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歷史課,老師說土地兼併影響著朝代兼併,在朝代開始時政府一般會抑制土地兼併,然後社會得到發展富裕,同時地主階級開始富裕然後開始土地兼併,導致階級矛盾激化最終帶來農民起義,建立新的皇朝,又開始了新的循環,現在問題來了,為什麼沒有人認識到這個問題並且嘗試跳出這個怪圈呢


不請自來。

說到這個問題,我想就要先考慮什麼樣的社會超穩定,日本在大化改新的時候全盤唐化,但是兩個制度沒學中國,一個是宦官制,一個是科舉制。

宦官制度沒學的好處是沒了宦官干政,也更講人權了。科舉制度沒學的影響可就大了,因為中國的科舉制度不僅僅是個人才選拔制度,更重要的是他是社會階層上下流動的渠道,是社會的穩定劑,雖然考中的概率很低,但是給了全社會看到上升機會的希望,「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代代知識分子為了考試讀書,讀的還是統治者含有潛意識形態的書,自然也就降低了他們另起爐竈,冒著殺頭風險去造反的積極性了,唐代有一句詩很有名:「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講的就是英雄們為了考試做官,都等得白了頭了,皇上如果肯賞個官位,那更是謝天謝天、再生父母、感恩戴德,那還有心情去開發新的制度?在沒到晚清那種列強主動找上門的外力作用下,當然就延續這種超穩定社會結構了。

說回日本,明治維新的主力是什麼人,就是知識分子和底層人民,因為日本沒有科舉,沒有上下渠道,階層都是世襲的,上流地位永遠是武士以上階層,所以當遇到外力變革時,社會會變得極不穩定,平民知識分子、底層人民想改變命運,改變身份,那就只有造反,打造新制度,創造新世界。

不光日本,歐洲也是這樣,法國大革命不也是這樣嗎,國家三級會議,最高是教士一級,然後是貴族二級,剩下所有人三級,三級一想我交這麼多稅,還要承擔這麼多責任,結果我說話還最沒分量,那怎麼辦,只能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兄弟們起來起來。

總結一下,社會結構穩定,就會循環,社會結構不穩定,就會翻船。


事實上大部分朝代都不是農民起義建立的,而是貴族建立的,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起義建立的大朝代是明朝(因此明朝的開國制度是所有朝代裡面唯一一個全面倒退的)

我覺得這個不應該成為問題啊,一個國家不可能永遠存在的啊,就像無止境的神廟逃亡,不可能不死的啊

至於西方為什麼不是這樣。。。你對比一下中世紀西方和東方的政府組織形式,就知道了

古代西方不存在我們認為的政府,古代西方的政府大都是封建等級制度的結果,而不是獨立存在的。而中國的政府恰恰相反,不論古代還是現代,中國政府都對社會擁有無限權利,並且對社會負無限連帶責任(人民遇到的所有不滿意。。。第一個撒氣抱怨的就是政府)

因此中國的社會矛盾激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全部由政府承擔,自然矛盾到一定程度政府就boom了。西方政府更多是一個組織(包括目前),西方只有在公共服務做的不滿意的時候才會去抱怨政府,因此西方社會矛盾的負面影響承擔對象繁多,政府不是主要的對象,自然受到的影響就少很多


關鍵詞:"馬爾薩斯均衡" "內卷化"

不是沒人意識到 是解決不了 歷史上很多政治家都曾嘗試能決這個問題 如王莽 王安石 但最終都失敗了。中國歷史上一直是個農業大國 土地是最主要的生產資料 也是最主要的個人資產儲備和投資渠道 制止土地兼併不僅會引發各方反彈而無法實行而且可能動搖老百姓生產積極性 如TG作過嘗試:人民公社 禁止土地買賣 但結果變成了大鍋飯 後來改革不得不變象承認土地私有和買賣 當然現代中國農業地位已下降不少 土地兼併問題已不象歷史上那麼突出

其實兼併問題不僅僅存在於農業和土地 在工業社會裡 這個問題叫壟斷 至於商業社會 你看看淘寶就知道了
為什麼要跳出去呢?沒有任何用處啊?能跳出來的話,就不會有你我存在的時空了。發生的已經發生,想只是浪費時間
宋明未必,土地兼併沒那麼嚴重,自然災害更可怕


因為農民處在底層 一個王朝的好壞不是提現上層社會過得怎樣 而是底下的農民們有沒有飯喫

所以為了避免這個惡性循環 國家大力發展扶貧政策

當然 只是比喻


中國的農民大起義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在秦漢奠定中國大一統強大帝國之後出現的,夏商周(包括春秋戰國)都沒有席捲全國的農民起義。

自秦漢以後,中國成為亞洲第一強大帝國,在兩千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打遍天下無敵手。所以,要亂就只能是從內部亂起。

如果中國四分五裂(像歐洲那樣),就應該不會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啦。


中國古典時代的「朝代更替-農民起義」就是現代西方社會的「總統選舉-選戰」千年後也會有人問:為什麼美利堅/西方沒有人認識到這個問題並且嘗試跳出這個怪圈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