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域有嘻哈。


跟之前迦拉克隆那個冒險給人感覺差不多,又是一次用卡牌遊戲的形式講故事,玩到最後感覺設計師的創意還挺好的,

比如小鬼打到一半被從天而降的機器人代替,

還有最後一關伊利丹打著打著,急眼了,使出了周卓一樣的騰空術,噌的一下從槽里飛起來,還在空中刷刷轉圈,用換成千勝皮膚的方式體現自己怒了。

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設計,因為卡牌遊戲本身的表現力十分有限,不過就是一兩個插圖和幾個簡單的動畫而已,看設計者的演示,真是給我一種小時候用玩具模型或者紙片撞來撞去,自己配音效模擬特效大片的懷舊感。

另外,整個遊戲流程的設計照比以前也有了進步,敵人的設計方面,為什麼要和這個人打,打完這個敵人為什麼要打下一個,下一個是什麼來頭,這些在以前的冒險模式很少提,比如迦拉克隆的覺醒里,你也不過是機械地打敗一個個擋在你面前的敵人罷了。

而在遊戲流程方面,主角從救下一個個同伴,到搶車,突破暴風抵達黑暗神殿,到同伴離去,剩下的角色一個個變成惡魔獵手,再到打敗加拉克蘇斯,雖然大體十分俗套,進展也大多能一眼看穿,但俗套的故事用卡牌遊戲的形式展現,就好比用幾個角色的玩具撞來撞去,於我而言還是很有樂子的。

另外關於彩蛋方面,有一個我印象特別深刻,是阿蘭娜變身惡魔獵手那一章最後一個boss終極瑪瑟里頓,打著打著,他突然冒出來一句「這次我的血由我自己掌控!」就這句話我就笑了半天。

除此之外,背景設計也算是別具一格了,盤踞外域的一群邪能×機械生物,自稱鐵鏽軍團,竟然還帶了一點瘋狂的麥克斯的狂野美感。

總而言之,關卡設計、劇情還有美術,自己表達這些東西的表現形式都稱得上優秀,但除此之外,剩下的部分則讓人十分反感。

首先是台詞設計。不知道是不是有意為整個俗套的流程增添一點新鮮感,還是想讓整個故事表現得有史詩舞台劇一樣的質感,所有能押韻的句子全部都在追求押韻。押韻這個玩意就像做菜放糖,你放一點還挺有意思,放多了無窮無盡地放只讓人覺得渾身不舒服。因為它很讓人齣戲。

前一秒剛被劇情帶進去,關心這些人下一步的命運,後一秒主角就突然開始用詠嘆調讀對白,一下就讓你覺得她好像姿勢都擺好了,卻突然不打了,反而把武器一扔,轉過身來面對觀眾,聲情並茂宛如詩朗誦一樣對在自己的敵人和夥伴身邊轉來轉去不斷感慨。然後她的敵人和夥伴也擺著姿勢杵在那裡等主角感慨完,兩伙人才接著打。

這是和我之前說的玩具打架十分衝突的,不把自己的玩具當成真人,那這過家家就玩不下去了。只能讓人覺得十分彆扭。

此外,讓玩家用於感受劇情而準備的整套卡組也十分蹩腳,這種蹩腳感越到後面越強烈,因為你的敵人越來越順,比如說機械巴度,打出來的牌隨機附帶劇毒或潛行,她真的是1234連著拍,順的一逼,反觀你手裡,流放牌被各種高費大笨逼卡著打不出去。

你說你惡魔獵手的卡牌設計,你想打控制,至少多給我塞點解場法術,你想打速攻,就趁早給我把這些678費的大玩意丟了,又要流放,又帶一堆不倫不類的高費,我看著手裡的流放者和左手第一張6費卡和右手第一張4費卡真的欲哭無淚啊!

最後的結果就是對方出1費,我在變臉,對方出2費,我在變臉,對方出3費,我還在變臉。出4費,我出4費嘲諷回血,被對方一個劇毒輕鬆帶走。

我是真的難以描述每次開局那三張高費小夥伴一個個塞進我本來就無比臃腫的卡組時是怎樣的心情。最讓人費解的是,娜迦流放給仨武器不如不給,獸人流放招的隨從上場還要被禁錮約等於沒招,只有小蘑菇流放出仨突襲是真強,也就是說你們一個個人高馬大的還比不過一個小蘑菇唄?

最後打到大王那裡,大王的滾雪球能力無比的可怕,我前幾次都是在無限的卡手和變臉中被對方的場面直接壓死,最後贏的那次竟然是靠2費發現惡魔發現了3費42玩家攻擊召喚22的那個惡魔反壓死對方的,就是說我堂堂惡魔獵手,竟然是發現的惡魔幫我贏了?那我手下都是一幫什麼臭魚爛蝦?

說到臭魚爛蝦,我差點都忘了說了,暗影步,為什麼在我的卡組裡塞特么暗影步???讓我收回小夥伴重新觸發流放嗎?那我要沒抽到小夥伴呢?回手軍七再打個2?真虧你想得出來!

總的來說,這個冒險模式優點是有的,但缺點給人帶來的負面體驗幾乎蓋過它的優點。說到底,我們是來打牌的,不只是來看你小人兒對撞的,你讓伊利丹被阿蘭娜的「我們是夥伴!」勸服我其實沒什麼意見,劇情發展到那個節骨眼上,他要是再蹬鼻子上臉說「爺看你就是在自尋死路!」未免有點說不過去,畢竟伊利丹自己的情緒我也不信誰能化解,喊兩句口號給個台階下就得了。但問題是你不能讓玩家諒解你劇情的俗套之後還在卡組設計上犯這麼大的錯誤,玩都玩不爽,誰還有心情細心品味你的設計。

不過其實也還好,我又想了一下,對比之前通關之後三套備牌選一套的矬子里拔大個兒,現在壓根不用玩家自己選也挺好,反正都是用一手的智障卡組對抗正規軍,這樣還省得怪自己運氣不好選不到好卡了。以前三選一根據運氣決定你的卡組,上下限差距極大,現在好了,都平均了,也算是為我們運氣一向不好的玩家出了口惡氣。


這種線性冒險的優點是更能自洽的講清一個故事脈絡,與巨龍年一整年串聯起來的壞蛋軍團劇情相比,鐵鏽軍團就是個臭弟弟,阿蘭娜和她的小夥伴的成長也單薄了許多,個性相對探險者協會小夥伴也不夠討喜,尤其是莫名叛變莫名掛了的女破碎者,而大boss蛋總和阿蘭娜的羈絆算是小亮點,但也缺少鋪墊,讓劇透黨一直認為阿蘭娜是伊利丹的小迷妹。(所謂鋪墊,比如序章、亂斗、甚至上個版本加入彩蛋,老皮CG結尾算一個彩蛋)

而線性冒險的缺點就是打通便幾乎只能落灰,同時自組卡組的挑戰高難度也勸退新手玩家。

所以優點不夠優秀,缺點卻於一身的冒險,憑啥憋兩個月,難道就為了聽蛋總的數來寶么??

最後,我心目中冒險模式前三:

第三名,砰砰博士,爐石最燒腦的玩法沒有之一,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爐石,不看攻略的情況通關成就感爆棚。

第二名,奧丹姆,雖然狗頭人是開創者,中間也有諸多類似玩法的冒險,但是奧丹姆是真正的集大成者,合理的難度、有趣的寶藏、還有叨擾的鮑勃。

第一名,納克薩瑪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冒險模式,闊別已久的克總竟然以嘴炮王形象回歸,甚至能讓AFK的魔獸玩家略微感動呢,雖然大家都說現在超模卡太多,但即便現在回頭玩這個7年前的冒險難度依然棘手。


唯一的優點是台詞中二爆表。

但比起奧丹姆這種自由度比較高,隨機性強的冒險,我覺得還是差了點。

而且這兩次的冒險都是普通模式給超模套牌,英雄模式自己組牌,但是由於無限火球法的存在,自己組牌成了完全拼臉的遊戲,反而不好玩。

當然,如果最後阿蘭娜喊得不是夥伴而是老婆的話,我給這個冒險打100分……


冒險模式的笑話

1

伊利丹:「我被當做叛徒,囚禁了一萬年,而我的哥哥,睡了一覺」

2

小迷妹:「我有個姐姐,是人人都喜歡的乖乖女」

伊利丹:「也有一個哥哥,是人人敬愛的領袖」

小迷妹:「她是個德魯伊」

伊利丹:「德魯伊?!我哥哥也是個德魯伊」

小迷妹:「我不想在姐姐的陰影下,所以我來到了外域」

伊利丹:「我也不想再跟哥哥搶嫂子了,所以我躲到了外域」

小迷妹:「……我是個女的」

伊利丹:「這個我無能為力」

小迷妹:「如有雷同」

伊利丹:「純屬巧合」

3

伊莉絲:「我的天哪妹妹,你怎麼變成這樣了!!」

小迷妹:「別擔心我的姐姐,我變得更強了」

伊莉絲:「你真的覺得加一點攻擊比發現卡牌更強嗎?」

小迷妹:「可我能加兩點攻擊!」

伊莉絲:「那我們來一局?」

小迷妹:「接招吧!」

小迷妹先手!

小迷妹抽到了被禁錮的各種惡魔!

小迷妹加1攻打臉!

小迷妹放棄了比賽!

鮑勃:「這遊戲就是這麼玩的,你還真是個人才啊朋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