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江浙沪皖指的是江苏(苏)、浙江(浙)、上海(沪)和安徽(皖),若以简称论,则是「苏浙沪皖」,若按首字连,则是「江浙上安」或「上江浙安」、「上浙江安」、「江浙上安」之类的。怎么偏偏是「江浙沪皖」了呢?


还可以写成「沪苏浙皖」,例如上海本地媒体的新闻稿:

沪苏浙皖主要领导齐聚上海,商定了这些大事。

沪苏浙皖签署协议,共建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沪苏浙皖拟制三年行动计划 推进养老服务一体化。

沪苏浙皖打造「满意消费长三角」。

浙江省委书记妙论沪苏浙皖4省市关系。

沪苏浙皖有望年内取消省际收费站。

沪苏浙皖「强强联手」 长三角公共文化一体化发展加速。

「江浙两省」倒是自小听说,「江浙沪」大致兴盛于网路电商时代,正如「北上广」也在此时代压倒从前报纸上主宰的「京沪穗」一样。


因为身份证头两位分别是31、32、33、34


兄啊,为什么要加上皖啊,我们什么时候能和江浙沪平起平坐了


看知网文献的数据量,江浙沪搜索出来1390篇,江浙沪皖搜索出来44篇,这是知网,一个几乎所有国内初阶段学者都要用到的网站(除了那些看SCI的大牛),里面的数据量不可谓不大,检索出来的数据几乎是30倍的差距。

有个评论说江浙沪皖的江指代的长江流域,就是安徽江苏,我想可能说的是古代的江,因为在古代来讲江指长江(没错,不是长江地区,而是长江),而且江浙沪皖这一块准确来讲应该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长江从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市一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长江流域,是指长江干流和支流流经的广大区域,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共计19个省、市、自治区,是世界第三大流域,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的18.8%,流域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那么,合理推问,如果他这里的江包括安徽的话,那干嘛要有人问江浙沪皖呢?为啥文献也要说江浙沪皖,直接说江浙沪不就得了?而且为什么查文献看的江浙沪是40+城市,江浙沪皖是71座城市呢?如果安徽包括在江里面,那为何会多出来那十几座城市?

另外,江指代的是长江,我说在古代,长江流域也不仅仅只有安徽和江苏。

不过江苏的简称确实是苏,但因为太过散装总是忘记,阿巴阿巴。

啊,不好意思,我表达有点错误,就是,我的意思是,我只知道江浙沪这个说法,并不知道有江浙沪皖这个说法,我真的没有看不起安徽人的意思,因为我有亲戚是安徽的,跟我关系也特别近,我舍友也是安徽的,所以我很认同安徽。

但是,我真的没听过江浙沪皖这个说法!

此外,在我心中全国任何一个省份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一样的地位。除了家乡有点情结以外就没了,毕竟谁都认为自家是最好的嘛!


因为自古以来先有江浙概念,江浙的意思是,长江与钱江交集的所在。当时既没有江苏,也没有安徽,自然也没有上海。

江浙概念理想状态就是长三角。即现在江苏的苏南苏中,浙江的浙北,上海全境,安徽的江南。。。

后来才渐渐扩大规模,江浙,江浙沪,江浙沪皖。就像现在的长三角一体化规划一样,包括江浙沪皖全境。

这个就是一种路径惯性。


别带上我们安徽,我们乡下人不配


并不是。官方的称呼是沪苏浙皖,不这么排就是不讲规矩。


一是省份之间都习惯于称呼简称。比如,晋冀鲁豫,闽浙。

上海简称沪。安徽简称皖。

这里面江苏的简称是苏。本来应该叫苏浙沪皖才对。

这就得说历史渊源,江浙,自古以来指长江下游地区。浙北,江苏地区,文化非常近。都是吴越文化。

越王勾践,吴王夫差,还记得吗?

今天吴干越,明天越灭吴。

所以说江浙没错的。这里的江,不是江宁,是长江。

而江苏跟安徽以前都在一个区域,是江南省。

皖南芜湖马鞍山宣城跟南京文化很近,杭州池州跟杭州的文化很近。

皖北的蚌埠,宿州跟宿迁,文化很近,互相通婚。

淮北跟徐州很近。

不论是文化饮食还是互相交往,以及互相通婚。都很近。

现在泛长三角地区,包含了安徽大部分地区。

在物流成本上,江浙沪皖也相差无几。成本都在2毛钱以内。所以也都在包邮区。

经济上排序也是对的。说江浙沪皖是没问题的。

至于说沪苏浙皖。浙沪苏皖,这就是地方新闻自己选择的事了。

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敢说,皖江沪浙。


自古就有江浙的说法,代表江南一带,江苏和浙江两地,如果说浙江,那就是单浙江一省,申城和江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曾经的拓荒者都来自江浙和全国各地,所以有江浙沪的说法,我们安徽只有在包邮的时候才和江浙沪连一起吧?!当然了,我们大量的劳动力也走向了江浙沪。


明朝的时候南直隶(南京)是全国两京十三省行政区划的第二首都,包含安徽江苏两省;之后的清朝改名为江南省,因为江南省太过实力雄厚,税赋占全国三分之一,每科进士有一半来自江南省,朝中官员一半来自江南省,威胁皇权,所以顺治十八年将其一分为二,西部为安徽省,东部为江苏省,这样的江苏也太牛逼,所以在江宁和苏州成立了两个省政府(江宁的左布政使司管苏北9府和苏州的右布政使司管苏南上海),极力削弱江苏省的权力,到了 1927年国民党政府又将上海从江苏划出成立直辖市,1949年解放后,中央政府又把江苏的十个县划给上海,经过不断的削弱,江苏政治影响力下降很多,但经济实力很强,浙江广东的制造业主要是面向消费者的产品,比较吸引眼球,江苏制造业更多的是中上游产品,一般老百姓不了解,比如小米手机很牛,但供给他晶元屏幕摄像头的才是更牛逼,江苏的制造业实力一直是国内老大。

江苏上海安徽原本一家,根据三家的渊源,把江(或者苏)放在第一是很自然的。浙江其实跟上面三家不是一家,春秋时的越国跟吴国在人文上有区别。因为地理状况,浙江人重商,喜欢炒房,炒股,炒煤炭,各种炒,改革开放初期浙江闻名全国的就是开店做生意,一度浙江货成为假冒伪劣代名词,江苏人重工,江苏的大学多,高新技术企业多,改革开放初期以乡镇企业闻名全国,浙江人均收入比江苏高,但如果江苏的房价跟浙江一样,江苏人均收入会比浙江高。

所以江苏排名在浙江前面也是很自然的


因为江浙历史上就存在,比浙江江苏都早,几百年前这块地方就叫江浙行省,也就叫江浙地区,


民间叫顺口而已

去看看国务院文件,比如长三角一体化纲要,是沪苏浙皖,这才是地位体现。


这只是大家习惯了的说法,体现的是一种历史、时间逻辑和约定俗成。

你要说沪苏浙皖,那也肯定完全正确,按影响力和经济文化实力排,没毛病:)


什么江浙沪皖,我们安徽不配和江浙沪连一起

安徽吸了南京血才发展起来的?


首先,「江浙沪皖」的确是以简称命名的。

那就不存在题主说的什么「苏浙沪皖」、「江浙上安」之类的了。

我们不讨论「江浙沪皖」,我们先讨论「江浙沪」。

「浙」、「沪」,分别是浙江、上海的简称,那为什么江苏没有用简称「苏」呢?因为「江浙沪」都是三点水啊!看上去更整齐、更和谐,有木有!而且「江浙沪」读起来朗朗上口。相比之下,「苏浙沪」就比「江浙沪」逊色很多。

「江浙沪皖」也是一样,「江浙沪」三点水多整齐,非要强加个「皖「,江浙沪皖」是啥玩意……

「江浙沪皖」好像是包邮区的叫法,但我百度了一下,是因为大家都是长三角的一员,所以才这样叫。

弄清楚了是「江浙沪皖」而不是「苏浙沪皖」之后,再来说说为什么是这样排序。

皖是后来才加入长三角的,自然应当排在最后。

上海以前属于江苏。

那问题就变成了为什么是「江浙」而不是「浙江」?

看出来了吗?

「浙江」,很容易让人误解成浙江省,但江浙,别人就知道是江苏和浙江。

江在前、浙在后,是为了避免误解。

「江浙沪皖」:江苏、浙江、上海、安徽。


江浙沪皖只出现在包邮。

苏浙沪皖是正常称呼,比如这两个新闻

芜湖新加入的这个「朋友圈」厉害了,苏浙沪皖的「大佬」们都在里面!?

www.sohu.com图标第十届苏浙沪皖知联会主题论坛在江苏徐州举办_长三角地区?

www.sohu.com图标

江浙沪皖其实是不伦不类的说法,因为包邮而被推广。

江浙一词作为省名,源于元朝江浙等处行中书省,该省北面还有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从这里不难看出,江指长江,浙指浙水。因为包邮方便,变成了江浙沪,后来变成了江浙沪皖,其实是种不伦不类的说法。汉语里将错就错的例子太多了,见怪不怪了


我是皖北人,我一直读江浙皖沪,纯粹顺嘴。


翻翻地理书,有一个叫做简称的东西,看看车牌号,安A是哪儿啊


江浙沪是不规范的叫法,可能读起来比较顺口,又都带三点水。但就像现在都说北上广,说得顺,大家都懂,但也不是规范的。

苏这个字最能体现江南鱼米之乡的意思。古字苏,本意是草木穿鱼鳃,提回去放入水中复活(苏)。而标准说法应该是苏浙沪。如果追根溯源,江浙行省由来已久,以及江南省,长江浙水,等等,江字会在浙前,避免与浙江本省产生歧义。上海出现的比较晚。江苏是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而江这个字根本没法表达江苏省的内涵。

还有个城市地位的问题。南京民国首都的时候,到上海的铁路名京沪,现在上海直辖市,叫沪宁。南京到杭州可以说宁杭,杭州到南京是说杭宁,这没有什么问题,平级城市。因此从江苏的角度称苏浙沪没有问题,从上海的角度称沪苏浙也是标准的。

而江浙沪,真的只是叫得比较顺口,比较容易在大众间流传罢了。时代在变,语言环境也在变,你顺应时代变化,没有必要纠结这个问题。

想想每年网路上生造的那些新词新成语,你会去认真考究么?


既然国家有各省的标准简称,还是应该按规矩来,叫苏浙沪。

起码官方要按规矩来,否则很乱,什么理由都可以抬出来乱了国家规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