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知道秦汉建筑长什么样,唐代建筑也没几个,你也没见过明清建筑,有空搜一搜飞云楼,祆神楼,窦大夫祠

哈哈,难看么?我觉得还好,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风格和侧重点,明代不再侧重结构美,而是侧重装饰美,以及内部的家具制作。可能因为前几朝已经把中国建筑做到极致了,它也无需再在结构上下功夫了,只需在人对建筑的使用尺度,舒适度上进一步的探索。基本可以说,明朝之后,中国古建筑改动很小的,都是继承,发展太弱。


这个问题不成立,因为唐宋建筑美,明清建筑也美。

只不过唐宋建筑比较符合今日的审美,明清的比较不符合,所以用今天的审美习惯去看,大多数人不喜欢明清建筑,仅此而已。

乾隆帝肯定不认为太和殿丑,因为那时的审美就是那样的。

就像今天看九十年代的衣服会觉得丑,但当时的人很喜欢。

审美取向永远在变化,每个时期的审美取向都是客观存在的,用今天的审美取向去否定过去的审美取向是不太合适的。

任何人都可以从主观上说喜欢或者不喜欢。但是美丑是一个审美问题,它应该是客观的。阳春白雪可以美,下里巴人也可以美,并不以个人喜好而改变。

从唐宋到明清,建筑的装饰越来越繁复,特别是在重要建筑如宫殿、坛庙上,极尽奢靡。这种重装饰的风格与当今崇尚简约的普遍审美不符,所以很多人说明清建筑丑。但仔细去看故宫每座宫殿每一根梁枋上的装饰,细腻、繁杂、精巧、生动,又色彩绚烂,这也是一种美啊,只不过今天的大众不太喜欢而已。

此外,今天有太多粗制滥造的仿明清建筑,也在很大程度上毁了明清建筑的「声誉」。

也许几十年上百年后,当人们的审美习惯发生变化,知乎(如果那时还在运营的话)上可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唐宋建筑那么丑,明清就变得漂亮了?」


近代功能美学的兴起影响了现代的审美取向,形式追随功能是现代主义的精髓

唐宋的雄壮斗拱和梁架,加之相对明清更为简洁大方的配色和较少的装饰更加符合现代的审美取向

经常被现代人嫌弃的明清繁缛装饰在17-18世纪甚至对西方的建筑和工艺品装饰风格产生过重大影响,而现在追捧的北欧风格也不过是上个世纪40-50年代的风潮罢了

审美真的没必要去跨时代的批判,只会暴露无知


每个朝代都有比较丑的建筑,只不过明清的留下来比较多罢了。


我从中国古建筑的彩画方面说明一下。

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候,统治阶级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会喜欢在建筑上画彩画作为装饰,以和平民区别。

实际上,明清时代的彩画和先前相比,是从具体走向抽象,繁琐走向简洁的。

唐代彩画

看这个依据现有唐代建筑残留的彩画还原出来的唐代形制彩画,是不是特别像东北花被面?

宋代彩画

这是宋代彩画,依然是色彩的碰撞带来的视觉轰炸


注意!历史建筑存留有幸存者偏差。

全部历史皇宫,只有明清紫禁城相对完整留下来了,其他皇宫全部在改朝换代时候毁掉了。

古建筑遗存下来的,大多数陵墓,官邸,宗教建筑。平民使用的很少。也许是木建筑寿命问题。

清明上河图给出的市井建筑,现实中早已没有了。战争毁灭一个城市,太容易。

壮观,华美,威严的另外一面,就是实用价值偏低,性价比谈不上。

古人不掌握受力分析和材料力学理论,无法精确设计建筑。只能靠经验总结,无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学问总结。《营造法式》只是规定应该如何做,并未解释为什么要如此作。大量工匠的经验,只是给出结果,没有推导过程,这导致经验积累的成本非常高昂。缺乏理论的结果。

恐怕大量受力不合理的建筑,早已毁灭。留存的,大多数是设计裕量相当大的。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方式,所以现代建筑,不会盲目学习这个风格(造价高昂地吓跑大多数业主)。

西方建筑也类似。所以他们的最好历史建筑,就是那些不惜成本的大教堂了。正经的工民建,无法留存。

写这么多,好像跑题了,见谅!


无非是经济性、美观与实用的考量而已。

明代以后,烧砖技术成熟了,成本下降了,砖墙可以承重了,不再需要大屋檐和大斗拱了。

另一方面,经过几千年的砍伐,国内成采的大树也没有了,清朝修皇宫居然看上了明皇陵的木材,没法子啊。

建筑从来都是实用为首,其次经济性,最后说美观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