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是令人心嚮往的佛法實證,是二乘聖人和大乘菩薩都可以親證的。然而在近代中國佛法出現斷層後到現在表相復興,在涉及到佛法核心義理的時候所謂大師們都含糊帶過,修行變成師徒們一起沉浸在雲里霧裡。

錯解「緣起性空」,整天教導放下,不起妄念、無分別。如果什麼都是空,哪裡還有因果?所以,有些人以出家人的身份大肆斂財和騙色的時候心裡沒有一絲愧疚。

如果什麼都是空,那還要學什麼佛?

如果要變成草木一樣不起念頭就是修行,乾脆投胎成毛毛蟲、螞蟻、蠶寶寶,不是更單純?除了吃,就沒啥雜念和妄想了。

六識論否定《心經》、《金剛經》等大乘經典所演說的第八識實相心,以定為禪,意識心的定境一下座半個小時就不見了,要如何來解釋涅槃真實義理呢?怎麼掰才掰得通呢?......


喬達摩選擇了為人說法,那麼就意味著他所說的,即便有難度,也還是有人能夠理解的,至少可以辨別「什麼不是涅槃」。

「涅槃」是令人心嚮往的嗎?

不一定,很多人以為涅槃是一種樂受,其實並不是,涅槃不是「受」,也不是任何受產生的原因,肯定不是什麼幸福的事情,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涅槃根本不是他們要追求的那個東西。

從語言分析的角度去理解涅槃,可以從以下幾個要點入手:

1、涅槃是對「某種情形」的語言描述, 涅槃是消滅而不是在製造。

涅槃者,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癡永盡,一切諸煩惱永盡,是名涅槃。

-------雜阿含490經

2、涅槃不屬於五蘊的任何一種;

3、解脫有很多種,但是涅槃只有一種,涅槃不苦也不幸福;

4、煩惱這個東西,在喬達摩的定義下,覆蓋的範圍非常大,只要是能導致繼續輪迴的,都是煩惱,這對菩薩教的打擊很大,簡單的說,無限制的慈悲就是煩惱,無論你發的菩提心有多大,依舊是煩惱,依舊要輪迴,這就是為什麼菩薩教一定要發明「不住涅槃」「示現輪迴」這樣的東西出來,既要當婊子還要立牌坊,這種事肯定是要讓人笑掉大牙的。

總之,無論如何,不受後有(之生)才是真涅槃,記住這一點,你至少可以把假佛法鑒別出來。


謝邀

《楞伽經》:複次大慧,諸外道有四種涅槃。

云何為四。

謂性自性,非性涅槃。

種種相性,非性涅槃。

自相自性,非性覺涅槃。

諸陰自共相,相續流注斷涅槃。

是名諸外道四種涅槃。非我所說法。

大慧。我所說者,妄想識滅,名為涅槃。

大慧白佛言。世尊不建立八識耶。

佛言,建立。

大慧白佛言。若建立者,云何離意識,非七識。

佛告大慧。彼因及彼攀緣故。

七識不生,意識者,境界分段計著生。習氣長養,藏識意俱,我所計著,思維因緣生。

不壞身相,藏識因攀緣,自心現境界,計著心聚生,展轉相因。

譬如海浪,自心現境界風吹,若生若滅,亦復如是。

是故,意識滅七識亦滅。

《楞伽經》: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般涅槃者,說何等法,謂為涅槃。

佛告大慧。

一切自性習氣,藏意意識見習轉變,名為涅槃。

諸佛及我,涅槃自性,空事境界。

複次大慧。

涅槃者,聖智自覺境界,離斷常妄想性非性。

云何非常。謂自相共相妄想斷,故非常。

云何非斷。謂一切聖,去來現在得自覺,故非斷。

大慧。涅槃不壞不死。

若涅槃死者,復應受生相續。

若壞者,應墮有為相。

是故涅槃離壞離死。

是故修行者之所歸依。

複次大慧。

涅槃,非舍非得,非斷非常,非一義,非種種義,是名涅槃。

複次大慧。

聲聞緣覺涅槃者,覺自相共相,不習近境界,不顛倒見,妄想不生,彼等於彼,作涅槃覺。


以「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供養大眾

「如來妙體即法身,  清淨解脫同真諦,

 如日與光不相離。  如來功德即涅槃, 真我與佛無差別,  一切有情所歸趣。

生死涅槃等無二,  其性不壞無造作,

 垢淨如如性不異,  唯佛世尊獨能了, 眾生悉有如來藏,  三寶於是現世間, 一切有情入佛智,  以性清淨無別故。 佛與眾生性不異,  凡夫見異聖無差, 一切眾生本清淨,  三世如來同演說。 其性垢淨本無二,  眾生與佛無差別, 空遍十方無分別,  心性平等亦復然。 譬如一切眾生界,  遍在虛空受生滅, 諸根生滅亦如是,  處在無為界亦然。

 譬如虛空火不燒,  生死不壞無為性,

 地水風輪轉相依,  虛空無有所依相。 蘊處界三亦復然,  恆住業種煩惱性, 彼業煩惱住何處?  常居妄想無明源。 妄想之心何所居?  恆在無為淨心性。 蘊處界三假施設,  一切法性本無住。 業惑相持如地水,  妄想轉動猶如風, 心性本淨如虛空,  妄想依空無所有。 煩惱業苦從妄起,  業苦還為煩惱因, 惑業循環無定居,  無因無緣無所會。

無生無滅性空寂,  本體光明智清淨,

 自性無生無變異,  煩惱無明垢所覆。 亦如瞖眼見二月,  眾生二執亦復然, 煩惱猶如眾蜜蜂,  其蜜即喻如來藏。 此蜜眾蜂共圍遶,  智者護身能取蜜, 無相六度為方便,  而能證彼法界身。 譬如五穀[禾*會]未除,  不堪與人充美饍, 菩薩煩惱糠未遣,  不能施人甘露飯。 行人遺寶落穢處,  設經萬歲無損污, 天眼見寶知所在,  收取洗拭隨意用。

 佛見眾生性無二,  為欲滌除煩惱穢,

 大乘甘露而為水,  滌盡塵勞佛性現, 譬如新生五穀芽,  說米有無未決定, 佛性不離有無中,  唯佛自證方明了。 法寶自性恆清淨,  諸佛世尊如是說。 客塵煩惱之所覆,  如雲能翳日光明, 無垢法寶眾德備,  常樂我淨悉圓滿。 法性清淨云何求?  無分別智而能證。 譬如池水淨無垢,  其中蓮花妙無染, 如月蝕已重光明,  亦如皎日出雲翳, 無垢功德遍莊嚴,  滌除煩惱光明現。」

現在有種流行的說法,就是般若與唯識互相矛盾。(否認如來藏者所認為的)般若空是「一切法不停變化丶沒有實體就是空」,與唯識「常住不滅第八識如來藏」教理上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但實際上根據上述般若系經文的舉例,般若系經典也是支持有一個本自清凈、不生不滅的本心,眾生與佛的本心都本自清凈,因為有這個「凈心」所以無明妄想可以安住不漏失,能有蘊處界輾轉出生。般若經其實就已經有說如來藏,與如來藏經、唯識經並沒有矛盾。某些回答用般若經否定常住不滅如來藏,末學以為是錯誤的。阿彌陀佛


說一下自己理解的涅槃。毫無疑問,涅槃是貪嗔痴永盡。涅槃後的聖者,心被凈化,心是清凈心,這個清凈心在六根接觸六塵時,仍會運作,會看,聽,聞,嘗,觸,想,所以阿羅漢仍會辨別善惡,好壞 ,是非。當他看到花時,他會仍有悅受,會感覺那花好美 好香,但不會有貪愛和執取。

涅槃的聖者不是木頭,若是木頭,世尊如何說法。

以上個人淺見


勸你不要琢磨了,佛法是實修的法門,有些東西不證悟是想不明白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