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說國內的輪轂廠家,有沒有嚴格的監管機構?說實話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講,國產輪轂比進口輪轂價格便宜一半,主觀上就覺得不怎麼靠譜。畢竟關乎到安全,不知各位是怎麼看待的?


如果預算充足,誰不想來套帥掉渣的BBS啊!可是畢竟褲兜決定腦袋,還是要看菜下飯。

最近神迷溜溜哥的天津「相聲」,咱溜溜哥說了,Artka這輪轂,沒毛病。

YYP那台BRZ不是也用的Artka旋壓輪轂嘛,下賽道走街都沒啥問題,性能向一線大廠看齊,只不過沒有大品牌的知名度罷了,但是考慮到價格,性價比還是蠻高的。

包括另一個國產品牌雅泛迪,如果不是太講究品牌調性的人,都算是性價比不錯的選擇,畢竟都是經歷重重檢測把關的,只要是不瞎造,安全性能還是有保障的。

貼了幾個鏈接,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Artka輪轂整個生產和檢驗流程,順便學些輪轂知識。

無敵汽車網:遊走ARTKA工廠 溯源傳說中的旋壓高品質?

mp.weixin.qq.com圖標我的輪轂升級歷程?

mp.weixin.qq.com圖標從買菜車到性能車,只差一個輪轂的距離?

mp.weixin.qq.com圖標

作為ARTKA YA106輪轂的消費者,主動來答一波。

要看輪轂的好壞,目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調研一下生產企業的實力和規模。

這個不多說了,自己百度一下,ARTKA什麼背景什麼實力都就明白了。

企業背景和實力,基本是產品的質量保障之一,我基本是看了企業實力後,二話不說,就買了。

為啥?

因為目前國內有實力,有背景的輪轂生產商,基本都還是在走代工的路子,沒幾個重視自有品牌的建設。

為啥?

還不是國內改裝還在初級階段。且法律法規還不夠成熟,包容度太低!

原廠17寸輪轂,改裝只允許改17寸,大了,小了,都不允許,所以在不違規的前提下,17改17,帶來的只有輪轂樣式的改變和重量的改變,收益不大!況且,大多數人改輪轂,都是沖著好看去的,要麼改大一號,要麼選好看的,在乎輪轂重量的沒幾個!

而ARTKA的優勢,目前我感覺主要還是旋壓技術優勢(並非自身絕對的技術優勢,相對於市場上其他國內品牌來說)。

這塊目前來說,同類競品不多,ARTKA在市場上,被越來越多懂車的人所認可。這才是ARTKA最可期的地方,畢竟隨著國內改裝的越來越成熟,ARTKA的認可度會越來越高,自有品牌布局早的好處就是,未來可能會成為國內改裝輪轂的一線品牌。

現在來回答一下題主問的「國產輪轂比進口輪轂價格便宜一半」

這個問題問的也是有問題的,因為要看是什麼製造工藝的輪轂。

高端鍛造,肯定是國外品牌有絕對優勢,BBS,RAYS,OZ 等等,這些不必多說,技術實力擺在那。國內品牌還沒有能匹敵的,這是技術差距。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同技術下的鍛造輪轂,我們比人家便宜一半,就算有,肯定技術上比不過。

旋壓輪轂,ARTKA主打旋壓,跟國外一線的旋壓對比,差距不大,還便宜,這就是ARTKA的優勢。但是旋壓這塊主流的設計還是國外一線品牌有優勢,我們國內的,基本在走複製已經經過市場驗證的,成熟的旋壓樣式,風險低,質量可靠,大眾接受度高。設計上,還在摸索階段。

鑄造輪轂,這是國產輪轂的優勢所在,畢竟世界工廠,了解一下就知道大多數品牌的鑄造輪轂都是我國企業代工,鑄造輪轂技術比較成熟,適合批量化生產,當然就比較適合交給國內企業來做,降低成本。同樣的技術和質量前提下,國產鑄造輪轂和進口鑄造輪轂沒有太大差異了,單純看價格的話,進口鑄造輪轂比國產鑄造輪轂貴,可能貴在運費上了吧。


artka輪轂是國內正規的自主輪轂品牌,產品是經過多項測試認證的,任何輪轂都有一個物理承受極限,就算是日本BBS、RAYS的鍛造系列,開車沒有避讓行車的習慣,也會變形斷裂,而artka使用下來,是比較對得起這個價格的,有幸參觀過他們在溫嶺的工廠,國內製作輪轂的工廠,他家絕對是最專業的,多種專業設備,從生產到測試應有盡有,如果有意向的話還是值得考慮的。


買嘛,符合國標就沒問題哈哈。

旋壓901挺好看的


做為ya903的用戶,用了快一年沒啥問題,不要瞎開就行


很多國外大牌輪轂其實就是國內代工的哦!還有主機廠配套的輪轂。其實只要是正規大廠出品的,都可以放心作用,artka是浙江躍嶺的品牌,躍嶺國內專業輪轂大廠,技術實力沒的話說

進口輪轂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品牌價值、稅、運費。其實國產輪轂技術上不遜色於國外大牌多少,弱的是設計和品牌力,大部分還是「借鑒」款式,品牌也沒有做起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