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私域流量?如何经营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是相对于公域流量来说的,如今的公域流量的流量费越来越贵,也没有差异性,这些流量无法控制,导致商家被大平台反复收割,备受诟病。

而后相对于不可控的公域流量就有了私域流量的说法。

关于私域流量,曾看到一本书中看到作者提出了一个AIE标准,阐述的比较通俗透彻:

(以下内容节选自《创造高估值:打造价值型互联网商业模式》,穆胜著)

AIE标准

一是可自由触达(Accessibility),这意味著私域流量的拥有者可以直接接触到流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服务号上的粉丝都不能算作是私域流量。就微信公众号和服务号来说,其打开率太低,显然不能「自由触达」;就微博来说,其内容的分发是由平台决定的,显然也不能「自由触达」。其实,微信公众号、微信服务号、微博、小红书、抖音等流量载体都不能算作私域,最多算作「半私域」,这是由其社交平台的属性决定的。这类社交平台的属性更偏「信息流平台」,其信息推送的打开率必然不高,而且为了整体的用户体验,平台也必然会干预其内容分发的逻辑,所以,并不是「自由触达」。

真正的私域流量,还是主要存在于微信。基于微信的IM属性,一对一的信息推送、一对多的社群运营,都是私域流量运营的天然手段。其实,抖音和快手等平台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增加其作为社交平台的属性。例如,抖音也几乎复制了微信的建群和发送图文、语音、视频、表情等文本内容的功能。但同样的事情微博也努力过,最终还是没有形成势能,足见平台基因的重要性。

二是聚集流量的方式是「IP化」的,这意味著企业连接流量的方式是一个对用户足以形成影响的IP。过去,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企图将品牌人格化,杜蕾斯、海尔等蓝V都是成功的运营典范。但这更多取决于他们超高的运营水平,如果依赖于微博蓝V或微信服务号这样的载体,在一般的运营水平下,是很难产生人际连接的。而缺乏这种连接的流量,自然不能称为私域流量。

其实,现实一点的方式是做「品牌人格的实体化(形成个人IP)」,变成有温度的专家渗透到社交圈。这种角色可能是购物助手(了解货品)、专家(了解领域)、KOL(文化引领)、KOC(行为引领)……甚至是能够与用户深度交流、有温度的个人伙伴。没有人希望微信朋友圈里有一个「功能化」的品牌客服,只有个人IP才是社交网路里的有效节点。对企业来说,现在一个比较经济的玩法是,制造一个KOC(Key Opinion Customer,素人博主)渗透到用户的社交圈。素人博主不像KOL有很大的流量,但这类KOC却可以被品牌商量产出来,其更像是你信任的朋友,同样可以影响购买行为。

三是具有耐受性(Endurance),这意味著流量不会轻易离开。这一条标准是检验连接的稳固性。流量之所以不会离开:一方面是因为连接是基于社交平台,而不是微博那种偏信息流平台的社交平台,道理很简单,只要有人际连接就有「人情世故」,关系就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因为连接必须给对方提供价值,即使是在朋友圈里发货品广告,也需要流量(用户)认可这些信息的价值。其实,现代社会,所有人都有消费需求,没有人不需要广告,因为,广告对于信息传递的功能不可替代。只不过,用户需要的不是那种「硬广」,而是那种有温度的、包裹在信息流中的「软广」。所有的人几乎都会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留下几个「卖货的」,当然,前提是他们家的货是你需要的。

如果按照上述三个标准,除了自主APP的有限流量,深入社交圈、依赖个人IP形成连接的流量,才是私域流量。这些流量主要留存在个人微信号里,微信很好地平衡了社交平台和信息流平台的属性,成为了经营私域流量的第一平台。而腾讯显然也很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展了一系列意味深长的布局。


「私域流量」那么火,但你知道怎么去运用吗?

?

「私域流量」这个词对市场营销人来说,现在应该不算陌生了,很多营销人在各种峰会、文章中都会看到这个词,这是近半年来对于「私域流量」这个词的百度指数走势,我们可以看到,从今年8月份之后,搜索指数开始上升,一直到现在仍然保持一个相对热度的状态。

什么是「私域流量」?可能有些人对这个词仍然一知半解,网上对其定义为「商户能够随时触达,进行直接沟通与管理的用户称为『私域流量』」,用户主要沉淀在微信个人号、微信公众账号、商家自有App、小程序。

那么到底哪里去找私域流量?谁在用它?它是如何运作的?有了私域流量,是不是就能留下老客户,带来复购了?PARKLU将为您具体介绍:从传统的KOL到KOC?品牌如何去做私域流量运营?案例分析。

详情请戳下方链接~

PARKLU:「私域流量」那么火,但你知道怎么去运用吗??

zhuanlan.zhihu.com图标


谢谢的邀请~

原创作者:圣杰,公号「运营进化史」,转载请标注来源!

关于生态,笔者印象中最早是从道家思想的生态观中得知的,概括起来大概意思是天人合一、三才相盗、齐同万物。我们理解起来可是要费一番功夫,不过我们可以记住,生态观强调的是人要与生态自然万物同生共运,强调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现在我们都说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其实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思想,实质是将人类社会系统纳入自然生态系统,构成广义生态系统的和谐。而在「「第一部分」产品生态闭环」中,笔者想要跟大家探讨的是「产品运营生态」中狭义的生态系统,并且通过类比法得出构成产品运营生态闭环的模型。在整个生态闭环中,产品生命周期的萌芽、发展与落幕的过程都被一个互联网生态环境的包围,且紧密相连,所以「产品生命周期」相关的话题也会在本部分为大家一一展开。

先上个图,捋一捋先:


一、核心平台定位

1. 生态闭环定义「生态」、「生态闭环」这类只在生物课堂上听到的名词,现在我们会经常听到。而谈到生态,就一定离不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又指什么?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各有分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有一个特点,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

来源:百度百科

比如太阳系中,太阳就是一台发动机,源源不断给太阳系提供能量。地球的生态系统有热带雨林、城市、农田生态系统等等。在学术研究方面,生态系统是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笔者认为打造商业生态闭环是一个向商业生态系统靠近的过程,而且是一种和谐、互利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在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以来,很多企业都在打造自己独有的生态闭环,但公司常有,生态不常有。近年小马哥提倡的「产业互联网」也是传统企业在互联网发展环境中拥抱互联网催生的一种新的生态。复习了这么久,相信大家对「生态系统」已经很清楚了,今天笔者不是来跟大家讨论什么商业生态、盈利生态模式的,而是来分享关于产品运营的一些干货,大多是自身经验、也有方法论。但第一部分笔者要从打造产品生态闭环开始。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生态系统,譬如今日头条(综合资讯媒体)、微信、QQ(社交APP)、支付宝(金融生态)等等。下面笔者就举支付宝的案例,跟大家聊聊产品生态的形成过程。假设阿里想将支付宝成为一家国际网路银行。
  • 2002年:为确保卖家的诚信推出「诚信通」,做自己的产品的征信体系。
  • 2003年:支付宝上线,开始做起「汇款」业务,就是简单的缴费和机票业务,扮演著信息中介的作用。
  • 2004年:支付宝从淘宝系独立出来做支付业务。
  • 2011年:拿到支付牌照,支付宝才开始涉及基金、保险等金融业务。
  • 2010年-2012年:成立小贷公司,基于「诚信通+大数据」开展贷款业务,并进行资产证券化扩张以获得更多的资金。
  • 2013年: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成立余额宝,开始了「存款」业务。
  • 2016年:阿里巴巴推出了防篡改区块链技术。
  • 2018年: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钱包成功应用在跨境汇款:香港版支付宝AlipayHK的用户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向菲律宾版支付宝GCash汇款,资金秒到账。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金融业的基本业务可以概括为三点:汇、存、贷,三者相辅相成,构成动态平衡。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由我国金融体系的特点可知,阿里巴巴想要建设自己的金融生态闭环也必然要覆盖此三个方面,也只有让自己没有短板,才能不受制于人,这也是阿里金融生态闭环不断构建与完善的过程。

在这些基础设施具备的条件下,阿里巴巴不断发展,由电子商务一直发展壮大,直到目前的基本上组成了以云战略、营销平台为核心基础,多栖发展的商业帝国。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2. 互联网生态闭环

话又说回来,摆在我们电脑面前的这个产品,你是想打造成什么的生态?

笔者就以自身所在的金融行业为例,展开说说自个的见解。
  • 生产者=投资理财需求者
  • 消费者=核心产品/APP
  • 能量/营养=APP之外的生产者
  • 分解者=各种容纳流失用户的蓄水池
  • 无机环境=由整个互联网环境组成

大白话说,我们的核心就是我们的APP,我们是消费者,我们需要长身体就必须吃东西补充营养,我们所要「吃」的就是那些有需求的生产者。而这些生产者不是凭空而来的,他们一般是在别的小生态圈里,不轻易出洞觅食。

其实,这就是站在产品运营的角度去比拟的生态系统,捋清这个关系后;接著,根据整个互联网生态的分工去完善我们自身产品的生态。3. 核心产品的定位一般的投资理财APP自身的生态,一般的定位都是:
  • 核心APP:私域流量池
  • 微信/微博:含小程序、微信群、公众号、个人号、官博、短视频平台等,定位是弥补APP部分缺陷,如:互动频率/内容传播/产品开发周期等,更是一个打通私域流量池的一个重要通道。
  • 公域流量:定位是核心的流量来源,如社交平台/综合资讯媒体/广告媒体/网站等。

二、运营生态闭环

1. 关联APP与微信关联目的:打通公域流量与私域流量池最基本的通道,是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产品/服务。使用场景:基于微信生态圈这个巨大的流量,人们对微信的依赖程度在国内的社交APP具有难以撼动的地位,所以在公众号、小程序、微信群、个人号、朋友圈等场景触达用户的成本会变得更低。但前提条件是你的APP先要跟微信打通(一般是微信公众号)。

下面是从APP引导用户去关注微信公众号进而绑定公众号与APP的引导场景。

2. 微信端绑定APP

想要双方打通,也要把微信生态圈的用户跟APP用户进行打通。下面以XX基金为例。绑定了就给你送钱,知道绑定是有多「金」了吧。

说到这儿,相信大家都知道了生态系统、产品生态闭环以及如何打通产品闭环了。问及其意义,说白了就在于以用户需求为基础,构建的一个良性环境,用户喜欢、信任、有安全感,这样的一个良性生态。


三、产品生命周期

1. 周期

来源:易观数据

上部分我们从宏观层面说到了产品的生态闭环,接下来我们就聚焦到产品本身微观层面的「产品生命周期」。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都没经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但你总会经历那么一两个阶段,但至少我们应该知道产品在每个发展阶段对应的运营策略。2. (冷)启动可能很多人都认为产品发版上线了,就开始大动干戈地各种拉新,甚至急于做ASO(应用排名优化),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毕竟拉新是一个ROI比重很大的技术活。其实上线初期,还需有一个产品的试验期,这时候需要我们做两件事:1)产品的种子用户(尽可能最精准的一波);2)重新审视产品的商业模式。它们是承前启后的关系。1))种子用户2017年,在线抓娃娃正处于资本市场的风口期,笔者受邀加入一个在线抓娃娃项目的团队,主要负责产品的运营。因为线下的场地费用、带宽的费用等成本不低,老板当时的目的就很明确,要求快速变现。当时笔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找一些低成本的引流渠道或者方式,而是尽可能找到精准的用户,怎么找呢?那会就是用几个QQ号,潜入一些抓娃娃的QQ群,不是直接发广告,而是提取了他们的QQ号,然后以「第一批免费获得内侧资格」的名义给他们发邮件,这就打通了我们跟精准用户的第一个通道。

有了第一批种子用户,我们就开始试运营了,跑了15天数据出来了,发现数据比业内的数据稍高一些,但是ROI值并不高。后来又通过修改邀请奖励机制、布娃娃的种类、投币的数量、中奖概率等因素反复测验,最后达到了老板的肯定。2))重新审视产品的商业模式其实,那会如果数据不理想,这个项目可能GAMEOVER了。在几年前有不少现象级的产品,但最终整个生命周期都走完了都没有获得比较好的营收。譬如:神经猫、脸萌还有旅行青蛙(最后被阿里收购)。所以某些产品在冷启动的时候除了找到精准的种子用户试运营以外,也要验证其商业模式是否有前景。

3. 拉新1)拉新是永恒拉新即用户增长,是运营永恒的话题,而快速拉新就是体现一个产品开始成长的信号,也是公司对运营的核心目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服务存在于虚拟的网路世界,不像传统的行业,一般是通过线下的场景去连接用户,用户可以直接与产品/服务接触,有用户的需求自动送上门。因此,在依赖互联网中的产品/服务,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一个核心产品的拉新工作,不是一个阶段来衡量,而是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同时,拉新可以从公司的核心业务中直接体现出来:例如,一款产品(手机/电脑应用),那下载率的迅速提升就是成长的信号;甚至是一个新的媒体账号,你的粉丝量不断增加,也是成长的信号(例如2013-2016年,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增长。)。2)50%拉新法则一般情况下,一个项目或一个公司的成立,说明这个老板有能力创造一款产品。当老板认为自己已经准备好并开始发布产品吸引用户的时候,却没有发现他们认为的那些有需求的用户会为他们的产品买单。拥有迎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却没有一种明确的提升用户增长的方法,这是个糟糕的问题。笔者认为,规划用户增长策略与产品研发同等重要,也就是50%法则,说简单点,在产品研发和拉新上平均分配时间。但现实是绝大部分产品团队都没有这个意识,他们总以为产品上线了就可以通过迭代去弥补用户增长的一些功能。还有一些人以为这样做会拖延产品的上线,从而影响后面的融资事宜。出乎意料的是,这反而还会加速项目的盈利与融资。3)拉新铁三角拉新工作是需要运营、渠道、BD三管齐下的打法。① 运营对运营人员来说,当一个新的产品本身具有了增长功能,运营起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不需要太多的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与产出。但在产品初期,运营人员依然要找到最合适的渠道,无论是还是以上面的例子,从同类场景的产品中找用户(含竞争者的社群);然后针对这一波精准用户策划一些用户增长的活动(具体可以接著慢慢看接下来的实战案例部分)。② 渠道渠道这块,笔者把它分为一个大类。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式触达用户,并进行精准转化。
  • 软广告:在一些广告自媒体平台投放广告,例如微保(腾讯旗下保险平台)会通过对垂直领域(财经、保险、房产、理财等泛理财自媒体)的自媒体账号投放软文的方式去实现精准用户的积累。
  • 大众媒体:大众媒体是一种通过报纸、杂志和电视广播、车厢广告等传统媒介让产品或者品牌提升知名度的方式。但有相关数据表明,传统大众媒体的广告投放量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其实这也无可非议,因为随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大部分的交易场景已经转到线上了。在这种环境下,对于广告主来说,大众媒体的选择就多了,在细节上可能需要花更多的精力与媒体平台的主编、记者进行沟通以获得更好的投放效果。
  • 搜索引擎优化:是一种通过网路搜索引擎优化(SEO/SEM)低成本获取精准用户的方式。直到目前,搜索引擎优化主要集中于PC端。(其实,淘宝的关键词搜索跟网路搜索引擎优化原理相似)随著移动端的发展,以微信、头条为主的互联网巨头会不会对搜索引擎这块进行商业化?咱们走著瞧。
  • 应用市场推广:基于产品的用户,在安卓和ios的应用商店投放的效果都可能不一样;在ASO(应用搜索排名优化)方面,基本上也是需要不断优化调整出适合自身产品的搜索关键词。
  • 信息流推广:常见于综合资讯媒体与社交平台,属于广告投放。

③ 商务拓展即BD,是创建有利于公司也有利于合作伙伴的战略关系的过程。通常可以通过资源互换,实体与实体资源或者虚拟与实体资源之间的合作。这里也是可以发散思维,根据自身拥有的资源,展开各种不同的合作方式。还可以通过找流量合伙人、分销、跨界联合营销(又叫抱大腿)等等商务合作方式。4. 促活任何产品都有疲软的时候,常见的是用户找到同类更好的产品/服务,就活活被竞争对手虐杀了呗;或者是功能迭代失败;或者说没有为用户解决核心问题。说到这里,其实产品增长疲软,不全是运营背锅,但笔者认为,作为运营还是可以做很多提升用户活跃度的工作。首先制定一个活跃体系:主要由用户群体+活动触发场景+福利(实物/虚拟/社交货币)三部分组成。
  • 用户群体:主要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采用不同的运营策略,以有效的降低成本以及提升促活指标。(关于用户分层的研究,在接下来笔者会跟大家详细分享。)
  • 触发场景:就是不同的人群采用的活动场景不一样,需要完成什么任务,这个任务的设置也和我们产品运营要达到的目标统一;
  • 福利:这里著重说下,福利可以是实物奖品,也可以是虚拟奖励:特权、会员等级,或者是增加社交货币的精神上的。

例如QQ20周年(1999-2019年)的H5活动中,有一项是QQ个人轨迹,当时就有很多朋友在炫耀自己的Q龄,这运营背后的动机就是让用户分享赚取社交货币。

QQ20周年 推出个人轨迹活动

QQ20周年 推出个人轨迹活动

5. 营收/增值

在这一阶段,其实就是整个产品的营收变现/增值的阶段,笔者认为运营主要关注4个指标:付费转化率、ARPU值、付费周期、变现模式。
  • 付费转化率:指付费用户占比,即付费用户数/总用户数X100%。
  • ARPU值:指人均付费额度。
  • 付费周期:如果周期过长,那是不是应该新增一些高频的产品?
  • 探索变现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在出售产品/服务获得创收以外,探索更多盈利的方式。

例如金融行业,有一个叫贷款超市,可以理解为手机上的应用商店,是一个通过「应用商店」下载注册贷款软体,给其他现金贷平台导量的平台。

换句话说,贷款超市是连接贷款用户与现金贷平台的产品,所有业务都是基于这个关系。还有的传统模式中的特许加盟也是将品牌变现的一种方式。成熟产品阶段,很多的时候除了营收/增值外,还需要偶尔创造一些爆点,打打感情牌,甚至卖个萌,让用户记住你,这些都是常见手段。例如上面说的QQ20周年个人轨迹、微信个人号发展历程的回顾等。笔者所在的理财平台四周年时,策划了一个《四周年,致每个你 领取你的专属福利》。

需要提醒的是,产品在这个时候是属于成熟阶段了,主要以运营为主,功能新增、交互体验优化为辅。总之做好资源的调配为基础,以免本末倒置。6. 留存留存跟拉新是对立面,又拉新就有留存,也是贯穿整个产品的周期。而并不是在出现用户增长开始下滑的才开始频频推出一些留存用户的方式。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一个准备离职的员工,即使最后用人单位怎么留也很难留了。留存思维应该是伴随著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通俗讲就是要时刻抓住用户的心,做好用户等级的持续关怀,满足用户的需求,让用户玩起来,让用户欲罢不能,那么这个产品运营就是成功的。但这部分呢,笔者要强调的是从产品的生命周期角度,产品发展到这个时期,用户对产品已经是产生了疲倦,进入产品的老龄期,运营人员关注的指标是DAU、日活频率,甚至可以为转型新的项目作准备了,毕竟谁的用户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好比目前的社交软体QQ,虽然DAU是呈增长趋势的,但日活频率显然是下降的,因此该时期应该持续推出新的功能并保证运营质量。这时候运营人员可以做一些用户等级关怀的活动,然后可以通过简讯、EDM、微信、APP push消息等渠道来触达用户的方式提高留存率。7. 流失这基本是产品整个生涯的落幕阶段,主要特征是用户不断流失,或者日活极度低迷,比如校园社交平台-人人网,当当网都属于这个时期。笔者认为这都是正常现象,不要过于伤神,只要投入产出比低于底线了,就来一个「夕阳红」,可以做一个活动留一个好印象。同时也可以提前做一些转型或者收购相关工作了,就像人人网最后以2000万美元被收购了,这也算得到了寿终正寝。

来源:人人网 PC端

以上笔者向大家简单讲述了产品运营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需要关注的运营指标,大家需要很清楚面前的这款产品所处于的阶段,进而做出正确的运营策略。

简单说就是:把握节奏,做该做的事。

下期预告

下回我们重点聊聊「用户体系」,先上图预告。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发布于 2020-01-09


私域流量也可以说是一个伪概念。目前大部分私域流量,注意是大部分,就是一个发布渠道罢了,没有人设,没有特色,没有黏性。像微信朋友圈发广告也可以说是一种私域流量,发广告依然有很多人屏蔽你。

很多平台上的私域流量,就是让你按耕作好自己的三亩地,等慢慢各种指标优秀了,平台演算法就有公域流量给到你了。

不同平台私域流量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总归一句话,先耕耘好自己的三亩地。


现在到了互联网 已经到流量到了留存期。

私域流量是一种用户思维,核心点在于运营和提供消费者价值,拉近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而变现是最终结果。

一、什么是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这个名词,近2年才被提出来,但是这种思维方式早就有了,只是不同时代连接私域流量的介质不同而已。每一个流量,对应的都是活生生的个人,所以「私域流量」其实就是一个属于你的私人地盘,有一个个人在里面。

80后对「贝塔斯曼书友会」肯定不会陌生,那时候很多杂志,都会有那么2页罗列了书友会各种热门图书。

你要是对书友会感兴趣,就可以填写入会申请,书友会每个月通过信函这个介质,快递一本小册子给你,罗列当季最热门图书,实现了书友会和消费者点对点的沟通,引诱你下单购买。

曾经大家去餐厅吃饭,会被引导留下手机号,遇到餐厅新品or店庆,信息通过微信这个介质发给你,时至今日,这个方法一直在沿用,尤其是电商行业大促时候,只是大家简讯打开率非常低,方法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而已。

私域流量虽然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却不是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微商,只是借鉴了这种思维方式,通过利益驱动把这种方式系统化、规模化、代理化。

为什么大家误解私域流量=微商,是因为有很大相似点:直接的沟通、圈人、裂变都承载在微信上,所以给大家造成了误区。

私域流量有以下几个优点:

1. 流量更可控

假设百度有一千万用户,然而这一千万用户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只有把里面的用户导入到自己的平台,才算自己的用户。后续针对用户的服务或者换量才有可能发生。

2. 性价比高

我们在流量池获得曝光是需要付费的,比如:关键词竞价,不花钱想获得曝光,门都没有。

而一旦把用户从流量池导入私域流量,比如:微信群,那真的我的地盘我做主,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了。当然了也不能太放飞自我,如果用户体验不好,分分钟会从私域流量池游走的。

3. 给了我们深入服务用户的可能

拿抖音来说,用户喜欢的短视频很多,当对其中一个视频感兴趣时,可以选择关注号主,关注后可以一直享受号主提供的视频观看服务。

当关注号主的人越来越多时,这个号主就成了网红,他这个号也成了私域流量池。

私域流量的载体有哪些?

在这里不多讲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凯老兄说:疫情危机下传统企业怎么转型到线上获客。?

zhuanlan.zhihu.com图标

如何经营私域流量?

如果企业已经确定要入局,那么私域流量的打法有哪些?

首先,找到你的目标用户。

我们都知道,二八定律,一个企业80%的销售是由20%的重要用户来贡献的。所以,不要想著把所有用户一网打尽,私域流量池本身就代表著精细化运营,它应该吸引那些愿意主动靠近品牌,认可你的产品和品牌价值观的人,而不是用利益驱动去薅羊毛。

然后,人圈进来了,怎么去做留存做转化呢?

在运营私域流量时,很多企业最常见的错误是沿用以前的思维。比如,很多人让客服团队搞大量微信个人号做私域流量运营,然后在群里发各种各样的广告信息轰炸,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有哪个用户需要自己的朋友圈里面多一个微信客服和刷屏广告的人的吗?

那么,高质量的私域流量运营是怎么样的呢?

目前私域流量比较高阶的玩法有以下三种:

资料来源:腾讯-BCG联合报告

凯老兄做了一个拆解:

(1)重视运营的长期价值

购物助手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以木兰姐的一次体验为例:我有次买菜添加了小区楼下钱大妈店长的微信,发现群里可以随时下单,满38元还免费送货到家;店长每天会在群里把哪些有优惠的菜品发出来,每天定点定时还发红包,手气最好的用户赠送一些新鲜食材,等等。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给用户提供的是长期价值而非短期利益。

用户加进来有什么长期的价值吸引我留下,接受你发广告,互动,还不删除你。如果只是短期利益,比如加微信领5块钱优惠券,那很多用户领完就删掉你,他看不到未来你存在的价值。

(2)塑造KOL,意见领袖发起高质量的话题

例如木兰姐做的「品牌人社群-木兰姐」就是这个类型,是一个关于品牌营销的专业社群。

这个群里有来自各行业的品牌负责人和营销从业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对品牌和营销感兴趣,适合互相交流学习,找到志同道合的归属感。

而一些品牌,像是一些知识付费行业的,完全可以通过诸如导师的力量聚拢一群有著共同学习成长目标的人,组织线下的一些活动,形成兴趣社群,为品牌发声。

(3)与用户做朋友,给他空间、乐趣和引导

私域流量的核心是用户关系。

所以,企业要像个人,有想法,有个性,要让用户相信你,愿意看你发的内容,知道你真心关心她,觉得你是一个懂她的人,而不是一个冷血的机器。

用户不是上帝,用户是BABY,我们要给他空间、乐趣,还有引导。

完美日记就是通过打造你身边的私人小管家形象,一步步渗透到用户生活中,让用户感觉像是自己的朋友,这位小姐姐推荐的每一款产品都能直击你的心。

精细运营,可以参考完美日他们的私域流量打法,用的矩阵打法,层层刷选分流。

无疑,做好私域流量运营不是把用户圈进来就完事,这是一个需要企业站在用户角度,要有目标,有方法,有策略,才不至于最终吃力还不讨好,让私域流量成为一盘散沙。

彩蛋

凯老兄推荐阅读:

凯老兄说:卖蛋糕,用4个微信号,3天卖爆1500单,活动总收款36.8万??

zhuanlan.zhihu.com图标凯老兄说:美甲店如何通过服务号裂变增加600人的客流量?

zhuanlan.zhihu.com图标凯老兄说:实战干货 | 一家水果店如何社群裂变卖货做到营收100万?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