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美国发布会那天在官网就下单了i7+512G的套餐,16k那个。后来在9号退了,改成i7+256G的分期套餐了。准备以后空间不足了就插个大容量、速度快、寿命长的TF卡,求推荐~

以前买过Surface RT,用过2年,后来公司配了ThinkPad了,也就淘汰掉了。目前在用的是Macbook Pro 2016款 13寸带Bar丐版,Mac系统的确很容易上手,屏幕细腻、颜色逼真,特别是触摸板的手感是我用过最好的了,这台Macbook Pro用了2年多,从来没接过滑鼠,全程用触摸板操作,无论是在定位、手势、按压手感等方面是其他笔记本无法比拟的,包括Surface Pro 7。但由于CPU和内存性能并不能满足我的工作需求,加上我平时有部分操作只能用Windows系统执行,综合考虑还是准备换个Windows笔记本了,看来看去还是Surface最适合我。由于最早使用过初代Surface RT,对于ARM架构的笔记本还是有点了解的,并没有盲目追求基于ARM架构的Surface Pro X,虽然X在设计上有很多合理之处,例如:可以自行更换的SSD、窄边框、圆角设计、LTE支持、笔仓等等。

然后一直等啊等啊,直到11月3日收到了发货通知,预计11月5号到货。5号那天早上蹲点快递小哥第一时间拿到了苦等将近一个月的Surface Pro 7。


下面是开箱照

主机+键盘+笔

Alcantara 亮铂金键盘盖

手感很好

65W电源适配器

启动!

有个喷漆凸点

看了贴吧吧友的开箱翻车贴,我拿著放大镜仔细检查了全身,只找到一个极其细小的喷漆凸点,掉漆什么的都没有发现,算是运气不错了。

顺手测了个内置SSD的性能

先说下网友关注的几个槽点

1.闪屏。系统会根据环境光的变化自动调节屏幕亮度,但这个过程非常不自然,会出现屏幕亮度忽然变化几个档次的感觉,这一点比Mac做的差很多,应该是软体逻辑的问题,希望微软日后能够通过更新改善。临时解决办法就是通过Windows商店里面的「因特尔显卡控制中心」软体来关闭「显示器节能」

2.屎黄屏。我的屏幕并没有翻车变成屎黄屏,看吧友说可能是驱动问题导致的。

3.屏幕边缘缝隙大。我也没有遇到,严丝合缝的。

4.掉漆。我没有看到

5.喷漆凸点。有一个极小的。

6.发热。我是i7的,重负载风扇会自动打开,噪音也不大,热量控制的很不错,并没有出现烫jio的情况。


说一下优点

1.Windows生态环境,软体众多。

2.触控屏,二合一本,适合各种不同环境下使用。

3.触控笔,记笔记,画草图非常方便,顶部橡皮擦和按钮很符合使用逻辑。还可以用来翻页ppt。

4.磁吸充电口,不会被一jio带走。

5.键盘手感比Macbook Pro好

6.铰链非常稳固,角度开合大。

7.Hello人脸登录速度飞快。Mac的逻辑是必须先输入密码才能使用Touch ID,而且长时间不登陆还要再次输入密码。Windows可以单纯使用人脸来登录。

说一下缺点

1.无法自行更换SSD,SSD焊死在主板上了。

2.触摸板小,而且按压的力度需要很大才能触发,虽然轻点也能单击,但多了个按压我不知道可以用于什么使用情况。我个人非常系统Apple的触摸板,轻点没反应,按压才是单击,而且还有震动反馈模拟按压操作,最重要的是按压并不需要非常用力。而Surface这个键盘按压不仅需要很大的力,而且声音还很大。如果有人可以教教我怎么使用Type Cover的触摸板那就太好了。

3.笔有2个按钮,一个在握笔处,一个在顶部橡皮擦处,2个按压都需要很大的力气且会发出很大的声音。侧键按住再点击屏幕相当于滑鼠右键,但按这个键需要太多的力气而且不好掌握,往往会很累。

4.屏幕亮度自动调节非常生硬,Apple给人的调节间隔是+1,Surface感觉是+10,细节处理不好。

5.i7款没有维修计划,i5好像有,不明白为什么,以后要是碎屏了只能自己掏钱修了。


常规更新,还算有诚意,值的入手,主力机推荐i7 256版本。与上代相比,增加了type-c口,更新了10代CPU。最良心的是增加了两个配置,选购决策更加平滑。模具已经非常成熟,颜值、续航、散热都不错。黑色款有掉漆现象,选购时做好心理准备。

Pro7 i7 16G 256版本到手,和pro6除了C口有区别,其它完全一样...

Type-c口不支持雷电3,但从Surface go和surface book2 来看,应该是支持充电的。算是一个顺应用户意见的改进吧。雷电3没用过,不评论。

从定价上来说,还是很有诚意的。许多人喷4G内存起跳,莫名其妙,配置低起价就低而已,而且多了i7 16g 256版本,上一个这个版本还是Surface pro4了。价格仅11888,非常良心了。如果配合学生优惠,一万多就能拿下单机。当年pro4上市一年后该版本二手价格还在9000左右,十分坚挺,搞的我都想直接下单一台了,但是卡在忘了学生邮箱的密码上了,改天淘宝一个...

另外科普下选购时的固态硬碟选择,SSD容量越大,读取存储速度越快。不过其实128G以上日常使用差别不大。

与前代配件兼容性很好。变化不大意味著还兼容之前的键盘、扩展坞等配件,觉得还是不错的,我在宿舍、家、办公室各有一套dock和视频扩展线配件,如果大变肯定就没用了...已经适应了万年大黑边框,平时当主机用的。讲道理与便携键盘还是很搭的。神烦某些要创新党,好像创新以换壳为本一样,他们要的创新只是换壳而已。功能性的东西模具稳定是最好的。

标称续航下降是因为测试标准变化了,实际续航较前代应该是不变或者略有增加的,毕竟新一代CPU。

黑色款有掉漆现象,选购时做好心理准备。Pro6的黑色版本确实很好看,不过我使用了10个月,期间基本是当台式主机放在桌子上,支架和平板下端掉漆了,算轻微掉漆吧,不过也很碍眼,之前用的N台银色款则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至于网上众说纷纭的品控,我个人对Surface的品控是满意的。自认为不是一个数码小白,我用的这么多台机器,没怎么遇到过。也可能是漏光我无所谓吧。偶尔卡一下知道是自己开的东西太多了,散热降频了之类的。电池衰减只要不过分就是正常的(自认为)。网上这些质疑品控的声音,可能就是幸存者效应吧,出了问题才有发声的愿望。

我自己用了有不下十台surface机器了,闲鱼过手了有四五十台吧,以及过手了几十台全新book2(有时候同代机器会换,即使同配置也会出了再买一台,因为17年做了一年多闲鱼,现在不做了)。这些机器中只有一台二手机出手一周触摸失灵,售后解决;一台book2蓝屏,换新解决。总的来说我觉得故障率不算高吧,当然可能和我心态有关系,碰的多了,再加上比较了解。出了问题不会炸毛,会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各代系统镜像都有...),解决不了确认问题就找售后。我现在已经不折腾机器了,不过在业余做一个Surface配件,最后带私货。

自用主力机Surface Pro 6

最后的最后,如果是Surface Pro6及之前的用户可以考虑这款微软转Type-c快充线,哈哈,移动办公,出差旅行的首选电源!Pro 7也可以用,但是C口充电更直接。

微软Surface转接type-c磁吸PD诱骗器connect线pro6/5/4book2goUSB-淘宝网?

item.taobao.com


昨天入手SP7-i5-256G版本简单说下主观使用感受,后面看情况逐步更新。

先说下场景:平时工作80%在Office,各种IM上完成,20%时间做轻度前后端开发,经常需要进行网银操作。过去4年工作主力机2013 Early MBP定制版i7+16G+GT650M独显+500GSSD,装bootcamp跑双系统。2012年因为项目原因用过一年的RT版Surface。

更新二:2020年5月6日。服役了大半年补充几个槽点吧。总的来说我还是满意的,还是我之前回复说过的,如果你不差这一万块钱,愿意用他当你平时工作的备机,我还是非常推荐的(尤其需要经常打开网银、证书类应用的人。。。)。

考虑看这个回复大部分是考虑购机的,说几个我觉得我个人不喜欢的点:

  1. 【移动办公】背后的折叠支架+键盘太不适合在飞机和高铁的小桌板上用了,每次要调整很久才能勉勉,强强找到一个合适的姿势。凑合著用,生产力完全谈不上,各种失灵,包括并不限于:滑鼠箭头丢失、滑鼠无法拖动等等。
  2. 【烫】使用高性能,并运行3D游戏的时候会很烫。春节+疫情宅家的头两个月一共肝了200多个小时的FM2019完整版,30分钟后会滚烫且会经常性死机,掉电也很快。
  3. 【移动办公】背后的折叠支架+键盘太太太太太不适合在飞机和高铁的小桌板上用了,每次要调整很久才能勉勉强强找到一个合适的姿势。我最后只能把内胆包垫在小桌板上,感觉很蠢。
  4. 【触控笔】用的很少,但是没有又觉得缺点什么。大部分时候还是用来当作屏幕触控笔。写字的体验还是比高质量的纸笔差太远了。另外本来希望笔可以用来替代幻灯播放的笔,但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非常尴尬,还是老老实实用我原来的幻灯笔吧。而且这个笔的只能牢固的吸附在屏幕的左边,右边因为有各种介面,吸力很差,取用对我这种强迫症来说很不顺手。
  5. 【其他】

    黑色金属背面磕碰很容易掉漆,type cover非常容易脏,笔会遗落在书包里的各种角落每次拿出来找半天。


更新一:一周高强度使用后简单体验

过去一周80%的工作移动到SP7上完成,更新一下体验:

0. 简单说:如果有良好的Win10系统使用习惯可胜任我个人现在80%工作、加键盘卖7000块钱以内我会更开心。

1. 多开应用:i5, 8G版本非常不适合同时多开应用运行,而且并不认为i7, 16G版本会有多大提升。用surface的时候最好还是要调整一下使用习惯,能少开应用就少开。

如果你平时已经习惯了多开应用作为主力机工作,建议不要再往下看,直接去买高配定制版MBP。

下图是我今天上午正常工作时候的状态,第二个PPT做到30页的时候严重卡顿了:

开了两个PPT文件,同时打开了iSlide插件,Edge用的是chromium内核的。

2. 散热。昨天放内胆包里充电的时候没关机,想起来掏出来的时候后背快可以煎蛋了。。。

3. Win10下的效率工具:

平时常用的工具效率类应用,在Mac上基本都有相应可以替代的产品,下面是我自己平时的一些喜好,要注意的是很多针对windows的效率工具都是基于桌面的,在surface下不一定能用或者好用。有机会再专门写一下Surface下的软体和效率工具:

  • 窗口调节工具:Mac Moom -&> Win PowerToys
  • 应用快速跳转:Mac Alfred -&> Win 自带搜索 + Wox。单纯看中启动器工作的话,自带搜索够用。
  • Markdown: Mac MWeb -&> Win Typora
  • 截图:Mac Jietu -&> Win自带截图
  • 键盘映射调整:Mac自带 -&> Win SharpKeys (我个人习惯把CapsLock和Ctrl键换一下位置)
  • 脑图:Mac MindNode -&> Win XMind (我从来都没有喜欢过XMind, 更喜欢MindNode的简洁快速)
  • Sketch: Mac Sketch -&> Win 无 。和猜的一样,Lunacy也就只能应急凑活看一眼,真想修改完全卡的拖不动。

以下是最早的评论。


TLDR; 很好的笔电替代品,对靠office吃饭移动办公多于坐班且不差这一万块钱的人来说值得拥有。EDC只背一台surface基本可以作为笔电的替代品,但是感觉还是得再多背一台iPadMini或者kindle。

0. 综合体验:

  • 电池:3个小时掉电20%左右 - 1小时正常软体使用设置 + 1小时游戏(FM2019)+ 1部30分钟美剧。只工作的话待机时间应该可以更长一点。
  • 重量:和古董surface rt差不多,现在包里最重的东西是紫米10号充电宝。。。
  • 屏幕:Win10字体依然垃圾。还没做字体优化,但是很细腻。
  1. 工作:
  • Office2019对比MacOffice流畅很多。当然主要是MacOffice优化做的还是不行,iPad版office就不多说了,基本和摆设没有区别,只能临时拿来做个viewer。
  • windows terminal + wsl + visual studio code现在很方便了,不用再折腾第三方工具。没有做深度开发,临时做个小活改个东西应该没什么问题。
  • Edge Canary很好用,我现在MBP上基本也以这个为主浏览器。不过不能同步插件,可能因为插件都是chrome store安的,surface上又从新安了一遍。
  • 试了一下Lunacy,10M左右Sketch文件可以打开,非常慢。不过现在移动主要是还是以演示为主,基本都用蓝湖解决了,如果临时需要打开文件看一下可以将近一下。

2. 娱乐:

  • 视频:自己基本不怎么下电影,平时都是视频网站及app解决。播了一下油管4K,很流畅CPU占用率不高。
  • 游戏:大游戏没时间玩,安了FM2019 Touch开了5万人的资料库。低解析度下正常游戏进度和比赛流畅度都可以接受,比我在MBP2013上玩完全版要流畅很多(但是Mac版FM似乎在MBP2013下有bug, 比赛经常无厘头的花屏)。玩10分钟后会很烫。
  • 阅读:网页流量和PDF文档肯定体验是很好的,但还是重了,举10分钟就会累。看书的话还是继续用kindle吧,安了个windows版kindle app,体验只能用令人发指形容。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没啥追求「的学药的研究生,所以对电脑是没啥研究的,当时本科毕业的时候要用到一些性能要求较高的软体但笔记本承受不起,所以表面被迫实则狂喜的换了一台台式电脑(所以我是有主力机的!),那个时候对电脑的各个配件有了点基本的了解。算是一个刚关注电脑时间不久的半小白吧。后来因为15年用的游戏本的暴毙(硬碟坏了)加上其年久失修快达到伊拉克战损成色了所以我选择购入一款新的移动设备作为辅助机器,当时第一想法就是打算换更轻的设备,主要就是要便携,性能不是非常尴尬的就行。自己看上了苏菲破7,同时也纠结过一段时间的MBP和iPad pro。最后在朋友那里体验了以下苏菲之后决定还是购入这台」二合一「的电脑。

配置是I5,8+128G的版本,买来到现在两个多月了,同时下单的还有原装键盘和笔。先说结论,作为一个学习非计算机相关学科的普通人,主观上来说我非常喜欢这款产品,我在使用过程当中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也没遇到过什么死机蓝屏之类的情况。然后以下是我对这个产品的一些碎碎念和吐槽。同时也会从我自己的角度来回顾一下为什么我要选择这个电脑。

先从本子本身说起,到手感觉就是超轻,性冷淡风,棱角分明,设计语言极为简单,只有背面一个田牌logo,颜色是银白色的,漂亮。但是因为棱角过于鲜明,一点都不圆滑,双手握住边框有点割手,要捧在手上看个剧并不是非常好。但是2K的屏幕素质还是不错的,双扬声器的声音也属实饱满,这点加分。我需要吐槽的一点是我前置摄像头左侧的一块区域屏幕和后板的连接有一点点非常细微的松动,让我感到很奇怪,肉眼看不出,只有用手去按才能感觉到,不影响使用体验,所以被我当作没毛病处理了。

其他的话

(1)有快充,从百分之五以下充电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大约一个半小时,挽救了一些续航能力。充电介面是磁吸的,吸引力还算合理。

(2)I5版本没有风扇,开一些日常应用的话在这个天气是非常可以接受的,没有过热现象。我拿它插著电打过LOL,确实会热一点,而且容易掉帧,说明啥,说明让我滚去读书。轻薄本的定位就不是打游戏!更何况这个没风扇的家伙了。

(3)背部的支架设计很好,真的是0到170度无级调节,放置的时候也不易松动(不愧是铰链大厂)。

(4)Windows hello很棒,解锁很快,可以多次进行设置,让我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解锁(戴著或者不戴眼镜),对光线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大晚上的黑灯瞎火,我仅靠屏幕本身的发光(50%亮度左右)就能解锁。这是我的手机无法做到的。同时我试过了,我的照片无法解锁。。

(5)Windows系统就不用多说了,全球电脑类设备覆盖率最高的的操作系统,我从小到大使用的系统,从98到win10,我认为自己基本已经被锁死在这个生态里面了。office三件客加上OneDrive、OneNote、To Do、新版内核的edge等软体,让我能做到在两台设备之间比较流畅的交互工作学习,没得说,我觉得好用就是好用。我对Windows比较心仪的地方在于它的自定义空间非常的大。我能够通过一些小插件实现各种桌面自定义(颜狗实锤)。以下是我的桌面和开始栏

自定义是一种很开心的事情,我自己决定我的图标长成什么样子,放在哪里,是藏在屏幕顶部(我的屏幕上方还藏著一个dock栏,平时都是隐藏的,手触摸经过或者控制滑鼠经过会自动显现)还是另外的空间。有趣。

当然,一顿猛吹也是不行的,我也要装模作样当一下」理中客「。苏菲破7的触控体验非常一般,不够顺滑,屏幕刷新率也只有60Hz,无法达到苹果那些设备的赏心悦目。当利用触屏控制网页下滑的时候会有比较明显的撕裂感(尤其是电量较低CPU主动降频的时候),屏幕对触控的反应也不算很灵敏,Windows系统虽然对触控有做适配但是远远不够。说著说著有点希望巨硬能开发个对手机或者其他触控类的设备做一个适应性更好的系统。另外,续航很勉强。开著WiFi使用网路观看视频大约能坚持五个小时,开两三个应用(PDF、word、网页等等)轻办公大约最长能到七个小时,远不如宣传当中的10.5小时(他们测试的标准好像是不开WiFi,低亮度的条件下),当然,我有主力机,不太需要这个小机器这么长时间工作。介面勉强够用,还可以多加点。。因为我基本不用滑鼠,所以A口可以用来外接U盘,C口可以接拓展坞之类的,还有个极为先进的3.5mm介面,我长时间空著,不过接耳机还是可以接受的,有总比没有好。

对于这个机器,我认为最好能够搭配购买键盘和笔。形成完整的使用体验。滑鼠不重要,在这台机器上操作时我对滑鼠的依赖度很低,巨硬的原配滑鼠看起来很酷,但是并不像买(信仰不够)。所以我认为有必要说一下配套的笔和键盘的使用体验。

键盘,超棒,键程很舒服,声音比较小,非常适合办公。有背光,且能调节亮度。fn键是可选择开启和关闭的,对应著F1到F12键的两套操作逻辑,这个我觉得比我现在用的罗技K780键盘要好很多。触控板大小也较为合适,打字的时候不太会误触。我把触控板灵敏度调到了最高,触控手势也可以自定义,用著非常舒服。轻点单机的无声操作更证明这是一块为办公而生的键盘。键盘和本体连接部位有较强的磁吸,连接稳定,目前没有出现过触点失灵的现象。连接之后键盘往前推可以和桌面形成一个自然的角度,对打字非常友好。键盘材料有点毛茸茸的感觉,我不管这种材质叫什么a什么的,无所谓,摸著舒服就好,它给冷淡的主机带来了一点温暖的感觉。我这篇回答全程是利用这块键盘敲出来的,一点都不吃力。唯一要吐槽的地方是上下键的大小有取舍,是左右键的二分之一大小,比较容易按错。

然后来讲一下这个笔,我认为在苏菲本身触控体验一般的情况下,这个笔还是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的。4096级的压感,灵敏,握持手感还算可以,不过我是容易出手汗的体质,长时间书写仍会感到有点滑手。这只笔是用4A电池的,续航很棒,我拿到手的时候电量是94,两个半月了现在还有87。在微软自家的软体上使用起来肉眼感觉不到任何延迟,在第三方软体上用起来也差不多(可能是因为我用的第三方软体都是从微软商店下的,属于适配做的比较好的那种)。做一些涂鸦是完全没问题的,我自己为了多玩玩这个笔也试了画画。

效果还算ok。就是在纸面放大到400%或500%的时候用最细的笔触超慢速画直线的时候会发现墨迹有些歪歪扭扭的,比如以下这个图

不过无伤大雅,做笔记看的清楚就好。OneNote属实是笔记好工具!整个笔有两个按键,侧面的按键我基本不用,太硬,按起来不方便。底部的按键极其有用,可以作为快捷呼出应用的工具,也可以进行快速截图等操作。不按时是一个橡皮擦。我感觉我花了四百多买了只小时候用的铅笔,但是血赚。不过还有一点我需要吐槽的,为什么,笔吸附在本体上的位置是屏幕的左边?我知道你巨硬左撇子多,但也不至于这样吧(开玩笑)。反正我没搞懂这个逻辑,只能强行习惯。

写到这里我发现这都是我在知乎里写的最多的一个答案了。最后我还是有些想说的。就是如果要考虑买苏菲的话我认为还是要考虑清楚的,它不是一款所有人都可以无脑入的产品。它真的很轻,很好看,使用逻辑也和其他超薄本类似,不过它可能是一众电脑当中最靠近平板的(本质还是电脑!)。作为一个经常要轻办公,经常外出走动,需要做一些演示的人来说,我认为苏菲破7绝对能够完美胜任。但是我真的不能说它适合当一台主力机,真的不行。它性能还是属于非常一般的,对于高耗能的应用有些力不从心,会出现卡顿、掉帧等现象。应用多开也会出现这种现象(穷人也想多开几个应用,奈何8G内存可能确实有点吃紧)。我在有一台台式的情况下用苏菲辅助工作和学习,真的体验非常好,因为我大致明确它对我的定位,不过超级重度的使用,所以我认为,surface pro 7是一款优秀、稳定的产品。


只是日常的换代,相比pro6升级了处理器,并且把minidp换成了typec,这几代模具基本是pro4的小修小改,从pro3到pro4那种革命性的升级是不存在的。我觉得pro4用户都没必要换代,更不用说后面两代。typec对于新用户来说是很友好的,但是如果拥有前代surface,那这次换代就废掉了之前买的minidp线。还有这年头为什么还要卖4g内存版本?

现在淘宝店预售价貌似比官网便宜2,300块钱,不过应该是无发票的价格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