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太多,誘惑太多,選擇太多,自然失去方向。當你只有一條路可走,你還會失去方向嗎?


我還以為題目問的是方向感,大家理解的都是人生方向啊…


現代人的誘惑太多,很容易迷失自己


說得好像古代人人生方向很堅定一樣。

要不咱把現代白領的人生方向跟古代流民奴隸比一比看看?

你之所以覺得古代人志向堅定,那是因為你選擇的比較物是古代儒士和現代普通人。

合著古代那99.99%的奴隸,長工,流民,佃戶都不算人。

比之在思考下一頓飯有沒有的古代人,現代人志向不堅定嗎?

真要跟儒士比,按人口比例看,你去北大清華找找老教授,去中科院找幾個院士,哪個志向差了?

厚古薄今,無趣。


因為發明了導航。


因為現今社會,個人價值跟社會價值或市場價值脫節,大家分道揚鑣。

上世紀五十年代,男人只要人品好,所有公司都請你,所有上司都喜歡你,所以很容易工作上有點成績。而且只要人品好,無數女孩子喜歡你。

所以,修德修身,是有很大的社會價值。

但現在卻不是,所以我們便會沒有信心,不敢堅持自己。

正如一個數學好的人,他想當數學老師,但如果現在社會風氣,個個打籃球,個個夢想打CBA,NBA,而看到姚明名成利就,而一個普通數學老師,沒錢沒地位,甚至沒有女孩子喜歡他,他會很容易懷疑自己,是不是學習打籃球比較好?


我認為方向是個大概念,裡邊有許多小概念,按照本人目前的經驗和學識所限,私以為方向有自我方向和大我方向。

並且,方向的選擇還依賴或者產生於社會,亦或是國家、社會的大背景。出生於和平時代,或者說出生於改革發展大背景下的我們,追求人生的方向更多是參照於自己,多為詢問自己想要什麼,是一種內在的,內觀的願望。當一個人對本我的意識感不強,對自己所想所望的意識不強時,其對外投射出來的方向感就會顯得雜亂無章,也就是貼主說的沒有方向感。因為此階段的社會發展逐漸成熟和完善,每個人只需要做好本職工作,然後用大量的時間來發掘自我,然而發掘自我的過程又是一個耗時間,且並不一定找到答案的過程,有可能就會活的茫茫然。

相比之下,為何上一代人活的有血有肉,我覺得或許適逢亂世,對自我來說,在一個動蕩的時代,想亂七八糟的幹嘛,當務之急就是要努力為國家做貢獻,爭取國家獨立和富強。此時的方向更顯得出是大我的方向,因為與國家當務之急併流,自我方向則退居第二位。來自外在的壓力會讓方向更為明確。

一句話概括,沒有外在壓力,人反而迷失了自己,閑得發慌唄。

不過,我和貼主一樣,一直在尋找方向,或者說活著的意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