在酝酿的真空高速列车等等,拥有金融服务产业以及如此多高能科技产业的埃隆马斯克要创造Tesla可以说顺理成章轻而易举。加上现今中国政府扶持已经后续PayPal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只要Tesla不再有耍猴闹剧,只会在中国市场发展越来越好成为造车新势力面前又一座大山。

写完如此多论证,我只想说,对于新造车势力谁会胜出的问题实在不宜拿出来再讨论,这并不益于现今新势力的发展,现阶段的互相碾压相信只会落得同归于尽的下场,不如多做技术交流,潜心研发,待有技术上的突破后再寻求差异化竞争,才是好道路。


这三家里面我更看好蔚来 但是长远来讲我对这些没有自己核心技术全靠买买买的新势力都不太看好


比亚迪特斯拉理想


小鹏和蔚来是有可能的,从资金到研发再到销量这两家企业比威马强太多了。


不知道谁会笑到最后,但是蔚来一定笑的最甜。

蔚来今年二季度财报显示毛利润已经转正了,且有百亿现金流。同是ec6 也卖的挺好的。又有了地方政府加持


这提问就是再拉仇恨呢。答案就是:都会笑到最后。中国市场够大,各自在各自的细分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就好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