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受封丞相,錄尚書事,劉巴繼任法正為尚書令,那這個職權該怎麼劃分呢?

三國時期的尚書台尚書令究竟是什麼地位?有什麼權力?從少府分離了嗎?


當然不重複。

錄即總領,錄尚書事即總領尚書之事。易言之,尚書令描述的是官職,錄尚書事描述的是總領尚書之事的權力。

故曹操錄尚書事,荀彧為尚書令;諸葛亮錄尚書事,李嚴為尚書令,此類例子比比皆是。


就是諸葛亮領導劉巴,而劉巴聽命於諸葛亮。

兩漢開始,朝廷實際權力轉移到尚書台,劉秀討厭強臣,就「政不任下,雖置三公,事歸台閣」,朝廷事務由尚書台管理,而「三公之職,備員而已」,三公之類的朝廷重臣幾乎成為擺設。

所以正常情況下,朝廷重臣要真正意義上參政和領導,必須掛個錄尚書事,劉秀死後「每帝初即位,輒置太傅錄尚書事」,太傅之類重臣一旦進入尚書台,權大而位卑的尚書,就要聽命於太傅!

比如189年漢靈帝掛掉之後,以「後將軍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參錄尚書事」,由太傅袁隗和大將軍何進兩個人領導尚書台,處理政事。

192年董卓被殺,司徒王允錄尚書事,由王允一個人「總朝政」,而要想推翻王允,就要像李傕、郭汜一樣,通過軍事手段來推翻。

196年曹操殺侍中台崇、尚書馮碩等人,曹操先以鎮東將軍,錄尚書事,然後曹操又以司空,行車騎將軍事,錄尚書事,荀彧為尚書令,意味著曹操統領尚書台!

221年劉備稱帝,以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劉巴為尚書令,意味著諸葛亮領導尚書台,統領劉巴等人。

說白了,如果沒有錄尚書事、假節、益州牧等,諸葛亮只有個丞相,那諸葛亮基本上是擺設,但劉備讓諸葛亮以丞相錄尚書事,就能主導政事,而尚書令成了小弟,再加上開府+假節+益州牧等官職帶來的權利,諸葛亮才能專權。

劉備生前讓李嚴以尚書令,留鎮永安,這不在成都的尚書令沒任何意義,即使諸葛亮在漢中,尚書令李嚴也無法參政,劉備的舉動等於徹底廢了李嚴尚書令的權利,為諸葛亮後來的專權鋪平了道路。

只有史盲+沙雕,會YY尚書令李嚴擁有制衡諸葛亮的權利!

如果姜維擁有諸葛亮一樣的權力,可以全面掌握蜀國軍政大權,朝中無人掣肘,蜀國可以堅持到什麼時候滅亡??

www.zhihu.com圖標

下面延伸一下:

蜀漢掌握軍政大權的不止諸葛亮一人。

蔣琬從234年以尚書令開始掌權,235年成為大將軍+錄尚書事,約239年蔣琬成為大司馬並開府,到243年費禕成為大將軍+錄尚書事,也就是說從234年-243年間,蔣琬是掌握蜀漢軍政大權的,無人能夠抗衡,而班位差太遠的尚書令費禕要聽命於蔣琬,直到費禕以大將軍錄尚書事,蜀漢才成為雙頭政治,其中蔣琬的大司馬地位略高。

246年蔣琬病死,費禕以大將軍成為尚書台班次最高的,但姜維隨即以衛將軍+錄尚書事(華陽國志記載是246年),當然,費禕身為大將軍,並開府,地位也高於姜維。

253年費禕遇刺,衛將軍姜維成為蜀漢尚書台最高之人,256年姜維更成為大將軍,這時候姜維也可以主導軍政大權,但是史料記載「大將軍姜維雖班在祗上,常率眾在外,希親朝政」,導致尚書令陳祗「權重於維」。

可在外的不只是姜維,還有蔣琬和費禕,他們在外也依然掌權,所謂「自琬及禕,雖自身在外,慶賞刑威,皆遙先諮斷,然後乃行,其推任如此」,蔣琬和費禕在外,成都先後有尚書令費禕、董允、呂乂、陳祗(從234年-253年費禕病死)。

蔣琬和費禕即使在外也能夠掌握大權,除了自身威望,還有就是劉阿斗的因素,蔣琬和費禕能夠開府,姜維不能開府。比如蔣琬出屯漢中,在開府前夕,就能夠以「王平以前護軍署大將軍府事,尚書僕射李福為前監軍,領大將軍司馬」。

蔣琬在漢中,能夠通過開府,徵辟尚書台的李福變成自己的屬吏,這是沒能開府的姜維所不能比的,在蜀漢能夠這麼搞,史料記載有的,除了諸葛亮,就是蔣琬了!尚書令陳祗經歷費禕和姜維,但費禕能夠遙控,讓陳祗聽命自己,而姜維只能讓被劉阿斗寵幸的陳祗超過,這除了比較玄乎的威望差距之外,還有的因素就是劉阿鬥了。

到了261年,輔國大將軍董厥和衛將軍諸葛瞻也同時錄尚書事,尚書台就變成三頭了,雖然姜維依然班位最高......

掌握蜀漢軍政大權,個人威望固然重要,尚書台的班位也很重要,但阿斗的寵幸因素,能不能開府成立班子,在外遙控尚書台更是要考慮的。

阿斗要是寵幸,諸葛亮、蔣琬、費禕就能夠輕易掌權,這其中諸葛亮第一,蔣琬第二,到費禕時期則是劉阿斗自攝國事了,到姜維時期,人在外頭,阿斗所寵幸的陳祗就權重於姜維,到261年,受寵的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又成為錄尚書事,和董厥一起入尚書台,與姜維分權。

最後歡迎大家關注我 @大內義興 ,以及我的歷史專欄,人欄兩開花:

修正漢末三國和一些歷史的偏差?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這個問題問的太好了,簡單的回答是不重複。但是深究起來,在「錄尚書事」之後,類似的「動賓結構」的差遣設置在歷史上一再發生,而「錄尚書事」可以說是開啟了這一濫觴。

一個理想的朝廷,每個人各安其位,高官的職位都是預先設計好的。 這種職位一般是名詞:比如太傅、太師、太尉、國相等等。這個時候,君權——不管是天子還是後來的皇帝,本質上是把權力都代理出去,不進行微操作的。皇帝只管用人和平衡,而讓自己用的人去處理各種具體的事務。這也是儒家所嚮往的三代之治,所謂帝王垂拱而天下治。

但是問題在於,即便是在現代,職業經理人的道德風險問題都一直是個問題,古代的皇帝到哪裡去找那麼理想的下屬呢?而皇帝是靠血緣傳下去的,又如何能保證每個皇帝都有足夠的能力去識人用人平衡朝堂呢?

故事要從西漢中期說起。漢武帝是毫無疑問的雄才大略之主,一般這樣的君主繼位之後,都會覺得官僚體系「用的不順手」,無論是從效率上還是從實際效果上都不讓人滿意,所以君主要「乾綱獨斷」。原因很簡單,西漢宰相權重,皇帝想要做事情都要通過宰相為首的外廷來過問,這一來二去,不算討價還價,就是通過這層層的中間人處理和批複,漢武帝就受不了。於是漢武帝在宰相之外,用「尚書」來侵奪了宰相的奏議之權。

「尚書」本來地位是非常低的。看宮斗片的多少都知道「尚衣院」、「尚食局」之類的後宮職位。其實「尚書」開始和他們地位差不多,都是在皇帝後宮裡面的僕役,只不過剛好「尚」的是書而已。

但是既然存在這個職位,漢武帝就拿過來委以重任,直接和自己溝通,稱為內朝。相當於皇帝可以親自對具體的政務進行決策。而尚書的班子既然擴大了,總要有人來管,這個統領也是現成的「尚書令」。於是在漢武帝的直接指揮下,尚書令和手下的四曹尚書直接接受大臣的奏本,由皇帝居中乾綱獨斷。既然皇帝不需要丞相就能看到奏本了,宰相的權力自然就被侵奪了。

但是漢武帝不是長生不死的。漢武帝之後,留下年幼的漢昭帝。這一套體系就有點要崩盤了。因為宰相之權被尚書侵奪,而尚書直接和皇帝溝通,而皇帝又年幼,怎麼辦呢?以前託孤可以直接託孤給丞相,因為丞相就是一國的行政最高首腦,皇帝如果小,基本上不需要做什麼都可以。而現在難道託孤給尚書令么?尚書令曾經是少府的屬官,而託孤重臣往往已經是丞相、太傅、大將軍、大司馬之類,總不能讓這些高官去屈就當尚書令吧?這樣託孤反而是貶斥了。再說,尚書令職位低,正面朝堂對抗,也壓不住很多職位更高的大臣。

於是,一個動賓結構的差遣「領尚書事」就被造出來了,這樣可以讓重臣帶著原有的官職去統領尚書台。第一個領尚書事,就是漢武帝的託孤大臣霍光。霍光通過尚書台的控制,幫助漢昭帝來打理朝政。後來宣帝親政,宣帝自己「省尚書事」,其實就是這個職位不給別人了,恢復到漢武帝時期皇帝自領的情況。

到東漢開國,漢光武帝劉秀,既是一個雄主,又是一個喜歡管事「好吏事」的。於是劉秀把尚書的職能更加的細化,所謂「六部尚書」就是從光武帝開始的。這個時候真的宰相——太尉、司馬、司空等等,反而要退居二線,成為具體的官員,而非總覽朝綱的宰相。然而劉秀和劉庄去世之後,東漢開啟了幼主臨朝的時代。於是「尚書」又需要人代理,像跋扈將軍梁冀,就是大將軍錄尚書事,所以能夠大權獨攬。至於後來的董卓、王允、曹操,個個都在其執政期間掛著「錄尚書事」的帽子,不如此,無以明正言順的干預朝政。

現在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了,蜀漢也是用的漢朝制度,劉巴的尚書令,說明他是尚書台的長官,負責統領諸尚書,算是秘書長;而諸葛亮的丞相加「錄尚書事」,是名正言順的國務總理。兩者並無重複,只是君主制下皇帝能力波動的鍋。

當君主熱衷於親自管理國家的時候,往往喜歡單搞一套班子繞開外朝,而繞開外朝的這一套系統逐漸的就獲得了權力;等繼任的君主沒有能力作為內朝的行政核心處理政務的時候,就不得不由外朝的大臣掛內朝官來處理政務,於是這套班子開始外朝化,等著一個英主再開闢一套班子……

這種類似的事情,在漢代之後還發生過很多次。到了唐朝,尚書令、中書令徹底脫離了內朝,成為位高權重的官職名稱,於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和「參知政事」這樣詭異的差遣應運而生,作為真宰相,和皇帝共同在政事堂討論國家大政,而尚書令、中書令則只是作為榮銜。到了五代,職位變動頻繁,於是連各個地方的長官也都逐漸差遣化,成為「知XX州府事」,「權發遣XX州府事」…… 從大的方面來看,這些其實都可以看做是君主「用人的靈活性」和君主本人能力在歷史的天平兩端來回變換的結果。


謝邀。

不會重複。

尚書台是朝中的權力中樞,主管為尚書令,名義上隸屬於少府,實際上二者並無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所以常說文屬少府。當需要高級官吏總領朝政參與樞密時,便加錄尚書事之職,如此使其不失高級官吏的秩位,同時又能控制權力中樞

尚書令的秩位畢竟不算高,文屬九卿之一,而九卿又分屬三公。劉備想讓丞相諸葛亮總領朝政,加錄尚書事之職,還是貶丞相為尚書令?

對於尚書令來說,錄尚書事等若皇帝在尚書台的代理人,負責兼管或主持尚書台的工作。二者並非職權上有啥重複,因為尚書令本就是向皇帝負責,如今在皇帝授權下向錄尚書事負責,接受錄尚書事的兼管。

蜀漢後期大將軍錄尚書事姜維因為自己希親朝政,導致錄尚書事之職形同虛設。那麼與皇帝劉禪更多接觸的尚書令陳祗因此權重於維。

至於尚書台的職權範圍概括說即「總領綱紀 ,無所不統」,詳說可有待知友們的補充。


打個比方,假如尚書台是一個單位的辦公室的話,那尚書令就是辦公室主任,而錄尚書事則是分管辦公室的領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