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有多大?


亞裏士多德是綜合性最偉大的思想家,他在科學等多個領域有全方面的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形而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法律。亞裏士多德的著作構建了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玄學。

其著作分為兩大類,一是他生前公開發表供一般人閱讀的,用的是對話體,這類著作大部分已經散失,只有一些片段流傳到今天。另一類作品相素無華,推論嚴謹,大概是亞裏士多德的講授提綱、研究札記或學生的聽講筆記,此類保存下了一部分。

其著作主要有:

- 《範疇》、《解釋》、《前分析》、《後分析》、《論辯》、《智者的駁辯》,總稱《工具論》,主要涉及邏輯問題;

- 《形而上學》,主要涉及抽象的一般理論問題;《物理學》、《論天》、《論生滅》、《論靈魂》,主要涉及自然哲學問題;

- 《尼各馬可倫理學》、《歐德謨倫理學》,主要涉及倫理問題。

- 此外還有《政治學》、《詩學》、《修辭學》及其他有關生物、經濟方面的著作。

在哲學方面,亞裏士多德最大的貢獻在於創立了形式邏輯。這一重要分支學科。邏輯思維是亞裏士多德在眾多領域建樹卓越的支柱,這種思維方式自始至終貫穿於他的研究、統計和思考之中。

亞裏士多德的著作所表述的觀點是,人類生活及社會的每個方面,都是思考與分析的客體宇宙萬物不被神、機會和幻術所控制,而是遵循著一定的規律運行;人類對自然界進行系統而深入的研究是值得的;我們應當通過實驗和邏輯分析,得出自已的結論。亞裏士多德的這種反傳統、反對迷信與神祕主義的主張,對西方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作為柏拉圖的學生,卻拋棄了他的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也導致很多亞裏士多德的學說被認為是「錯」的。

對比:

柏拉圖

理念是實物的原型,它不依賴於實物而獨立存在。

感覺不可能是真實知識的源泉。

亞裏士多德

實物本身包含著本質。

知識起源於感覺。這些思想已經包含了一些唯物主義的因素。

共同點:認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過程的指導原理。

亞裏士多德對因果的看法比柏拉圖跟豐富:

1. 質料因,即形成物體的主要物質;

2. 形式因,即主要物質被賦予的設計圖案和形狀。

3. 動力因,即為實現這類設計而提供的機構和作用。

4. 四種是目的因,即設計物體所要達到的目的。

舉個例子來說,製陶者的陶土為陶器提供其質料因,而陶器的設計樣式則是它的形式因,製陶者的輪子和雙手是動力因,而陶器打算派的用途是目的因。亞裏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體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蘊藏在一切自然物體和作用之內。開始這些形式因是潛伏著的,但是物體或者生物一旦有了發展,這些形式因就顯露出來了。最後,物體或者生物達到完成階段,其製成品就被用來實現原來設計的目的,即為目的因服務。他還認為,在具體事物中,沒有無質料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質料,質料與形式的結合過程,就是潛能轉化為現實的運動。這一理論表現出自發的辯證法的思想。

亞裏士多德把科學分為:

  (1)理論的科學(數學、自然科學和後來被稱為形而上學的第一哲學);   (2)實踐的科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戰略學和修飾學);   (3)創造的科學,即詩學。

  亞裏士多德認為分析學或邏輯學是一切科學的工具。他是形式邏輯學的奠基人,他力圖把思維形式和存在聯繫起來,並按照客觀實際來闡明邏輯的範疇。作為例證,他選擇了數學學科,特別是幾何學,因為幾何學當時已經從泰勒斯想對土地測量的經驗規則給予合理說明的早期試驗階段,過渡到後來的具有比較完備的演繹形式的階段。但是,邏輯學的三段論法對實驗科學確實毫無用處的。因為實驗科學所追求的目標是發現,而不是從公認的前提得到形式證明。從元素不能再分割為更簡單的物體的前提出發,在1890年未嘗不可提出一個正確的已知元素表,但是到1920年,再運用這個前提就會把一切放射性元素排除在外。前提既然已經改變,「元素」一詞的意義也就改變了。但是,這個事實並不能證明三段論是沒用的,也不能就此認定現代物理學是錯誤的。幸運的是,現代的實驗家並不再為邏輯形式而耗費心神了,但希臘和中古時代的科學界卻在亞裏士多德的權威下,運用演繹法把許多錯誤的權威說成是絕對正確的,並用欺騙性的邏輯形式進行了許多錯誤的推論。

  在天文學方面,他認為運行的天體是物質的實體,地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體由不同的物質組成,地球上的物質是由水氣火土四種元素組成,天體由第五種元素「以太」構成。

在物理學方面,他反對原子論,不承認有真空存在;他還認為物體只有在外力推動下才運動,外力停止,運動也就停止。

在生物學方面,他對五百多種不同的植物動物進行了分類,至少對五十多種動物進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鯨魚是胎生的,還考察了小雞胚胎的發育過程。亞歷山大大帝在遠征途中經常給他捎回各種動植物標本。

在教育方面,他認為理性的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主張國家應對奴隸主子弟進行公共教育。使他們的身體、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諧地發展。

亞裏士多德還曾提出許多數學和物理學的概念,如極限、無窮數、力的合成等。亞裏士多德的邏輯學著作後來由他的注釋者彙編成書,取名叫作《工具論》。他們繼承了亞裏士多德的看法,認為邏輯學既不是理論知識,又不是實際知識,只是知識的工具。 《工具論》主要論述了演繹法,為形式邏輯奠定了基礎,對這門科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亞裏士多德的另一著作《物理學》討論了自然哲學,存在的原理,物質與形式,運動,時間和空間等方面的問題。他認為要使一個物體運動不已,需要有一個不斷起作用的原因。   亞裏士多德在《論天》一書中開始討論物質和可毀滅的東西,並進而討論了發生和毀滅。在這個發生和毀滅的過程中,相互對立的原則冷和熱、濕和燥兩兩相互作用,而產生了火氣土水四種元素。除這些地上的元素外,他又添上了以太。以太作圓運動,並且組成了完美而不朽的天體。   《氣象學》討論了天和地之間的區域,即行星、彗星和流星的地帶;其中還有一些關於視覺、色彩視覺和虹的原始學說。第四冊裏敘述了一些原始的化學觀念。在現在看來,亞裏士多德的氣象學遠不如他的生物學著作那樣令人滿意,然而這部著作在中世紀後期卻有很大的影響。

 隨著亞裏士多德作品的不斷被發現,中世紀出現了一個研究亞裏士多德主義的新時代,學者們以此作為求得各方面真知識的基礎。亞裏士多德在研究方法上,習慣於對過去和同時代的理論持批判態度,提出並探討理論上的盲點,使用演繹法推理,用三段論的形式論證。

  如果以現在的標準衡量,亞裏士多德的某些思想顯得有些極端。例如,他贊同奴隸制及女性所受的不平等待遇,認為這是自然界的安排(當然,這些思想是他所處時代的寫照)。但是,亞裏士多德的許多思想,今天看來依然非常先進,如「貧窮是革命與罪孽之母」、「立法者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青年上;忽視教育必然危及國本。」(亞裏士多德關於教育的思想顯然是超前的,因為在他生活的年代還沒有公共教育。)

亞裏士多德的教學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論、認識論及其對於兒童身心發展考察的基礎之上的。他把人的靈魂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非理性靈魂,其功能是本能、感覺、慾望等,二是理性靈魂,其功能是思維、理解、認識等。因此,亞裏士多德的教學目的是發展靈魂高級部分的理性。

  亞裏士多德為其哲學學校設立了「百科全書」式的課程。他主張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且在不同時期各有所側重。幼兒期以身體發展(體育)為主;少年期以音樂教育為核心、以德、智、美為主要內容;高年級要學習文法、修辭、詩歌、文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以及算術、幾何、天文、音樂等學科。但不管怎樣,重心都應放在發展學生的智力上。他特彆強調音樂在培養兒童一般修養上的作用。認為音樂具有娛樂、陶冶性情、涵養理性三種功能,它能使人解疲乏、煉心智、塑造性格、激蕩心靈,進而通過沉思進入理性的、高尚的道德境界。在體育教學中,他不同意教師只讓學生進行嚴酷甚至痛苦的訓練,要教"簡便的體操"和"輕巧的武藝",著重於讓兒童身體正常發展。   在教學方法上,亞裏士多德重視練習與實踐的作用。如在音樂教學中,他經常安排兒童登臺演奏,現場體驗,熟練技術,提高水平。在師生關係上,亞裏士多德不是對導師一味言聽計從,唯唯諾諾,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敢於思考、堅持真理、勇於挑戰。他那「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品格,鼓舞著他把柏拉圖建立起來的教學理論推進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

亞裏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識於一身,在他死後幾百年中,沒有一個人象他那樣對知識有過系統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書。恩格斯稱他是「最博學的人」。


據亞裏士多德的劃分,世界國家政體分為以下幾種:

1.君主制(一人統治為全體服務)國家;

2.僭主制(一人統治為部分服務)國家;

3.共和制(少數統治為全體服務)國家;

4.寡頭制(少數統治為部分服務)國家;

5.民主制(多數人統治為全體服務)國家;

6.暴民制(多數人統治為部分服務)國家

亞裏士多德的六種基本原型有一個隱含的結論,就是:單純而絕對的權力(僭主制、寡頭制、民主制)大抵是惡政;有法統的權力(君主制、貴族制、共和制)應該是混合政體。君主有別於僭主,就在於他必須尊重先於他而存在的各階級傳統地位。貴族制必須注意保存人民權力、共和制必須注意保存貴族權力,才能長治久安;反之則短命速亡。

好好學學他的哲學思想吧,羅馬貴族和自由民就是參考希臘城邦制度優劣,根據亞裏士多德的研究結果決定選擇了共和政體。


亞裏士多德的哲學探索

——他的著作構建了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


假如你就是柏拉圖,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負責管理現在非常著名的學園,同時在雅典享有聲譽,尤其受學生尊崇。你在門口徘徊時,聽到有人在小聲嘀咕「朗讀者」,那個「學園之靈」。


他們談論的不是你,而是一位年輕的新貴,這位新貴很可能只有 17 歲,名字叫「亞裏士多德」。那麼,你會為此心煩嗎?


沒錯,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前 384—前 322)之間的關係並沒有定論。亞裏士多德的父親是馬其頓王室的醫生。亞裏士多德 17 歲時,父親就把他送到了雅典,他在那裡進入學園,一待就是 20 年,一開始是學生,後來成了老師。柏拉圖去世那年,亞裏士多德便離開了學園——誰也不知道他離開是因為忠於老師柏拉圖,還是因為反感柏拉圖沒讓他來管理學園。不過,我們知道,他通過父親的人脈去了馬其頓,在那裡給一個 13 歲的孩子上課,那個孩子後來成了亞歷山大大帝。


他在外旅行、學習多年後,回到了雅典,並創建了學園,或被稱為逍遙派。之所以這樣命名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他們會邊散步邊講課;二是為了紀念學園所在場所的人行道。他在那裡一直待到公元前 323 年,據說當時他在馬其頓的熟人和雅典人的反馬其頓情緒導致他被正式控告有不虔誠行為——雅典人極其反覆無常。據稱,他不願意再次看到雅典人反對哲學的罪孽,於是便離開了雅典,去了卡爾斯基,結果第二年就去世了。


他創作了大量作品。歷代評論家將那些作品分為晦澀難懂和通俗易懂兩類:第一類屬於高度學術性作品,主要用於學園內部;第二類是精心製作,專門供公眾閱讀的。眾所周知,他曾寫過對話錄。西塞羅曾經說過,亞裏士多德的通俗作品是非常美的,充滿了雄辯之詞。這類作品無一傳世。現在只剩下亞裏士多德晦澀難懂的學術性作品,而這些作品從一般意義上來說並不美,比較呆板,但是內容非常簡潔,充滿了術語與技術性,缺乏文學美。事實上,他的講課筆記很可能還能找得到。這些筆記在不斷出版,由後人編輯,因此有時會出現前後不一致的內容。但是,很少有人願意用他的通俗作品來交換這些筆記。儘管晦澀難懂,亞裏士多德的現存作品卻展示了他令人難以置信的智力水平。

邏輯規則

可以說,亞裏士多德在某種程度上發明並制定了正確的推理規則,這也是哲學邏輯的開端。他是第一個研究演繹性質的人。演繹指的是某個命題遵循必要的前提,辨別各種可能的推論並將其形式化。掌握證據的一般概念後,他界定了研究萬物所得到的證據與有關這些事物的真實結論之間的關係。這樣一來,他就給世人指明瞭科學的方向。單單這一項功勞就令人印象深刻,為他贏得了重要的歷史地位。不過,這些邏輯學與方法論作品只構成了亞裏士多德語料庫的一部分。亞裏士多德的上述發現只是個開端。

圖片

圖片

亞裏士多德(前 384—前 322)


亞裏士多德的很多論述頗具影響力,內容涵蓋倫理學、政治、形而上學、物理、數學、心理學、詩歌、修辭學、美學、氣象學、地質學、方法論、宇宙學、精神哲學、神學、記憶與夢等。說他發明瞭全部學科都不為過,而目前人們仍然在研究上述各個領域。他不但發明瞭全部學科,而且還創造了每個學科的概念。


除了上述諸多成就,亞裏士多德還有很多生物學方面的作品,佔到現存所有生物學作品的四分之一。達爾文在給亞裏士多德生物學著作的著名譯者威廉·奧格爾寫信時,曾提及了他心目中的「兩個神」——林奈和居維葉,並在結論中稱這兩個人「在博學的亞裏士多德面前只不過是學生」。世人花了將近


2000 年的時間,才得以超越亞裏士多德提出的目的論人生觀,以及對動物身體結構的看法。所有這些都源自他著名的四因說。「原因」這個詞有些誤導性,世人可能只會把四因看作針對某一事物提出四種問題後得到的四種解釋。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極簡西方哲學史

傑瑞米·斯坦格魯 等

磨鐵出版社

¥16.80 會員免費


亞裏士多德有多偉大?

偉大到有不少人認為他的著作是偽造的,是多人共同撰寫假託到他名下的,因為這些人認為一個凡人根本不可能做出這麼多的成就。

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科學家,邏輯思維的開創者,沒有他的影響就沒有科學革命。他關於政治學、倫理學、生物學、文學藝術的論述在2300年後仍然被無數人奉為圭臬。

科學史上有過一個爭論,就是一項重大科學發現,是不是遲早總會到來?基本大家都認同,如果沒有牛頓,那麼發現重力的可能是胡克,也可能是其他人,因為當時這項發現的基本條件已經成熟。如果沒有愛因斯坦,那麼狹義相對論可能由同時代的別人所提出,廣義相對論的提出可能還要推後幾十年。

但如果沒有亞裏士多德,科學的方法論可能永遠也不會到來。因為與他同時代的思想家沒有人提出相似的思想,他們都沉迷在神祕主義與懷疑論中。歐洲以外的廣大世界也沒有人提出類似的思想。即使在歐洲,也直到近代數理邏輯的出現,才超越了亞裏士多德。而這已經是近2000年後了。


主要還是三個成就吧:

  1. 亞裏士多德創立邏輯學(logic),教會人們真正地用理性看待和分析問題,三段論正出自於他之手;
  2. 他不僅研究心理學,政治學,倫理學,而且研究動物學,植物學,胚胎學,物理學,天文學,讓科學研究得到了真正長足的發展,百科全書就是他本人;

3. 同時,他也創立了圖書館學科分類,因為蒐藏的書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必須要分類檢索。


謝邀。他的學說沒有大多數被推翻,只是被改進。亞裏士多德是個人,作為一個馬其頓人,到柏拉圖那裡去學習,然後回去成為亞歷山大的老師,他帶有學院教師的生活習性:想要做點什麼,不怎麼理解現實社會。他關於思考的學說,簡陋,且有效,後來不斷被改進,比如工具論、形而上學。這裡的內容主要是,語言中的辭彙意思怎麼被定義,怎麼組成句子,這裡稱之為邏輯學。怎麼用語言來描述世界呢?這是形而上學。形而上學和邏輯學貫穿人類文明的始終。這個貫穿描述的,掌握這個工具的羣體獲得巨大進步,反之被征服。

偉不偉大?「亞裏士多德到底有多偉大?」假如你在中國明朝年代,你組織不成這麼複雜的句子,你說偉不偉大?雖然,這並全是亞裏士多德貢獻,可能有些來自蘇格拉底、柏拉圖。

至於政治學啊,其他的,那就呵呵了。知識來自人本身遺傳,來自外界知識對於自身本體的改造,也包自己思考過程。所以,作為一個人,亞裏士多德有些方面很擅長,有些方面就是一弱智。不看他弱智那一部分就行了。政治學方面比孔老二那一幫差遠了。

用符號代替感知思考的現代人,無法抹去腦中亞裏士多德的痕跡。他就那麼偉大。


亞裏士多德認為男人得牙齒比女人多,不知道他是咋研究的


亞裏士多德正是處在哲學與政治之間的緊張被推至臨界點的時刻。雖然亞裏士多德深受蘇格拉底-柏拉圖學脈的滋養,卻能做到不固執、不拘泥,既能賡續,又能超越。

可以說,無論是從研究方法還是研究旨趣上,亞裏士多德式的「政治科學」與柏拉圖式的「政治哲學」都存在顯而易見的區別,這種政治科學傳統對現代政治科學(尤其是比較政治學)的影響可謂既深且遠。

帶大家閱讀的主要文本類型包括:以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為代表的歷史文本、以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為代表的悲劇文本、以阿里斯托芬《雲》為代表的喜劇文本、以柏拉圖《理想國》、《申辯篇》為代表的哲學對話、以及以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為代表的人物傳記文本。透過這些文本,細心的讀者從中不難發現哲人與城邦、哲學與政治之間的對峙甚至衝突,而只有在哲學與政治構成的基本張力格局中,我們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政治」本身面臨的困境和根本難題,而公元前 399 年蘇格拉底之死,則標誌著西方大傳統中的這一內在緊張被推至空前白熱化的地步。可以說,雅典從控告、審判直至最終處死蘇格拉底前後持續不到半年,而柏拉圖卻以其手中的如椽之筆,完成了對雅典的反指控,《申辯篇》正是這一反指控的轉折點,它開啟了一場 2500 年的柏拉圖主義者們(哲學)審判雅典(政治)的精神接力。


亞裏士多德正是處在哲學與政治之間的緊張被推至臨界點的時刻。雖然亞裏士多德深受蘇格拉底-柏拉圖學脈的滋養,卻能做到不固執、不拘泥,既能賡續,又能超越。亞裏士多德一改柏拉圖從沉思「善的理念」的哲學角度審視政治的進路,將哲人的目光轉向現實的城邦世界,「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尼各馬可倫理學》,卷一 6)在亞裏士多德看來,政治學術的目的不是知識,而是行動,政治學既是科學也是技藝,政治科學即立法科學,是「一切學術中最重要的學術,其終極(目的)正是為大家所最重視的善德,也就是人間的至善」,這裡的至善即是以城邦公共利益為依歸的正義。(《政治學》1282b-15,《尼倫》1094b-1095a)可以說,哲學與政治的緊張在亞裏士多德那裡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紓解,哲人與城邦之間的鴻溝也因為亞裏士多德的立法科學得到了建構性的彌合。


從表達方式來看,亞裏士多德一改柏拉圖帶有強烈反諷色彩的戲劇式對話,轉而採用嚴整且直截了當的分析性論證。如果說,之前我們接觸的文本往往滲透著濃厚的文人色彩,那麼,亞裏士多德則開啟了一種全新的科學分析傳統。亞裏士多德將人類的知識系統分為理論科學與實踐科學,理論科學包括形而上學、神學、數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等等。實踐科學則包括:倫理學、家政學(經濟學)、政治學,它的出發點不是理念,而是實踐,是在觀察日常經驗基礎上的分析、綜合、解釋,從而達成適當的理解,並在可能的條件下提出有針對性的應對方案。如果說理論科學的目標在於知識本身,那麼,實踐科學則以具體行動為依歸,它旨在幫助現實世界的政治家和立法家,通過怎樣的立法舉措實現城邦的善治,也就是在充分蒐集制度實踐材料的基礎上,「考察哪些因素保存或毀滅城邦,哪些因素保存或毀滅每種具體的政體;什麼原因使有些城邦治理良好,使一些城邦治理很糟糕。因為在研究了這些之後,我們才能較好地理解何種政體是最好的,每種政體在各種政體的優劣排序中的位置,以及它有著何種法律與習俗。」(《尼倫》,1181b-20)


據記載,亞裏士多德曾組織學園學生,廣泛蒐集關於希臘各城邦歷史資料和政治制度方面的具體案例,涉及到的城邦數目多達 158 個之多。可惜這些文獻如今大部分已經佚失,只有關於雅典政制的一部分留存下來。(《雅典政制》,馮金朋 譯)而從我們接下來集中閱讀的《政治學》文本內容來看,這些佚失的實證材料正是《政治學》中關於政體比較分析的主要依據。


可以說,無論是從研究方法還是研究旨趣上,亞裏士多德式的「政治科學」與柏拉圖式的「政治哲學」都存在顯而易見的區別,這種政治科學傳統對現代政治科學(尤其是比較政治學)的影響可謂既深且遠。


亞裏士多德:生平與著述


亞裏士多德,公元前 384 年出生於斯塔吉拉(Stageira),該城位於希臘北部卡爾息狄斯(Chalcidice)半島東北海岸,即現在希臘的斯塔夫羅斯(Stavros)城所在地。亞裏士多德出身醫生世家,父親尼各馬科(Nicomachus)曾長期擔任馬其頓王阿明塔斯(Amyntas,前 393-前 370 在位)的御醫,而阿明塔斯正是後來馬其頓王腓力二世的父親,亞歷山大大帝的祖父。童年亞裏士多德曾一度跟隨父親在馬其頓宮廷生活。公元前 367 年,17 歲的亞裏士多德來到雅典 ,進入柏拉圖學園。在學園期間,亞裏士多德才華橫溢,深受柏拉圖賞識,曾擔任學園修辭學教師。公元前 347 年,柏拉圖去世,學園主持由柏拉圖的外甥斯彪西波(Speusippus)接任。亞裏士多德在度過 20 年的學園生活之後,離開雅典,先後遊歷小亞細亞的阿索斯(Assos)、密提林(Mytilne)、伊勒蘇斯(Eresos)以及阿塔紐斯(Atarneus)等地,期間一度致力於博物學的研究,蒐集動植物標本,據說《動物志》就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公元前 343/342 年左右,亞裏士多德接受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邀請,擔任 13 歲的王子亞歷山大的家庭教師,據說依然存世的《論宇宙》、《亞歷山大修辭學》以及業已失傳的《亞歷山大或為殖民辯》、《論王制》、《亞歷山大書信》就是專門為亞歷山大撰寫的。


八年後,也就是公元前 336 年,腓力二世遭暗殺,20 歲的亞歷山大繼承王位,而這一時期包括雅典在內的整個希臘基本上已經處在馬其頓帝國的控制之下。公元前 335 年,亞裏士多德重返雅典,創立呂克昂(Lyceum)學園,專心從事教學和科研,他的大多數論著都是在呂克昂學園用於教學的講稿。呂克昂學園位於雅典城東北郊區,據說得到亞歷山大的大筆資助,學園建築宏偉,有寬敞舒適的教學和生活設施,還配有當時一流的圖書館和博物館,亞裏士多德經常與學生們在一處有頂蓋的院子(Peripatos)一起散步,討論哲學,因此呂克昂學園被坊間稱為「逍遙學派」或「漫步學派」。據說,亞裏士多德每天的教學活動分上午場和下午場:上午場屬於圈內同仁私密聚會,主題圍繞那些高深的學問,諸如形而上學、物理學等等,稱為 akroterion,意為深奧的或祕傳的學說;下午場,亞裏士多德在柱廊舉辦公開講座,內容為面前普羅大眾的議題,諸如倫理學、家政學、修辭學、政治學等實踐性學問,稱為 exoterikos,意為通俗的或公開的學說。學園內部事務由學員輪流管理,每人任期十天,學員們粗茶淡飯,每月開一次專題研討會。與日趨自我封閉的柏拉圖學園不同,呂克昂學園積極介入社會和政治實踐,學園的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齊頭並進,並未出現通常出現的非此即彼進而導致基礎研究的偏廢。


雖然有生之年大多數在雅典度過,但亞裏士多德從未獲得雅典公民權,可以說,亞裏士多德在雅典始終是個「異鄉人」。公元前 323 年,亞歷山大去世,消息一傳到雅典,城內反馬其頓黨人蠢蠢欲動,而亞裏士多德因其與馬其頓根深蒂固的關係而招來敵意。雅典祭司搜羅各種證據,指控亞裏士多德犯有黷神罪。基於 76 年前即公元前 399 年蘇格拉底被雅典判處死刑的前車之鑒,亞裏士多德決心不讓雅典人「再次冒犯哲學」,他將學園事務交代給自己的學生塞奧弗拉斯特(Theophrastus)之後,隨即離開雅典,前往尤卑亞島的卡爾塞斯(Chalcis)隱居。第二年即公元前 322 年,亞裏士多德因病離世,享年 63 歲。膝下一子與祖父同名,也叫尼各馬科,亞裏士多德主要的倫理學著作《尼各馬科倫理學》正是以他的兒子的名字命名的。


作為古典學問的集大成者,亞裏士多德的研究對象和涉及論題幾乎無所不包。如果說在柏拉圖那裡,知識智慧被作為整全式的渾然一體,那麼,亞裏士多德則將其分門別類,天文、地理、動植物、人類事務被分別歸入不同的學科門類,可以說,現代人所熟悉的大學學科建制,其發端正是亞裏士多德。


關於亞裏士多德的著作,羅馬時代的哲學史家第歐根尼.拉爾修曾列舉 150 種約 400 卷之多,由於戰爭頻仍,兩千多年散亂佚失,傳抄訛誤,包括《雅典政制》在內,亞裏士多德著作現僅存 47 種。其中某些篇章是否出自亞裏士多德本人,歷來爭訟不已。


我們接下來要閱讀的《政治學》毫無疑問屬於亞裏士多德本人的作品。由於《政治學》的主要內容屬於亞裏士多德當年在學園公開講學的講義,加之歷代抄本可能出現的訛誤,所以流傳至今的版本某些篇章之間銜接不夠緊密,同一話題在不同篇章出現反覆、重複甚至個別地方前後意思出現矛盾,等等,但這些都不會影響《政治學》一書的可讀性和深邃的思想內涵。


亞裏士多德《政治學》中譯本目前有兩種:吳壽彭先生的譯本(商務印書館),該譯本文字典雅,版本考證嚴謹,注釋翔實且有針對性;還有顏一、秦典華兩先生的合譯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該譯本文字簡潔,表述精當。我們這裡採用吳壽彭先生的譯本,同時參考顏一和秦典華兩先生的合譯本。


亞裏士多德《政治學》是《尼各馬可倫理學》(《倫理學》)的接續和延伸,如果說《倫理學》探討的是個體善的可能性,那麼政治學關注的則是整體善的可能性,政治學作為旨在實現最高善的立法科學,其研究的是何種政體或政治制度能夠幫助實現或維護幸福(eudaimonia)的生活方式。


《政治學》與《理想國》適成對照,它們均聚焦於 politeia,即城邦政制,《理想國》馳騁想像,構建言辭上的理想城邦,藉以觀照並審視現實政治世界和人的靈魂結構。而《政治學》則從歷史和現實出發,探尋實踐中通往好城邦的可行途徑。


《政治學》文本計八卷,而修昔底德《戰爭史》也是八卷,是巧合?還是亞裏士多德透過自己的著作與祖輩學人隔空對話?修昔底德透過斯巴達與雅典之間的戰爭,揭示城邦內訌(革命)這一遍佈希臘世界的政治痼疾,從伊庇丹努到科西拉,再到雅典,寡頭派與平民派彼此敵視、相互傾軋,為消滅對手以圖自保,他們經常不擇手段,甚至不惜引狼入室,致使城邦公益經常淪為黨派傾軋的犧牲品。如果說修昔底德旨在展示城邦內訌的「癥狀」,那麼,亞裏士多德則從立法家或政治家的角度探尋實現城邦和諧的具體舉措,相關主題正是《政治學》卷五的聚焦所在。在修昔底德筆下,斯巴達與雅典構成的希臘政治世界的兩極,從民情風俗、法律制度到行為方式,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雙方彼此對觀,互為借鏡。而以斯巴達為代表的貴族寡頭政體與以雅典為代表的民主政體,恰恰構成了亞裏士多德政體類型學的基本軸心,《政治學》卷六關於民主政體與寡頭政體的建立與維持的討論,可以被視為修昔底德《戰爭史》軸心論題的理論版。


《政治學》第一卷討論城邦的起源,即作為前城邦組織形態的家庭事務的管理,諸如夫婦、父子、主奴關係的處理,財產管理,理財的技藝,這些統稱為家政學(hoikonomia),也是經濟學(economy)的起源;第二卷討論立法過程中「公」與「私」的措置,在針對作為理論形態的柏拉圖《理想國》中關於理想城邦的婦孺和財產公有、《法律篇》中的均產條例的批評性評論,對希臘世界實際存在過的最具代表性的三種政體:斯巴達政制、克里特政制、迦太基政制進行比較性評論,以及對雅典立法家梭倫、科林斯立法家菲洛勞斯相關立法的評論;第三、四卷,公民範疇的定義,城邦與政制之關聯、好人與好公民的區別、公民與政體之關係、六種政體類型各自的特點及其相互轉化,中產階級對於政體穩定的重要性,政體中議事、行政、司法三種機能的措置;第五卷討論維護政體穩定之道,即如何防止城邦內訌甚至內戰,從而實現和諧社會,和諧城邦,亞裏士多德結合具體而微的生動案例,對相關問題做了深入細緻的分析闡發,提出各種政體藉以維護自身而一般方法和各別方法,這一卷可以說是整部《政治學》的軸心;第六卷討論民主政體和寡頭政體具體的表現形式,以及兩種政體維持自身穩定的具體舉措;第七、八卷主題是理想城邦的基本要件,公民教育對於實現優良的城邦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公民教育的具體內涵和實施途徑。


「人天生是一種政治的動物」。


在《政治學》第一卷,亞裏士多德在追溯城邦起源時便指出:「城邦出於自然的演化,而人類自然是趨向於城邦生活的動物(人類在本性上,也正是一個政治的動物)。凡人由於本性或由於偶然而不歸屬於任何城邦的,他如果不是一個鄙夫,那就是一位超人。」(1253a-3)


「人天生是一種政治的動物」,這一論斷可以說是亞裏士多德被引用最廣的話,而這句名言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望文生義。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全部章節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101 篇內容

鹽選專欄

如何理解政治:25部經典重識西方文明

三聯中讀 等 新一代內容發布和付費知識閱讀的社交平臺。

共 101 節 · 已更新至 101 節

¥199.00 會員免費

章節目錄《政治學》:「人天生是一種政治的動物」

《政治學》:理想城邦如何處置公有與私有


柏拉圖之後,亞裏士多德成為希臘世界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科學家。他總結了前人已經取得的成就,創造性地提出自己的理論。在幾乎每一學術領域,亞裏士多德都留下了自己的著作。



亞裏士多德的大理石頭像,是約雕刻於公元前 325 年至前 300 年間的原件的羅馬複製品,現藏於雅典考古博物館。吳國盛攝


柏拉圖之後,亞裏士多德成為希臘世界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科學家。公元前 384 年,亞裏士多德生於希臘北部的斯塔吉拉,其父尼各馬可是馬其頓王阿明塔二世的御醫。亞氏幼年時父母雙亡,由親戚撫養長大,17 歲那年來到雅典,進入柏拉圖的學園學習,直到柏拉圖去世才離開,前後達 20 年。在這裡,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據說柏拉圖很器重他,但是他並沒有留在學園裡繼承柏拉圖的「衣缽」,而是自己創立了與柏拉圖非常不同的哲學體系。對此,他說了一句名言:「我敬愛柏拉圖,但我更愛真理。」今日我們常說的「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是這一名言的另一種翻譯。公元前 343 年,馬其頓王腓力邀請亞裏士多德做 13 歲的太子亞歷山大的私人教師。這位亞歷山大長大之後,南征北戰、所向披靡,成了世界歷史上著名的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 335 年,亞裏士多德回到了雅典,在呂克昂建立了自己的學園。在這裡,他從事教學和著述活動,創建了自己的學派。呂克昂有一座花園,他和他的學生們常常在花園裡邊散步邊討論學術,人們因而稱他們是逍遙學派(Peripatetic)。公元前 323 年,亞歷山大大帝去世,雅典人開始密謀反馬其頓的行動。亞裏士多德曾經是亞歷山大的老師,因此受到牽連,不得不離開雅典。他將學園付託給他的學生特奧弗拉斯特,回到了他母親的母邦卡爾西斯,次年在那裡病逝,終年 63 歲。



呂克昂遺址。吳國盛攝


如果說柏拉圖是一位綜合型的學者,亞裏士多德就是一位分科型的學者。他總結了前人已經取得的成就,創造性地提出自己的理論。在幾乎每一學術領域,亞裏士多德都留下了自己的著作。從第一哲學著作《形而上學》,物理學著作《物理學》《論生滅》《論天》《氣象學》《論宇宙》,生物學著作《動物志》《動物的歷史》《論靈魂》,到邏輯學著作《範疇篇》《分析篇》,倫理學著作《尼各馬可倫理學》《大倫理學》《歐德謨斯倫理學》,以及《政治學》《詩學》《修辭學》等,他的著作幾乎遍及每一個學術領域,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科學的歷程

吳國盛

博集出版社

¥47.99 會員免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