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词本身就是家长老师专家们彰显话语权的一种标榜,现实中不管反对与否都没什么实际效果。劝导成功的本身就不是真想谈的,你不劝也会无疾而终。初高中学生谈恋爱的,能被知道的基本都是坏娃娃,多半也都是混混间的玩闹而已,真正谈恋爱反倒是些尖子生,因为聪明,所以一般发现不了而已。因为聪明,人也相对的理智,即便分手也能很好的面对,流氓配美女很常见,但混混跟尖子生之间是没有多少交集的。


我就是00后,我有过五年的早恋经历。

如果以后我为人父母,我的孩子跟我说他有了喜欢的人,我可能不会像我的父辈母辈那么敏感吧。因为我知道在青春期遇到一个可以一起努力的人有多美好。

当然我会在我孩子早恋的年纪之前教会ta一些事情,避免不该发生的事。等ta喜欢的那个人出现,我要先把把关。

唉,还是挺矛盾的,生怕孩子遇人不淑。我们的上一辈大概也是这么想的。


自己好不容易种的白菜被别人家养的猪拱了,谁会开心?


会。

我出生在浙江的一个小县城,初中是在这里读的,高中去了杭州。

我就是「早恋」学生中的一员,初恋发生在初中。

其实我的成绩一直很好,我前女友(没错已经分了……)也一样。但我爸发现这件事时依然勃然大怒,我自己也感到非常羞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但在那个年纪,「恋爱」是违禁词;在我们这里,孩子早恋就是「家丑」。

我的这个观念一直到高中才发生变化。

我的高中是杭州高中里最顶尖的了,我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同学、老师对学生恋爱并没有视作洪水猛兽,毕业后,老师还常常调侃班里的情侣,我们这才知道原来老师们早就看破了一切……

现在回想起来,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差别?

首先,家长的眼界关乎他们能否以平常心看待「恋爱」这两个字,这一点往往决定了孩子对待男女感情的态度(我自己显然是反面教材……),同样也决定了家长能不能在孩子的感情(假如孩子恋爱了)出现问题时给予自己的宝贵意见,而不是像我爸那样一棍子打死。

其次,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早恋影响学习」是绝大多数家长反对「早恋」的理由,我高中的情况其实也从侧面反应了这一点。所以,只要中国教育的现状不变,反对「早恋」的声音就不会消失。

但是,我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的恋爱问题看做其人生中的一个小障碍,愿意用平和的心态,帮助孩子处理好这一问题。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感觉(或者说期望?),并没有依据。


怎么说,我觉得只有等到国家发展水平看齐于世界的时候,早恋可能会容易接受一点。

还有,不管哪个年代的人做家长,结果都大同小异。这跟现在的教育理念有关联。我们现在接受的教育是不允许早恋,那我们肯定会认为早恋是不好的。我曾经问过体育老师有没有早恋(没错我就是这么大胆)老师的回答是有。后来我就回去问我妈,为什么有些大人也早恋却不允许孩子早恋呢?她说是因为大人们有过亲身经历,不希望孩子也重蹈覆辙。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这句话挺有道理。我也一直在想,如果以后我做家长就不会反对早恋,但是想想我一手养大的孩子掏心掏肺地对另一个人 ,为她喜为她忧,哇,这么一想我就觉得接受不了。

所以啊,想要人们接受早恋,首先得废除早恋这个观念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