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买了一个新耳机,才听说有煲机这个说法,就很想知道煲机的意义有多大?


昨天跟一个群主几个探讨一个问题。

最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有这种只相信自己相信的事物的人在,科学就别进步了。

以前科学还说地球是平的,全宇宙绕地球转,是吧。

何况煲机实际还是在工程师里早就能证明的事情。

(还是借老羊视频一用,侵删。)

https://m.weibo.cn/1828444353/4253750153347903

很简单的老化过程。会造成声音的变化是肯定的,只是,没必要刻意煲机罢了。只不过多少加快了耳机进入状态的过程,你要急著用的话正常音量煲一下就算了,毕竟在英语里这个词叫做「run in」。商家让你煲机基本是非蠢即坏(只是告诉你煲机可能的变化那种除外)。

我也只能告诉你,有变化,但对于不同耳机而言,这种「变化」可能好可能坏(以前mdr-1r那种就真的是越煲越难听)。煲机也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只是对于耳机(无论是动圈还是动铁),这种老化过程会导致顺性增大,从而使声音一定程度变得更为平顺、一定程度变暖、低频舒展、高频不再生硬。

在一段时间内,不少耳机确实可以认为这是一种「音质提升」的过程,工程师想让你听到的也是这段时间的声音;但在之后的时间里,由于结构老化越来越严重,音质会慢慢变差,到最后瞬态下降明显,高低频音色严重劣化,甚至出现杂音等。当然这也是你能用一个耳机用个两三年或者以上的情况。

就这样。


首先我个人没有煲机后音质明显变好的体验。

其次,我曾经比较过两个使用时间相差数年的森海大馒头,在听同一首歌的时候,旧的那个齿音明显比较轻微,很多人会认为这样就叫音质变好了(当时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实际上未必如此,也完全可能是旧耳机老化导致灵敏度下降了,所以听感上反而比较柔和。理论上说煲机如果有改变,就是老化造成的,根据主观标准的不同,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


不管是身边玩耳机的大佬还是自己的切身体会,煲耳机都是一个拿来骗骗小白的东西,为了给小白激活脑放用的。耳机新买来和用一段时间之后有没有区别?有!耳机的特征会渐渐表露出来,这点我承认,但是,耳机的表现效果都是一致的,你只会发现这个耳机的特色慢慢出来了,而不是说这个耳机的音质慢慢变好了,煲耳机提升音质只不过是一个不知道为什么就给有心的奸商吹起来了的噱头罢了。


不请自来,人在煲机,刚下飞机。

耳机音质和煲机时长有著不小的关系,就拿我手头的k612来说,刚到手一开声简直难以入耳,高频质感极差,定位混乱,高频打击乐器发刺,没有形体感;人声也是一团糟,结像靠上,给人一种在头顶唱歌的感觉,齿音突出,感受不到任何厚度,听者无法分辨乐曲中歌手的口型,整体干涩毫无感情;中低频氛围感几乎没有,而且整体十分拖慢,感受不到歌曲的任何律动感;低频量少得可怜,鼓声没有下潜,贝斯底鼓混在一起,没有任何分离度和清晰度。但在煲机100小时之后,这些缺点都逐渐消失了,变化最大的是中高频和人声,首先中高频过度极为顺滑,齿音很自然,小提琴高音十分细腻,不会有干涩刺耳感,此外沙锤,风铃,三角铁,镲片等高频打击音色结像也十分出色,极富空气感,如果这部分频段发挥不好的话会十分刺耳,但显然煲机后的k612表现不俗,给人一种指哪打哪的感觉;人声的提升变化没有高频那么明显,但也可以明显感到人声更加精致,和声的萦绕感,歌手的情感丰富度都在提升。这仅仅是煲机100小时后的成果,难以想像。我预计过500小时,k612的中低频存在的问题也会被完美解决,成为一支真正能hifi的耳机。


煲机的作用能不能被察觉到,这受到很多因素影响。

比如,你现有的系统能不能驱动好这个耳机,音源的质量是否构成瓶颈。毕竟充分驱动+高质量音源才能把耳机正常的声音表现出来,在这之后才能谈煲开后的变化。

还有耳机本身的一些设计,比如振膜技术。简单的例子就是极致常用的镀钛振膜(比如spro),煲前后的差别非常明显,耳朵正常的话都能听出来。

要说体验,那自然是很爽的,刚开声的一些缺陷随著使用变得不那么明显,甚至消失了。但你最好准备一个你非常熟悉的耳机作为参照,因为有的时候不是耳机煲开了,而是你的耳朵适应了,有一个参考系能避免这种事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