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作家写的文章很温暖比如我喜欢的汪曾祺,有的作家写的文章很阴暗,比如余华,我想知道是不是余华这样的作家心里阴暗,看不到人生和社会美好的一面才总是写这种作品.。


难道苦难的人生不配被看见么?

确实不可否认,阅读余华的作品时候会产生很多负面的情绪,这样的情绪会让我感到不适和想要回避,如果说作家的心中是否有阴暗,那恐怕必然是有的,因为大概没有人的心里是没有阴暗的,就算是汪曾祺恐怕也不能幸免。

但是没有什么道理,因为自己心里的不适,就否认真实的存在,这看起来未免过于傲慢了。余华的许多作品以一种艺术化的形式,把一种真实展现了出来。只不过有些真实是如此晦暗和绝望,超出了我们想像的边界,在表现这种真实的时候也很难以一种明快的风格展现出来。

就像总理在记者发布会上说,中国有6亿人平均月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令人震惊,但也需要正视。有些人富裕了,但还有些人贫穷;有些人在幸福中畅游,也有些人在苦难中挣扎。给描绘苦难的人扣上一顶「心理阴暗」的帽子,并不能将这些不幸消除掉。


人类的痛苦和幸福往往是杂糅的。譬如汪曾祺在小说《异秉》的结尾写了一个「都不是他们解大手的时间」的玩笑,乍看上去趣味十足。然而,细细品味就能发现,这样的玩笑背后显出了庸庸小民无法改变自己的生存阶级,只能将对生活的企盼建构在虚无缥缈的「异秉」中。

或者题主再思考一个问题,余华《鲜血梅花》一文是悲剧还是喜剧?


确实,我只看过他的许三观卖血记,这一本绝对是丑化中国人民的书,看了一本就不再看他的其他的书了,说他心里阴暗是有道理的,作者的作品往往反映的就是作者某一方面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一句话怎么说呢,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你读过他写的东西以后觉得黑暗,所以是他写的黑暗还是你读得黑暗?


有的作家著眼于平淡中的美好,有的作家著眼于现实的苦难。

不能因为你没有经历过苦难,就否定苦难的存在,就认为苦难是心理阴暗者的虚构。

像余华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活著》,我觉得我看到的可能是福贵历经苦难后仍然抱有对生活的希望和热情。

而汪曾祺也不是只书写美好,同样有写很多底层人无可奈何的苦难。汪先生的小说《大淖记事》里巧云被强奸,《皮凤三楦房子》中高大头被莫须有的罪名折辱半生,等等可以说有很多。可能汪老先生的行文比较清淡,更多释怀,所以你不觉得难受(但我自己看的时候还是觉得挺难受的T^T)而余华的作品比较直露,让你有直面苦难的感觉,所以才冲击较大。

所以,所以,所以!不要再说这种话了。


不能说有心理的黑暗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我们不能凭借著自己的看法与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而去堂而皇之的认为某个人心理是黑暗的,只能说他的世界缺少对一个国家一段历史的温情,或者缺少一个中国人的灵魂 。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