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中或許浮現出的,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而在一些咖啡人口中,就成了「臥槽,柑橘味,牛逼,莓果香氣,好喝,熱帶水果」。

喜歡喝咖啡的你,有木有留意到,咖啡聞起來比喝起來更香呢?這是為什麼呢?還有些人格外喜歡聞咖啡粉,把它放在屋子的角落裡,時時刻刻感受咖啡帶來的芬芳......我們來一探究竟哈!

我們得從一顆種子開始講起,生長期間,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烘焙過程中進行著諸多的化學反應,香氣、風味、醇厚度等都有對應的化合物;在研磨或沖泡時,這些揮發性成分或有機酸氣化,使我們聞到愉悅的咖啡香氣。

而咖啡的風味呢,是由揮發性香氣、舌感滋味及口感組成的。哪個是我們聞到的味道呢?

揮發性香氣

揮發性化合物主要是由烘焙過程中的化學反應產生的,生豆中也含有揮發性化合物。

咖啡烘焙中的主要反應有梅納德反應,綠原酸降解,斯特克爾降解。烘焙好的咖啡熟豆含有超過1000種揮發性化合物,但只有少部分可以被我們聞到。

而其中的芳香物質,大部分只有揮發性,所以只能靠嗅覺辨識,另外一部分具有揮發與水溶的雙向性,因此可以用嗅覺與味覺感受,但咖啡純屬水溶性的芳香物質最少,有需味蕾來辨識。而這些芳香物質大部分都有揮發性,所以很多人覺得聞起來比喝起來更過癮。

舌感滋味

我們的舌頭上雖然有成千上萬個味蕾,但是隻能品嘗到「酸、甜、苦、鹹、鮮」這五種味道,因為味蕾只能品嘗到溶於水、油或者唾液的物質。如果是不溶於水、油或唾液的物質我們是沒有辦法通過「味覺」來辨識的。

我們平時沒看到實物,都能說出蘋果、香蕉等,這都是用我們的鼻子來感覺的。我們的嗅覺是唯一具有雙向功能的器官,不僅能嗅出外界的氣味呢,也能嗅出喫進嘴裡食物的氣味。因為TA的存在,讓我們領略到了所有食物的美好!咖啡當然也不例外!

這裡不得不講的就是,有些酸甜味的風味分子具有揮發性與水溶性,因此嗅覺味覺可享受得到;但是不討喜的苦鹹滋味,屬於水溶性,不具揮發性,只有味覺感受得到,所以很多人也就會覺得咖啡好聞~

口感

口感就是順滑感及澀感,是酸甜苦鹹鮮佔比不同互相作用的結果。

所以說呢,咖啡的味道是聞到的哦!也可以說是鼻子「喝」到的,哈哈~~~只有我們不斷的開發我們的嗅覺及味覺,就會發現咖啡的世界原來是那麼多姿多彩。不要被TA黑黑的外表所嚇倒,不要被潛意識裡苦澀的味道所嚇到。喜歡咖啡就去慢慢深究瞭解吧!


謝邀 咖啡風味其實是廣泛存在於咖啡裏的 所以正常的飲用都可以喝到這些風味 只是有專業訓練的人可以更準確的辨識咖啡裏具體的香氣類型。關於喝到的咖啡和聞到的是不是一樣呢?這個不一定哦,很多咖啡幹香時香氣豐富但喝起來表象平平


首先,聞到的香味與喝到的香味是不一樣的。咖啡裡面含有不同的香味成分,有的可以隨著空氣散發出去,這是你可以聞到的。另外一部分不能隨著空氣散發,你就聞不到。但是它們可以融入咖啡液裏並喝到嘴裡,這就是喝到的香味。

所以聞到的咖啡香味與喝到的咖啡香味是不完全相同的。

至於怎麼喝到,那就看個人的味覺和嗅覺了。也不要迷信別人怎麼說,喝到就是喝到,喝不到就是喝不到。喝咖啡最重要的還是要喝咖啡味,其它就看個人愛好了。


喜歡喝咖啡的朋友在初期都會遇到這個問題:咖啡粉聞起來非常香,但是喝起來卻很苦,咖啡粉的香氣和咖啡液的香氣完全不一樣。這是什麼原因呢?

咖啡香氣在室溫下沒有和熱水接觸即可氣化,由鼻腔可以感受到的香味,稱為「幹香」;但有些香味在室溫下無法氣化,需要與熱水接觸才能揮發,稱為「濕香」。「幹香」與「濕香」在嗅覺與味蕾感受上有差異的。


咖啡香氣的區別

咖啡香氣:是一種儲藏在咖啡油脂裏的揮發性芳香物(過期的咖啡豆聞起來沒有香味就是因為咖啡豆表面油脂散失)。咖啡的香氣在室溫下或與熱水結合後,揮散在空氣中,由鼻腔的嗅覺細胞接收,然後傳達大腦所呈現的氣味模式。

目前人類能捕捉到的氣味約3000種,烘焙好的咖啡豆香味目前多達上千種。咖啡的芳香物可以分為三種:

  1. 大部分具有揮發性,嗅覺很容易就能感受到。
  2. 一部分具有揮發性與可溶性的芳香物,需要嗅覺與味覺共同感受。
  3. 小部分具有水溶性,不具有揮發性,僅能由味覺感受。

在品嘗咖啡時,口腔中的味覺感受有「酸甜苦鹹」四種。咖啡中的風味分子,一部分酸甜風味分子具有揮發性與可溶性,嗅覺與味覺都可以感受到。但苦鹹的風味分子,僅僅具有可溶性,不具有揮發性,因此只有味覺可以感受。

所以,嗅覺聞不到苦味和鹹味,但在我們品嘗時,酸甜苦鹹都是可以感受到的。這四種滋味物與具備揮發性與可溶性的香味分子呈現出的整體香味,與在咖啡粉狀態下的香味是截然不同的。這就是為什麼「聞咖啡粉與喝咖啡時的香味不同」的根本原因。


如何喝出咖啡的風味?

一杯咖啡的風味,是由多種因素共同營造的。以全球精品咖啡協會的咖啡杯測表為例,表中羅列了品鑒一杯咖啡時,我們需要關注的項目有:幹香/濕香、風味、酸質、醇厚度、一致性、均衡度、乾淨度、甜度以及整體評價。

對於咖啡愛好者來講,日常喝咖啡是用不到所有的評鑒項目,我們羅列其中7個容易掌握與感受到的評鑒項目:

  • 酸度:酸度是否柔和與明亮,沒有出現尖酸等令口腔不舒服的酸感。
  • 甜感:甜度是咖啡中非常難得的口感,舌尖最容易感受到。
  • 香氣:無論是幹香還是濕香,將感受到的香氣形象地描述出來,如花香、焦糖香、香草味、香料味等。
  • 乾淨度:咖啡整體帶給你的口感是否乾淨沒有雜味,如出現澀感、鹹感等。
  • 醇厚度:主要是由不溶於水的咖啡油脂、纖維質等微小懸浮物形成的膠質體而營造的口感,含量越多咖啡在口中的醇厚感越是明顯,就好比全脂牛奶與脫脂牛奶的口感。
  • 餘韻感:咖啡喝下後,留下口腔中的香氣是否香甜且持久。
  • 整體風味:屬於在品嘗咖啡後帶給你的整體感受,比如這杯咖啡酸甜感強,類似檸檬的口感,乾淨沒有雜味,醇厚度較強,餘韻有很長的花香風味,就好比在喝一杯高濃度的果汁。

日常喝咖啡時,有的風味我們明明非常熟悉但是卻很難將其描述出來,可以參考全球精品咖啡協會制定的《咖啡風味輪》,裡麪包含了很多的細緻的咖啡香氣描述,有助於提升咖啡的品鑒能力。


咖啡製作好後,有許多的油溶性的芳香分子存在於咖啡油脂中並懸浮在咖啡液,這些成分不溶於水,這些是味蕾無法捕捉到的。直到咖啡喝入口,這些揮發性分子才脫離油脂在口腔中釋放出來。所以品嘗咖啡的風味時,嗅覺與味覺是缺一不可的。少了嗅覺的加持,咖啡喝起來就會索然無味,就像一杯帶有「酸甜苦鹹」味道的水。

咖啡的香氣大部分具有揮發性,一部分具有揮發性與可溶性,還有少部分僅僅具有可溶性。在咖啡研磨成粉後,我們聞到的僅僅是具有揮發性的香氣。在喝咖啡時,具備可溶性的咖啡香氣,與咖啡中的可溶性滋味物「酸甜苦鹹」融合,需要嗅覺與味覺一起纔可以體驗到。


如何喝出咖啡的風味?

首先得喜歡黑咖啡

加奶加糖覆蓋了咖啡的原味,連最基本的苦味都被掩蓋了,還想要喝到其他的風味,我想這是很難做到的。

只有用心喜愛,才會用心去了解。

二、逐步戒掉奶和糖

剛接觸咖啡,能喝出來的只有一個味道:苦。

記得第一天上課,老師給我喝了一杯黑咖啡,苦得不得了,簡直難以接受。當然,很榮幸的,也就能喝出苦味,沒別的味道。

戒掉奶和糖的過程,也是開發味覺。讓自己對味道很敏感,一般比較厲害的咖啡師為了保持味覺的敏感,不喫味道重的食品。

三、不要急著趁熱喝

可以趁熱打鐵,但是不能趁熱喝咖啡。

如果你用90度的水泡咖啡,熱的最起碼也有70度左右,不要傷了自己的舌頭。(我泡咖啡一般都是在68度,不知道你們的是幾度)

咖啡最好是聞風味,這個時候的也能讓你聞到別緻的味道。

咖啡的味道,是品出來;聞咖啡粉,是聞出來。

咖啡的味道是用水萃取過後,激發了原始味道,而咖啡粉,味道基本是堅果味。不信,可以試試哦!!!!當然也有好咖啡,聞粉的時候也能聞到好風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