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aoice員工)

小冰團隊16年都想出去了,當時估值已經數十億了,可惜隨著陸奇的突然離職,這個事情也擱淺了;今年小冰團隊出去已經板上釘釘了,harry站台,給小冰創業團隊增加了不少的影響力,融資不是問題;

雖然xiaoice公主的出嫁,但依然是巨硬的女兒,嫁妝、支持不是問題

創業本來就是一場豪賭,賭贏了就是一套房,賭輸了也沒關係,人生允許失敗。在xiaoice這麼久,我是很喜歡整個團隊的,祝xiaoice未來越來越好!


小冰的路線是區別於Siri小愛同學這類AI助理的,他們的作用僅限於幫你做一些簡單的設置和查詢。

小冰的願景是建立一個高IQ和EQ的人工智慧,就像銀翼殺手中的AI伴侶,兼具理性和感性。

所以從立意(畫餅)上小冰就高出一大截,但是實際開發和落地執行中,卻始終沒有突破。

Siri這麼多年依靠裝機量還是基本完成了它的第一階段使命,人們從期待到失望,歸於平淡,接受了它就這個鳥樣的事實。

小愛同學是其他影音AI助理的代表之一,除了常見的控制手機,平板家電,智能家居等一些列小米周邊都可以圍繞這個語音助手展開,而且實際體驗也還算不錯,個人感覺優於Siri。

但是小冰能做什麼,除了略顯呆板的語音聊天,就是讓人Emmmm的寫詩和繪畫,當然曾經體驗中還是有幾次驚艷到我,那一刻彷彿小冰真的是一個有靈魂的AI,能通過對話共情,能寫出一兩句優秀的詩詞。但多數時候都是不知所云。

這當然也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必經之路,一個偉大的項目需要時間和技術的沉澱,需要領導人的耐心和投入。然而也可能技術路線和方向出了問題,導致進展緩慢,這都是我等門外漢不知道的。

如今根據傳聞,領導人換得勤,精簡團隊,減少資源投入,那想必是領導層認為項目收益不大,不及預期,沒有那麼好的耐心繼續支持了。


小冰這些年,既擁有微軟強大的人才、基礎設施等資源,又享受著微軟其他團隊沒有的自由度和被寬容度,得到了很多大佬站台,團隊也很努力(我有些小冰組的朋友,在wlb的微軟,天天加班,非常努力)做了很多不錯的創新嘗試.

我很希望小冰成功,作為同行業者,很希望看到小冰研發的這些技術,能開創出更多的市場.

但是說實話,個人覺得不容易. 不是針對小冰,而是對於每個這個時間點出來創業,但只有技術卻沒明確找到有商業價值的細分領域的公司.

先說技術,近些年nlp技術沒有出現銀彈,如今自然語言交互的技術並沒有誰比誰家絕對的領先. 除非你有超越別人一代的技術,否則技術優勢並不是能否更好商業化的關鍵,大家比拼的是項目經驗,解決方案的成熟度和市場資源.

再說估值,曾經的估值意義不大,估值來源於資本的期待,市場的風向,而不是真實價值. 前幾年AI很火,小冰風光無限,聊天,歌唱,寫詩,講故事,上電視上綜藝,都很棒,但這些如何落地到產品中呢?離開微軟後,作為一個獨立企業,在這個AI市場資本緊縮,大眾熱潮褪去的時間點,盈利就是第一要務. 但是跟現在市面上做語音交互的公司相比,比如訊飛,思必馳,雲知聲,出門問問這些在市場上相互拼殺多年的語音類公司,小冰並沒有更多的商業化方經驗,這是個風險.

最後是人才,AI公司所擁有的核心技術不是某個新葯配方,而是人,這是其核心價值。如果把某個創業公司的演算法人員全部裁換掉,代碼還是那些代碼,項目還是那些項目,這公司還值多少錢, 還能做多少事?微軟的員工能力還是非常強的,一旦獨立,有多少人願意繼續跟隨還未知.

不過我能想到的,小冰的大佬們一定也都想過,他們既然做了這個決定,必衡量了利弊,成敗也自會承擔.

希望這件事是小冰的一個新起點,之後越來越好. 也希望每家AI公司都能為大眾創造出更多的價值,造福人類,成就自己.


坊間議論了一個多月後,微軟小冰分拆獨立運營的消息終於塵埃落定。

幾乎與外界猜測的一樣,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為新公司董事長,有「小冰之父」之稱的李笛被任命為CEO。不過有別於此前大多數員工內部轉崗的說法,小冰團隊近200人將整體加入新公司。

對比微軟小娜在去年底的戰略性收縮,小冰的分拆獨立不失為一種體面的告別方式。特別是沈向洋在離開微軟半年多的時間後,仍願意為小冰的新公司「站台」,團隊的後續融資似乎不存在太大問題。

不過在豪華的高管陣容和微軟大膽放手的背後,微軟小冰的單飛也留下了一些「疑點」:

正如微軟在新聞稿中所提到的,分拆內容包括微軟小冰的品牌、產品、現有合約等,同時授權新公司繼續利用微軟完整的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後續開發,並指出拆分旨在加速小冰產品線的本土創新步伐,促進小冰的商業化和生態落地。

用漂亮的話說,獨立後的小冰將擺脫微軟的條條框框,避免一些商業化機會被扼殺在搖籃之中,獨立公司的身份也有助於小冰在中國市場尋求合作夥伴。同樣需要注意的是,從2014年誕生開始,小冰團隊始終沒有背負KPI和商業化訴求,分拆則預示著離開微軟這棵大樹的庇護,大概率將自負盈虧。

再陰謀論一些的話,小冰團隊的分拆可能是微軟甩包袱的一種方式:給個「獨立」的名義讓團隊自己去折騰,同時保留對小冰的投資權益,倘若小冰團隊有望在商業化上找到出路,微軟仍然有控股的機會。

當然,這些看好或利空的觀點可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離開微軟的小冰在商業化層面到底有多大的想像空間?

先從數據上看。

截止到2019年,小冰已經覆蓋6.6億在線用戶、4.5億台第三方智能設備和9億內容觀眾,與用戶的單次平均對話輪數為23 輪。即便和天貓精靈、小度、小愛同學等中國市場主流的對話式人工智慧系統相比,微軟小冰的表現也不遜色。

再從入口上看。

目前小冰已經部署在今日頭條、微信、微博、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多個第三方平台,同時可以通過華為、小米、OPPO、vivo等品牌的智能硬體設備進行召喚,深度和廣度上都不乏可圈可點之處。

在應用場景上同樣不可小覷。

不僅在網易、新浪等平台上撰寫新聞評論,也與萬得資訊、華爾街見聞等合作生成金融摘要和語音,甚至還以主播的身份參與了數十檔電視、電台節目的錄製和播出……現階段的應用場景可以說無出其右。

然而微軟小冰給外界的印象卻是一個不急於盈利的「富二代」,一個長於唱歌、畫畫、作詩的網紅,一個比較學院派和佛系的另類玩家。這樣的微軟小冰能否在商業化上順風順水,還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

一是技術的不確定性。

微軟小冰近乎是唯一強調IQ和EQ的人工智慧,有些類似於《銀翼殺手》中的AI伴侶,比起那些定位「智能助手」的產品,微軟小冰在立意上就高出了一大截。

可回到技術層面,微軟的自然語言交互技術並不比百度、亞馬遜領先,在NLP沒有出現「銀彈效應」的局面下,小冰團隊只得去關注EQ這種比較虛的東西。按照李笛的解釋:「當把情感交流放在語音助手中時,它和人類之間信息量的交換會比純粹想要去完成一個任務的信息量要大得多。EQ的加入,可以使助理和老闆之間的關係上升為一種更有深度的、有情感紐帶的關係。」

為了評估EQ的數值,微軟還打造了CPS指標,即人工智慧與單個用戶的平均對話輪次,對話的輪次越多,意味著與人類對話的能力越高。有些遺憾的是,微軟小冰第三代時的CPS數值就達到了23輪,並諷刺同類產品只有1—1.5輪,然而友商們並沒有跟隨,小冰「EQ勝於IQ」的思路有些特立獨行。

在對話式人工智慧的出路上,少數派微軟小冰是否正確,還是個未知數。

二是商業的不確定性。

單從微軟小冰的合作名單上看,國內主流的超級APP和智能手機都可以「召喚小冰」,但多半是快應用或小程序的形式,微軟小冰更像是娛樂化的應用。

同時在B端的商業化上,與天貓精靈、小度等平台化的定位不同,微軟小冰提出了輸出技術的Dual AI 戰略,以Avatar Framework框架作為媒介,主動將小冰融入到合作夥伴的平台中,奉行了「去中心化」的策略,並已經與網易、米家生態鏈、騰訊、華為、萬得資訊、羅森、萬科、中國聯通等達成了合作,落地的商業客戶涵蓋金融、零售、汽車、地產、紡織、音樂、出版、養老、IoT等十個領域。

無論在To C還是To B領域,微軟小冰的主張都是「工具化」,分拆獨立後也在某種程度上更利於這種商業化路徑,代價則是與科大訊飛、思必馳、雲知聲等一樣扮演了技術流的角色。個中不確定性在於,在技術處於同一緯度的情況下,友商們早已在這個行業拼殺多年,微軟小冰團隊並沒有太多的商業化經驗,屬於以己之短克彼所長。

所以微軟小冰看似無所不能,在商業化上卻有些自縛手腳。

猶記得2017年微軟小冰第五代產品的發布會上,時任微軟小冰產品負責人彭爽談到:「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從兩年前開始很多廠商都來找過我們,希望和小冰在IoT上有所整合,不僅在中國,包括日本也是。但是我們一直都保持克制,幾乎全都婉言謝絕了。」

而在同一個時間節點上,亞馬遜Echo的出貨量已經超過千萬台,人工智慧助手Alexa漸成生態;蘋果在當年的開發者大會上推出了智能音箱HomePod,試圖與亞馬遜搶奪家庭娛樂中心;國內的小米、百度、阿里隨後也在智能音箱上掀起競爭,為了搶佔用戶獲取信息的未來入口,搶奪所謂的IoT控制中心,進行了10億元量級的用戶補貼。

前後的反差,讓外界看到了微軟小冰的剋制,希望小冰在微軟打造的溫室中「無病無災」地長大,絕不會為了短期的利益「殺雞取卵」。或許這才是小冰獨立後最大的不確定性:一群秉承著技術理想主義的科學家,能否適應商業的現實主義?

至少在不到一年前的時候,小冰的商業化落地還被寄託於「以整體賦能、聯合擁有、跨界生態等三種方式逐步推進,去解決行業所面臨的問題。」不會單純的銷售小冰技術的API,不會生產第一方硬體產品,不會通過大量的硬體補貼來獲得OS的市場份額,同時也不會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單一的領域。

微軟小冰分拆後的最大懸念也在於此,到底是微軟的立場和文化阻礙了小冰的商業化,還是團隊本身的風格使然?在殘酷的商業世界裡,資本想要的絕不是浪漫的「人工智慧少女」,而是務實且有盈利前景的「下一個現金奶牛」。

獨立後的微軟小冰團隊還需要給出一個切實的答案。


開放領域對話這件事,大概是從15,16年火起來的。當時只要是個人,說我要build一個human-like chatbot,5年內能XXX,10年內能XXX,就能忽悠一大堆VC給你投資,經常有人宣傳,我拿著幾頁PPT就獲得了多少多少融資。市場的瘋狂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裡面坑有多深。

人機對話這個任務,在某個程度上講,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多少人日日夜夜,無盡的求索,練功,學習研究各種資料(編程,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心理學,腦科學等),就是為了能在某一天能造出一個跟人一樣智能的bot。

然而對話這件事,難度堪比天高,如果有一天真的有這樣理想的bot出現,那麼一些更加初級的AI任務,如多媒體的理解,智能農田,或者由擁有老鼠,線粒體智力的bot,早就出現了。

所以搞對話,是一件浪漫但是不務實的事,就好像歷史上的萬戶,把自己綁在鞭炮上想登天一樣,非常浪漫,但是也非常瘋狂。總的來說,沒有一家商業公司敢於長期堅持一件無法預期什麼時候能有預期的事上。

=================廣告時間=================

招人,求各路nlp小夥伴,一起投身短視頻理解和搜索相關工作。


看到志象網的報道,有點突然,但也情理之中。小冰這個團隊在微軟內部很獨立,甚至和微軟其他團隊有競爭關係,不符合微軟當前One Microsoft的策略。比如小米的小愛可以喚醒小冰,但是微軟的那個產品能讓我們體驗到小冰呢?小冰的詩集,歌曲甚至發布會都是自己獨立進行的。可以說這就是微軟華人高管私心下誕生的一個作品(或者說本土化會比較好聽)最直接的原因應該就是之前沈向洋走了,微軟華人最大的罩子沒了,剩下的華人高管(現在看來主要是李笛)已經不足以支撐小冰在微軟活下去(當然疫情可能加速了這個過程)另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小娜的「失敗」吧。微軟在AI產品(也可能只是聊天機器人)方面可能沒信心了。希望小冰能在AI賦能方面能有更好的成果吧。至於拆分影響,據鈦媒體報道大部分員工選擇留在微軟。這是正常的,微軟老牌外企,目前市值也在高位,近十幾年應該都不會倒閉的。而且工資高,福利好,最重要的是955。拆分後的新公司相當於二次創業了,一切未知。不過這次勢必流失大量人才,二次創業雖然有較穩定的合作夥伴但也不容易,對於留下來的老人更是如此。


二月份時一個前同事說msra會撤出中國,我說我賭666不會,可能我要打錢了。


微軟小冰從14年開始做,至今已經迭代了7個版本,號稱覆蓋了6.6億在線用戶

但是它的名聲依然不如小度、小愛同學、天貓精靈的名聲大,小冰走的路線也和前面三者不太一樣,做的是是更超前的情感機器人

此次小冰團隊從微軟分拆出去,可能原因如下:

一、大佬的支持少了

小冰是從國內開始做起的,開始之初就受到陸奇的大力支持,不僅在公司內願意花錢養著,更是多次為小冰發布會站台,陸奇離職後,小冰又受到沈向陽的不斷支持,兩位大佬的支持,讓小冰可以沒有商業之憂一心發展自己的技術,當沈向陽離職後,小冰受到支持力度減弱,而小冰又想做更多的事

二、需要一個更大的空間

小冰作為國內孵化的項目,又身在外企,目前受到貿易戰的影響,其實很難有大的外部合作空間,不能和華為深度合作,不能和政府深度合作,不能和國企、央企深度合作,深受掣肘

前兩年也因為政敏問題多次被封殺,搞得也很被動

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人工智慧目前最有前景的商業化方向就是ToB,目前小冰有很多成熟的技術可以商業化,獨立出來以後,可以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更多的玩家合作,打造自己的生態鏈條

獨立出來當然也會受到微軟層面的支持,畢竟有很多技術都是來自微軟的,雙方也會繼續保持合作

All in all ,小冰翅膀長硬了,需要一個更廣闊的空間來盡情翱翔~


兄弟,這麼明顯的蹭大公司名氣的公關稿看不出來?

團隊拆分?什麼叫拆分,一個2萬人團隊拆成兩個1萬,或者幾個幾千人這叫拆分。你見過一個12萬+正式員工的公司裡面出走100人(假設都走且公司支持)叫拆分?拆分出0.01%?

再說公司是否支持,微軟裁員幾千人都常有的人,還為了這100人專門安置一個公司?哪個hr有這個閑心我建議layoff這個hr先,還專門跟員工說,要麼lay off,要麼去這個公司?你見過哪家公司有這種操作?這100人隨便轉到別的項目不行嗎?就算不幹活白養也不差錢,還需要專門操心?

沈向洋回歸?沈向洋在矽谷news break已經投自己的錢加董事長,這邊掛個董事的名義不佔股份你說什麼是回歸?沈向洋能不能飛機回國都是問題。

世界上每天發生的常規的lead離職創業的例子,非要說成拆分,還有一篇公關稿說的敲鑼打鼓歡送,啥公司敲鑼打鼓歡送員工走?zz嗎?

離職創業蹭公司名氣無可厚非,畢竟個人履歷裡面有某段經歷但說無妨,常見說法是xx公司高管離職創業的曾負責xx nb項目,沒見過說拆分和敲鑼打鼓歡送的,也就是微軟中國法律部門沒精力也沒必要追究吧,追求了反而幫他們宣傳而已。


明明是小冰部門解散,員工離職。說成小冰從微軟分拆獨立,誰給你的勇氣,梁靜茹嗎?


為了利益。逃稅、壟斷、未來某件事做準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