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完全能彰顯信陽人做生意做不大,窩裡斗,喜歡看別人翻車倒霉的特點。

引來爭議?誰的爭議,不就是一眾中小茶葉店,一些自以為自己不得了的老闆,心胸狹隘,看不得別人坐在信陽毛尖的市場頭把交椅上,巴不得別人倒霉翻車丟人。

呵呵 ,其實即便別人倒霉了,他們就以為自己能獲得點什麼好處嗎?除了越來越混亂的信陽毛尖市場,被假冒和混亂傷害的越來越差的口碑,恐怕也就是被其他省份茶界從業者們嘲笑和鄙夷吧?

不團結,信陽毛尖很難重回往日風采。


文新茶葉老總劉文新近日在定義信陽毛尖時,認為一杯上好信陽毛尖應該是「湯色有毛,渾濁而明亮」,這個觀點將他推到了風口浪尖,被指「不懂詞義也不懂信陽毛尖」。

湯色有毛?毛也不懂!信陽毛尖已經跑偏了,那就順著跑偏的軌道繼續跑吧。

具體可看我之前的文章。帶你去了解一個真實的信陽毛尖 - 筆丹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1718531


沒毛病,劉文新說的很對呀。


說的沒毛病,言簡意賅


信陽毛尖,俗稱「小、渾、淡」,就是葉小,味淡,以及由於毫毛多導致的頭幾泡茶湯比較混濁。


哈哈,是蠻有意思的,可能茶本是好茶,嫩度高,披毫,沖泡後湯中有很多茶毫,湯色明亮。


1、這個話題是在今年的信陽茶葉節上產生的,信陽茶葉傳統的是一芽一二葉的,後來提出小渾淡的說法是為了給一味追求高檔的消費者一個噱頭,因為基本都是早采芽頭,嫩度有餘,內容不足,造成了茶嫩湯淡。

2、隨著這種理念的傳播,一味的追求芽頭鮮嫩,造成了產量低,價格高,在人工成本高漲的今天,茶的成本已經主要是採制成本了。

3、一個標準的建立一定是對原有標準的改革!之前小渾淡就是對傳統信陽茶的顛覆,勢必觸動原有利益。從這兩年的反饋來看,小渾淡已經成了信陽茶葉眾矢之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