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桨时代的老式客机不说了十分的结实,在机翼受损的情况下还能顺利著陆.

但是进入喷气时代,早期的707等可以进行相对较高G机动 而且如Tu-104 SE120等客机还能配备减速伞(能承受减速伞带来的突然的巨大的拉力) 而现代的客机如A320收到如此大的拉力可能就会直接解体.现代的客机柔性比老旧的客机更大可以理解(看机翼很明显) 但是结构强度似乎下降严重.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为客运目的设计自然是越轻越省油也越受欢迎,但相对应的结构强度自然也不如一些老飞机,所以新一代宽体机基本没有改装成货机的潜力。

在需要重载的货运市场上,还是老飞机受欢迎。新的777F的重载能力比MD11F和747F差远了。747毕竟也是在断三节航空的操作下俯冲到接近音速,MD11的前身DC10在重载下还飞过战斗机一样的机动。另外麦道家的DC8也是极端耐操,在货运市场比同期的707活跃了更长时间,这货当年可是真正能超音速俯冲的。


因为:

飞机越减重,越省油,能带的商载就越多。别看现在油价跌,这几十年来的趋势一直是油价上涨,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越来越高,一般来说每趟飞行总利润只有百分之个位数,多带一个人少用一公斤油,都是钱啊。

以前飞机「结实」,除了因为对油价没有这么敏感以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

以前设计制造方式比较落后,不太清楚设计出来的东西到底能不能吃住这些负荷,那干脆再额外乘上一个放大系数,做厚实点。现在CAD设计模拟可以很精确,该是多少就是多少,这个放大系数很接近1了。

现代的飞机可以用电传优化操纵和气动特性带来的载荷,所以某些为了防止操纵过度、局部过载的结构设计就就可以优化掉了。比如电传化的波音、空客新一代飞机都有MLA功能,根据载荷主动改变机翼构型,降低外侧升力进而降低大载荷下机翼的弯曲,这样机翼的强度就可以不用这么高了。

A380甚至有主动式MLA,机翼内有单独的加速度计,可以和机身加速度合并判断机翼的运动模式,识别机翼的扭曲、共振等等不良运动并驱动操纵面抵消,优化机翼载荷设计。

我才不会说是静力试验失败了然后补的呢


?你这个「脆」是怎么衡量的?

从来就没有客机是为了大过载机动设计的,至于新客机的机动性,自己看看350和787的航展表演视频很难?


各位顺著题主说说嘛,比如碳钎维没啥延展性,所以787机身的确很脆嘛~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式的螺旋桨时代的飞机,速度比较慢,体积也比较小,同等材料和结构设计的情况下,当然会显得更结实。

就像是你用汽车规格的钢板做一辆巴掌大的模型汽车,那模型车的强度肯定是显得极高的,并且真实的宾士Smart微型车在高速撞击实验中的确也展现出了极强的抗形变能力。

假如用汽车规格的钢板做成游轮那么大的车,那就不仅是「脆」,恐怕会显得软得像纸糊的一样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