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 黑色字是用0.7的中性笔写的,蓝色字是用钢笔写的。

我想练下钢笔字,所以最近在临摹灵飞经。不过我是零基础,现在大概是每天半小时左右练了二十几天了,我感觉写著也没多大长进也没领悟到什么。之前用中性笔写还好,今天用钢笔写了下,感觉墨水会在纸上渗开,这是什么原因呢?希望有经验人士分享下怎么练好钢笔字呀


谢邀

对钢笔字不是特别了解,说几点心得吧

首先,看你临帖还是比较认真的,比一般人要好,结构笔画也能有一定的理解。但细节部分可能没有太注意。看诚字,之字存字,尤其在转折部分,每一个都不太一样。针对这点——tip1:每临完帖,一定要回看,把自己写的和帖子对比起来,一个字一个字的对比,一个笔画一个笔画的对比,可以的话,用红笔标记写的好的笔画,以及觉得不好的笔画,下一次临写的时候就可以留意一下

其次,关于你说的墨水会渗开的问题,有可能有两点原因,一是纸的因素。纸张不好,墨水确实会洇开。另一种原因可能是行笔的速度过慢导致的。

下面tip2:可以搜索一下欧阳中石先生点评学生作业的视频,尽管是毛笔书法的教学视频,但对学习硬笔书法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

tip plus:临帖前要先读帖,不要一上来就著手临写。读帖就要对字形和笔画进行解构,做到临帖前的胸中有数。然后临完再回到tip1,这样临帖的效果才会明显

答得很乱,见谅


墨水渗开可能跟纸有关,也可能与墨水有关,钢笔练字常见的一个问题。

看你写的灵飞经,应该有一些基础,至于钢笔,如果墨水跟纸不适配的话,我建议还是换回中性笔练字。

在笔画形态方面,中性笔其实不输钢笔,主要看各人控笔能力;在细节表现方面,一块钱买的笔芯远超市面上的普通钢笔,估计一些上档次的钢笔配上好墨水才赶得上中性笔的细节。

练字tip方面,你问的比较宽泛,可讲的就多了,可以自己搜一搜,有许多很好的回答的。不用全信,看的多了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就很好。临贴永远是最好的进步方式。
很多人问我如果想把手头的硬笔字写好看如何训练,怎样选帖。我认为选帖还是要「取法乎上」,比如像这样,想练行书的可以从二王圣教序入手,有条件的买一把钢笔,没条件的就像我这样拿中性笔,对照古帖一行一行,一个字一个字临摹,体会结构安排。对于有条件选择钢笔的,建议不要用普通学生钢笔,去买英雄牌二十左右价位的钢笔,质量比较好。


谢邀!

正好我公众号有分析,怎么用钢笔临摹灵飞经

首先要明确,毛笔写的灵飞经,你用钢笔去临摹,肯定不能写的一模一样的。重点是要抓住字的精髓,用钢笔的笔画写出来。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怎么用钢笔去临摹毛笔字帖

如何用钢笔临摹毛笔字贴?

明确这点以后,就容易很多

拿「行」举个 ,我不复制了,直接点进去看比较完整

「灵飞经」 | 「行」

如果觉得有道理,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里面有更多灵飞经的分析,也有一些关于书法知识的普及,希望你越写越好!


写得真好,不过没味道。感觉字是活的,有生命的,所谓见字如面,字如其人。

字有通行规则,您的这字清晰工整易识别,只是看不出写字之人心情性情,看不出男女老少。

不建议一字重复书写,也不建议只用中性笔,美工笔,毛笔都可以写,废旧报纸,列印纸,甚至卫生纸都可以尝试。我无聊时候就这么玩,自娱自乐呗,下面一幅是卫生纸上临摹领袖的,一幅是自己写在快递单子上的

http://weixin.qq.com/q/FnV5M_7lY1waeT755VkA (二维码自动识别)


谢邀!

第二次编辑:在回答完题主的问题之后,我决定开专栏,因为在编辑答案时发现:这些内容实际上是所有练习硬笔书法的练习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先就题主所提供图片具体分析一下。题主能够在零基础的情况下每天临习半小时,其实已经是可贵之处了。而以目前图片所显示,题主并非是一无所获,而是被眼前一些不如意的表现所打击了,题主尽力的在用硬笔模拟《灵飞经》的笔画形态,但是却没有收到较好的效果,这就是题主之所以认为自己一无所获的原因。实际上,这证明了题主是在认真的学习,这种态度是非常可贵的,是获得进步取得成就的基石,而且目前呈现的效果,也并不是特别的差。而如果想知道自己到底学会了多少,可以试著离帖书写,再加以比较。而用硬笔模拟软笔的表现效果是否合适,在下文会有探讨。

中性笔的笔芯带有油性,而墨水是水性,纸是植物纤维制造的,更易导水,墨水下渗得更快更深,洇散开的面积也更广,与虹吸作用同理,著纸后就会出现题主看到的效果。如果书写速度降低,钢笔下墨量加大,这种效果应该会更明显。

题主使用的是较细的中性笔笔芯,在模拟《灵飞经》笔画形态时会比较吃力,硬笔书法线条的粗细维度由硬笔笔头的直径决定,直径越大,所能书写的线条越粗,反之越细。所以建议使用较粗的中性笔比如0.7的笔头练习。

第一次编辑:

题主所问应该是怎样写好硬笔字,只是,还需要注意如何熟练的用好特定的材料:钢笔。

实际上硬笔书法与软笔书法是有很大的关联的,虽然材料变换了,但我们的手中或多或少的还保留著许多毛笔时代的运笔记忆,不一定是实际使用过毛笔才能留下软笔时代的记忆,当你接受了中国软笔书法的美感,并且对拥有表现这种美感的能力心向往之的时候,你就会在心中思索,或者通过对线条书写的感知来获得软笔书写经验,(其实这就是我们临摹字帖时的一个过程,读帖的一部分。)而当我们再次拿起硬笔的时候,还是会受到这种经验的影响,会将软笔书写经验转移到硬笔的书写中来。

所以现在许多致力于硬笔书法教育的同仁在呼吁:硬笔也是有笔法的!其实从以上角度来理解,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只是在日常书写中硬笔的主要价值是辨识与书写的便捷,自然其余审美以及与之息息息相关的运笔技法则会被不同程度的忽视!在潜意识中将他过于简单化了;另外,也因为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对中国的传统书法感兴趣,那么这一部分人就很难通过上诉途径获得相关的书写经验与审美经验,不知道存在,更不用谈运用了!

所以写好硬笔的tip,其实都在写好软笔的tip里面,也就是说写好软笔的技巧里包含著写好硬笔的技巧。

硬笔书法与软笔书法的区别:其实就是因为材料不同而导致了硬笔与软笔两种书法的不同面貌。软笔蓄墨量大,能在许多不同材料上书写,特别是使用宣纸与不同的墨汁与水量搭配,能够表现出无穷的变化,这也是软笔书法之所以拥有巨大艺术魅力的原因。而且在毛笔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地改良材料与制作方法,使它具有了丰富的变现能力,从而为软笔书法的丰富多彩提供了硬体上的支持。

这些都是硬笔书法所不及的。

而硬笔书法的表现力受制于材料,明显要弱于软笔书法。硬笔书法不能表现如同软笔书法一样丰富的线条质感,所能展现的艺术感染力远低于软笔书法,但硬笔书法也正是去掉了那些繁芜才显得如此便捷,便捷就是它的生命力,是它之所以存在于拥有漫长软笔使用经验的中国,并且取而代之使软笔在日常使用中退居第二的原因。

但是虽然硬笔书法不能够表现如同软笔书法一样丰富的线条质感,可是软笔书法中的空间与简单的线形硬笔书法都能够表现。

比如怀素的《自叙帖》,用小篆的笔法写狂草,弱化了线条粗细的变化,但是却得到了如同疾光闪电的线条速度感,以及空间与字形结构上的自由,展现了精彩的书写画面。这其实在硬笔书法的表现力展开这一块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如果想运用线条粗细,形状,与质感变化较为单一的硬笔线条来写书法,可以更多的朝著空间造型的方向去表现。

在硬笔的日常书写中,如果过多的去追求书写的细节,比如回笔之类的需要将书写速度慢下来的技巧,就会大大降低硬笔书写的便捷性,这其实是在削弱硬笔便捷性这一生命力的源头,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而实际上,当我们日常书写时如果还在追求这些用笔细节的话,我们还是会主动地放弃这个导向,因为在实际的书写中并没有充足的时间给我们去雕琢那些用笔细节,这种书写的更精致的目标导向会被更便捷,更流畅的目标所替代。

这当然是明智的,因为就算你用心的去处理细节,但是在我们观赏硬笔书法作品时,空间上的视觉冲击已经大于了线条形状给我们带来的视觉感受;在我们看日常的硬笔书迹时,则更关注它的可辨识度,而是否美观已经退居第二,有时平易直白的书写,倒是能更清楚的传达意思,所以就算你用艺术价值特别高的狂草来书写,奈何不能清楚地传达意思,在日常实用情境下,并不受欢迎。


谢邀。钢笔字了解不多,简单说几点想法。1、钢笔字还是以注重结构为主,建议多学古帖,不过古帖是毛笔字,要注意之间的区别。2、规整在书法里不是个褒义词。3、毕竟是硬笔,起笔、收笔可稍微弱化下,不要太刻意,否则字容易生硬,写字还是要有圆的感觉。


谢邀,可是我只会毛笔,硬笔不懂,钢笔字写成你这样子,我觉的已经很好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